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的教材分析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6830797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的教材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的教材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的教材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的教材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的教材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的教材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的教材分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1教材分析李晖(湖南师范大学)(一)教材内容组织分析地理I由前言以及第一、二、三、四章组成,本册是高中地理课程的理论基础,以介 绍自然地理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过程为主。这些内容对整个高中地理课程的学 习有 理论价值的。基本原理包括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的圈层 结 构,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大气受热过程,天气系统的特点,全球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发生的原 因等。基本规律包括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洋流的分布规律,地理环境地 域分异规 律等。基本过程包括地壳内部物质循环、大气环流、水循环、大洋环流等。地理I的前言走进地理学是高中地理的开篇。呼应初中地理“让我们走进

2、地 理”,从“说理”的角度,告诉学生,“地理学是什么”;“地理学做什么”,指导学生, “地理学怎么做”,明确指出地理学是一门充满智慧和乐趣的科学,学好地理将使你终身受益。第一章一一宇宙中的地球是引导学生从大的方面来认识人类所处的生存环境即地球的 宇宙环 境。通过天体系统、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以及地球的运动与结构等知识的介绍,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第二章一一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是引导学生认识地球的地表过程。通过介绍了地壳的物质组成以及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面形态、大气环境和水环境,使学生了解自然 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以及它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三章一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

3、体性与差异性是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环境的特征。通过对自然 地理的要素变化和环境变迁分析,说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四章一一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 响。通 过地形条件、气候变化、自然资源以及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聚落、交通等)的影响 分析,说明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辨证关系。以前必修课自然地理部分将大气、水、地质、地貌、生物、土壤各要素一一剖析,而湘 教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I则突出地表过程(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分析 和自然环境特征(整体性和差异性)的认识。从公民素质教育出发,选择公民必备的地理知 识,不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这样的教

4、材选材和内容组织,是课程改革的要求,也 是新教材 的创新。(二)教材内容结构分析 从教材内容结构来看,地理I每一节由正文和非正文两部 分组成。而非正文则包括 地图、地理景观照片、地理示意图、阅读和活 动等五个部分。教材各组分比例合理,符合地 理科学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如右图)1对教材“正文”的剖析0正文是课文的主体和骨架,是普通地理 10%25%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 原理、 10%刷 5% 35%基本规律和基本过程。正文行文规范,内容科学严 谨。图地理I教材内容比例结构K xl- - c A K -ET1 -号一l_l-z y4- -I- / - - - -y - *、二 ”

5、如,教材“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地理I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中,与此内容相关的课程标准内容是结 合实 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围绕这一目标,正文教材组织的主要内容 有: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及其成因一一内力与外力;内力作用(板块运动、构造运动和 火 山、地震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对教材“地图”的剖析“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读图与制图能力是中学生必备的地理技能,在教学中具 有 “左图右书”的地位。全书地图类型有普通地图(如四川省地形图)、专题地图(如2002年中 国交

6、通线路密度图)和统计图(如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图)。全册共有地图25 幅,约占全书篇幅的5%。地图表现力强,内容丰富,色彩鲜明,清晰易读,既可巩固正文地理 知识,又因地图内容的适度拓宽而能提供给学生更为丰富的知识信息,适应于不同层次 学生的 地理学习需求。如,教材“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中,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内力对地表形 态 的影响(特别是对地表形态差异性分布的认识),本节教材安排了两张专题地图:“六大板 块分布示意”和“东非裂谷带示意”。“六大板块分布示意”表达的主要内容是板块名称、运 动方向、受力方向以及板块生长和消亡边界,其作用是丰富和解释正文 观地 板块运动与宏 形”

7、。“东非裂谷带示意”表达的主要内容是东非裂谷带的位置与规模,其作 用是结合 实际,通过地图的形式表现板块张裂对非洲地形的影响。 两张地图要素简单,凸现主题,起 到了丰富正文、拓宽学生知识面的积极意义。3对教材“景观照片”的剖析地理景观照片信息丰富,是对正文文字的说明与补教材中精选了大量精美的照片充。书照片37幅),形象直观,有助于学生对地理问(全题的理解。 英、金刚石、方解石”、“地方性分异景观”、“山区公路”等照片都是照片中之精品,一方 面活跃了教材内容和表达,增添了教材的趣味性,另一方面可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 解。在“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中,教材共提供了 8幅精美照片:峡谷、阿拉伯

8、半岛、华 山、日本富士山、地震裂缝、海蚀地形、风蚀地形和梯田。其中阿拉伯半岛、日本富士山、地震 裂缝反映的是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阿拉伯半岛照片是尺度较大的卫星影像,用以说明 板块性质(如边界)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日本富士山、地震裂缝照片都是内力激 烈作用对 地表形态的影响。峡谷、华山、海蚀地形、风蚀地形照片反映的是外力作用对地表 形态的影 响;梯田是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产物。这些照片是客观存在的真实写照,极 具说服力。 并且照片内容丰富,可替代大量的文字描述。从这一角度看,教材中的照片有石二鸟”之功 效。4对教材“示意图”的剖析 地理示意图在教材中比重较大,约占全书的I0%。示意图

