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无问西东》观后感13篇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6759537 上传时间:2023-09-23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31.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无问西东》观后感13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23年《无问西东》观后感13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23年《无问西东》观后感13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23年《无问西东》观后感13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23年《无问西东》观后感13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无问西东》观后感13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无问西东》观后感13篇(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无问西东观后感13篇 无问西东观后感1(1007字)客观的从电影本身而言,我觉得这部电影是拍的不错的,首先就给观者留下悬念吧,然后用了四代人的故事串起来,逻辑很清晰,主旨很鲜明。再从其他的角度看,这部电影又给了我很多的联想。为什么说那个时代能够出那么多的英雄,我认为不仅仅是时代的要求,更重要的一点是教育的自由度。那个时候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文理,与现在没什么不同,当老师问起文科很好却要选择理科的吴岭澜的时候,他说了一句让我十分感慨的话“因为成绩好的都学实科”,确实与当代的学生看法十分的一致,但老师说的话更令我沉思“你忽略了一件事,真实”,如果放在现在肯定很多人都说学文科的不如学理科的,

2、既然他的实力那么强,不去学理科真的是白费了。这正是我们现在缺乏的一点,“真实”,因为我们无法面对现实的真相,很多事情都已经是摆在眼前的不可改变的,但是我们可能还是会迎合大众的认可即使去选择与现实完全不同的那一段路。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学生因为世俗的眼光不愿意直面自我,与“真实”背道而驰。还有一个很相似的细节,也令我翩翩联想,就是张果果可怜四胞胎姐妹去尽力抚养与沈光耀开着飞机为饥肠辘辘的孩子们送吃的。前者因为原来公司的上司的一番嘲笑和警告而犹豫,陷入矛盾,后者虽然被教官罚做俯卧撑,还敢站出来毫不犹豫的坚定地说出自己的内心想法。两个鲜明的对比,反映了从前的人们内心的正直,勇敢,还有现在遍布社会的道德

3、恐慌、害怕。如果说内心的正义不能够得到回报,即使不是物质上的,那么人们可能就会越来越胆怯,这也正是现在的问题根源所在,人们不再把怜悯、同情当做真挚的感情,而作为一种嘲笑、戏弄甚至是出卖人格的手段,现代社会就是在这种无底的黑洞里,所有的真情实感都被吞食殆尽。最令我深深感动的一幕是沈光耀的母亲不愿意让陈鹏去参军教导他背出家规,还让他发誓不去参军,观众看起来这或许有些许的自私,但是最后拍到同学要去参军与沈妈妈告别时镜头拉开,匾上写着三代五将时我才恍然大悟,这位母亲并不是自私,而是家族的前辈们已经经历过了战争的残酷,她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再去遭受这样的苦难,相对于获得的荣耀,她更希望光耀能够体验结婚生子,

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去享受人生的快乐。而沈光耀直面现实,为国牺牲不禁又让我想到了梅校长的话“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当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你的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无问西东观后感2(921字)周六休息,陪女儿观看了影片无问西东。不料全程泪眼相伴,真是好久没有看过如此直击内心的好电影了。整篇故事由四个小故事串起,相互交错,整部电影一直被一种高尚的情怀所包围,高于明哲保身、小资情感。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缺失的东西。影片的几个事件,我以前也都在报纸上、电视上看到过、听说过:四胞胎出生被奶粉公司选中提供奶粉;文革时期女学生为老师抱不平模仿别人的笔迹写信;研究核武器的第九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被核

5、辐射影响身体健康;富家子沈光耀违背家训当空军战斗时牺牲;泰戈尔来清华演讲。看似毫无关联的几个素材在编导的妙手之下,起承转合被串联起来:开着战斗机送食物的沈光耀是第九研究院的陈朋口中的“晃晃”,现代人张果果的父母又是被问心有愧的李想所救因果轮回,便是百年。几个故事在不同时间、不同时代中切换,但一代代所传承的精神却是不变的,在不同时代可能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在战争时代放弃优越生活投身戎马的沈光耀、在文革时代甘于坚守自己所爱的陈朋都在用不同的时代语言和行为,诠释和演绎了“真实”。影片中一代代躬耕于自己领域的精英,抵御得住世俗的狂躁,专注于跟从自己内心做事的行为,一次次得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反观我们现在

