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6723505 上传时间:2022-08-2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结构调整的必要性;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内容产业结构优化的含义,内容,产业结构变化趋势(课本P.316)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不合理的后果、原因,措施经济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内容I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经济结构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各企业之间,社会再生产各环节之间以及产业层 次和技术水平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我国经济结构存在的如下问题凸显了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必要性:一是产业结构不协调: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偏高,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比重偏低。二是 地区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逐渐拉大,各地区之间产业结 构严重趋同,分工协作

2、程度弱化。三是农业基础薄弱,农民进一步增收的难度愈来愈大,城 乡收入差距过大,城市化水平低。四是部分行业投资增长过快,盲目扩张突出。五是产业技 术开发能力薄弱,产业整体竞争力偏低。鉴于这些问题,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内容有:(1)调整三次产业之间的结构关系:巩固和加强第一产业,改造第二产业,积极发 展第三产业;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优化工业结构,增 强企业竞争力,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升级,实现产业结构优 化;大力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2)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西部大开发步伐,促进中部地区的崛起,同时充 分发挥东部沿海

3、地区的示范带动作用。(3)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城市化水平,优化城乡经济结构。(4)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产业结构优化含义、内容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优化是指在国民经济效益最优的目标下,根据本地的环境、资源、科技水平等 特点,通过对产业结构的调整,达到与已有条件相适应,各产业协调发展的状态,并且随着 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经济进行动态的合理调整从而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的过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有机统一。英国古典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第(Willian Petty,16231687)最先研究了产业结构 理论。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Colin Clar

4、k,19051989)揭示了以第一次产业为主向以第二 次产业为主、继而向以第三次产业为主转变,人均收入变化引起劳动力流动,进而导致产业 结构演进的规律。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Simon Kuznets, 19011985)对产业结 构的演进规律作了进一步探讨,阐明了劳动力和国民收入在产业间分布变化的一般规律。国 民经济的各产业部门都要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则是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揭示的社会 化大生产的客观必然性,是产业结构变动的普遍规律之一。包括三方面内容:(1)产业结构合理化,即在现有技术基础上所实现的产业之间的 协调。涉及产业间各种关系的协调,如各产业间在生产规模上比例关系的协调、产

5、业间关联 程度的提高等,还包括产值结构的协调、技术结构的协调、资产结构的协调和中间要素结构 的协调。(2)产业结构高度化,即产业结构根据经济发展的历史和逻辑序列从低级水平向 高级水平的发展。包括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由第一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第二、第三产业占优 势比重演进;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资金密集型产业、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占 优势比重演进;由制造初级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制造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产业占 优势比重演进。(3)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统一。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产业结构高度化 的基础;产业结构高度化是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必然结果。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我国经济 社会发展进程中的

6、一项长期任务。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注重推动自主创新,注重推进产业结构 调整和优化升级。不光是着眼于解决企业眼前的困难,更多的是着眼于企业的长远竞争力的 提升。其中知识产权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一方面,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关系密切,自主 创新不仅要生产有形的产品,还要形成无形的技术、资产,尤其是自主知识产权,它是产业 和企业未来竞争的优势所在。另一方面,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自主创新需要有一个比 较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的支撑,除了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企业自身也要有一些管理 措施,有一些投入。在这方面,知识产权和国家产业振兴政策之间密切联系是非常重要的。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7、后果、原因问题:新世纪以来,一方面,我国产业发展的基础、规模、技术水平得到明显提升。经济总量 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四位,人均18932元,约合2500美元。有100多种产品产量居于世 界前列;一些重大技术装备的制造和研发获得了实质性进展;高技术产业规模居世界第三, 出口规模列世界第二。另一方面,我国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即农业机械化、产业化程度 低,农业劳动生产率较低,农业产出很低。工业大而不强。传统产业比重过大,高技术产业仅占不到10%的比例;高消耗产品、 粗加工产品、低端产品还占主体地位,贴牌生产的产品占相当比重,在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 市场则缺乏竞争力,自主品牌、知名品牌不

