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6786221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5.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摘要: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塑造儿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良好习惯的养成和健康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见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由于中美两国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的不同,两国的家庭教育呈现出不同的教育模式。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入手,对两国家庭教育的目的、内容、方式、结果进行比较,呈现出文化差异对家庭教育的影响。 关键词:文化差异;家庭教育;比较 引言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影响,也是整个教育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中美两国由于文化传统的差异,导致了两国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着很多的差异。正确认识和

2、了解两国之间的这种差异,对于促进我国当代家庭教育的良性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美两国文化的比较 文化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不同的学者对其界定不一。早在19 世纪,最有影响的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中提出著名的“文化定义”:“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它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我们认为文化是指一个民族长期历史发展进程所沉淀下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道德情操、民族性格和思考模式等。由于历史背景、发展过程、观念意识等因素的不同,从而使中美两国的文化存在着许多差异。 价值观的不同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核

3、心,主张尊卑有别,长幼有序。凡事都要遵循一定的规矩,并受到等级观念的制约。例如,晚辈见到长辈要主动打招呼。反之,被视为不礼貌。美国人深受基督教新思想的影响,等级观念淡薄。人本位的思想根植于他们心中,注重个人权益、追求人人平等,没有辈份间过多的礼节。晚辈对长辈可以直呼其名,可以与长辈争论问题,提出自己个性的主张。 中华文化崇尚集体主义,主张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主张同甘共苦,团结合作。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冲突时,集体利益永远大于个人利益。这与美国文化却是截然不同的。美国人十分珍视个人自由,喜欢随心所欲,独往独行,不愿受到限制,自我中心意识和独立意识很强,这在中国却被视为另类。 社会关系的差异

4、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儒家伦理,父母在孩子的眼中,教师在学生的眼中,有着绝对的权威,家庭背景在人的成长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式的家庭结构比较复杂,幸福家庭的标准为三代同堂或四代同堂。家庭成员之间互相依赖,互相帮助,亲情关系密切。一片“少有所抚,老有所扶”的祥和景象。在美国却不一样。美国人平等意识强调人人平等,无论贫穷还是富贵,人人都要尊重自己,不允许被人侵犯自己的权利。显赫的家庭背景也不是值得炫耀的资本。因为他们坚信,不管怎样,只要我努力,一定能够取得成功。并且美国式的家庭结构相比中国就简单多了。 民族性格的不同 中华民族的性格是求稳、注重群体意识、偏重道义、贵在中庸和谐。受经济文化的影响中国人

5、比较保守、不愿意去冒险、喜欢稳定、习惯从事于固定且没有挑战的工作。梁启超先生说:“我国民之中庸妥协性世无两也,无论对个人、对社会、对自然界最能为巧妙的顺应,务使本身与环境相妥协,而其妥协且比较的常为合理的,此中国人一种特别天才也。”美国的民族性格是善变,注重个体意识,偏重实用,独立性强。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深受欧洲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影响,大部分公民人格独立、思想解放、喜欢新奇且敢于创新与冒险、求变是他们普遍的心理特性。受基督教和新教传统的影响,美国人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强调个人成就、放纵个性、追求个人自由的发展与自我实现、乐于标新立异、富有创造精神。相对中国人来说,美国人比较实际,更重视物质利

6、益,追求效率和效益。 思维方式的差异 思维方式受到生产方式、历史传统、哲学思想等方面的综合影响。中国人崇尚直觉思维,擅长从整体、从联系、从动态功能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即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直观的。直观的思维方式不是通过归纳推理、演绎推导,而是基于事实,凭借自己已有的经验,洞察、识别、理解、判断事物的思维过程。 美国人则强调理性和思辨。西方的哲人认为:“只有思辨理性的东西才是最真实、最完美、最美好的。” 二、中美两国家庭教育的比较 由于中美两国不同的价值观、思维模式,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导致两国在家庭教育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家庭教育目的的不同 家庭教育的目的是家庭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家庭

7、教育实践活动的归宿。它制约着家庭教育活动的方向,一切家庭教育活动都是实现家庭教育目的的过程。 在我国,家庭教育的目的是指把孩子培养成人才,将来有出息,过上稳定、舒适的生活。至于孩子的独立生活的能力,对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以及公民意识则很少考虑。结果,即使学业成绩再好,将来也很难立足社会,甚至还会与父母的期望相反。 美国家庭教育的目的,是要把孩子培养成适应性强和具有生存能力的社会人。这个目标与中国的家庭教育目标比起来,是不高的。社会人的目标不是让人遥不可及的目标,而是一个现实的,易把握的要求。 家庭教育内容的不同 英国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中论述培养绅士的家庭教育时,提出并论述了家庭保健、家庭道德

