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后感.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6810168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后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后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后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后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后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后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后感.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有一天,爷爷给了我一本故事书,名字叫【邹忌讽齐王纳谏】。我很喜欢看它。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古时候有个人叫邹忌,他的妻子,小妾,客人分别都说他,比城北边的美男子徐公还漂亮。邹忌并没有感觉到自己特漂亮。晚上他想了想,原来妻子说我漂亮,是因为她偏一爱一我;小妾说我漂亮,是因为她害怕我;客人说我漂亮,是因为他有求于我。第二天,邹忌上朝见了齐威王,他对齐威王说了这件事;又说如今齐国也一样啊!宫里的妃嫔,没有一个不偏一爱一您;大臣都害怕您;老百姓都有求于您。所以都说好听的,不反映问题。齐威王想了想,说你说的很对,于是就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人只要能指出我的错误,就能

2、得到奖赏。一年后,就是别人想指出他的错误,也找不到了。由此,齐国开场蒸蒸日上,一天天一强大起来。看完这个故事,我想虽然这个故事过去几百年了,但是它提醒的道理,在如今还有积极意义:一些家长偏一爱一孩子,平时顺着孩子,只说好听的,直到考试完毕了,成绩不好才打骂,可是也晚了。所以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说谎。假话容易使人失误,最终做错事。同时也要勇于听真话,知错就改。这样才能办好事情。邹忌讽齐王纳谏二古人早就有一爱一美之心,不仅女人,男人也有一爱一美之心,邹忌就其中一个,而且很有有趣,所以背下来,经常玩味。他穿好衣服对着镜子问妻子:我与徐公相比,谁美?妻子说:当然是你更美,徐公哪有你美!徐公是齐国公认的

3、美男子。他有点不自信,又问小老婆,小老婆也说他比徐公美,他又问客人,客人也说他比徐公美。一天徐公来了,他自己仔细看看,又对照镜子看了,觉得自己不如徐公美,晚上睡觉时就想通了:老婆说我美于徐公是一爱一我,有私心;小老婆说我美是怕我,客人说我美有求于我。第二天他就去把这件事告诉了齐威王,并且说: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唉!齐王是个非常开通的人,不仅称赞他说得对,而且马上向全国的官员、百姓下令: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假设市,过了一年,想提意

4、见,也没有话说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都来拜见齐王。假如我们的各级官员,都能像邹忌那样,不仅有自知之明,而且敢于对上头说真话;都能像齐王那样,敢于面对自己的缺点错误,虚心承受群众的意见,承受群众的监视,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我们的社会早就建成了。假如做不到,就说明我们的官员,还没有奴隶社会的奴隶主开通、有觉悟。【邹忌讽齐王纳谏】阐述的另外一个道理,那就是人要有自知之明。邹公高大美貌的身材与徐公比,得出三种一样的答案: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不假设君之美也。在周遭的赞美声中,邹公没有陶醉,迷失自我,而是擅长反思,认识自我,坚持内心。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

5、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一个人能在别人一再表扬之下,躬身自省,真令人刮目相看。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邹忌在问美、比美、思美的过程中,可以敢于反思,认识自我,在阿谀奉承重重表象面前具备了清醒的头脑,保持了高度的自知之明,与曾子的三省吾身有异曲同工之妙。绝齐威王从邹忌的故事中悟到的结果仍然是自知之明。今天,面对这位勇于纳谏的齐王,既佩服他的大智,也赞赏他的风度。一个封建时代的帝王,面对下属的进谏可以虚心接纳,指陈弊病,广开言路,不仅言者无罪,反而重赏,这等气度和胸怀,实在令人感奋不已。可见,人贵有自知之明,要明己之长短,知己之斤两。不因过去有些许小成就而沾

6、沾自喜,实事求是地估计比拟与同行之间的差距,不至于孤芳自赏,自我陶醉,唯我独能,盲目地小瞧别人。也不会在奉承话面前骄傲自大,目中无人,迷失本一性一。邹忌讽齐王纳谏读书笔记800字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初中时就成诵了,觉得它故事性强,有情趣,引人入胜,几个月后,再读一遍,如故人重逢,格外亲切。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君子,也难免有过,不同的是过也,人皆见之,及其更也,人皆仰之而已。古代帝王置谏官,自己有了错误,臣下可以进谏。帝王,自以为是天子化生,富有四海,臣服万民,行为万世师,言作万世法,坐在高高的宝座上,俯视一切,能倾听逆耳之言,采纳美芹之献的,历史上并不多见。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也有少数