8、多。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一是总量偏小、比重偏低。二是内部结构不合理,发展水平落后。 特别是在为生活服务的商业、餐饮业、低档次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出现了过度竞争的迹象。而 为高档次的生活、生产服务的行业,如金融、保险、咨询、技术服务等行业规模过小。此外, 义务教育、社会保障资源的分配极不公平、分布极不平衡,城乡差别大。后果:产业结构的不尽合理,使得我国经济在实现高速增长的同时,所付出的代价也特别大。 一是对资源、能源的消耗强度比较高,资源、能源和环境难以为继。二是我国产业发展日益 融入到全球化进程中,但是基本处在国际价值链的低端,主要集中在低附加价值的非核心部 件制造和劳动密集的装配环节中,国内企业在

9、价值链低端的恶性竞争,使得贸易条件恶化, 贸易摩擦加剧。三是第二产业单兵独进,三次产业之间的协调性较差,产出结构和就业结构存在错位,就业矛盾仍然突出。原因:形成当前我国产业结构矛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发展阶段、体制机制环境的因素, 更有全球分工模式变化和我国产业发展模式的原因,其中产业发展模式是直接表现,而体制 机制是形成当前我国产业结构矛盾的更深层原因。1、全球分工模式变化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新技术革命和全球分工深化改变了产业发展模式和结构调整的外 部条件,出现了新的产业发展模式和国际分工模式。在生产体制方面,过去主要是追求成本 最低化、产品标准化的大规模生产体制;而当今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

10、和装备的现代化,出现 了追求内在价值、按个性化定制的柔性生产、及时生产、敏捷生产体制,使得产品的竞争由 过去的价格和品质竞争,转向价格、品质、个性化、响应速度和服务的综合竞争。2、我国经济发展模式是形成我国当前产业结构矛盾的直接原因一是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强化了投资与重化工业之间的自我循环。我国正处于工业 化中期,这是一个以投资带动和重化工业为主导的时期,但是,我国现行体制又强化了这一 特征,比如过度追求GDP,人为压低土地成本、环保成本、劳动力成本和资源成本等资源 要素成本,刺激了对投资的需求。二是加工业过度依靠加工制造环节,而研发、设计、品牌、供应链管理和营销等附加价 值高端环节薄弱。三

11、是出口过度依赖加工贸易。在国际分工方面,我国经济增长对加工贸易的过度依赖, 使得国内产业固化在一般加工制造和组装环节。这是一个劳动力要素和中间原材料投入最为 集中的环节,必然导致资源、能源的消耗强度高,污染比较重。3、工业化阶段因素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尤其是对基础设施、住宅、汽车 等较大需求,加大了对能源、资源密集型产业的需求。从我国来看,要从依靠物质要素投入 为主的发展方式转变到依靠技术等创新为主导的阶段,又面临着研发水平低和劳动力素质难 以适应的现实。我国虽然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受教育程度较低,技术人才短缺,也形成对产 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制约。4、存在

12、外延粗放的体制机制环境是我国当前产业结构矛盾的更深层原因目前与传统工业化道路相配套的体制还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作用,而与提高技术、知识等 无形资产贡献相适应的制度环境尚未健全,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 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因素。一是财政体制的缺陷和政府拥有的资源、要素配置权过大,政府职能转变滞后。二是土 地、水资源、矿产资源、劳动力成本和环境成本被低估,资源要素价格扭曲,客观上造成了 对资源和生产要素过度需求和浪费。三是信用制度缺失,地方保护主义盛行,技术创新、品 牌培育、分工深化缺乏足够的制度保障,提高了交易成本,放大了研究开发、品牌营销等附 加价值高端环节的风险,制约了专门化分工的形成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也阻碍了经济发 展方式的转变。优化产业结构的总体思路、主要措施课本P,3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