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的初步认识(4)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6787850 上传时间:2023-10-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除法的初步认识(4)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除法的初步认识(4)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除法的初步认识(4)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除法的初步认识(4)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除法的初步认识(4)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除法的初步认识(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除法的初步认识(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小学电子教案(-)年级(数学)学科(下)册课题除法的初步理解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明白“平均分”含义和会平均分的基础上,理解除法,理解除号, 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2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学习过程。3、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掌握知识,促动学生水平的发展。重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难点课前情景图或课件等彩笔准备课时课时目标教情境导入一、激趣引入。大熊猫它准备请客,它到竹林里去采竹笋招待客人,于是看到那么 多它喜欢的竹笋,就禁不住多采了些。大家看图,说说你从图上得到了 什么信息?你能列出算是式吗?它表示意义是什么?这节课我们继续 学习出发的相关知识。

2、二、板书课题:除法学我们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指导知道除法各部分名称,并要积极动明脑、动口、动手参与到学习当中去。流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要根据图意准确列出除法算式,并学习除法目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程标教学流程尝试探 究理解除法各部分名称。1、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盘。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用木棒或圆片彩笔等摆一摆,然后同一小组里交流所得。2、把大家刚才摆的过程如果用一种运算表示出来,该怎么办呢?3、生结合以往理解的其它运算,给除法各部分起个名称。4、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意思?交流 点拨一、班级汇报交流1、交流操作结果。能够用除法来计算。(板书:除法)2、交流理解

3、的除法各部分名称。20 m 4 = 5 (盘)这个算式读作:20除以4等于5。除了我们昨天学的“十”是除号 夕卜,今天我们再学一些新知识:在这个算式里,20是被除数,4是除数, 5是商。师介绍:在除法算式中,我们把除号前面的表示物体总量的数叫作 “被除数”,除号后面的表示怎么分的数叫作“除数”,等号后面分的 结果叫作“商”。板书:20 m 4 = 5 (盘)被除数除数商二、教师随即点拨:1、如果把这个题变成每5个一盘,能够得到多少盘?应怎么列式: 引导学生理解到20里面有4个5,所以能够用除法:2 0-5 = 4(盘)2、如果学生谈到了:每2个一盘,能够分儿盘?装2个盘子,每 个盘子装儿个?就

4、能够去更多的鼓励他。如果学生没有谈到,或者只举 了其中一个例子,那么教师能够把另一个例子补上,这样便于学生对比 学习。三、小结。练测反1、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1)明确要求(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3)交流汇报。(4)小结。2、挑战园地:(1)练习三第4、5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实行平均分,分后再填 写算式。(2)练习三第6题:写出除法算式。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对照 算式画图。板书 设 计除法20 4 = 5 (盘) 被除数除数商教除法的初步理解是在学生已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会用2-6的乘法口诀学计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这个课时的主要U标是使学生

5、通过实际操作,经反历从“任意分”到“平均分”的过程,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把一些具思体物品平均分,并知道每份是多少。通过本课教学,有以下儿点体会。1. 在操作活动中学习数学二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动手是他们的天性,具体形象思维是他们认知的特点。 数学活动中的操作既能够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协助学生体 验、理解数学的知识。比如通过学生分小棒来理解“平均分”,这样做学生既动 手乂动脑,在操作中探索规律,建立概念,这样将兴趣激发,思维训练,水平培 养融为一体,使知识充满内在活力,充分为学生提供体验经历探索的过程,并敢 于把自己想法、做法体现给大家。2. 创设问题情境,提升学习兴趣这节课的教学,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展示给大家20个竹笋,和儿个盘 子,问有儿种分法,然后提出:要使四个盘子分得同样多,应怎样分?用小棒来 代替竹笋分一分吧!学生们很愿意动手来分,这样做,提升了学生使用数学知识 解决身边问题的水平,从学数学的角度,注意了数学知识的特点。总来说之,这节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们在操作的基础上,充分理解了平均分。但整节课显得过于平淡,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也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的这方面的水平培养,多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水平。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