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小区规划复习资料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6771312 上传时间:2023-09-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4.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居住小区规划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居住小区规划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居住小区规划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居住小区规划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居住小区规划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居住小区规划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居住小区规划复习资料(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居住小区规划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配建设施:与人口规模相或与住宅规模对应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的 总称。建筑密度:居住区用地内,各类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容积率:是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各类建筑的建筑面积(平方米/Ha)或以居住区总建 筑面积(万平方米)与居住区用地(万平方米)的比值表示。建筑红线后退距离:是规定建筑物应距离城市道路或用地红线的程度 日照间距系数: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是距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 城市居住区:一般称城市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 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

2、,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 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 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二、单项选择不属于动水景观的是( D )A、喷泉 B、瀑布C、流水D、倒影池 日本式园林的特点( B )A、小中见大、意境 B、静谧、山水园C、台地园D、自然风景园 选出下列不是居住小区景观构成要素的组织原则( C )A、统一性 B、趣味性C、完整性D、尺度与比例 不属于植物造景艺术功能的选项有( D ) A软化作用B、统一作用C、强调作用D、障景作用 下列哪项不是小区中常见的桥的类型(D)A、平桥 B、汀步C、拱桥D、石桥 下列属于居住小区道路功能的是( A)三、论述题居住区规模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

3、答:住区作为城市功能结构和乡村人居环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应有其合理的规模。 这个合理的规模应符合居住功能、技术经济和管理等方面的要求。住区的规模包括人口及 用地两个方面,一般以人口规模作为主要标志。住区的合理规模,主要受以下一些因素制A、导向功能B、游览功能C、构图功能D、装饰功能 公共设施的经济性和合理的服务半径 。商业服务、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具有与规模相对应的经济性和合 理的服务半径,是影响住区人口规模的重要因素。所谓合理的服务半径,是指居民到达公 共服务设施的合理步行距离,一般最大为8001000 米。合理的服务半径是影响住区用地 规模的重要因素。 城市道路交通方面的

4、影响基于机动车模式的城市交通要求城市干道之间保持合理的间距,以保证交通安全、快 速和畅通。以此划分的城市地块往往成为决定住区规模的一个重要条件。城市干道的合理 间距一般在6001000米之间,城市干道间用地一般在36100hm,成为大型居住用地开 发的基本规模。在路网间距较小的城市,或受到传统城市道路系统和水网系统影响的城市, 其用地规模较小,因而其住区规模也相应减少。这是不影同响国规家模不的同另城一市个因的素行。政管在我理制国,住区规划和建设不仅为解决人们住的问题,而且还城市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影响管理的基本单元。要例满如足,居我民国的一物些质大文城化市的街需道要办,事组处织管居辖民的的人生口

5、产一(般主在要3指住5 区万内人就,业成岗为位“)街和道社社会区活”动建等设。与区人口规模较高。此外,自然地形条件和城市的规模、城市历史街区环境、居民社会心理感受等因素对住区的规模也有一定的影响。住宅群体平面组合的基本形式及其优缺点住宅层数对住区的人口和用地规模也有较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高容积率开发导致住 式。答:住宅群体平面组合的基本形式有三种:行列式、周边式、点群式,此外还有混合条式单元住宅或联排式住宅按一定朝向和合理间距成排布置的方式。这种布置方式可使每户都能获得良好的日照和通风条件,便于布置道路、管网、方便工业化施工。但如果 处理不好形成的空间往往会有单调、呆板的感觉,并且产生穿越交通

6、的干扰。如果能在住 宅排列组合中,注意避免“兵营式”的布置,多考虑住宅群体空间的变化,如采用山墙错 落、单元错落拼接以及用矮墙分隔等手法仍可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基本形式的变化形式有下列几种:(1)交错排列(2)变化间距(3)单元错接周边式。住宅建筑沿街坊或院落周边布置的形式,这种布置形式形成封闭或半封闭的内院空间, 院内较安静、安全,利于布置室外活动场地、小块公共绿地和小型公建等居民交往场所。 这种形式组成的院落较完整,一般较适用于寒冷多风沙地区,可阻挡风沙及减少院内积雪。 周边布置的形式有利于节约用地,提高居住建筑面积密度。但这种布置方式部分住宅朝向 较差,对于炎热地区较难适应。另外对地形起

7、伏较大的地区会造成较大的土石方工程。周边式基本形式的变化有 3 种,即单周边式、双周边式和自由周边式。点群式。点群式住宅布局包括低层独院式住宅,多层点式及高层塔式住宅布局,点式住宅自成 组团或围绕住宅组团中心建筑、公共绿地、水面有规律地或自由布置,运用得当可丰富建 筑群体空间。点式住宅布置灵活,便于利用地形,但在寒冷地区因外墙太多而对节能不利。混合式。四.填空题植物的艺术功能包括软化作用、统一作用、强调作用、烘景作用。居住小区的建筑应当包括住宅建筑和公共服务设施建筑两部分。建筑空间的组合形式有行列式、周边式小区中常见的静水景观有倒影池、生态水池、涉水池、景观泳池。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一般要满足使用

8、要求、健康要求、安全要求、美观要求、特色要求。 居住小区绿地类型有公共绿地、宅间绿地、道路绿地、其他绿地。小区规划的空间形态有中心型、均好型、带状型、节点型。居住小区的景观有道路景观n所景观、水景景观、植物景观、其他类景观。五、论述试论述居住区各类绿地规划设计的要求答:(1)公共绿地 根据绿地面积大小不同,公共绿地包括中心绿地、居住区组团指三种基本形式的结合或变形的组合形式,常见的往往以行列式为主,结合周边式布绿地和一些主要活动场地。具体设计要求如下:1)公共绿地的用地规模应当根据其不同的功能要求来确定,选址位置适当,方便居 民使用,其出入口的位置、道路、广场的布置要与周围的道路系统和人流方向

