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高中物理第十八章原子结构第二节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学案新人教版选修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6724054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2023高中物理第十八章原子结构第二节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学案新人教版选修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2-2023高中物理第十八章原子结构第二节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学案新人教版选修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2-2023高中物理第十八章原子结构第二节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学案新人教版选修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2-2023高中物理第十八章原子结构第二节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学案新人教版选修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2-2023高中物理第十八章原子结构第二节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学案新人教版选修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2023高中物理第十八章原子结构第二节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学案新人教版选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高中物理第十八章原子结构第二节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2023高中物理第十八章原子结构第二节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学 习 目 标掌握粒子的散射实验及其实验结果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及原子核的电荷与尺度理解原子核式结构提出的主要思想知 识 导 图知识点1汤姆孙的枣糕式模型汤姆孙在发现电子后,便投入了对原子内部结构的探索,他运用丰富的想象,提出了原子_枣糕_模型(如图所示)。在这个模型里,汤姆孙把原子看作一个球体,正电荷_均匀_地分布在整个球内,电子象枣糕上的枣子一样嵌在球中,被_正电荷_吸引着。原子内正、负电荷_相等_,因此原子的整体呈_中_性。知识点2粒子散射实验19091911年卢瑟福和他的助手做了用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获

2、得了重要的发现。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说明:(1)整个实验过程在真空中进行。(2)金箔很薄,粒子(He核)很容易穿过。2实验结果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_原来的方向前进_,但是有少数粒子发生了_较大_的偏转,极少数粒子被_反向弹回_。3实验意义卢瑟福通过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汤姆孙的原子模型,建立了_核式结构_模型。知识点3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卢瑟福依据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提出了原子核的核式结构: 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_原子核_,原子的全部_正_电荷和几乎全部_质量_都集中在核里,带负电的_电子_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如图所示)知识点4原子核的电荷与尺度原子核的电荷数等于核外_电子

3、_数,接近于原子序数,原子核大小的数量级为_1015_m,原子大小数量级为_1010_m,两者相差十万倍之多,可见原子内部十分“空旷”。若原子相当于一个立体的足球场的话,则原子核就象足球场中的一粒米。 预习反馈判一判(1)汤姆孙的枣糕式模型认为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弥漫性地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2)粒子散射实验中绝大多数粒子都发生了较大偏转。()(3)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中带正电的部分体积很小,电子在正电体外面运动。()(4)原子核的电荷数等于核中的中子数。()(5)对于一般的原子,由于原子核很小,所以内部十分空旷。()选一选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用粒子轰击金箔,为了解释实验结果,提

4、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如图所示,O表示金原子核的位置,曲线ab和cd表示经过金原子核附近的粒子的运动轨迹,能正确反映实验结果的图是(D)解析:粒子散射实验的原因是粒子与金原子核间存在库仑斥力,因此,仅有D图正确。想一想有人认为粒子发生散射的主要原因是粒子撞击到了金箔原子上,好像两个玻璃球的碰撞一样发生的反弹,这种观点正确吗?答案:不正确解析:粒子发生散射的主要原因是受到原子核库仑斥力的作用,在微观领域库仑斥力非常强大,二者无法碰在一起。探究一粒子散射实验S1如图所示为粒子散射的实验装置。实验过程中,粒子为什么会发生大角度散射?提示:粒子受到原子核的库仑力G1粒子的散射实验否定了汤姆孙的原子模

5、型(1)粒子在穿过原子之间时,所受周围的正、负电荷作用的库仑力是平衡的,粒子不会发生偏转。(2)粒子正对着电子射来,质量远小于粒子的电子不可能使粒子发生明显偏转,更不可能使它反弹。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对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解释(1)当粒子穿过原子时,如果离核较远,受到原子核的斥力很小,粒子就象穿过“一片空地”一样,无遮无挡,运动方向改变很小,因为原子核很小,所以绝大多数粒子不发生偏转。(2)只有当粒子十分接近原子核穿过时,才受到很大的库仑力作用,偏转角才很大,而这种机会很少。(3)如果粒子正对着原子核射来,偏转角几乎达到180,这种机会极少。特别提醒:(1)粒子与原子核之间的万有引力远小于两者之

6、间的库仑斥力,因而可以忽略不计。(2)粒子并没有与金原子核直接发生碰撞,偏转的原因是库仑斥力影响的结果。D典例1(多选)关于粒子散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A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极少数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B使粒子发生明显偏转的力来自带正电的核和核外电子,当粒子接近核时,是核的斥力使粒子发生明显偏转;当粒子接近电子时,是电子的吸引力使之发生明显偏转C实验表明:原子中心有一个极小的核,它占有原子体积的极小部分D实验表明:原子中心的核带有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全部原子的质量解题指导:正确理解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现象正确科学分析与解释是解题的关键。解析

7、:在粒子散射实验中,绝大多数粒子沿原方向运动,说明粒子未受到原子核明显的力的作用,也说明原子核相对原子来讲很小,原子内大部分空间是空的,故A、C正确;极少数发生大角度偏转,说明受到金原子核明显力作用的空间在原子内很小,粒子偏转,而金原子核未动,说明金原子核的质量和电荷量远大于粒子的质量和电荷量,电子的质量远小于粒子,粒子打在电子上,粒子不会有明显偏转,故B错误,D错误。,对点训练1如图所示为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粒子打到荧光屏上都会引起闪烁,若将带有荧光屏的显微镜分别放在图中A、B、C、D四处位置。则这四处位置在相等时间内统计的闪烁次数符合事实的是(A)A1305、25、7、1B202、405、6

