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6772541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人教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1“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引用此语的因素是( )A唐太宗任贤纳谏 唐太宗遍读诸子百家之书 .隋朝灭亡的教训 贞观之治的繁华景象2.中国古代绘画往往反映中国历史上的某些重大事件。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唐太宗接见吐蕃求婚使者 B.唐玄宗接见吐蕃求婚使者C唐太宗接见波斯王子 D.唐玄宗接见波斯王子3.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的变化是A.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考试成绩功绩门第声望品行才学功绩考试成绩门第声望品行才学D.门第声望功绩品行才学考试成绩4ABCD四位同窗在看完动画片西游记之后有如下论述,你觉得不符合史实的是A.唐僧带回

2、的除了经书尚有佛像、花果种子B.唐僧去的“西天”事实上是今天的印度半岛C别看她带回了这些经书,事实上没人看得懂,由于那都是梵文写成的哎,你别说,唐朝的皇帝还真够开明的,外国的东西都敢学唐代有一位诗人,被称为“诗风壮浪纵恣,诗情一泻千里,笔势灵活矫健,布满大胆夸张和奇特想象”。根据描述,这位诗人应当是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孟浩然6.“坊巷桥头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这则史料最有也许反映的是哪一时期商业繁华的景象?A.商代 B.汉代 唐代 D宋代7.宋代史书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对此材料理解最精确的是( )A 指南针是国内古代水手最早发明的 指南

3、针在宋代用于航海事业,但只起辅助作用C 宋代航海完全依托指南针来辨别方向D国内劳动人民最早懂得了磁针指南的作用8.文学作品往往是一种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集中反映。下列诗词与右图所反映的时代背景相似的是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B.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C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9.郭沫若先生为山东某一历史名人纪念祠题写的楹联为:“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一历史名人是A.苏东坡 B李清照 C.辛弃疾 陆游10金史记载:“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这段材料描述的科技成就是 A

4、.火药 B指南针 C.印刷术 造纸术11图1和图2中,国内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 ( ) 图1 图2 A.行省制 分封制 C.郡县制 .禅让制12.下图反映的本质是 A 明代中央官制的变革 B 明代地方制度的变化C 明代官制机构的简化 D皇权的不断加强13右图是北京故宫内的一处建筑,对于该机构的设立,下列解释对的的是 .国家统一的需要 B政令统一的需要 C.权力互相制约的需要 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明此前实行皇帝与丞相分权制度 D丞相制度通过六百近年才被废除14.国内某旅行社在安排某项目旅游景点时写道:“接折(阅读奏折)会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拟定)交发(下发旨意

5、)”,该景点最有也许是A.秦丞相府 B.唐尚书省 C.元中书省 D.清军机处15.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胡芦画不难,胡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胡芦,要把胡芦仔细看。”该诗直接阐明了 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解决军国大事 、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毫无地位,完全被视为走卒 、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解决政事D、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6某中学历史研究型学习小组选题中国封建王朝落日辉煌的实践,请问如下哪位人物可以作为研究对象( 1 C D17.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里有个军机大臣和坤,号称“贪污之王”,她一定给观众

6、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清朝设立的军机处() 发生在顺治时期 B. 标志专制主义中央集体制度的确立C. 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D. 限制了皇帝的权力.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结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觉得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她的理由最有也许是 A.刘墉不是驼背,因此不能称为“刘罗锅” B.丞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因此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 C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因此剧名错误 D.她没有理由,只但是是哗众取宠19.下列各图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其中不属于专制决策成果的是 A长城 .大运河 C.军机处值房 D.票号20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

7、太和殿又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办。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天人合一 B建筑功能齐全 C.皇权至上 国家大一统21.下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从该图所反映出的国内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种典型特点是 A.浮现了农村集市 B坊市分置 C边境贸易繁华 D.商业市镇昌盛 22.喻世明言中有一则故事,描述一种新谚语:“一品官,二品贾”,在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徽州风俗比商贾为第一等生,科第反在次者。”请问这两本书中所反映的是哪个时代的社会现象( ) 汉朝 B.唐朝 C宋朝 明朝3“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积沙流绝塞,

