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问题的设置与方法的引领(尹凤媛老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6732600 上传时间:2023-08-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学案问题的设置与方法的引领(尹凤媛老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导学案问题的设置与方法的引领(尹凤媛老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导学案问题的设置与方法的引领(尹凤媛老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导学案问题的设置与方法的引领(尹凤媛老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导学案问题的设置与方法的引领(尹凤媛老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学案问题的设置与方法的引领(尹凤媛老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导学案问题的设置与方法的引领 南宁外国语学校 尹凤媛【内容摘要】“学案导学”教学法是新课改课堂教学的一种模式,导学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怎样让导学案真正起到导学的作用,是一个不断探索的问题。笔者认为问题的设置和方法引领是关键;它能帮助学生在导学案的“导”中进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构建知识结构,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当前新课改的理念。【关键词】 问题设置 方法引领 思维训练“学案导学”教学法是新课改课堂教学的一种模式,它以认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旨在通过教师有效的“导”,促进学生积极的“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体现了当前新课改的理念。目前,语文导学案已经

2、逐步成为推进语文有效教学的重要抓手;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语文导学案的编制存在着教材化、教案化、习题化等误区。如何走出这个误区,让语文导学案真正起到导学的作用呢?我认为应从问题的设置和方法引领上着手。一、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编写导学案时,教师恰到好处的问题设计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调动思维,承载落实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具体身份的任务。那如何设计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的问题呢?1、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如项链一课,在分析

3、人物形象这一环节中,可以这样的设计:文中有这么句话:“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穷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作者为什么这么说?结合全文,你认为丢项链对马蒂尔德来说是成全她,还是败坏她呢?经过这件事,主人公的性格发生改变了吗?请从课文中找出你的依据。这一来将激发同学们探究文本的兴趣,并产生表达见解的欲望。2、立足文本,合理地延伸拓展例如,在编写项羽之死的导学案延伸拓展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在项羽本纪中,项羽死后,刘邦的表现是“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刘邦不是希望项羽死吗,为什么要哭呢?在展示中同学们跃跃欲试。有的同学认为是做做样子的假哭,做做样子给楚地的将士、百姓

4、看,来笼络人心。有的认为哭也有很多真的成分。因为项羽曾经放过刘邦,现在项羽死在他手里,从人性的角度来看,他心中一定有过意不去的成分。有的认为哭自己没有对手了是一种英雄惜英雄之哭。更有的认为是哭自己的将来。因为项羽曾经也是一位叱咤风云、不可一世的英雄人物,现在却落得这种下场,自己将来又会怎么样呢?他心中一定有惋惜、有担忧。所以,刘邦的哭包含的情绪是复杂的,有假亦有真可见,我们设计的问题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做学生不仅能得出正确的答案,而且还能得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导学案问题设计必须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学生容易理解的,接触比较多的实际问题,

5、容易聚焦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课堂教学的主动学习埋入伏笔。二、问题的设置,启发学生的思维训练。亚里士多德说:“思维从对问题的惊讶开始。”语文学习的重要心理表征是思维,而思维与问题密切相关,有效的语文学习就是从对问题的发现、探究开始的。在编写导学案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那如何设计启发学生思维训练的问题呢?1、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递进化”如在学习项羽之死时,我这样设计问题:课前阅读相关给资料,简要说说作者及作品的有关背景 。初读课文,画出难懂

6、的字词句,积累文言知识。再读课文,思考在本文中司马迁选择了哪些重大的历史场景来描写项羽?(请用四字词语拟小标题)。每个场面项羽分别面对的是什么人?每一个场面他都有什么样的传神表情? 本文记叙了项羽一生的最后阶段,表现他无可奈何的失败和悲壮的死亡,是项羽本纪中最具悲剧性的一幕。鲁迅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我们看看,文中项羽都面临了哪些毁灭性的人生打击。请以“( ? )情之悲”为话题,简要谈谈项羽的英雄末路的具体事件。这样的问题设置体现了文本的程序性和阶梯性,用问题逐渐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一步一步地深入思考和探究,并做出正确的理解、

