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之美-导学案(1)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6790066 上传时间:2023-09-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桥之美-导学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桥之美-导学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桥之美-导学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桥之美-导学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之美-导学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庙沟门中学语文“六环节”导学案班级: 姓名: 课题:12、桥之美科目语文课型阅 读 年级八年级设计者李晓晔学习目标:1、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2、了解与“桥”有关的美学常识,提高个人的审美能力。3、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4、学习作者抓住事物总的特征运用举例子等进行说明的方法。【作者简介】吴冠中(19192010),江苏宜兴人,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我国杰出艺术家,美术教育家,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法兰西学士院艺术院通讯院士,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清华大学教授。【预习检测】1、注音点缀( ) 纤( )细 颐( )和园 魅( )力 销( )魂险峻

2、( ) 前瞻( )后顾 煞( )风景 孕( )育2、归纳词语对于美的感受或体会 停止脚步叙述英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叙事长诗相差虽小,而造成的误差或错误极大 【自主学习】3、朗读课文,感受桥之美。学生自读课文,准备最有感情的段落。个别学生读课文。4、吴冠中先生在文中说“美术工作者大都喜欢桥”,他自己对桥也是情有独钟。他对桥的喜爱是否具有独特视角呢?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作者眼中的桥美在何处?5、本文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桥之美?6、作者为了说明桥之美所举的例子中,哪些是正面举例?哪些是反面举例?【合作探究】7、文中写到的各种桥分别具有怎样的美?并用文中的词语来说明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8、感

3、受作者形象生动、描写细致情景交融的语言,谈谈你的感受。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拓展延伸】 收集的关于桥的图片或相片或绘画,说说收集的理由。【课堂达标】1、下列加横线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A艺术形式处理中,往往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B每过环形的山谷,东张西望,许多桥的直线时时划断陡坡。C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D如果煞它风景,虽然绿水依旧绕人家,但彻底摧毁了画家眼中的结构美。2、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1)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一座长桥,卧龙一般。( )(2)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 ( )(3)“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人家房屋,那是块面;流水,那是长线、曲线,线与块面组成了对比美 ( )(4)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也就具备了桥之美! ( )通过自学,了解作者课前3分钟完成,组内互批,组长检查汇报。教师解释难点。学生自读,准备最有感情的段落进行展示。快速阅读课文,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自主完成,二人小组交流。老师明确。组员合作,组长派代表发言。教师明确。学生先思考,后组内交换意见,代表发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