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课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6809724 上传时间:2023-11-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0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课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课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课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课(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炎帝、黄帝是传说中的华夏族的祖先,了解尧舜的”禅让”和”大禹治水”的故事。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对古史传说和史实作出初步的比较,并作出概括、判断和解释。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相关资料,讲故事,谈体会,了解这些古代传说中的故事哪些具有历史事实成分,哪些是虚构的,这些传说反映了传说时代的怎样的文明曙光,从而培养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对炎帝与黄帝事迹的学习,理解“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的含义,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认同感;通过对“尧舜禅让”的学习,培养以人为本,任人唯贤的美德;通过对“大禹治水”的学习,培

2、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奉献精神,以及环境保护意识。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了解炎帝和黄帝对华夏族的形成所作出的贡献,认识到炎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爱国情感。难点:如何区别史实与传说。史实与传说有一定的联系。教学过程先由学生分组谈论,然后讲故事,引入新课。(盘古开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等故事)板书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一、炎黄子孙的由来炎帝与黄帝对人类作出的贡献:黄帝相传他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还让下属官员发明了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他的妻子嫘祖还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炎帝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遍白草,发明医药,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他还发

3、明陶器,开辟集市,使人们互通有无。炎帝、黄帝和蚩尤三个部落联盟的战争与融合:炎帝,姜姓,号神农氏,是原来居住在我国西方(今陕西南部岐山一带)的一个部落联盟的首领。黄帝,姬姓,号轩辕氏、有熊氏,是原来居住在我国西北(今陕西北部)的一个部落联盟的首领。蚩尤为九黎部落联盟的首领,九黎原住在我国东南部(今山东、安徽一带),传说有兄弟八十一人,以金属制造兵器,能呼风唤雨。三个部落联盟逐步向我国中部地区推进。结果是九黎最先进入。当炎帝也推进到我国中部地区时,与九黎遭遇,双方发生冲突,经过长期斗争,九黎得胜。炎帝被迫逃往涿鹿(今河北怀来县或涿鹿县),与早已移居在那里的黄帝联合,共同对抗九黎,这就是“涿鹿之战

4、”。九黎战败,蚩尤在战斗中被杀。九黎的一部分加入了炎、黄两个部落联盟,另一部分南下与苗蛮部落联盟居住在一起。炎帝和黄帝在共同打败九黎后不久,他们之间又在阪泉(今河北怀来县)地方发生了大冲突,这就是“阪泉之战”。最后炎帝被打败,炎帝和黄帝两个部落联盟结成了新的联盟。炎帝、黄帝和部分九黎结成一体定居中原后,共同开发黄河中下游两岸,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二、龙的传人请同学看书,并归纳。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 ,龙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形象。在河南濮阳距今6000多年前的墓葬中,出土了贝壳堆塑的龙,这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早期的龙的形象。龙是多种动物形象的复合体,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龟,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

5、似鹰,掌似虎,耳似牛。这一形象喻示龙是众多部落图腾的融合体,反映了不同部落之间从战争走向联合,进而构成华夏族主体的历程。三、“尧舜禅让”禅让的实质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这主要表现在:第一,新的部落联盟首领是通过部落联盟会议民主推选出来的。第二,被推选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没有特权。部落联盟设联盟会议,各氏族部落的首领都是该会议的成员。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在部落联盟会议上提出后继人问题,兜()推荐共工,尧虽不同意,还是让他担任工师之职,以考验其才能,结果不行,大家又才推举舜,说他很能干。于是舜协助尧20年,又代尧摄行政事8年,得到各方面的锻炼。尧死后,舜才正式主持联盟的事务。

6、舜继位后,挑选贤人,治理民事,用禹治水就是其中一项重要措施。舜老的时候,也召集部落联盟会议,禹因治水有功,被大家推举为后继人。于是禹代替舜处理联盟事务。17年后舜死,禹正式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尧、舜、禹的禅让,已经可以看出原来老的联盟首领已具有相当大的权力,但最终还得服从联盟会议的决定。因此,当时的禅让制在实质上仍是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四、大禹治水尧舜时期,洪水泛滥,平原沃壤化为一片汪洋,造成巨大灾难。禹就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他出身于治水世家。他的父亲接受尧的治水命令治理洪水,由于是采取的堵的方法,结果以失败而告终。禹吸取了他父亲失败的教训,采取了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

7、把汹涌的洪水引入了大海。同时他还领导人民开沟挖渠,引水灌溉,发展农业生产。禹的声名远播,在部落联盟中享有极高的威望,因此被称为“大禹”。大禹在治水过程中,居外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他的衣食住行,艰苦异常。因此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有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只要确定了目标,不管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应一往无前。只有这样,方能取得事业的成功。问:当时洪涝灾害非常严重,那么,灾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人类为了生存,不断地与大自然做斗争,不断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反映出人类的聪明和智慧;但一味地索取,不去保护,最终是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的。人类与环境应和谐相处,做到持续发展。 因此我们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树立环保意识,尽自己的力量,去保护大自然,让大自然为人类造福。总结:传说与史实有什么区别传说所作事情真实性考证“炎黄子孙”炎帝黄帝两次战争半真半假各种遗址实物龙的传人半真半假龙假,中华民族融合过程为真尧舜禅让部落联盟首领传承半真半假大禹治水治理水患半真半假水患为真盘古开天神话女娲补天神话夸父逐日神话后欲射日神话精卫填海神话请学生讨论:神话与史实的区别。德育渗透:学习大禹治水的为公为民精神,以及灌输人类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同时也应该保护自然环境,与自然和谐共处。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