7、推理和判断,最终找出文本的深刻内涵。2、提倡开放多维,关注问题的生成在教学六国论时,我曾这样设计一个问题:对于六国灭亡,历史上有很多说法,如:“苏洵:弊在赂秦。苏辙:疏浅,不知天下之势。杜牧:灭六国者六国也。”同学们你同意哪种观点?请简要的谈谈看法。课堂交流展示时,冷场了,没怎么有同学发言,即使有同学发了言也说不清楚。倒是有一位同学不经意间说了一句:“那是古人的观点而已”是啊,一语惊醒梦中人,既然这都是古人从自己的认识出发得出的观点,而且也不是什么定论,为何不让学生看了这些观点后,根据自己所了解的知识,谈谈自己对六国灭亡原因的看法呢?我立刻调整过来,这一下讨论慢慢热烈起来了:有的说是六国统治者

8、腐败无能的结果。还举例清政府统治者昏庸无能的例子,很有说服力。有的从经济上说,是因为秦国占据富庶的西蜀,因而经济发达,并且灵活地借用学过的都江堰中所说的李冰父子治理都江堰使西蜀成了富庶之国的实例来论证,很有道理;接着就有同学起来反驳,要论富裕,当时齐国最富,既有肥沃土地,又有面临大海的优势,但是齐国却没有强大起来。有的借鉴百家讲坛从军事上说,说是技术先进,这从当时秦国发明了机弩弓箭等方面就可以看出,军队指挥有方,训练有素等等,观点不一而足,而且能够看出学生对六国历史的了解并不少,观点也很鲜明,且能自圆其说。“一切问题从学生中来,一切答案到学生中找。”这是处理学生问题的妙门,也是我体验后的感受。

9、设计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重要手段,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因此,导学案应该在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在文本知识的拐点处设置路标,在学习重点难点处设置阶梯,这样学生的思维既得到了锻炼,同时又在对问题的逐一解决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始终保持着较高的积极性。三、问题的设置,体现学习方法的引导导学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导学案的编制要有利于学生的“导”,即“导学、导思、导练、导讲。”在“导”中进行探究学习,从而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因此,导学案在力求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递进化”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在编写学

10、案时若能把具体的方法渗透到问题设计中,定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我认为问题设计的学法指导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导学生启动思维,独立自主地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这一过程是设疑思辨释疑的过程;比如,人教版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可以这样来设计问题:从文本的题目入手:本文主要讲述的是什么?从重点语句入手:烛之武刚开始为什么拒绝郑伯,后来又为什么答应要去退秦师?从重点语段入手:烛之武怎么凭一己之力退秦师?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入手: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当个人遭遇和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作为青年学生的你们该如何选择?从这些问题的设计来看,即问了相关的知识,也提供了解决问题的角度和方法,让学生学得有法。

11、二是指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是质疑讨论解惑的过程。学习必修四的短文三篇时我这样设计:文中有很多的句子都富含哲理,如“生之本质在于死。”“坏日子,要飞快去度,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等等,你同意作者的这些观点吗?仔细阅读课文,找出你最有感触或者最受启发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这一来,学生既知道了学什么,又知道怎么学。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实际上是教给学生开启人类知识宝库的钥匙;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的过程,实际上是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创新学习能力的过程。总之,“学案导学”教学法是新课程背景下一个崭新的课题,怎样让导学案真正起到导学的作用,是一个不断探索的问题。我们应该明白,导学案不是训练学案,是引导学生读书、体会、思考、与生活实际挂钩的路线图。导学案的目标不是知识,而是通过学知识引领一种能力的形成。参考文献:1、 张海晨、李炳亭高效课堂与导学案设计M.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10。2、 李青芳注重课堂问题设计增加语文教学效果J.教学研究,2013-1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