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说课稿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6799384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7.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雨霖铃》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雨霖铃》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雨霖铃》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雨霖铃》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雨霖铃》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雨霖铃》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雨霖铃》说课稿(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雨霖铃说课稿高二年级人教版现行教材 四川省平昌中学 杨帆(教学理念:注重情感自我体验,唤起爱学。开放自主合作鉴赏,培养会学。把握意象感悟情感,鼓励善学。)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雨霖铃这首诗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二单元第8课词六首。本单元是诗歌单元,主要鉴赏唐宋诗词。教学大纲要求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形成健全人格,雨霖铃作为婉约派词的代表,不管在教材中或在中国文学史上,都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掌握其表现手法、风格和意境有助于举一反三,深入了解婉约派词,对比学习豪放派词,进而掌握各类诗词的特点和鉴赏方法。(二)教材的内容这首词以“

2、离情”为线索,细致地描写了词人柳永在离开都城汴京(现在河南开封)时与一位红颜知己执手别离的情景。词中句句洋溢着离愁深情。其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更被誉为千古名句。因此,这篇词具有深厚的文学价值。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中高中语文教学应“让学生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感受形象、品味语言”这一要求,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对意象的分析,感受雨霖铃的意境,体会词人情感。学习其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写作特点,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美读、美说、美赏,品味局部语言,整体把握意境,掌握赏析诗词的方法。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感受词中浓浓

3、的情感美。(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并感受雨霖铃中的意境和感情。难点:掌握其艺术手法。三、说学情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刚进入高二的学生,我校高二学生古文基础普遍较差,大部分学生阅读诗词作品,都只能直观感悟,猜测,难以表达,更不用说对诗词进行细致地审美鉴赏。但在雨霖铃之前学习过的优秀作家作品,例如沁园春长沙梦游天姥吟留别琵琶行等,都有助于雨霖铃的鉴赏学习。四、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本课依从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运用幻灯片,配乐朗诵等多媒体手段,结合多媒体演示法、诵读法、想象意境法、提问点拨法、拓展法等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积累文学素材,掌握鉴赏技巧,体会词

4、人情感。2、学法:(1)朗读和默读相结合的方法。美国著名学者皮尔斯曾经说过后现代时代最缺乏的是注意力,诗歌贵在吟诵,通过反复的朗读,学生可以集中注意力,体会和领悟诗歌的音乐美。针对高二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可进行默读,通过潜心把玩,发挥自己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体会和把握诗歌的深层意蕴。 (2)粗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说:“好读书,不求甚解。”其实就是采取粗读的方法,整体感知。但雨霖铃这首词意蕴极深,还应通过仔细揣摩、深入探究个中精妙词句才能更好地走入文本、跳出文本。(3)联系已学诗词,举一反三,体会词中的意象,再现意境,体诗情,赏名句,养成熟读背诵的习惯。

5、五、说教学步骤(1)反复诵读 把握 感情基调(2)交流讨论 掌握 主要内容(3)联系旧知 了解 关键意象(4)细致鉴赏 领会 诗词意境(5)归纳总结 学会 鉴赏方法(一) 导入:学生竞答,激趣导入。出示与“离别”相关的诗歌图片,让学生回忆积累的诗句,既能温故,又能检测学生的诗情,还能创设情境,将学生引入一个离愁别绪的氛围中,达到一石三鸟的效果。相关图片:荆轲刺秦王、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游子吟、蝶恋花江城子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血脉之情、知音之声往往就在这别离声中凄凄惨惨戚戚。今天,我们就来目睹一场“骤雨初歇”后的情人之别雨霖铃(出示标题,板书)(二) 词牌、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词牌虽

6、然只是规定了词的形式格律,与内容没有直接联系,但雨霖铃词牌的来历却与该词在感情基调上有一定的共鸣之处,对词牌的介绍,有助于引导学生正确把握作者的感情。教师用故事性的语言介绍柳永的传奇经历,激起学生的好奇之心。强调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三) 四读课文,整体感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加之宋词这种文体本是用来配乐歌唱,抒发感情的。所以,几番诵读更能领会诗歌的主旨和诗人的情感。 1.播放配乐朗诵,学生跟随默读。听读提示:首先要注意词的感情基调,朗诵者的语气语调、停顿处重音位置。2教师以幻灯片出示疑难字词,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疏通词句,自由诵读。寒蝉:初秋乍寒时的蝉,偶而自鸣,但短促无力,至深秋则噤。

7、都门:指汴京门外。帐饮:是说搭起帐篷请行人吃酒,古人离别饯行离不开酒。无绪:毫无心思。烟波:烟雾弥漫水波动荡的水面。无绪:古,没有心思。今,没有头绪。念去去:想到将来应是:即便是。3 .学生代表范读,男女生各自请出一位代表,学生进行评论交流并整体把握感情基调(讨论得出哀婉,悲伤,凄清的感情基调)。 4.内容的整体把握:出示图片,鼓励学生结合朗诵所得概括上、下片的内容。然后用自己的话生动形象地叙述出画片的内容,以此检测学生的直观感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让学生参与到诗词交流中来。5、教师出示幻灯片总结该词的内容结构,引出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四)揣摩鉴赏重点文句,体会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8、和文章感情。主线:诗缘情,文学作品的抒情表达有两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鉴赏文学作品,不能断章取义,但如果截取的是重点语句,就能更简单更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请在词中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作者离愁别绪的诗句!重要句子:“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提问:这句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提问:此句写景,那句中的“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三种景物与词人的离愁别绪有何联系?3、“多情自古