6、的生活远离战争、远离饥饿,多了一大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学生和整个社会更看重的是分数和名校,那份国家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已经淡薄了很多。正如影片对白所说:这个世界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从心底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与同情。在当今浮躁的社会,保持真我难能可贵,在你迷茫之时,请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印象最深的是影片里的对白:如果你往下掉,我就是那个给你托底的人。谁会是自己可以托底的人?当时就想到了亲人、好友,我庆幸有可以托底的人,瞬间幸福感爆棚。我感恩有可爱的女儿承欢膝下、有年迈的双亲孝敬侍奉、有健康的身体工作生活、有交心的朋友诉诵倾听。面对今后的人生路,我依然会心存善

7、良,听从内心,去做一些快乐的事,做那个自己想成为的人。无问西东观后感3(1024字)“如果你们提前了解了,你们要面对的人生,你们是否有勇气前来?”影片无问西东围绕吴岭澜、沈光耀、陈鹏、张果果等主要人物,穿插讲述了四个不同时空,四段不同的人生故事。其中让我感受颇深的,是沈光耀的事迹。他的故事整体发生在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的西南联大里。国难当头,沈光耀怀揣着一颗赤子之心参加飞行员试练,因卓越的表现被教官选中。一次执行飞行任务中,在飞机弹药告罄,且机身严重受损的情况下。他毅然决然地将飞机撞向日本军舰,人舰俱毁。他明明可以跳伞逃生,可是他没有。一架飞机,一艘军舰,一颗心,一片海。画面及音效直击我内心深处,

8、我不禁潸然泪下。沈光耀出生名门,卓尔不凡。他是家中独子,但他并不养尊处优,他优秀地几近完美。母亲心疼他,让他明哲保身,起初,他答应顺从母亲意愿。但此后,天之骄子的他陷入了迷茫,每天浑浑噩噩,如行尸走肉。面对恶劣的抗战局势,心中的正义感再难压抑,他实在不甘在国难当头之时苟且偷生,于是瞒着母亲进入飞行队。他一直记得教官的一句话:“这个世界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从心底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我惊叹于抗战时期人们心灵的纯粹,他们是一心为国,是真真正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西南联大的学生那时对知识强烈的渴望,几近疯狂。教室漏雨难以上课,那就“静坐听雨”;日军不时轰炸,那么隐在山坳里

9、学习又有何妨?青年学生尚且如此,更别说老师们了。那么是这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什么促使他们如此不管不顾地埋头学习?如此无畏的奔向战场?是因为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深深烙在心底,渗入骨髓,嵌入灵魂的爱国精神,也正是因为那“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调整飞机方向,松开手边的发射器,目光炯炯,直视前方,虽已身中两弹,但顽强的毅力支撑着他。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为了自由,为了从心底生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他爱自己,更爱祖国,他再一次诠释了“舍身取义”。那架火星四溅的战斗机从高空急速俯冲,撞向日舰,一声轰响,舰体炸裂,火光如烟火般绚烂,如同他的人生。他做到了,但从此世上没了他。或许这一切又有另一个原因:

10、只问自由,无问西东;只问盛放,只问深情,只问初心,只问敢勇,无问西东!无问西东观后感4(935字)听朋友说无问西东是讲民国的文艺片,看别的影评说电影讲到了西南联大的大师,觉得应该是感兴趣的题材,所以下午去看了。总的来说,说是一部文艺片定位不错,整个故事拍得场景看上去很美,人物很热血,那么多句“真心”真是大写的尴尬。在民国、抗战那么困难的时候,电影场景物资竟然如此充足,都显违和。民国大环境总体应该表现的是沉重的历史背景与大师背后不屈从命运的心和爱国的情怀。但是电影拍得轻飘飘的,不算多雷,也不算多好,好歹迎合了小清新的心吧。这个题材,本可以拍得更好的。钱穆当年写国史大纲是以为中国要亡国,编史以作为

11、日后复国的基础。这样伟大的情怀,电影没有表现出来,可能是因为导演功力不够,表现不出来吧。影片各个主角,都在各自的人生、各自的命运中做出选择,表现了追求,表现了无悔的心。除了尴尬之外,也算不错。叙事方面,各个故事线穿插得很凌乱,四个时代,每个故事线都有关联,但联系不是很明显,而且时间上也很乱,总觉得在讲述方式上表现得过了,抓人眼球的效果虽然体现了,但故事线太多、显得凌乱。西伯利亚理发师七条线齐头并进,都讲得那么清楚,是导演功底不够之过呀。有两个小细节表现得很好:1.章子怡演的女主角在明白过来被心爱的人抛弃的时候笑了,从死亡线挣扎醒过来看到黄晓明扮演的男主角反而痛哭,永不在逆境、敌人、众人前示弱,

