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金安全漏洞的成因及对策探讨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6763831 上传时间:2023-12-2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资金安全漏洞的成因及对策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企业资金安全漏洞的成因及对策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企业资金安全漏洞的成因及对策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企业资金安全漏洞的成因及对策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资金安全漏洞的成因及对策探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沈艳霞(河南南阳油田社会保险管理局河南南阳473132)【摘要】企业资金安全漏洞是现代企业资金运作控制过程中不可回避的普遍性问题,也是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挑战性考 验。它可导致企业财产损失、经营失败甚至破产。文章从理论上阐明资金安全漏洞的基本概念,通过对资金安全漏洞的成因及 危害的分析,研究避免资金安全漏洞的对策,呼吁将资金安全策略纳入企业管理决策体系,以确保企业效益目标的实现。【关键词】资金安全漏洞危害成因对策一、企业资金安全漏洞表现形式及危害1、资金筹集过程中的安全漏洞资金筹集过程中的安全漏洞表现为不遵守资金筹集的原则,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筹资决策机制,盲目筹资。例如,企业 在筹集资金时,不考

2、虑企业的内外经济环境和客观需要,不考虑企业自身的资金结构和承受能力,对市场风险、财务风险等缺 乏科学的预测,从而导致资金筹集后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障。2、企业投资过程中资金安全漏洞企业投资过程中资金安全漏洞表现为盲目投资,不顾量力而行的理财原则;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投资决策机制;不 讲究投资效益原则。在对外投资过程中表现为不注重研究被投资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和对外政策,没有制定对外投资风险的控 制策略。这些企业在实际操作时往往竭泽而渔,缺乏长远考虑,战略规划,片面强调做大规模,增加投资,而置自身的经济实 力与融资能力于不顾。最后必然是不堪重负,资源枯竭,资

3、金周转不灵。3、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安全漏洞这一类的资金安全漏洞主要表现为不计成本没有计划的盲目采购,经济行为没有严格规范的合同制约,成本开支混乱, 成本支出和收益不对称,缺乏科学严谨的财务资金预算体系,债权债务管理松散,财务风险管理及分析考核机制缺位等。企业 的生产经营过程既是物资产品的生产和形成过程,也是价值的形成和实现过程。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必然要发生一系列的 资金收支活动。如采购生产经营所需要的材料物资或商品,支付各种费用;实现销售产品或商品的资金收入,经营过程中发生 的与往来客户之间的债权债务的结算以及短期资金的借入与偿还等等。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是一个包括供、产、销三个环节的

4、 紧密联系的循环系统,与之相应的资金运动也贯穿始终,资金收支业务频繁,涉及范围最为广泛,受社会经济因素以及自然、 人为因素的影响深刻,保证资金健康安全的流动使企业得以持续高效经营的基础,生产经营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资金安 全问题,就可能造成生产经营过程的中断,给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4、分配过程中的资金安全漏洞企业分配,是指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所形成的利润以及对外投资取得的收益,按照国家法定程序和办法所进行的分配。 企业收益分配是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得以实现的具体体现,是企业得以发展壮大的前提。其安全漏洞主要表现为违背国家法定分 配程序和办法,不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没有科学合理的收益分配政策和

5、分配结构。其结果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和股权结构 风险,损害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正因为资金安全漏洞只是一种可能性,也许在一些企业还没有产生损失的后果。于是就使 得人们产生了麻痹和侥幸的心理,在目前的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中对此还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资本运作 过程中,如果不注意加强对资金安全问题的研究和防范,必然会给企业带来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在国有企业财务结构中久存 不息的“四高”现象负债率高、债权高、不良资产率高、法律诉讼发案率高,却不能不令人警惕。在财务结构中出现的四高” 现象,必然构成企业很高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对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构成威胁。二、企业资金安全漏洞的成因1、

6、财务管理机构不健全,部分财务管理人员职业素质差长期以来,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受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重核算轻管理的思想观念还普遍存在,多数企业甚至大型国 有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财务管理只是财务核算部门的附属物。企业的决策管理层还没有树立财务资金管理是企 业经营管理的核心的思想观念,还停留在长官意识、拍脑袋决策时代。财务管理人员的配备没有严格按照国家的规定及执业标 准执行,随意性大,以致造成财务管理人员执业水平低下,职业敏感性差,知识结构远远跟不上现代企业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要 求。2、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信息失真,企业资金运作的决策依据不充分现代企业管理最根本的是信息的管理,企业必须及时掌

7、握真实准确的信息来控制物流、资金流。然而,目前我国相当多 企业的信息严重不透明、不对称和不集成。出于各自的利益,企业管理部门间不愿及时提供相关信息,人为制造信息孤岛,企 业的高层决策者难以获取准确的财务信息,搞不清楚下面的情况。更为严重的是,企业各层面都在截留信息,甚至提供虚假信 息,使得汇总起来的信息普遍失真,会计核算不准,报表不真实。同时受利益驱动的影响,社会审计也走过场,以至于有的企 业“假数据真做账、真数据作假账。据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抽查证实,全国80%以上的企业会计信息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真。信 息的不真实,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科学决策。3、企业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在市场经济管理中,对