8、落日度连营。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这首诗写在A平定噶尔丹叛乱之时 B.平定三藩后C.收复雅克萨之后 D.统一台湾后24清朝初期规定了西藏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通过中央政权册封的制度。此项制度的重要作用在于 A加强了对宗教事业的管理 B.团结了广大宗教人士 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辖 D粉碎了敌对势力分裂西藏的多种图谋25.清人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如下对此诗提到的“国初”之政策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A、该政策严禁任何人的海外经商活动 、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体现C、主观上有维护清朝统治的意图 D、是重农抑商政策在特定期期特定领

9、域的体现2.看下图:鸦片战争前,中国沿海某都市的港口有许多外国船只往来,岸上有许多外国商馆,据此可判断该都市是A香港.上海.宁波D.广州27.“大抵徽商其所积蓄,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材料表白徽商A.注重扩大对外贸易 B.注重扩大商业资本.注重谋取政治地位 D.注重扩大经营范畴2.电视剧乔家大院从一种侧面反映了古代中国商业的繁盛,也反映了当时国内出名商帮的实力。明清时期,社会上有“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之说,“新安”和“山右”所指的商帮分别是A苏商和晋商 B.浙商和晋商.徽商和晋商 D苏商和徽商29.右图是某中学生的漫画作品,与其有关的政策是A 重农抑商 B 闭关锁国 文

10、化专制 八股取士.学习明、清史后,有四位同窗分别就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觉得其中哪一种概括了这段历史全过程( ) 帝国的彷徨 B 中华的荣耀 东方的曙光 王朝的振兴二、分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计40分2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武德四年五月,秦王李世民攻克隋朝东都(洛阳)后,看到富丽堂皇的宫殿,不禁感慨道:“逞侈心,穷人欲,无亡得乎!” 材料二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四月,李世民嫌京城闷热,便在临潼骊山顶上修筑了翠微宫。三个月之后,又指责宫室小气,辱没了大唐威仪,便重修了玉华宫位于东都的“洛阳宫”本是隋炀帝吃喝玩乐的地方,李世民遂接管过来,“营造不已,公私劳费,殆不能堪”,连同“飞山宫”在内

11、的庞大建筑群,豪华气派,极尽奢靡。整座工程,都是黄金白银乃至能工巧匠的生命堆起来的。材料三 李世民8岁登基,在位2年,文治武功,千古罕有。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世民从隋亡中得出的结识是什么?(2分)为此,李世民执政后采用了哪些措施?(分)(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李世民的重要变化是什么?(2分)()材料三对李世民的评价与否全面?(分)结合上述材料简述理由。(2分)2南宋郑樵曾在通志中说:“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有关的历史图示、图片,往往是学习历史时不可或缺的工具。阅读下列有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图片和图示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D太尉ABC 图一 秦朝中央机构 图二 唐

12、朝中央机构 图三 明朝中央机构 图四清朝军机处内景请回答:()根据所学知识,写出图一、二中字母所代表的历史含义。(4分)(2)图三揭示了明朝中央集权制度如何的变化?(2分)(3)从图一到图四,阐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是什么?(2分)(4)、基于上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分别概括历史图片和图示在学习、探究历史中的作用。(2分)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3前,17世纪末,中国的康熙皇帝善于吸取新鲜知识,康熙还向洋教士学几何题;康熙兴修水利,发展农业改革税制,力度不可谓不大,也开创了康乾盛世,获得不少成绩。 材料二 前,国内曾经有过惨痛的历史教训,康熙对当时的工业化萌芽不感爱好。15年后,在新的海上航路使世界地区一体化的进程中。184年西方的工业经济的产物一一坚船利炮打跨了中国小农经济大刀长矛,其实直到160年中国和印度还分居世界工业产量(以手工业产量为主)的第一位和第二位。 2世纪社会的新趋势知识经济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对康熙的作为作简要评价。(不能照抄原文)(3分)(2)试分析康熙对当时的工业化萌芽不感爱好的社会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