8、教育和家庭智育。陈鹤琴先生的家庭教育一书,对于儿童的家庭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家庭劳动教育等方面的任务和内容,作了详细地阐述。可见家庭教育所承担的任务和教育内容是多方面的。有什么样的教育目的,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内容。 中国的家庭教育内涵分为德、智、体、美、劳几个方面。但往往当孩子进入学龄期就开始将智育放在首要位置。在体育上,中国的家长更喜欢防御性的、静态的、被动的保护方式。如:保证孩子生长发育的各种营养品,保护孩子安全,注意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在智育上,向孩子传授知识、技能,为孩子购买各种知识性、趣味性的读物、训练孩子读、写、算的能力,为步入学校教育打下基础。在美育上,越来越多的父母,认识到特长

9、的重要性。因而盲目的培养孩子的特殊艺术才能。如送孩子去绘画班、舞蹈班学习、聘家教等,从而导致孩子学这学那,最后失去了学习艺术的兴趣。相对中国的家庭教育内容,美国的家庭教育内容比较丰富、科学。 美国的家庭教育内容注重孩子在体力、认知、语言、社会性、情感上的和谐发展。美国人有这样一个信念:成功靠努力争取,而不是靠继承。美国人崇尚个人奋斗,靠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获得成功。黄全愈的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渗透出美国家庭教育的点滴。在促进体力的增强上,重视幼儿的户外活动、体育锻炼。如在院子里荡秋千,野外远足等活动;在认知的发展上,家长注意开拓孩子的文化,审美视野,孩子的学习兴趣,尊重儿童自己的选择;在社会性的培

10、养上,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且要求孩子学会具有与同伴合作、分享、互动的行为;在情感的陶冶上,指导孩子欣赏音乐、美术、舞蹈的美,带孩子到美术馆、博物馆看各种展品,鼓励孩子亲身接触、体验大自然的奥秘。 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同 家庭教育方式是父母完成教育内容的具体措施和手段。选择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和文化传统紧密相联。 中国的家庭教育方式表现在生活上的包办、代替。社会上过分保护,不少家长怕孩子吃亏或学坏,于是就限制孩子与外界接触。经济上对孩子放任,不少家长对孩子总是百依百顺,有求必应。这无形中助长了孩子们奢华浪费的习惯。与生活、经济、社交上的纵容相比,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要求却非常高。当孩子出生后就以天才

11、的标准来要求、教育孩子。 美国家长从锻炼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角度出发,对孩子采取放手不放任的方法进行教育,主张开放式教育。重视实际锻炼,强调在实践中培养孩子,而不是说教。美国父母更尊重孩子的人格和人权,把孩子当作是一个独立、平等的家庭成员相待。 家庭教育的结果不同 由于教育目的和教育方式的不同,其教育结果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中国家长包揽一切,孩子形成了依赖性的思维定势、不会自己做决定、遇事不果敢、缺乏兴趣、不愿尝试、适应性较差。不懂得人际交往的技巧,人际关系较差,怕苦怕累,缺乏同情心和帮助别人的能力,缺乏社会责任感。 美国孩子从小就表现出很强的自立能力,绝大多数18岁以上的孩子都靠自己挣的钱来

12、读书,美国孩子还对社会表现出很强的适应能力,他们更能吃苦,具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积极乐观,求知欲强,敢于冒险,有作为社会成员而独立存在的信心和勇气。 参考文献: 1赵忠心.中国家庭教育五千年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 2黄全愈.素质教育在美国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 3苏珊.认识你的孩子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4魏书生.魏书生与父母对话家庭教育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 5约翰洛克著,杨汉麟译.教育漫话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6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尔论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7李恩福.浅谈中美教育模式差异及其形

13、成原因J.新西部,2007,. 8李道顺.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J.世界教育信息,2006, 9李子银.中美家庭教育比较分析及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07,. 10曾芝兰.论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6,. 关 键 词: 家庭教育,不容忽视,的,课题, 摘 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孩子的健康情趣,加强与孩子的合作,共同减轻孩子的课业负担。 每个做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

14、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孩子的健康情趣,加强与孩子的合作,共同减轻孩子的课业负担。” 每个做父母的都疼爱自己的孩子,都希望孩子成才,尤其在今天独生子女占90%的国度里,独生子女不再是特殊的教育对象,而是普遍的受教育者。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SH会、建设富强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的实现,从而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也是当前家长急需探讨的重要课题。当前许多家长不惜重金为孩子购买了钢琴、洋琴等贵种乐器及其他体育器材,参加各种辅导班甚至聘请家教,旨在培养孩子成才;也有的家长每天规定时间迫使孩子写呀、算呀,甚至到处购买与教材有关的训练用书以此来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这种训练大多是在孩

15、子不情愿的情况下进行的。我们知道兴趣是孩子学习的基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获得知识的最大动力。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孩子探求真理的欲望。”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就如挖一个蓄水的池塘,我们应将池塘挖的尽量大,而不是急于往池塘里灌水。古人说的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把孩子要我学,转化成我要学,使孩子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这样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近几年我对一些参加工作的孩子调查发现:学校获得的知识在工作中至多用到三分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量的知识需要迅速更新。这就要求教师、家长在培养孩子的素质、能力上下工夫,着重让孩子获得掌握知识的方法,那种不顾孩子兴趣逼迫教育是不值得提倡的。 家庭如何教育孩子,我在教学实践和日常生活中进行以下探讨以供商讨 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