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违法案件查处程序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6725671 上传时间:2023-12-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违法案件查处程序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土地违法案件查处程序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土地违法案件查处程序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土地违法案件查处程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违法案件查处程序(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土地违法案件查处程序 一、受 理 1、范围: 上级交办 其他部门移送 群众举报 2、登记: 对受理的案件,填写案件受理登记表 3、处理: 对受理的案件,进行初步审核,并根据审核情况,在七日内作出如下处理:符合立案件的,立案查处;不符合立案条件的,告知交办,移送案件的部门或者举报人;不属于本部门管辖的,移送有管辖权的部门办理;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移送有关机关。 二、立 案 1、立案条件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受理行政违法案件后,应当进行审查,符合下列条件的,应当立案:有明确行为的人;有违反土地法律、法规的事实;依照土地法律、法规的规定应当追究法律责任的;属本部门管辖和职责范围内处理的。 2、立案步骤

2、审查。对受理的土地违法案件进行认真审查,听取知情人和有关单位及群众意见,确定是否符合立案条件。审查内容:案件材料所反映的情况是否可*;案件的违法性质和情节是否应追究法律责任;是否应由本级、本部门管辖等。经过初步审查后,对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及时立案查处。立案:填写土地违法案件立案呈批表,填好以下有关内容:案由、违法单位(人)的基本情况、案件来源、主要违法事实及性质、受理人建议、受理部门意见、主管领导意见。上报:对重大土地违法案件,应当在立案后三日内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并在结案后一个月内将处理结果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三、调 查 1、指派承办人。对承办人有关

3、要求: 承办人应当全面、客观、公正地调查、收集有关证据;承办人在调查取证时,不得少于两人;承办人在调查取证时,应当向被调查人出示证件。 2、询问有关人员 承办人可以向当事人、证人、关系人询问。询问结束,制作询问笔录,经被询问人核对确认笔录无误后,由询问人和被询问人签名或者盖章。 3、勘验检查 现场勘验,制作勘测笔录,由勘测人员,见证人和当事人签名或盖章。 4、收集证据 证据包括:物证;书证;视听材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调查笔录和现场勘测笔录;鉴定结论;其他 5、责令停止 承办人经调查认定有违法行为,且正在进行的,应当及时发出责令停止土地违法行为通知书,送达当事人,责令当事人停止违法行为。

4、6、起草调查报告 承办人在案件调查结束后,根据事实和法律、法规,提出违法案件调查报告。 四、处 理 1、集体审议 对违法案件的处理,应当由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领导集体审议,并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审议应当制作笔录,由参加审议的成员签名。审议中的不同意见,应当如实记入笔录,并将笔录归入案卷。 2、处理 调查终结的案例,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区别不同情况分别予以处理:认定违法事实不成立的,对立案予以撤销,重大案件的撤销应当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备案;认定违法行为轻微的,依法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的,不予行政处罚;认为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发出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决定书

5、,送达当事人;认定非法批地的,撤销批准文件,注销土地登记;认定当事人拒绝、阻碍执法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认定国家工作人员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分,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无权处理的,提出行政处分建议书并附调查报告和有关证据,移送有处理权的部门;认定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 五、告 知 1、在立案调查后,还应及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对违法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以书面形式(行政处罚告知书)告知当事人作出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和拟作出的处罚,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如陈述权、申辩权,以及申请复议和提出诉讼的权利,但对涉及国家秘

6、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证据应当保密。 2、听取陈述和申辩 当事人按照行政处罚告知书在规定的期限内规定的地点进行陈述和申辩。 3、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不依照行政处罚法规定向当事人告知给予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或者拒绝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行政处罚决定无效。 六 、 听 证 1、承办人拟作出拆除、没收、较大数额罚款的处罚,且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组织听证。 2、听证在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作处罚决定之前进行,由国土资源管理机关中具有相对独立地位的专门人员或机构的主持下,由直接参与案件调查取证的国土资源管理人员和部门为一方当事人,被认为实施了违法行为并将受到处罚的公民、

7、法人或其他组织为另一方当事人,及有关证人,利害关系人等共同参加,口头听取当事人的陈述、辩护、质疑和要求,以进一步澄清事实、核实证据。 3、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接到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后三日内提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听证的七日之前,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及有关事项。 七 、 决 定 1、经过告知和听证之后,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针对案件的具体情况作出决定:当事人确有违反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的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依法应受行政处罚的,都应依法决定对违法行为人的处罚;认为当事人的违法行为已构成犯罪的,应当移送司法机关;当事人有违法行为,但情节显著轻微,可不予行政处罚的,应当

8、作出免予行政处罚的行为;当事人没有违法行为或者依法不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应当作出撤销案件的决定;认为依法应当给予当事人行政处分的,依法直接给予行政处分或依法提出行政处分建议书,并将有关证据材料移送监察机关,处理结果应当抄送移送案件的行政机关。对于冲击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以暴力威胁或围攻、殴打、侮辱执法人员,拒绝、阻碍国土资源执法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案件,应当移送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处理。 2、对于决定给予行政处罚的案件,应该制作土地违法案件行政处罚决定书。 3、被处罚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法定期限内申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根据行政复议法有关规定,被处罚人应当在知道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日起六十日

9、内提出行政复议;直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土地管理法第八十三条规定,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对责令限期拆除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责令限期拆除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4、查处土地违法案件,应当自立案之日起一个月内结案。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结案,报请上一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适当延长结案期限,但最长不得超过三个月。 八、 送 达 1、送达时间 土地违法案件行政处罚决定书作出后,应当在三日内送达当 事人及利害关系人,并在宣告后当场交付。 2、送达方式 直接送达 留置送达 委托送达 邮寄送达 公告送达 3、送

10、达回证 受送达人应在送达回证上,说明收到法律文书的日期,并签名盖章,受送达人拒绝签收时,送达人员在送达回证上注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负责送达人员、见证人签名盖章。 九 、执 行 1、当事人自行履行 土地违法案件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后,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督促当事人自觉履行,当事人履行了的,将履行情况记入土地违法案件行政处罚决定执行笔录。 2、申请强制执行 当事人对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在法定期限内既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期满后由作出处罚决定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土地违法案件行政处罚强制执行申请书,连同案卷副本送交人民法院,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十 、结 案 承办人在违法案件处理完毕后,应当填写违法案件结案报告,经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后结案。 结案后,承办人应将办案过程中形成的文书、图件及照片等编目装订,立卷归档。 重大案件和上级交办的案件结案后,应当将下列文书报上一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土地违法案件行政处罚决定书;违法案件结案报告。经人民法院审理的,应当附人民法院判决书副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