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龙山水库渔业资源增养殖技术措施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6733827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龙山水库渔业资源增养殖技术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二龙山水库渔业资源增养殖技术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二龙山水库渔业资源增养殖技术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二龙山水库渔业资源增养殖技术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二龙山水库渔业资源增养殖技术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龙山水库渔业资源增养殖技术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龙山水库渔业资源增养殖技术措施(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龙山水库渔业资源增养殖技术措施作者:战继明来源:黑龙江水产 2013年第4期战继明(黑龙江省宾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黑龙江 宾县 150400)二龙山水库又称二龙湖,是宾县境内唯一可进行渔业开发利用的大水面,是集防洪、灌溉、 城镇供水、渔业生产和旅游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水库。为充分发挥二龙山水库渔业资源增 养殖作用,提高水库渔业经济效益和水资源的利用价值。笔者于2002年与二龙山水库以合作经 营形式对水库渔业进行开发。现将二龙山水库渔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发展方向、增殖技术及 合作期成果作以讨论。有不当之处请同仁批评匡正。1水库渔业资源现状1.1基本条件二龙山水库始建于1958年,于1974年验

2、收投入使用,水库最大库容1.2亿立方米,控制 流域面积275.5平方公里,丰水期水面面积11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1米,可养鱼水面10.800 亩。库底以黑壤土为主,沙底占水库的四分之一,上游有小蜚克图河流入。流域内有一镇一矿、 一个林场、三个行政村、12个自然屯。林地面积大于耕地。二龙山风景区已发展成为国家4A 级旅游景区,总面积4万平方公里,整个景区在三面环山、一湖碧水之中,有哈尔滨市“东花 园”的美誉,是省内外游客度假休闲、观光娱乐的北方胜地。水库水质肥沃,天然饵料丰富, 属中等营养型水库。2001年水库二期消险加固工程竣工之后,提高了水库的蓄水能力,除了灌 溉和城镇居民用水之外,库容常年

3、处于高水位状态,水体交换量小,在库区上游形成库底平坦、 水域辽阔、沿岸宽敞、水草适宜的鱼类理想栖息地,为二龙山水库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和鱼类 增养殖提供了优越的资源条件。1.2渔业状况二龙山水库1958年建成蓄水后,起初的渔业开发主要是依靠库区原生态的自然鱼类繁殖, 鱼类结构简单。水库从1974年投入使用后开始人工投放鱼种,由于投放量少,品种单一,没有 形成群体优势,长期处于产量低、效益差的状态。1981 年省水利厅投资对水库投放鲢、鳙鱼种 随后水库自身对库区间断性补放,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渔业产量的高峰值。虽然与历史 相比渔业效益有所提高。但是,平均单产还是很低。1994年“7.13”洪

4、水给刚刚起步的水库渔 业于重创,使库区鱼类涵养量一夜之间跌到谷底,渔业生产陷入困境。为尽快恢复库区鱼类资 源,发挥水库资源效应,使资源得到科学利用。1995年五家联合对水库移植大银鱼,投放发眼 卵450万粒,当年见苗移植成功。2002年合作乙方在对库区水体生态环境、理化指标、鱼类区 系组成的调查后,当年投放草、鲢、鳙秋片鱼种6万斤、42万尾,夏花鱼苗240万尾。以后合 作期陆续补放鲢鳙鱼种、夏花鱼苗。经调查,库区现有鱼类6科38种,其中鲤科28种,占库区鱼类总数的73.6% 。这些鱼类 分为人工投放种群和自然鱼类增殖种群两大类,前者草、鲢、鳙鱼占水库鱼产量的90%,后者 鲤、鲫、鲶等约占水库鱼

5、产量的 10%。30 多年来,库区鱼类结构及种群优势在不断的发生变化 资源总量稳中有升(除“7.13”洪水恢复期),渔业合作经营方式已见成效。1.3鲢鳙鱼资源二龙山水库鲢、鳙鱼是水库主要捕捞群体,特别是渔业合作经营期间,产量最高年份达到150吨,其余年份也在80吨左右,产量由历史最好年份亩产量不足5Kg,提高到13.9Kg,产量 增加2.8倍。“7.13”洪水使库容总量整体交换三次,鲢鳙鱼随溢洪而下,产量剧降,直至 2002年渔业合作,鲢鳙鱼产量才得到恢复。由于合作期短,鲢鳙鱼种投放量多集中在前三年, 后续投放量不足;加之渔政管理混乱,非法私捕滥捞成风,人为因素造成库区鱼类资源量下降。 近两年