8、企业、政府、乃至对于全社会来说,建立与不断完善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都是十分必要的。纵 观世界各国,许多成功的企业都将内部财务控制看作血液对生命那样重要,将强化内部财务控制作为公司成功的秘密武器。虽 然我国早在2001年6月22日,财政部以财会2001 41号文件发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一基本规范(试行)和内 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两个规范作为会计法的配套措施,是解决当前一些单位内部管理松弛、控制弱 化的重要创举,也是适应我国加入WTO的客观要求。但是,很多企业还没有根据控制规范制定适合自身实际需要的内部控 制制度,从而导致了企业资金在运作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缺乏监督和控制,难以达到堵塞漏

9、洞、消除隐患,保护财产安全,防 止舞弊行为,促进经济活动健康发展的财务管理目标。也有些企业却由于忽视内部财务控制,造成巨大损失乃至破产。4、监控不力,缺乏事前、事中的严格监督目前国有企业中,所有者对企业、母公司对子公司、公司管理层对各资金运动环节普遍存在着监控不力甚至内部人控制 现象,擅自挪用转移资金甚至侵吞国有资产等问题突出。尽管设置了一些监督职能,也制定了多种监督制度,但因监督者没有 掌握企业财务资金全面情况的必要信息和手段,故而难以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相当多的企业在重大投资等问题上还没有形成 有效的决策约束机制,个人说了算,资金的流向与控制脱节。不少母公司难以及时掌握子公司的财务资金变动

10、情况,企业资金 入不敷出,依赖借新还旧来维持生产经营,财务风险极大。很多企业领导对自身家底财务状况说不清,而财务人员对经营情况 又不甚了解,且处于从属地位,常常只能按领导的意图处理账务,造成财务管理跟着会计核算走,会计核算跟着领导意志走”, 使财务监督流于形式。5、有效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还没有形成企业管理中的集权和分权是对立统一的,从国外跨国公司的实践来看,事权可以分散,但财权必须集中。我国目前的企 业集团管理层次过多,“子不认母”、“母不识子”、“集而不团”的现象普遍存在。大多数企业职能部门分割,相互缺乏信息联系和 数据集成,产、销、购、存信息脱节,原本集成连贯的业务被人为地割裂成多个环节。

11、旧的管理模式被打破而新的模式尚未建 立,过去曾一味强调的分权管理模式,已明显不适应现代企业集团扁平化集中管理的要求。除此之外,缺乏有效的企业外部事 前控制、缺少对资金的流转过程控制、管理的技术手段和方式落后等也是产生企业资金安全漏洞的原因。三、避免资金安全漏洞的对策1、增强资金安全管理观念,树立资金安全一效益的思想理念首先必须增强资金安全管理观念。使“管好用好资金,降低企业资金成本,保障企业资金运作安全资金是财务管理的核心 这样的思想成为企业管理者的共识。其次,在加强以资金管理为核心的财务管理的前提下,建立健全企业专业财务管理机构。 注重机构和机制创新,构筑企业管理以财务为核心、财务管理以资金

12、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包括纵向领导机制、横向协调机制、 目标责任机制、制度约束机制、信息传递机制、仲裁考核机制、教育培训机制、奖励激励机制等等完整的财务资金管理机制。 再次,注重企业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提高其职业敏感性,为健全机构和机制创新、执行奠定基础。第四,要 树立资金安全一效益的思想理念。2、建立并完善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制度,强制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企业管理体制决定了资金管理的模式,有什么样的管理体制就有什么样的资金管理模式与之适应。现代企业特别是集团 企业更倾向于集权管理,通过成立集团资金结算中心加强现金预算,在现金流动上做到事前预算、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健全 资金管理制度,加

13、强现金流出控制,做到集团资金安全阀。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企业内部特别是现代大型集团企业内部成 立财务结算中心,实行资金的统一管理与调度,已成为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共识。全面预算作为一种控制机制和制度化的程 序,是实施资金集中管理的有效模式。一个健全的企业预算制度实际上是企业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的体现,预算制度完备是企 业生产经营活动安全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也是企业进行监督、控制、审计、考核的基本依据。企业要切实改变目前财务预算 形同虚设的状况,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对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实施预算的编制、分析、考核制度,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中的资金收支纳入严格的预算管理程序之中。3、健全并强制执

14、行科学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2001年6月22日,财政部以财会2001 41号文件发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一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 计控制规范一一货币资金(试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是针对当前一些单位内部管理松弛、控制弱化问题,要求单位加 强内部会计及会计相关的控制,形成完善的内部牵制和监督制约机制,以堵塞漏洞、消除隐患,保护财产安全,防止舞弊行为, 促进经济活动健康发展。同时也为企业加强资金的安全管理,制定适合企业实际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基本 规范主要围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财产安全完整和确保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规定了三项基本目标,包括:规 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

15、真实、完整;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单位资产的 安全、完整;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是内部会计控制的主体和核心, 规定单位应对哪些内容(经济活动和环节)进行控制,针对各单位经济活动中最薄弱的环节加以规范。基本规范规定的内部会 计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对外投资、工程项目、采购与付款、筹资、销售与收款、成本费用、担保等经 济业务的会计控制。几乎涵盖了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因此,企业如果根据自身经营和管理的特点,建立健全一套科学高效 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保证其贯彻执行,就一定能够筑起一道资金运作和使用的安全网。企业资金安全问题已成为投资人及企业各级相关利益主体普遍关心的大事,更是各级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特别是财务管理 者面临的严峻挑战。只有增强理念,加强和完善相应的制度建设,才能在有效的促进企业资金健康运行,避免资金安全漏洞带 来的风险危机,实现管理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