8、25、825C1202、1010、723、203D1202、1305、723、203解析:根据粒子散射实验的统计结果,大多数粒子能按原来方向前进,少数粒子方向发生了偏转,极少数粒子偏转超过90,甚至有的被反向弹回。所以在相等时间内A处闪烁次数最多,其次是B、C、D三处,并且数据相差比较大,所以只有选项A符合事实。探究二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与原子核的组成S2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其中有:人们对原子结构认识的先后顺序排列是怎样的?提示:BCAD解析: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先后经历了汤姆孙模型、卢瑟福模型、玻尔模型、电子云模型。G1原子的核式结构与原子的枣糕模型的对比核式结构枣糕模型

9、原子内部是非常空旷的,正电荷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里原子是充满了正电荷的球体电子绕核高速旋转电子均匀嵌在原子球体内2原子内的电荷关系原子核的电荷数与核外的电子数相等,非常接近原子序数。3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原子核的电荷数等于原子核的质子数。4原子核的大小原子的半径数量级为1010m,原子核半径的数量级为1015m,原子核的半径只相当于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体积只相当于原子体积的1015。D典例2(多选)关于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A原子中绝大部分是“空”的,原子核很小B电子在核外绕核旋转的向心力是原子核对它的库仑力C原子的全部电荷和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D原子核的

10、直径的数量级是1010m解题指导:正确理解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是解题关键。解析:因为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内,而原子核又很小,所以原子内绝大部分区域是“空”的,A正确,C错误;电子绕原子核的圆周运动是原子核与电子间的库仑引力提供向心力,B正确;原子核直径的数量级是1015m,原子直径的数量级是1010m,D错误。,对点训练2(多选)下列关于原子核式结构理论说法正确的是(BD)A是通过发现电子现象得出来的B原子的中心有个核,叫作原子核C原子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中D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旋转解析: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是在粒子的

11、散射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的,A错误。原子中绝大部分是空的,带正电的部分集中在原子中心一个很小的范围,称为原子核,B正确,C错误。原子核集中了原子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旋转,D正确。粒子散射过程中的受力及能量转化情况1粒子的受力情况粒子与原子核间的作用力是库仑斥力F。粒子离原子核越近,库仑力越大,运动加速度越大;反之,则越小。方向:粒子的受力沿原子核与粒子的连线,由原子核指向粒子。2库仑力对粒子的做功情况(1)当粒子靠近原子核时,库仑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2)当粒子远离原子核时,库仑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3粒子的能量转化情况仅有库仑力做功,能量只在电势能和动能之间相互转化

12、,而总能量保持不变。案例在粒子散射实验中,根据粒子与原子核发生对心碰撞时能达到的最小距离可以估算原子核的大小,现有一个粒子以2.0107m/s的速度去轰击金箔,若金原子的核电荷数为79。求粒子与金原子核间的最近距离(已知带电粒子在点电荷电场中的电势能表达式为Epk,粒子质量为6.641027kg)。答案:2.71014m解析:当粒子靠近原子核运动时,粒子的动能转化为电势能,达到最近距离时,动能全部转化为电势能。设粒子与原子核发生对心碰撞时所能达到的最小距离为d,则mv2kdm2.71014m。1(山东省潍坊市xxxx高三模拟)图示是粒子(氦原子核)被重金属原子核散射的运动轨迹,M、N、P、Q是

13、轨迹上的四点,在散射过程中可以认为重金属原子核静止不动。图中所标出的粒子在各点处的加速度方向正确的是(C)AM点BN点CP点 DQ点解析:粒子与重金属原子核之间的库仑力提供粒子的加速度,方向沿粒子与原子核的连线且指向粒子,则四个选项中只有P点处的加速度方向符合实际,故C项正确。2(北京市海淀区xx高三下学期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爱因斯坦提出的光子假说,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B动能相等的质子和电子,它们的德布罗意波也相等C卢瑟福通过粒子的散射实验发现了质子并预言了中子的存在D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并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解析: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的光子说很好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故A正确;

14、根据Ek,知动能相等,质量大动量大,由得,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较长,故B错误;汤姆逊通过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卢瑟福通过对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此实验不能说明原子核内存在质子,故C、D错误。3(河南省信阳市xxxx高二下学期期中)如图所示,根据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图中虚线表示原子核所形成的电场的等势线,实线表示一个粒子的运动轨迹。在粒子从a运动到b,再运动到c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A动能先增大,后减小B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C电场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总功等于零D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解析:根据卢瑟福提出的核式结构模型,原子核集中了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即原子核外的电场分布与正点电荷电场类似。粒子从a运动到b,电场力做负功,动能减小,电势能增大;从b运动到c,电场力做正功,动能增大,电势能减小;a、c在同一条等势线上,则电场力做的总功等于零,A、B错误,C正确;a、b、c三点的场强关系EaEcEb,故粒子的加速度先变大,后变小,D错误。 基础夯实 一、选择题(13题为单选题,4、5题为多选题)1在卢瑟福的粒子散射实验中,某一粒子经过某一原子核附近时的轨迹如图中实线所示。图中P、Q为轨迹上的点,虚线是过P、Q两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