9、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提问:此句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4、“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提问:看似寻常的两句词,何以冠以“千古俊句”?改为“今霄梦醒何处”如何?改为“今宵酒醒何处,芳草地晓风残月”如何?改为“杨柳岸,凄风冷月”如何?目的:这四个问题的设计重在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如何景中寓情的,词人所选景物与表情达意之间有何联系。解决此问题,要对意象进行分析,依托于常识和已学诗歌,教师出示与意象相关的幻灯片,旁征博引,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把握意境体诗情。(五)总结风格教师概括本词的内容,总结婉约派诗歌的风格,学生揣测豪放派诗歌的特点。(六)作业布置1、课后作业:反馈练习反复诵读雨霖铃直至背诵

10、。运用课堂中所学,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简单鉴赏下面这首词蝶恋花。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借景抒情的诗词往往是上片重在写景,但景中有情;下片重在抒情,但情中有景。上片的写景往往在创设出一种氛围,为下片的抒情作铺垫。 2、课外实践:收集古代诗歌中的一些特殊意象,例如“酒”“梅”“梧桐”等。六、说板书 (内容、结构及表达技巧的完全诠释) 雨霖铃 柳永离别之前:寒蝉、长亭、骤雨、都门 勾勒环境离别之时:伤离别 描写情态 情景交融烟波、暮霭、楚天(实写) 离别之后

11、:羁旅之愁 刻画心理 虚实相生杨柳、晓风、残月(虚写)此板书重点突出,条理清楚,语言简练,学生能直观地把握本词的内容、结构、艺术手法,这样的设计能增强教学直观性,提高教学效果。附2:完整教案雨霖铃教案高二年级人教版现行教材 四川省平昌中学 杨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对意象的分析,感受雨霖铃的感情和意境,体会词中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写作特点,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美读、美说、美赏,品味局部语言,整体把握意境,掌握赏析诗词的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感受词中浓浓的情感美。教学重点 分析并感受雨霖铃中的意境和感情教学难点 分析其艺术手法。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诵读法、想象

12、意境法、提问点拨法、拓展法教学器材 幻灯片 配乐朗诵教学课时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请大家看大屏上的图片,举手抢答,吟出此刻最符合你心境的诗句。(学生抢答)“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燕太子丹与刺客荆轲之间的“壮别”;“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高适与董大之间的“慰别”;“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王维与元二之间的“酒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李白与汪伦之间的“惜别”;“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是母亲与儿子之间的“默别”;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是苏轼与亡妻之间的“梦别”;“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这是情人之

13、间的“舍别”。没错,这些都是与“别离”相关的诗,人生沉浮,难免别离。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血脉之情、知音之声往往就在这别离声中凄凄惨惨戚戚。今天,我们就来目睹一场“骤雨初歇”后的情人之别雨霖铃(出示标题,板书)二、词牌介绍、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出示幻灯片,强调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这首雨霖铃,取唐时旧曲翻制而成。雨霖铃词牌来源于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据明皇杂录云,安史之乱时,唐明皇在南下逃亡的途中,迫于当时的形势,不得已在马嵬坡缢死杨玉环。后唐玄宗入蜀,到了斜口的时候,霖雨连日,他经过秦岭栈道,耳闻铃声,勾起了往事,于是创作此曲,悼念杨贵妃,寄托哀思。后来,人们使用这支曲子来

14、表达离愁别恨,“雨霖铃” 词调极尽哀怨,也就成了离愁别恨的象征。这首词就是抒写了才子柳永要离开汴京(开封)去各地漂泊时和他心爱的青楼歌伎难舍难分的痛苦心情。柳永,原名柳三变。虽才情卓著,但早年屡试不第,一生仕途坎坷,生活穷困。由于擅长词曲,精通音律,创制了大量适合于歌唱的慢词,因此经常出入娼馆酒楼,熟悉了许多歌妓,深深了解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替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当时有人在仁宗面前举荐他,仁宗批了四个字说:“且去填词”。柳永在受了这种打击之后,别无出路,就只好以开玩笑的态度,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在汴京(即开封),苏州,杭州等都市过着依红偎翠、浅斟低唱的流浪生活。“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他的许多佳作,也因此多取材于同歌伎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柳词在宋元时期流传最广,相处当时“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有词集乐章集。现在就让我们来欣赏一下,柳永是如何演绎他的离愁别恨的。三.美读课文,整体感知1.播放配乐朗诵听读提示:注意词的低沉基调,朗诵者的语气语调、停顿处和重音位置。2教师以幻灯片出示疑难字词,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疏通词句,自由诵读:寒蝉:初秋乍寒时的蝉,偶尚自鸣,但短促无力,至深秋则噤。都门:指汴京门外。帐饮:是说搭起帐篷请行人吃酒,古人离别饯行离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