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重点(一)(DOC)(DOC 17页)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6814904 上传时间:2023-08-0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重点(一)(DOC)(DOC 17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重点(一)(DOC)(DOC 17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重点(一)(DOC)(DOC 17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重点(一)(DOC)(DOC 17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重点(一)(DOC)(DOC 17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重点(一)(DOC)(DOC 17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重点(一)(DOC)(DOC 17页)(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概论一、基本概念: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2、观察法: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3、测验法:是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4、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5、调查法:调查法是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二、基本问题:1、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2、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冯特于1879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

2、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各种最基本的心理现象:感觉。(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3、心理学流派与分支:构造主义心理:冯特、铁钦纳,19世纪后期20世纪20年代;机能主义心理:詹姆斯、杜威,189020世纪30年代;行为主义心理:华生、斯金纳,20世纪20年代20世纪50年代;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魏太默、考夫卡、苛勒,191220世纪40年代;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19世纪后期至今;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20世纪中期至今;认知心理学:皮亚杰、奈瑟、西蒙(无代表人物),20世纪60年代至今。4、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

3、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其优点为资料客观、真实,缺点是被动、难重复、受主观影响。测验法:是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结论的研究方法。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分为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切合实际,缺点是不易控制;实验室实验法的优点是精确,可以重复,缺点是有很大的人为性,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调查法:调查法是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分为问卷法和谈话法,问卷法的优点

4、是省时省力,方便,缺点是真实性受被调查者的影响;谈话法的优点是易掌握,缺点是资料的真实性不易保证。第二章意识与注意一、基本概念:1、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2、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3、无意识:指的是个体不能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4、前意识:指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过渡层面。5、催眠:是一种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二、基本问题:1、意识的状态:可控制的意识状态(意识的第一状态)、自动化的意识状态(意识的第二种状态)、白日梦

5、状态(意识的第三种状态)、睡眠状态(意识的第四种状态)。2、注意与意识的关系:注意与意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首先,注意不等于意识,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而意识主要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只有被注意到的内外刺激,才能被个体所觉察,进而产生意识;其次,注意又和意识密不可分。注意的分配和紧张程度的不同,显示了个体处在什么样的意识状态。3、生物节律:人的行为与四种时间循环相联系,即人的生物节律,这四种时间循环大致相当于1年、28天、24小时和90分钟四种时间长短。4、睡眼与催眠不同:因为脑电波不同,催眠与清醒状态下的脑电波相同。催眠状态下心理特征:感觉麻痹、感觉扭曲和幻觉、解除抑制、对催眠经验

6、的记忆消失。5、失眠的种类:情境性失眠、假性失眠、失律性失眠、药物性失眠第三章感觉与知觉一、基本概念:1、感觉:是人们的感官对各种不同刺激能量的觉察,并将它们转换成神经冲动传往大脑而产生的。2、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3、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4、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5、社会知觉: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二、基本问题: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关系: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是

7、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大小成反比例关系。2、知觉的特征:(一)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其影响因素包括接近性、相似性、连续性、封闭性、良好图形;(二)知觉的选择性是根据当前需要对外来刺激物有选择结作为知觉对象进行组织加工的特征,其影响因素为强度、色彩、活动性;(三)知觉的理解性是在对现时事物的知觉中需有以过去经验、知识为基础的理解以便对知觉的对象做出最佳解释说明;(四)知觉的恒常性是指人们能在刺激变化的情况把事物知觉成稳定不变的整体。包括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颜色恒常性。3、晕轮效应

8、: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4、简述晕轮效应在教育过程中的影响: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品行评价不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是受学生的外貌、衣着、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影响,就不能公正地对待学生,给教育带来负面影响。5、社会认知的过程:社会认知实质上就是研究人们如何根据周围环境中的社会信息进行推理。划分为两个子过程:搜集、选择信息过程和整合信息过程。(一)信息的搜集和选择过程受人们的先前经验的影响;(二)信息的整

9、合过程中有四种效应:1)首因效应指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2)近因效应指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3)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4)社会刻板效应(社会刻板现象)指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6、简述社会认知过程中信息整合特点:信息的整合过程中有四种效应,1、首因效应指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2、近因效应指在总体印象形成过

