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装备行业核心零部件国产替代空间大分析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6713349 上传时间:2023-08-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能制造装备行业核心零部件国产替代空间大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智能制造装备行业核心零部件国产替代空间大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智能制造装备行业核心零部件国产替代空间大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智能制造装备行业核心零部件国产替代空间大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智能制造装备行业核心零部件国产替代空间大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智能制造装备行业核心零部件国产替代空间大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制造装备行业核心零部件国产替代空间大分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智能制造装备行业核心零部件空间大分析一、 智能制造装备行业核心零部件空间大国内精密流体控制设备企业的传统经营模式系购买固瑞克、诺信、英格索兰等国外品牌核心零部件并集成为整机设备销售给下游客户,附加价值主要集中于基于客户需求的方案设计和系统集成。核心零部件由于在机械设计、材料生产和加工精度方面需要多年经验的积累,涉及流体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学、电磁学等多门类、交叉性的综合学科,故在理论设计和生产加工均具有较高技术壁垒。因此,目前在精密流体控制设备核心零部件的国产比例较低。未来随着下游客户产能和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对于核心零部件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将呈现巨大的需求。二、 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现状智能

2、制造装备是具有感知、分析、推理、决策、控制功能的制造装备统称,智能制造装备将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进行集成和深度融合,是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点发展方向。智能制造装备主要包括智能专用装备及自动化成套生产线,智能控制系统,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精密和智能仪器仪表与试验设备,关键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及通用部件等领域。智能自动化装备是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部分智能自动化装备均具有非标属性,根据客户的需求,按照客户加工制造工艺和流程的要求进行针对性研发设计,以满足某一个或某一类产品的快速高效自动化生产。近年来,受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客观需求持续强劲等因素影响,

3、我国制造业进入产业升级,智能化、自动化改造的关键时期,智能自动化装备行业也将顺势迎来行业发展黄金期。目前,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智能制造装备和先进工艺在重点行业不断普及。从行业应用结构来看,智能自动化装备主要应用在汽车、电子制造、工程机械、食品饮料、制药等多个行业,其中汽车和电子制造成为重要应用行业。随着未来自动化、智能化普及率的提高,智能自动化装备将逐步渗入工业制造领域的更多环节,如食品饮料、日常消费品、医药等,应用领域与应用程度将会明显提升。三、 政策利好智能装备制造行业发展智能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智能装备制造

4、业的发展水平集中体现了国家的综合实力。国家近年来不断出台鼓励性政策支持智能装备制造行业发展,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我国创新发展战略要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瞄准国际创新趋势、特点进行自主创新,将优势资源整合聚集到战略目标上,力求在重点领域、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近年来我国在一些前沿领域开始进入并跑、领跑阶段,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新兴产业领跑全球,制造企业已经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储备和丰富的研发经验。我国不断向产业上游突破,遭到西方国家的贸易和技术封锁,高端装备制造面临被的风险,更为迫切,为掌握核心技术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国产自主品牌提供了发展机遇,并为

5、其创造了巨大市场空间。在政策推动下,中国智能制造应用场景持续拓宽。中国是世界上的制造业大国,从智能制造需求侧看,企业对于智能制造装备需求日益增强,智能制造装备的生产商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正在有序进行,部分核心零部件实现自研自产,市场规模实现快速增长。根据相关研究机构的数据,2021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市场规模达到242万亿元,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达到297万亿元。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利好以及企业不断追求创新的背景下,我国数控机床行业发展迅速。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数控机床产业规模达3270亿元。由于疫情的影响及能源供应限制,2020年我国数控机床产业市场规模小幅下降,市场规模为2473亿元

6、,同比下降244%。2021年我国数控机床产业市场规模恢复增长,达2687亿元,相关研究机构预测,2023年数控机床产业规模将达3190亿元。近年来,我国发布了一系列推动增材制造产业发展的政策,并将增材制造纳入国家重点发展领域。在政策指导和科技发展下,近五年来我国增材制造(3D打印)产业发展迅速。2021年3D打印市场规模为260亿元,同比增长251%,占全球比例为255%,2016-2021年产值年均复合增速为275%,预计2023年我国3D打印市场规模将达3347亿元。中国已经连续8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额呈现增长的趋势。中国迅速控制了疫情,在2020年下半年多个

7、行业出现井喷,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增长明显。2020年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4225亿元,同比增长189%。2021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4457亿元,预计到2022年,国内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预计将逼近500亿元,2023年将达531亿元。四、 智能制造装备行业的发展趋势(一)与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融合逐步成为新业态当前,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正逐渐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智能制造装备在未来发展中,将充分整合新兴技术到各个功能模块,以适应企业复杂的生产和管理需求,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保证生产活动的可靠性。(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将成为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方式智能