9、结合考 虑。2)公共绿地内设置灵活, 布置形式多样, 划分活动场地时要做到分隔与紧凑相结合。(2)宅间绿地具体设计要求如下:1)结合住宅的类型和平面特点、建筑组合形式等因素进行规划设计,强调宅间绿地 的识别性、实用性、时空性等特点,创造丰富多彩的庭院绿地景观。2)宅间绿地受建筑制约的因素较大,规划主要以绿化为主,植物配置应当根据当地 土壤及气候条件、居民喜好来创造特色。(3)道路绿地 道路绿地对居住小区的通风、气温调节、噪声减少以及街景美化有 着良好的作用。具体设计要求如下:1)绿化布置要结合道路的断面组成、走向和地下管线铺设情况而定。主要道路两侧 应绿树成荫,次要通道可以单边种植,有些小路采

10、用断续灵活栽植。2)行道树带宽度一般不应小于1.5m,或者采用树池的形式交叉路口不适宜种植高大 的乔木和灌木,以免妨碍行驶视线,道路靠近住宅时,应注意树木对住宅通风、采光 的影响。(4)其他绿地 周边环境融为一体,纳入整个城市绿地系统。六.判断题居住环境的变迁经历了街坊、里弄、邻里单位、居住小区等四个阶段。(X)植物种植的基本形式有孤植、对植、丛植、群植、列植、林植、篱植片植等。(X)中国传统园林讲究小中见大、意境的营造。(V)小型机动车停放方式包括平行式、垂直式、斜列式。 (丿) 水景景观设计要满足适宜性、观赏性、亲水性。 (V) 林冠线是指树林或树丛边缘树冠投影的连线。 (X)(X),(X

11、)小区的用地构成包括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公共绿地等四类。(V) 小区绿地率在新区建设中不应低于 25.(X) 林缘线是指树木或树丛空间立面构图的轮廓线。 ( 常见的庇护类景观包括亭、廊架、膜结构、座椅等。七.简答题 什么是绿地率?绿地的组成有哪些? 答: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占居住区用地的比率(%)。 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 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即道路红线内的绿地),不应包括屋顶、晒 台的人工绿地。居住区内的各级商业服务设施规划布置时,考虑的主要因素和布置方式有哪些? 答: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居民的生活习惯、气候条件、建设规模、特别是用地的紧张程

12、 度及现状条件。布置方式:一是设在住宅或其他建筑的底层;二是独立设置。 居住区的用地分类有哪些?住宅用地范围的确定。答:居住区的用地四类:(1) 住宅用地(R01)。是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用地(含宅间绿地和室 前小路等)的总称。(2)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R02)。一般称公建用地,是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配建的、为居 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的用地,应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 等。(3) 道路用地(R03)。是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用地,及非公建配建的居民小汽 车、单位通勤车等停放场地。l=t享(4) 公共绿地(R04)。是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

13、设施的、供居民严 的游憩绿地,应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和组团绿地及其它块状带状绿地等,其中包括儿童游戏场地、青少年和成年人的活动和休息场地。 住宅用地范围的确定:住宅用地是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宅间 绿地和宅间小路等)的总称。(1)住宅用地的划分一般以居住区内部道路红线为界,宅前 宅后小路属于住宅用地。(2)住宅用地与公共绿地相邻,如果没有道路或其他明确界线时, 通常在住宅的长边,以住宅高度的1/2计算,在住宅的两侧,一般按36米计算。(3) 住宅用地与公共服务设施相邻的,以公共服务设施为界。 居住小区道路景观包括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征和设计要求? 答:( 1)车行道景

14、观,连续性、节奏感、尺度与比例。(2) 步行道景观 ,宜曲不宜直,结合周围环境(3) 人车共行道景观,构图处理,铺装及小品和绿化处理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置的原则和基本要求是什么?居住区中,中小学校规划布置的 考虑因素有哪些?答: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置的原则:(1) 在使用时可根据选用的组织结构类型和规划四周的设施条件,对配建项目进行合理的 归并、调整。(2) 当规划用地的居住人口规模界于组团和小区之间或小区与居住区之间时,除配建下一 级应配建的项目外,还应根据所增人数及规划用地周围的设施条件,增配高一级的有关项 目及增加有关指标。(3) 地处流动人口较多的居住区,应根据不同性质的流动

15、人口数量增设有关项目及增加相 应面积。(4) 在I、W建筑气候区和处于山地的居住区,其商服配建项目和面积可酌情增加,但应 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5) 在I、W建筑气候区和处于山地的居住区,其商业服务设施的配建项目和面积可酌情 增加,但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6) 旧区改造和城市边缘的居住区,其配建项目与千人总指标可酌情增减,但应符合当地 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7) 凡国家确定的一、二类人防重点城市,均应按人防部门的有关规定配建防空地下室, 并应遵循平战结合的原则,与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相结合统筹安排,将居住区使用部分的面 积,按其使用性质纳入配套公建。2)商业服务、金融邮电、文体等有关项目宜集中布置,形成各级居民生活活动中心,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置的基本要求:(1)各级公共服务设施都应有合理的服务半径: 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为 8001000 米;居住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为 400500 米;居住 组团级公共服务设施为150200米。基层服务设施的设置应方便居民,满足服务半径的要 求。并宜与相应的公共绿地相邻布置。(3)应结合职工上下班流向、公共交通站点布置,将主要的公共服务设施设在交通较 方便、人流较集中的地段。(4)在便于使用、综合经营、互不干扰、节约用地的前提下,宜将有关项目相对集中 设置,形成综合楼或组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