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射线和角》教学设计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6711688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直线射线和角》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直线射线和角》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直线射线和角》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直线射线和角》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直线射线和角》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直线射线和角》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直线射线和角》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直线射线和角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认识射线,直线,能识别射线、直线和线段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初步能力。2.培养学生关于射线、直线、线段和角的空间观念。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突破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直线、射线和角的表象的形成过程。教学重点:角的意义。教学难点:射线、直线和线段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活动角、尺或三角板。教法学法教师:讲授法、 学生:小组讨论、探究相结合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复习引入:

2、我们已经认识了线段,谁能说说什么是线段?线段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说说,表扬语言准确的学生。二、新课学习(一)认识射线,直线1.线段的特点教师出示线段或者在黑板上画一线条线段,板书学生总结的特点2.认识射线。(1)教师在黑板上显示,学生感知线段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2)射线有什么特点?(3)生活中你见过射线吗?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手工筒灯光、汽车灯光等都近似射线,进而引入射线让学生了解射线的特点后,教师板书射线并让学生在联系本上画出射线指导学生用尺或三角板画射线。 3.认识直线。(1)学生感知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2)学生尝试画直线。(3)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4.线段

3、、射线和直线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先让学生自己总结他们的联系和区别,然后根据学生总结老师板书。出示表格:以小组为单位填表名称图形联系区别线段只有两个断点,可以量出长度两个端点(2)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一个端点(1)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没有端点(0)小组汇报5.练习,下面那些图形是线段、哪些是射线、哪些是直线?(P39、1)引导想象,从一点可以引出无数条射线,为学习角作铺垫。 二、认识角从一点引出的射线中留下两条,问:这个图形认识吗?什么叫做角?角该用什么符号表示?下面我们来研究角。1.你能举例见过的角吗?学生举实例,教师随着学生举例,可以用显示实物图片并抽象成各种形

4、状的角,让学生感知生活中角的存在。2.建立角的概念。(1)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画角的步骤:画出一点,从这一点引出一条射线;从这一点再引出另一条射线;写出各部分名称。用1表示。(2)问:到底什么叫角?总结角的概念。从一点到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和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角的符号用“”表示。让学生自己练习画角,画出各种不同的角三、巩固练习:1、 P36“做一做”1、22、P39、2、四、课堂小结我们这节课研究了直线、射线和角,说说你了解了它们的哪些方面的知识?五、板书设计: 直线射线和角名称图形联系区别线段只有两个断点,可以量出长度两个端点(2)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

5、端无限延伸一个端点(1)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没有端点(0)五、作业:P39练习四,1、2题直线、射线和角说课稿一、说教材1、 教材分析直线、射线和角这节课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几何图形初步认识中的基本概念,也是几何图形最基本的组成单位,是进一步学习几何的基础,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对线段、直角、锐角和钝角有了一个简单的认识,本节课就要深入系统的学习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并进一步认识角,为今后学习几何图形做好铺垫。2、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提倡的三维目标教学,我给学生制定的学习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直线,知道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认

6、识角,知道角的含义,能用角的符号表示角。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过程与方法:经历直线、射线、角的认识过程,体验比较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培养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教学重点:认识射线,知道射线与直线、线段的区别和联系,理解角的概念。3、 教学准备:手电筒、直尺。二、说教法和学法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去探究发现、分析比较地构建和获取,与人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我主要从构建主义理论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出发,选择合适的教法来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了: 1、猜

7、想发现法2、分析比较法3、合作探究法4、多媒体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在学法方面,我注重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观察思考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学生在组内合作交流,互相可以得到启发,运用这种方法,便于培养学生参与合作的精神。三、说教学实施过程。基于上述认识与理解,我对本课的教学流程作了如下设计:激趣导入形成概念深入理解形成技能应用新知评价回顾六个环节。第一环节:闯关猜谜,激发兴趣。在这一环节中,首先出示猜谜第一关,通过两道简单的谜语过渡到第二关,我们即将要学习的两道数学谜语,从而导入新课的教学。我认为用学生

8、喜闻乐见的猜谜游戏导入新课,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及为解决问题而勇于探索的精神。至此,学生对直线的特征已有所认识,之后我再设计了一个画图游戏:我让学生在30秒之内过一点画直线,看谁画得多,这样一个简单的活动使学习了直线的画法,也认识到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第二环节:形成概念。接下来是继续猜谜第三关,由此而引出射线的教学。要求学生说一说生活中所见过的类似射线的物,然后教师演示,像射灯、太阳、手电筒等射出来的光线可以看成是一条射线。欣赏后再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这些光的特点,并将想象中的这些线画到白纸上。在学生掌握了射线的特征之后,再延续前面的游戏,进行画射线比赛。在数射线的条数时引导学生区别

9、直线与射线的不同之处。第三环节:深入理解。在学生掌握了线段、直线和射线的特点之后,要求学生小组合作找出这三者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将结果填入学习表中。第四环节:形成技能回过头来,再让学生仔细观察前面绘制的这幅射线图,里面还藏着什么呢?再进行如下的教学:1、学生很快会说出有角,我再用抽象图中的不同的角。2、请学生仔细观察,角由什么组成的?3、师生一起学习角的认识。第五环节:巩固新知巩固新知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确良过程,这个阶段是学生应用新知,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的一个重要阶段。我所设计的四道练习由浅入深,有层次性,使每个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练习1、火眼金睛:下面的图形,

10、哪些是直线?哪些射线?哪些是线段?练习2、明辨是非:几道典型判断题,这几题学生在认识中非常容易出错。、练习3、数一数,图中有几个角?相对于前三道题,此题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第六环节:评价回顾,找到收获。数学课程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尤其是要让小学生通过评价活动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最后我利用三分钟时间,师生共同交流评价这节课自己的表现及收获。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直线、射线和角教学反思今天上了一堂概念型新课,内容是“射线、直线和角”。这一内容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概念有点抽象。反思整节课的教学环节,

11、我有一些新的体会。一、充分合理利用教材。(1)改编教材对于“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这一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教材中提供的两个例子:砌墙和终点线的确定,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于是我中没有出示教材中的例子,而是出示了,晾衣绳的确定和做操排队成直线的例子,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二、感知表象,形成概念顺其自然。为了给学生建立射线的表象,通过这几束光带特点得分析,学生从内心很自然的建立了射线的一些具体表象,为马上学习射线的概念及特点铺设了一定的台阶。顺着对这几条光束特点的研究展开对射线特点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射线的这样来画是有依据的。从这里可以说明:直观的感知与体验、表象的建立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何等重要。它顺应了小

12、学生思维发展“直观形象本质属性概念抽象“的特点。只有遵从小学生心理发展需求才有可能使我们的教学做到事半功倍。三、动手验证,加深理解。在比较出射线、直线不能度量时,我追问:“为什么线段可以度量,而直线射线不能呢?”学生回答“因为直线射线是无限长的。”我觉得学生的这种认识还是不深刻的,于是引导学生回忆线段怎么量出来的,如果用量线段的方法去量射线、直线是否能量出它们的长度,教师带领学生量量看,发现射线有个端点能对准0刻度线,却找不到另一端点看刻度;而直线连对准0刻度线的端点都没有,于是更加深刻理解射线和直线无限长,不能度量。四、练习设计多样适量本课中,设计了选一选、判断、数一数等形式多样的练习,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巩固的本课知识点,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有助学生自我内化提升。五、问题思考1、关于射线的教学,引导学生体会光线无限延生时,教师语言比较琐碎,可以更加精炼一些。2、关于角的教学,过渡不太自然,知识链接课前备课没有很好把握设计。3、解决学生课堂生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