10、程中,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社会刻板效应(社会刻板现象)指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第四章记忆与学习一、基本概念:1、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记忆的三存储模型P84页图42)2、感觉记忆:(又称感觉寄存器或瞬时记忆)是感觉信息到达感官的第一次直接印象。3、短时记忆:(工作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在感觉记忆中经过编码的信息,进入短是记忆后经

11、过进一步的加工,再从这里进入可以长久保存的长时记忆。4、长时记忆:是信息经过充分的加工以后,在头脑中保持很长时间的记忆。5、遗忘:学过的许多知识、经历过的许多事情记不清了称遗忘。(我们学了许许多多的知识,也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事情,有些事情能保终生不忘,然而大多数的事情却记不清了,这就是遗忘)。6、学习(狭义的定义):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而有所表现。二、基本问题1、记忆的基本过程:信息进入记忆系统编码:编码过程需要注意的参与;信息在记忆中储存保持;信息从记忆中提取出来提取,有两种表现方式:回忆和再认。回

12、忆最困难,再认最容易。2、记忆的类型:有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即事实类信息,包括字词、定义、人名、时间、事件、概念和观念;程序性记忆记忆程序性知识,又称技能记忆;情景记忆指对个人亲身经历过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件或情景的记忆;语义记忆是对字词、概念、规律和公式等各种概括化知识的记忆,它与一般的特定事件没有什么联系。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都属于陈述性记忆。3、记忆系统: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感觉记忆是感觉信息到达感官的第一次直接印象。其特点是(一)信息保存时间很短,(二)存储形式就是视觉表象和声音表象;短时记忆的特点是(一)储存的是正在使

13、用的信息,(二)它的编码形式是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主要以声音代码的形式储存,(三)它的容量有限,(四)它保持的时间有限;长时记忆是信息经过充分的加工以后,在头脑中保持很长时间的记忆。其特点是(一)编码形式为语义代码和视觉代码,其中语义代码占主导地位,(二)容量大,保存时间长。(将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条件和重要途径是进行精细的复述。复述是使信息保存的必要条件。)4、简述遗忘曲线:艾宾浩斯以无意义音节为记忆材料,以自己为被试,用节省法获得实验数据绘制了遗忘曲线,结果遗忘的过程是不均衡的:在第一小时内,保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迅速减少,然后遗忘的速度逐渐变慢。5、遗忘原因及影响因素:对遗忘的原因一般有两

14、种解释:消退和干扰。消退理论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至最后消退的结果;干扰理论认为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主要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时受到了其他刺激的干扰。干扰分前摄干扰、后摄干扰。影响因素:与编码信息联系的紧密程度,在长时记忆中,信息经常是以语义方式组织的因此,与信息意义紧密联系的线索往往更有利于信息的提取;情境和状态的依存性,一般来说当努力回忆在某一环境下学习的内容时,人们往往能够回忆出更多的东西;情绪的作用,个人情绪状态和学习内容的匹配也影响记忆。6、学习的分类及策略:依学习方式划分: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意义学习、机械学习;依学习内容划分:知识学习、技能学习、社会规范的学习。策略

15、有复习策略:复习时间、复习的次数、复习的方法;组织策略: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和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常见的组织策略有群集、摘录、划线、列提纲等。7、如何根据遗忘规律采用适当的复习策略来提高学习效率:由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的结果可知,遗忘的过程是不均衡的:在第一小时内,保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迅速减少,然后遗忘的速度逐渐变慢。根据这一规律,应采取适当的复习策略来克服遗忘,复习策略解决如何对所学内容进行适当的重复学习。1、注意复习的时间,应该注意及时复习和系统复习。将连续的集中复习时间加以分散,分成几个小的单元时间,中间穿插短暂的休息。2、注意复习的次数,过度学习的程度达50%时效果较好。3、掌握复习的方法,采用尝试背诵法,即阅读与背诵相结合。应尽量地调动起多种感官共同地进行记忆。另外复习策略还应与其他的学习策略协同作用,共同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8、如何运用组织策略来提高学习效率: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