9、是地理 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过程的直观表现。其效果是既减少了文字数量,又增添了教材的可读性与亲切感,起到 了降低难度的效果。设计精巧的地理示意图有:“太阳系”、“太阳外部结构”、“大气运动 和 等压线的关系”、“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不同尺度各自然环境要素的相互作用”、 “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地球表层的差异性”、煤炭的综合利用”,等等。从全书来看,地理示意图不失为教材内容处理的一个亮点。在“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中,教材共选编了 4幅示意图:喜马拉雅山形成、背斜构 造、 向斜构造和断裂。和照片相比,示意图具有绘画特征,体现编者的主观意志。换而言之,示 意图可根据主观需要表达

10、的意愿进行设计。如“喜马拉雅山形成”示意图中的板块运动的 方 向、“背斜构造”示意图中原始正地形的恢复、“断裂”示意图中岩层的错位等,形象的印证 了正文的观点(也可以补充、完善正文表达之不足),起到“画龙点睛”之功效。5对教材“阅读”的剖析阅读教材”对正文的解释、延伸以及案例说明。为了加深学生对正文内容的理解,教材精神选了大量短小精悍的阅读材料(表 1)。这些短文选材紧扣正文,文字活跃,内容 生动。和正文相比,阅读材料不应成为考核学生的内容,因此也不会增加学生的考核压力。例 如,“化石”、“大气的温室效应和保温作用”、“1998年长江洪水”、“黄河输沙造 陆”、“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1、半坡村落”、“农业自然资源与古代文明”,等 等,都是较好的教学素材,阅读材料短小精悍,内容表达完整,文字活跃,可读性较强。不少阅 读材料同时 配有地理景观照片或地图等,表现形式多样,给人印象深刻。阅读教材既能解释 和丰富地理知识,加深学生对教材重点、难点和延展点的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不至于 造成学生 死记硬背的学习压力。表1地理I各章“活动”与“阅读”数量统计项目阅读活动延伸案例解释合计思考探究实践合计第一章841238617第二章42171111426第二早431865314第四章25310110112合计181093721341469关于对“阅读”的定性分析详见表2。全册共有阅读36

12、个,其中第一章“阅读” 12个, 占全册总量的32.4%;第二章“阅读” 7个,占全册总量的18.9%;第三章“阅读” 8个, 占全册总量的21.6%;第四章“阅读” 10个,占全册总量的27.1%。从“阅读”材料功能的 比重看,属知识延伸类的阅读18个,占全册总量的48.7%;属知识解释类的阅读10个,占 全 册总量的27.1%;属案例类的阅读9个,占全册总量的24.2%。无论是从章节安排,还是从 功能分类,“阅读”材料的结构与比例合理,有利于扩大学生视野,加深对正文内容的理解。表2地理I各章“阅读”统计分析解释地转偏向力地方 时近日点和远日点晨昏线化石常见的沉积 物雪线、冰盖自延伸案例 1

13、998年长江洪水黄河输 沙造陆一水循环改变地形长 江三峡工程综合反映中国燃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华北平原 的地方性分异半坡村落然资源的属性20世起煤炭的开采与综合利纪90年代我国洪涝灾探索宇宙围绕太阳运行用农业自然资源与古代文的天体探索宇宙中的生 命太阳黑子太阳活动与 地球气候磁暴组成地壳 的元素 认识地球内部结 构矿物的分类和常见的矿明 1998年长江流域的洪涝 灾害 2003年淮河流域的洪涝灾 害物大气的温室效应和保温作 用 大气的运动世界洋流分 布 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 史生物与土壤有机质人 类活动与土壤纬度地带性分 异规律的复杂性气候变化 史的划分中国的自然灾害如,教材“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

14、的危害”(地理I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 的 影响中,共选编了 4段阅读材料:中国的自然灾害、20世纪90年代我国洪涝灾害、1998年 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2003年淮河流域的洪涝灾害。这四段阅读材料都是区域案例。通 过对区 域自然灾害灾情的统计分析,用事实说明正文的观点。例如关于中国的自然灾害,正文的结 论有,“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出现了一系列重大的洪涝灾害”。为印证、丰富这一结 论,教材精选了 2段阅读材料一一20世纪90年代我国洪涝灾害、1998年长江流域的洪涝 灾害。其中“20世纪90年代我国洪涝灾害”是通过列表的方式,从受灾人口、受灾面 积、成灾面积、倒塌房屋、死亡人口和直接经

15、济损失等方面,统计我国自然灾害灾情。而“ 1998年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则通过照片、地图等表现形式,系统描述了灾害的主要特 点。显然,这两段阅读材料是正文的有力佐证,并且材料“有血有肉”,颇具可读性。6对教材“活动”的剖析活动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新版教材加大了学生活动的力度,特别是摒弃了过 分追求知识点记忆和应试要求,转而设计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地理技能的学生活动。全册 “学生活动” 69处,约占全书35%。从活动类型看(表3),有“思考”、“探究”和“实 践”三种类型;从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层次看,可分为“记忆”、“理解”和“应用”三个层 次。记忆层次要求掌握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概念、特征及分布。理解层次要求掌握地理事物和 现 象的形成、规律及运用地理知识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系统分析和多角度、多层面的描述。应 用层次要求阅读、理解、选择、使用恰当的地理资料,科学有效地判断、归纳、推理、说 明或解 释地理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形成综合的、创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思维方式。表3地理I学生活动统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