7、聪明一点的,为了坐稳,笼络人心,也能从谏如流。有圣君,有贤臣,使政治稳定,国泰民安,历史上称为太平盛世。像唐太宗与魏征,就是一例。而最突出最典型的,要数邹忌与齐威王对于齐王,文章描写的很少,可是这就足以让我佩服齐王。善这虽然只有一个字,但它表现了齐王很自然的承受了邹忌的意见,很果断。后面的3句话就更让我惊讶,他不但不对说他不好的人受罚,还恩赐他们。假如是我,我一定不会放过他们的。还会有愤怒的心理,认为别人怎么能说国君的不是呢?最终,齐王以他的大度,换来了整个国家的成功。还让我们懂得,及时听取别人的意见,认真改正。齐王深知:以德服众优于以暴力统一国家。最后他得到了老百姓的信服,把国家统治的很好。

8、因此,对这位勇于纳谏的齐王,既佩服他的大智,也赞赏他的风度。这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文章,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宽大明智、精神高尚的形象,事隔几千年,栩栩如在眼前。想当年,他听了邹忌的讽谏之后,立即下令群臣,普及全国,面刺错误,指陈弊病,不仅言者无罪,反而重赏,这是何等气度,何等磊落胸怀,千载而下,犹令人感奋不已!追古思今。如今我们有些作负责工作的领导同志,在言行方面有明显的缺点和错误,文过饰非,怕听逆耳之言,一听到正中要害的话,立即火冒三丈,像阿Q听到别人说他头上的疮疤一样。读完邹忌讽齐王纳谏让我感受到古人的聪明和智慧,更感受到齐王的果断,假如你还没看过邹忌讽齐王纳谏就请你看完我的文章,赶快去看一看吧

9、!去感受一下古作品的魅力吧!名著:炎热的暑假,我在家里看了许多书,其中我最爱的一本书是海底两万里翻开海底两万里,我和书中的主人公皮埃尔。阿隆纳克斯教授一起乘坐着鹦鹉螺号潜水艇开场了充满传奇色彩的海底只之旅。我们一起快乐地周游了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极和北冰洋,惊奇地遇见了许多罕见的植物,还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遗址等等。在两万里的海底航程里,皮埃尔。阿隆纳克斯还了我大量的科学文化和地理地质知识,尤其是光的折射、珍珠的分类、采集、潜水艇的构造在这本书里,你可以知道海底森林是可以漫步的,可以知道在海底是如何打猎的,可以知道尼摩船长是怎样制服鲨鱼的,还可以理解到诺第留斯号是怎样冲破冰

10、山的围攻脱离险境,安然无恙地奔驰在危机四伏的海底的。看完这本书我知道科学有很多噢秘,科学可以带我们去到奇妙的世界里。名著雷锋在寒假,我和妈妈去购书中心买了很多书,其中有一套是少年红色经典,主要讲在_战争时期中国_最具影响的英雄故事。其中有一本就是雷锋。这本书讲的是雷锋生在旧社会,童年的生活很艰辛,七岁的是成了孤儿,长大后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并参加中国_,1962年因公殉职。雷锋的事迹家喻户晓,雨夜送亲人,苦练杀敌本领,在抗洪中奋不顾身,发扬钉子:精神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故事,表现了雷锋公而忘私、爱憎清楚、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的精神。雷锋用他的生命的每一分钟,实现了他的誓言:把有限

