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物理新教材中探究式实验的几点认识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6806386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初中物理新教材中探究式实验的几点认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对初中物理新教材中探究式实验的几点认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对初中物理新教材中探究式实验的几点认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对初中物理新教材中探究式实验的几点认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对初中物理新教材中探究式实验的几点认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初中物理新教材中探究式实验的几点认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初中物理新教材中探究式实验的几点认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初中物理新教材中探究式实验的几点认识作者:朱俊锦 单位:明光市司巷中学 电话:13855039586对初中物理新教材中探究式实验的几点认识摘 要 人教版初中物理新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探究式实验内容,几乎每一个概念、规律、公式的得出都是通过实验探究来完成的。这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长远的作用和重要意义,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猜想与假设、分析处理数据和得出结论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关键词 探究式实验 作用长远 能力培养 创造力 人教版初中物理新教材在我市使用已经有四年有余,本套教材与以前的沪科版相比较,最大的变化就是增加了许多探究式实验。几乎每一个概念、规律、公式的得出都是通过实验探究来完成

2、的。几年来,在教学过程中我逐渐加深了对这套新教材的理解,特别是对教材中的探究式实验的研究,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浅显的认识。一、探究式实验作用长远、意义重大传统的物理实验长期以来,只被当做是进行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学生在实验时只是“照方抓药,依葫芦画瓢”,实验对学生来说只是好玩,无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狭窄,缺乏灵活性和独创性。然而,人教版初中物理新教材中的探究式实验恰恰解决了这一难题。因为探究的过程主要包括: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等几步。而且在新教材中探究式实验设计简单易行、通俗易懂、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真正

3、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显示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这种意识的获取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产生长远的作用。换句话说,探究式实验,就是给学生创设一个亲近生活、亲近社会的空间,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或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参与社会、生活实践,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地适应时代的要求,实现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二、探究式实验实现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一)、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探究式实验的教学首先是提出探究的问题,这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起点,而初中生对世界

4、充满了好奇和疑问。有了问题,才会思考和创造,才会试图回答问题,建立假说进而才会制定方案、收集有关证据去检验假说。正如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的那样:“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事实的确如此,发现一个问题往往会比解决这个问题更困难,也更有意义。所以我在上课时,经常鼓励学生质疑,树立科学的批判精神,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产生疑惑和好奇心,产生探索的驱动力,发现新的物理情境与自己已有的知识冲突所在,从而提出问题,使学生的探究意识增强,探究能力得到提高。为此,应改革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注重实验的创新和探究性,设计问题的情境,显示知识获取的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造力的得到了培养。其

5、实,“发现问题”并不等于“提出问题”。从前者到后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要产生质疑,也就是把观察到的表 现象“问题化”。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基础适当地加以引导,帮助学生尽可能地用物理概念来表述着一问题,进而形成一个有探究价值的科学问题。例如要探究导体的电阻跟那些因素有关,可先给学生不同材料,不同粗细、不同长度的导线、一节电池、一只小灯泡,让学生用不同的导线连接时,灯泡的亮度不同。于是产生疑问:为什么用不同的导线,灯泡的亮度不同?显然,这只是把观察到的现象直接问题化表述方式,属于低层次的提出问题,或者说这只是在与幼儿园的小朋友交流时会经常遇到的问题,因为没有把观察到的现象通过

6、思维加工升华为一个科学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基础适当地加以引导使学生认识到:灯泡的亮度不同,表明导线的电阻大小不同。于是提出问题:导体的电阻究竟跟那些因素有关?(二)、验证猜想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根据探究式实验的步骤,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后就要进行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等几步。“猜想和假设”是应用 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问题中的事实寻求可能解释的过程,可以进一步明确探究的内容和方向。尽管在科学探究中提出的猜想不一定是最终的科学结论,也不能胡猜乱想,更不能凭着自己胆子大就信马由缰的乱猜。提出的猜想要有一定的依据:一是生活经验,二是所掌握的科学知识。传统的物理

7、实验中往往将关键的,高难度的创造淡化为唾手可得现成的概念,忽略了实验本身的创造力,从而影响学生对研究过程的理解,妨碍了创造力的提高,因此在学生提出可探究的问题后,自己提出猜想,并进行实验检验,开展探究式实验,主动去探究规律。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对科学探究本质的理解,领悟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思想观念。培养了学生的亲自动手的力。以“阿基米德定律”的实验为例:本实验引入排水量的概念,对定律的获得至关重要,具有高度的创造性。从未学过浮力的学生很难想象出用排水法研究浮力。在老教材中仅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告诉学生浮力与排开水的体积有关,这样要经过艰辛才能得到的排水量的概念被随手拾来,平淡无奇

8、。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新教材中本实验改为探究式实验。实验前让学生交流讨论,猜想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可能认为与物体的形状、体积、密度、液体的密度、物体进入液体的深度有关。为了验证猜想,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进行检验。提供学生以橡皮泥、弹簧测力计、盐水、清水等。实验前启发学生掌握控制变量不变,改变一个变量观察实验结果,实验时学生发现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被排开的体积有关。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终于认识到浮力与被排开的液体的质量有关,从而经过亲自探索得出了排水量的概念,最终探究出“阿基米德定律”。(三)、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能力的培养物理学科课程是以讲授系统的物理知识为主要任务, 物理“探究

9、活动”不仅以传授物理知识为主要任务,而是以学生主动参与社会、生活实践,亲身体验并从实践中感悟、探究为主,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或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并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加工等,得出结果。然而,只有数据的积累,而没有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的能力是缺乏创造力的,这正是传统物理实验的弊端所在。探究式实验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对收集到的数据等信息进行归纳整理、解释,进一步地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对创造性思维大有好处。三、探究式实验中 应注意的问题 (一)、探究时要“乱中有序”探究意味着开放,但是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整个教学事态的发展必须处于教师的引导、控制之下;也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更轻松一些,而是对教师提

10、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学生的自主活动能够有序、有效?这就要求教师更充分地估计学生学习现状、教学内容的难度,同时更恰当地进行环境设计、媒体设计等。(二)、探究要明确要点,分清探究层次1、对少数探究动手能力弱的学生要“扶”,即把要探究设计的思路、方法步骤以填空的形式出现,缩小难度以帮他们逐渐“上路”。2、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引”,即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引导他们运用学过的知识、原理设计实验;引导他们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3、对少数“尖子生”要“放”,即让他们自己完成探究的全过程。(三)、探究实验要合理安排探究式实验比传统的实验要花费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受教学课时限制,课程安排上难以安排出那么多的时间,让学生无论什么都通过探究式实验来学习,这也没有必要。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探究,现在网络非常发达,几乎想搜到什么就能搜到什么,这样可以节约很多时间。但是,合理安排若干个探究式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非常必要的。总之,学生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新问题,学习新知识,探究新方法,培养新能力。参考文献1孔凡哲编著上好课有效技能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52庄英莉 王克峰有效上课-问题 探究 对策 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