12、是坚强的表现。2.西南联大的时候,教室盖得不结实,屋顶又漏雨,风声雨声与飞机的轰炸声盖住了老师讲学的声音,老师终于在黑板上写“静坐听雨”字,然后静坐,听雨;学生也明白过来老师的意思,也静坐,听雨。现在少见的是这样的师者,以及能够明白师者“静坐听雨”之心的学生。有这样精神的老师和学生,环境的恶劣,物资的匮乏,又算得了什么呢?中国到底不亡。总的来说,不踩到雷的电影算少见的了,推荐。无论怎样,都是无悔的一生呀。影片末尾挂出了众大师的一生,站在屏幕面前眼泪止不住地流,那是一个多么璨烂的时代,多么伟大而令人敬仰的一生呀!无问西东观后感5(871字)最近流感病毒肆虐,我不幸中招,只好停学在家休养。在家无聊

13、,看到妈妈案头有一本南渡北归,便饶有兴致地看了起来。妈妈见我对民国时期的那些大家很是仰慕,便给我下载了为纪念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而拍摄的电影无问西东,并陪我一起观看。这部电影令我深深震撼,也让我对社会、对人生有了新的理解。电影以穿插的形式环环相扣,讲述了不同年代发生在清华大学的动人故事。20年代的清华学子吴岭澜,文科出色,理科偏弱,却随大流学理科以期实科兴国。但他内心分外纠结,文科是他的天赋所在和心中所爱,学习实科却是外界裹挟的选择,该何去何从?迷惘、挣扎,难以选择。在校长梅贻琦的耐心开导下,在文坛巨匠泰戈尔的引导下,他仿佛醍醐灌顶,一下子明白了:做人做事应遵从本心,无论外界如何左右,应坚信自己的

14、珍贵,不忘初心,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吴岭澜从而改习文科,终成一代文史大家。这个故事启示我,永远不要放弃对自己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30年代,由于日军侵华,清华、北大、南开南下昆明组建西南联大。国难当头,民不聊生,富家子弟沈光耀放弃祖宗荫蔽,毅然投笔从戎,瞒着父母偷偷报名参军。在一次与日军的交战中,驾驶战斗机冲向敌人的军舰,与敌人同归于尽。沈光耀家族三代五将,即使在战乱时期,也能确保身家无虞。但沈光耀在西南联大学到的是:青春不是麻木的踏实,战乱年代,尤其需要年轻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哪怕昙花一现,哪怕只是像烟花一样瞬间绚烂,也要无畏无惧地绽放。这部电影里有些内容我虽然并

15、不能理解得非常透彻,但看过后却觉得热血沸腾。妈妈便推荐我看西南联大行思录,这样会对2030年代清华和西南联大的历史有更深刻的理解。无问西东,只问初心;无问西东,只问深情;无问西东,只问敢勇;无问西东,只问盛放;无问西东,只问真实。看过这部电影,从此对清华心生向往,内心埋下了一个小小心愿。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孜孜以求,锲而不舍,但愿若干年后美梦成真。无问西东观后感6(907字)“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我认为电影无问西东中的沈光耀很好地诠释了这句话,电影中令我印象很深刻的一幕不是他独自一人在角落里读着母亲的信,亦不是他当了空军后冒着生命危险为孩子们送食物的孤勇画面,而是他在故乡的母亲念起他托人带回的最后一封家书时,我看到他的母亲噙在眼中的泪水。这是一个很容易牵动观众心弦的情景,他承载了母亲所有的希望,甚至可以说是母亲余下的日子里的唯一依靠,她不希望儿子去当兵,不想担心他有一天会离自己远去,可是国难当头,他又怎能“独善其身”?看到那些在日本轰炸机下而失去父母的孩子,那些因战争流离失所无辜却又束手无策的百姓,沈光耀再也不能眼睁睁看着这片哀鸿遍野的土地再遭日本践踏,听从弃理从文的岭澜老师的一番劝说,他更加坚定了当空军的决心。他知道他其实最对不起的人就是母亲,那个千里迢迢来探望他的母亲,那个为他煮莲子羹的母亲在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