装配式设计非承重外墙板设计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6853214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装配式设计非承重外墙板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装配式设计非承重外墙板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装配式设计非承重外墙板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装配式设计非承重外墙板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装配式设计非承重外墙板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装配式设计非承重外墙板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装配式设计非承重外墙板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装配式设计非承重外墙板设计(一)一般规定1、预制非承重外墙板可按下列要求进行分类:(1)按其自身构造可分为单一外墙板和夹心保温外墙板。(2)按其与主体结构连接形式可分为悬挂式和侧连式两种:1)悬挂式连接是指墙板顶端或底端其中一端与梁可靠连接,墙板两侧与竖 向构件不连接,墙板另一端宜采用限位连接;2)侧连式连接是指墙板顶端与梁可靠连接,墙板两侧伸出钢筋锚入竖向构 件,墙板底部可采用限位连接构造;(3)按其外饰面种类可分为素面(清水面)外墙板、面砖饰面外墙板及石 材饰面外墙板。2、非承重外墙板的极限承载力应根据相应的试验确定,试验方法参照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 50152)。3、非承重外

2、墙板应按围护结构进行设计。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构造应具有 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适应主体结构的变位能力;在重力荷载、风荷载、地震作 用、温度作用等不利组合及主体结构变形影响下,应具有安全性。4、预制外墙板之间的接缝应满足力学、耐候、耐久、环保和防火性能;应 同时采用材料防水和构造防水的方式,保证接缝的防水、防潮性能。采用材料防 水时,防水材料应具有一定的弹性。5、预制外墙挂板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宜采用柔性连接构造,连接节点应采取 可靠的防腐蚀和防火措施,保证设计使用年限内的安全性。6、预制外墙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不低于与其相连的结构构件的混凝土强 度等级,且不宜低于 C30。(二)墙板设计1、非承重外

3、墙板在抗震设计设防烈度要求的地震作用下经修理后应可使用, 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不得脱落。2、非承重外墙板及其连接节点处的荷载、作用及荷载组合应符合本规程第6 章的要求。3、非承重外墙板应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进行承载力极限 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验算,同时应对墙板在脱模、吊装、运输及安装等过 程的各工况进行验算。4、非承重外墙板挠度限值为 1/200,裂缝控制等级为三级,最大裂缝宽度允 许值为 0.2 mm。5、连接构造节点的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1)外墙挂板的最大层间位移角,混凝土结构为 1/200,钢结构为 1/100。(2)满足吸收外墙挂板施工过程的偏差三维调节要求。(3)具

4、有适应外墙板的极限温度变形能力。6、预制非承重外墙板及其连接宜采用基于性能目标的设计方法。7、对安装有预制非承重外墙板的建筑物进行整体分析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建立墙板底之间存在水平缝的不传力的计算模型;(2)悬挂式连接结构的计算和设计应实际边界条件建立适宜的计算模型;(3)侧连式连接结构的整体分析宜采用能反映连接的本构关系的计算模型 和分析软件;(4)罕遇地震作用下考虑侧连式外墙本身出现破坏,进行弹塑性静力推复 或动力时程分析时,不考虑其刚度与承载能力的作用。8、连接及相连构件的验算应符合下列要求。(1)多遇地震及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选用抗震性能目标的弹性、弹性一和 不屈服的外墙和连接,可

5、均按本章的相应要求进行判别验算;(2)外墙一端与梁连接部位设置的剪力键应满足承载力状态和正常使用极 限状态的验算要求;9、预制非承重外挂板与主体结构连接节点应计算最大温差条件下的温度变 形应力及在抗震设计验算时墙板对主体结构刚度的影响。10、非承重外挂板上的预埋铁件、预埋螺栓、预埋螺母、牛腿等受力部件的 承载力应根据其受力工况最不利荷载组合设计计算,并适当考虑部件的短期受力 变形和长期耐久的安全性要求。11、当预制非承重外挂板与主体结构通过预埋件和连接件、预留锚固钢筋等 方式连接时,预埋件或预留锚固钢筋的计算应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的有关规定进行。12、当预制非承重外墙板与主体结

6、构的连接采用钢材时,节点连接设计应按 现行钢结构设计规范有关规定计算包括连接件、螺栓、焊缝及定位销等部件 的承载能力,同时要考虑连接节点在施工过程中最不利荷载组合条件下的安全性 要求。(三)构造要求1、非承重外墙板应满足混凝土耐久性规定的工程设计要求,表面有饰面的 外墙板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0 mm,表面没有饰面的清水或装饰外墙应作 涂装保护,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25 mm。2、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应满足以下要求:(1)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的总厚度不宜小于150mm,内外叶墙体各自的厚 度宜相等,均不宜小于60 mm,并应根据构件的计算分析和构造要求配置钢筋(图 );(2)应根据节能

7、标准的要求选择适宜的夹芯保温材料,如挤塑聚苯(XPS) 板等。保温材料应满足相关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的要求。保温材料的厚度不宜 小于30mm,也不宜大于100mm。;(3)穿过保温材料连接内外两叶墙体的连接件应满足以下要求:1)具有足够的承载安全性和长期耐久性,并应考虑其连接部位热桥影响, 满足混凝土锚固、防腐、防火等设计要求;2)连接件宜采用低热阻纤维增强塑料(FRP)材料制作,并宜采用不规则截面, 端部宜设计成带有锚固槽口或其它锚固措施的形式;3)片状连接件应采用纵横交替设置布置,间距不宜小于为 400mm。4)连接件在混凝土板中的单侧锚固长度不宜小于30mm,其端部距墙板表 面距离不宜小

8、于 25mm。 11预制外墙板连接件I2:混凝土板保温层1-1剖面内叶板纵向受力钢筋 内叶板横向受力钢筋外叶板纵向受力钢筋 外叶板横向受力钢筋2-2剖面夹心保温外墙板构造图3、预制悬挂式和侧连式外墙板及连接应符合下列的构造要求:(1) 悬挂式预制外挂墙板的厚度不宜小于150mm,且宜采用双层双向配筋, 竖向和水平钢筋的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2% 。(2) 预制外墙板顶部应与梁设置剪力键和连接钢筋。连接钢筋不应小于巾 10200,上筋锚固长度不应小于LaE,下筋锚固长度不应小于20倍钢筋直径, 上筋与下筋垂直距离不宜小于 150mm。预制外挂墙板底部连接件设置示意(3)预制外墙板底部应设置不少于 2个限位连接件,间距不宜大于 4m。(4)侧连式预制墙板与柱连接时,在预制墙板端部预留插筋并与现浇柱锚 固形成整体。柱宽现浇混凝土柱墙板预留插筋膨胀聚乙烯泡沫层防水材料用聚笨乙烯棒条 防水密封材料内外侧混凝土墙板保温层纤维增强塑料连接件侧连式预制墙板与柱连接件设置示意(5)为确保墙体的抗火性能,连接件一端距墙体表面距离不宜小于 25mm; 连接件端部在混凝土板中的单侧锚固长度不宜小于30mm,以保证连接件在墙体 中的锚固性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