11、的生命,投入了无限的为人民效劳当中。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决定以雷锋为典范,努力学习、尊老爱幼、帮贫扶弱、互助互爱、见义勇为、拾金不昧,在生活上艰辛朴素,不贪图享受,在家中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名著:童年1很久以前,我读完了一本名著童年,它是由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创作的。在童年中,作者大多数是以孩子的视角来展开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让我们不禁感慨道:“可怜的孩子,谁的童年有你凄惨!”书中再现了19世纪70年代俄国人民生活的社会环境和小主人公阿廖沙自父亲_后在外祖父家里度过的艰辛岁月。在外祖父家里,没有一点家庭温暖,尔虞我诈、弱肉强食的事是司空见惯的,很显然,阿廖沙在这里生活时,内心

12、充满了恐惧,胆战心惊的,生怕做错了事,但是,还好有外祖母的细心呵护,她成了阿廖沙童年时代唯一的精神支柱。可以说,童年是高尔基的真实写照,也是19世纪70、80年代俄国社会的缩影,它艺术地再现了当时俄国人民,尤其是“铅样沉重”的残忍可怕的小市民世界的生活环境。童年生活是一个人生命当中最美妙的回忆。正在享受童年的孩子就像春天中含苞待放的花朵,充满着好奇与活力。但是,阿廖沙的童年生活却是一波三折,懵懂的他整日生活在惶恐、吵闹的阴影之下,面对凶狠、残暴的外祖父和自私自利的小舅舅雅科夫,阿廖沙必须学会坚强、学会忍让。在阿廖沙的童年生活中,有一个重要的人出如今他的身边外祖母阿库琳娜。她慈祥仁慈,聪明能干,

13、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宽大的胸怀。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还经常讲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阿廖沙听。在这冷冰冰的世界里,只有外祖母的庇护和疼爱,并对他进展了有益的教诲。到了阿廖沙十岁那年,他的母亲与世长辞,家中已没有了依靠,所以他不得不走入社会,独立谋生。这个不幸的孤儿从此辞别了饱尝善恶的童年,走向苦难的人间。可想而知,处在社会最底层的他一定是风餐露宿,他当过学徒,捡过破烂,做过跑堂的,看门人、搬运工人和面包师傅。也许,正是因为他历尽千辛万苦,看透了这险恶的社会,整个国家_,战乱纷飞,所以他从1892年后,就以笔当枪,用批判这个社会,以致于

14、受到后人的敬仰和称颂。自从看完童年之后,我觉得21世纪的我们真的很幸福。我们应该珍惜如今的美妙光阴,为自己的将来而奋斗!2童年每个人都经历过。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值得回忆、值得珍惜的美妙光阴。童年是美妙快乐的,童年是幸福值得回忆的。而阿廖沙的童年除了一些教育和友谊,没有什么再值得回忆!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动着我:四岁丧父,跟随悲哀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到专横的、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却经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仁慈的外祖母处处护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认识了很多“安安静静”的亲戚,其中包括两个自私、贪得无厌的、为了分家不顾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还有两个都叫萨拉的表哥。朴实、

15、深爱着阿廖沙的“小茨冈”(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挡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尽管会被抽得红肿。但强壮的他,后来却在帮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时给活活的压死了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个典型的俄罗斯小市民的家庭里度过的:贪心、残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常常为一些小事争吵、斗殴但在这个黑暗的家庭里,有一个勤劳、坚强、仁慈的外祖母。她常常给阿廖沙讲好听的神话故事,也潜移默化地教他做一个不想丑恶现象屈膝的人。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样。周围残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时甚至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还认识很多其他的人:搬进新房子后的几个

16、房客、隔壁的三少爷,等等。阿廖沙从家人的一些“奇怪”的举动中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其实,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尔根本人,高尔基借阿廖沙这个人物来描绘自己的童年。高尔基描绘了自已苦难而令人难以置信的童年.我觉得我们应该庆幸我们没有出生在那个年代,不可能受到那种痛苦,自己没有失去亲人我们很幸福,甚至可以说很幸运,都被家长宠着。每天坐在宽阔亮堂的教室中,听着教师讲课;回家有大鱼大肉等着你品味;你想要什么,就给你什么。如今的我们个个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宝贝”哪能和高尔基那悲惨的童年相提并论,年代的不同就是这差异,一个是天堂,一个是地狱;一个充满阳光,一个到处黑暗。我们如今的童年来之不易啊!和高尔基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彩色的;是没有烦恼痛苦的,更是无忧无虑的。有那么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