6、,县财政投资补放鲢鳙鱼种4万余斤、夏花鱼苗近200万尾,库区鲢鳙鱼资源略有回升1. 4自然鱼类和大银鱼资源库区自然鱼类回捕量受库底复杂地形和水位变化的影响,产量始终不高,常年维持在15吨 左右。除1986年冰下拉网捕获单品种鲤鱼4.2吨,其余时间鲤鱼捕获量很少,就是在鲤鱼繁殖 期产量增幅也不明显。根据冰下拉网单品种捕获量和繁殖期鲤鱼活动情况证实,说明库区自然 鱼类蕴藏一定数量,只是渔具渔法存在问题。大银鱼自1995年移植成功后,十几年来种群数量变化幅度较大。2002年捕获量13吨。 2003年捕获量3吨。产量相差悬殊。2005年项目转让后当年投卵1. 0亿粒。2006年捕获量增 至60吨(含私

7、捕约10吨),占当年库区鱼获物总产量的40%。成为水库渔业资源的一大补充 翌年投卵1.2亿粒,测试没有形成群体。分析其变化原因:一是发眼卵质量问题。二是采取泥 底人工铺沙投卵技术不成熟,方法不科学。2009年因大银鱼吞食鱼卵、鱼苗,对库区自然鱼类 的繁衍增殖构成威胁,在社会舆论下,终止了投卵活动。目前,大银鱼在库区仍具有一定存储 量,在条件适宜时仍有形成群体的可能。2水库渔业存在的问题2. 1体制与机制问题二龙山水库受国有体制的困扰,渔业资源优势一直没有得到彰显。其原因就是国有体制与 市场经济规律不吻合,经营形式没有甩掉国有“大锅饭”的帽子。这种体制是抑制水库渔业经 济发展的最大瓶颈。再从现行

8、管理方式上看,严重存在养、捕、销环节不协调的问题,职工存 在事不关已的思想,没有正确认识到渔业与员工共存关系。2002 年水库渔业采取合作经营形式 迈出了体制改革的第一步,可从本质上甲方还没有彻底解除国有“大饭锅”的性质,这种短命 的合作,最终因体制不顺、意见分歧等问题而流产。影响了水库渔业可持续发展。2. 2品种结构与捕捞方式问题库区鱼类品种数量直接影响水质变化和渔业发展。在选择投放品种时既要注意水体生态平 衡,又要考虑渔业经济效益,二者是对立统一关系。目前,库区鱼类品种结构简单,除帕氏鲤, 大银鱼两个新品种外,其余品种都属低质鱼类,经济价值不高,品牌不突出。虽然二龙山水库 2004年被国家

9、认定为水产品无公害养殖产地,但是,认证品种只有两个,品牌效益也只维持几 年,没有很好地坚持下来。原因是:管理方只注重旅游业收入,没有把渔业放在第二主要位置。 资源配备不科学,名优品种比例过小,鱼种后续投放不足,短期行为过重,长效机制不健全。 忽视了库区自然鱼类繁殖对水库渔业资源增殖的作用。捕捞强度过大,生产秩序混乱,非法偷鱼严重,渔具鱼法使用不当。2004年2008年库区 连续四年在浅水区使用小眼网箔捕捞,破坏了自然鱼类产卵环境;对人工放养鲢鳙鱼种、夏花 鱼苗损伤严重,事倍功半;影响了二龙山水库渔业资源的永续利用。2. 3渔政管理与防逃设施问题渔政管理是水库渔业发展的关键。二龙山水库水面广,库

10、区沿岸村屯多,距县城近,偷鱼 人员多,这些问题给渔政管理带来了一系列的难度。一是渔业法宣传不到位,沿库村民法 律意识不强,养成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懒惰思想,受眼前利益驱动,结伙偷鱼。特别是以 水库为生的不法分子对库区鱼类不择手段,通信器材、监视设备、水陆车船等工具样样齐全, 配备专业。二是渔政执法办案难度大。水库渔政执法体系不健全,执法队不具备独立执法办案 资格,助长了违法者的嚣张气焰。三是渔政管理人员素质低,掌握运用渔业法律法规条款不熟, 方式方法简单,装备落后,给违法人员创造了可乘之机。四是输水洞防逃设施简单,只是在灌 溉期用一节网片固定拦鱼。溢洪道闸门无任何拦鱼设施,上游河口也存在类似

11、问题,逃鱼现象 在雨季时有发生。2.4营销储存与深加工问题就合作期产量最高年份分析,存在营销手段、储存方式简单问题,仓储基本建设不配套, 导致消费者在产量少时高价争抢、产量多时降价选购,时常出现低于成本价格甩售现象。市场 营销门路狭窄,高产不高效。鱼产品附加值低、水产品加工系列开发滞后。影响了水库水产品 的提档升级。3发展方向坚持投放鲢鳙鱼种、增殖保护野生自然鱼类、合理移植新品种的发展方向不动摇。继续认 证无公害水产品种类,退出国有体制,注入民营资本,进入市场经济轨道。加快库区渔业基本 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水库渔业生产后劲,尽快使二龙山水库渔业步入全省水库渔业先进行列。4渔业资源增殖技术措施近年