8、制造具有复杂性及系统性等特点,实现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是长期持续的过程,下游客户对智能制造的需求亦呈现多样化、差异性等特征,不仅需要智能制造装备企业持续保持技术创新,也对智能制造装备企业的产品供给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具备智能制造装备解决方案而非单一产品的企业将更具竞争力。(三)智能制造装备的自动化集成化信息化发展趋势明显目前,我国智能制造装备的复杂程度不断提升,未来仍将朝自动化、集成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具体表现为:智能制造装备将实现生产过程的高度自动化,对生产对象和生产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从而实现生产过程优化;硬件、软件与应用技术将实现深度集成,生产设备与智能网络实现高度互联,并通过人工智

9、能技术赋能,使智能制造装备性能不断升级;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实现深度融合,提升装备功能复杂度,增强装备信息交互、自我学习的能力,使智能制造装备胜任大型、复杂生产场景的操作和信息整合。五、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链智能制造装备的产业链上游主要分为变速器、减速器、主轴/轴承、传动装置、传感器、控制器、显示器、伺服系统等核心零部件;中游为智能制造装备,主要包括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柔性机器人、3D打印设备(增材制造装备)、智能专用设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以及智能仓储与物流装备等;下游为智能制造装备的应用领域,主要涵盖汽车制造、工程机械、钢铁化工、能源、生物医药、航天航空以及物流等领域

10、。六、 智能制造装备下游分析(一)汽车制造在国家购置税减半政策、地方政府促进汽车消费政策叠加下,2022年6月汽车市场表现良好。2022年6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499万辆和2502万辆,环比分别增长297%和344%,同比分别增长282%和238%。上半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117万辆和12057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7%和66%。(二)工程机械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数据,2021年工程机械行业实现营业收入9065亿元,同比增长17%。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76%,其中,新产品产值同比增长874%,工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276%。预计2022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有望实现营业收入9557亿元。(三)生

11、物医药2020年,药审中心受理1类创新药注册申请共1062件(597个品种),较2019年增长5171%。其中,受理IND申请1008件,较2019年增长4978%;受理NDA54件,较2019年增长10000%。截至2020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规模为357万亿元,预计2022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4万亿元。七、 智能制造装备中游分析(一)智能制造装备市场规模智能装备制造业是为工业生产体系和国民经济各行业直接提供技术设备的战略性产业。目前已初步形成以自动化生产线、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等为代表的产业体系,产业规模日益增长。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智能制造装

12、备市场规模超过151万亿元,2020年市场规模突破2万亿元。未来,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不断落实与推进以及物联网、云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推动下,我国智能装备行业将保持较快增长。相关研究机构预测,2022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市场规模将达268万亿元。(二)数控机床市场规模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利好以及企业不断追求创新的背景下,我国数控机床行业发展迅速。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数控机床产业规模达3270亿元。由于疫情的影响及能源供应限制,2020年我国数控机床产业市场规模小幅下降,市场规模为2473亿元,同比下降244%。2021年我国数控机床产业市场规模恢复增长,达2687亿元,相关研究机构

13、预测,2022年数控机床产业规模将达2957亿元。(三)工业机器人近年来,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持续增加,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突破20万套达到2371万套,同比增长191%。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中国工业经济展现出了应对复杂严峻局面的强大韧性和活力,工业机器人也以亮眼的表现逆势上扬,2021年达近五年来最高值。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工业机器人产量累计达3660万套,同比增长449%。2022年上半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累计达2024万套,同比下降112%。近几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总体呈增长趋势,仅2019年出现小幅下降,同比下降21%。2021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增速较快,销量

14、累计达248万台,同比增长461%。由于工业机器人行业的高速发展,预计2022年市场销量有望达到301万台。(四)3D打印设备竞争格局目前,中国市场的主流设备品牌包括联泰、EOS、华曙、铂力特、3DSystems、GE、Stratasys、惠普等。数据显示,联泰在3D打印行业中市场占比最大达164%,其次为Stratasys和EOS,分别占比148%和131%。(五)智能制造装备企业注册量近年来,随着智能制造不断发展,我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快速发展,相关企业注册量增速迅速。数据显示,2017-2021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企业注册量快速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69%,其中2020年智能制造装备新增企业数量突破4万家,2021年新增企业数量突破7万家,同比增长747%。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新增相关企业416万家,保持快速增长。八、 智能装备制造市场潜力大目前已初步形成以自动化生产线、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等为代表的产业体系,产业规模日益增长。根据赛迪智库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市场规模超过15万亿元,2020年市场规模可达到2万亿元。未来,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不断落实与推进以及物联网、云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推动下,我国智能装备行业将保持较快增长。相关研究机构预计,2021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市场规模将超24000亿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