12、来,为保障水库城镇居民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县政府制定出台了二龙山水库饮用水 水源保护实施方案,对库区的排污单位、上游植被、耕地农药流入采取了治理措施,起到一定 效果。而在条例中只规定禁止钓鱼,忽略了鱼类在水体食物链中对水质净化和水体生态平衡的 重要作用。因此,保护好二龙山水源地水质安全,应从库区渔业资源增殖技术课题入手,研究 库区渔业发展新思路,让水生动物鱼类发挥生物保护水源地的作用。4.1改革国有体制,建立长效机制一是改革水库渔业现行国有体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以租赁、合作、注资或以资源为资 本入股,退出国有管理体制方式等方法进行改革,走民营之路,为库区渔业注入活力。二是职工投资入股,以股份

13、制经营形式全员参与,采取“谁主管、谁负责、谁担当、谁得 利”的科学管理手段,真正使水库成为“聚宝盆”,让参与者做主人,当管家,拿红利。三是建立国企渔业责权统一、分工明确、指标清晰、监督有方、制约得力、奖惩分明、责 利相同的长效机制,让库区渔业在阳光下运营。4.2调整品种结构,加大投放数量二龙山水库渔业资源增殖一直依赖于投放鲢鳙鱼种技术,只是受资金限制鳙鱼投放比例偏 少,造成增殖不增效。一是根据水体浮游生物量适当调节鳙鱼种投放比例,将鲢鳙总投入量的鳙鱼比例提高到 55%,改变常规鲢鱼投放比例占主体的问题。这种直接投放方式势必增加投入成本,但可直接换 取增殖效益。二是利用库区天然饵料,在库区采取网

14、箱、围栏方式进行鳙鱼苗种养殖,适当投喂浮性人 工饲料,补充天然饵料不足,降低投入成本。从鲢鳙鱼之间市场价差上看,二者在1.5元/斤左 右,是增加效益的有效途径。三是增加中小型肉食性名贵鱼类投放比例,将库区低质杂鱼、小虾作为肉食性鱼类的饵料, 转换低质鱼类附加殖,打造名优品牌,提高效益。四是加大库区底层冷水鱼类品种的引进移植力度。如小体鲟、鲑科鱼类、青根等,利用库 区底栖动物和丰富的螺类资源,使其转化为生产力。五是恢复大银鱼资源。利用库区现存大银鱼亲本,做好本水体大银鱼人工采卵授精复投工 作,最大限度控制其产量大幅度波动,以求得稳产高产。六是投放湖鲱冬钓品种,打造景区冰面冬钓风景线。七是科学配备

15、资源,调查水体初级生产力,测算鱼载力、鱼产力,科学确定投放品种数量、 比例、产出量的关系。实现“好水养好鱼”的发展目标。4.3延缓鲢鳙鱼捕捞年龄,放长增殖期限根据初级生产力推算、测定鲢鳙鱼在本水体不同年龄的生长速度,决策最佳捕捞规格。按 合作期经验推理,二龙山水库投放4、5月龄的鲢鳙秋片鱼种,当年尾增重在0.25kg左右;一 龄增重在0.7 kg左右;二、三龄其体重1年可以增长近1倍;四龄平均尾重在3.0kg左右;五 龄以后随鱼龄增加,生长则减慢,饲料系数则增大。而起捕鲢鳙鱼规格多在三龄以下,也正是 鲢鳙鱼最快生长年龄,尾重1.6kg左右,将鲢鳙鱼最佳增殖年龄白白浪费。所以,要将鲢鳙鱼 起捕年

16、龄规格确定在四龄以上,尾重 2.5kg 以上,延长鲢鳙鱼增殖期一年就可保护低龄鱼资源 相对减少后续鱼种投放数量不足问题,降低成本,提升单位渔获量,避免库区天然饵料的浪费, 从而达到库区渔业资源增殖良性循环的目的。4.4采取科学方法,扩大库区自然鱼类数量自然鱼类的繁衍增殖是库区渔业资源的一大补充,占有绝对优势,不可忽视。二龙山水库 自然鱼类繁衍增殖效果一直不够理想。原因是库区水草少,产卵场所环境条件差,人为干扰因 素过大。解决措施:一是利用本水体自然鱼类亲本进行人工采集受精卵,在本水域搭设网箱或围拦孵化育苗, 养殖到夏花规格(或直接养到秋片规格)后翻动网箱、撤出围拦,将鱼苗放归库区水域自然生 长。二是在库区适宜水域搭设漂浮式人工鱼巢,为本水体自然鱼类亲本和小型土著鱼类亲本提 供自然产卵环境条件。上述方法可使鱼卵、仔鱼躲避敌害,可提高孵化成活率30%,是库区自 然鱼类资源增殖保护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