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除夕的及习俗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6697745 上传时间:2023-08-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除夕的及习俗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年除夕的及习俗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年除夕的及习俗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年除夕的及习俗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年除夕的及习俗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年除夕的及习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除夕的及习俗(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年除夕的小说及习俗 年关将至,听到好多媒体里全部在讲一个有关“过年”来历的小说,说“年”是一只怪兽的名字。这里也讲一讲xx听到的有关“年除夕”的小说,欢迎查看。年除夕的小说相传古时候有个可怕的怪兽名字叫夕,平时隐居深山,不过每到腊月三十那天,她就会跑出来,到周围村子里吃牲畜、吃人。大家想了很多措施想把夕制服,可是全部不顶用。年年岁岁,牲畜被夕吃没了,人也逐步稀少了。以后老百姓忍无可忍,只好去求灶王爷。灶王爷深知夕的厉害,自忖不是夕的对手,于是决定借腊月二十三回天宫述职的机会上天庭搬兵。可是玉皇大帝本着多一事少一事的态度不愿意管这件事,旁边的诸路神仙也全部犯懒不愿意抻头。灶王爷就设法讨好玉帝,因

2、为身上也没带礼品,只有随身带的多个糖瓜我们全部知道灶王爷最爱吃糖瓜,就拿出来给玉帝吃,说是人间特产。你别看玉帝整天山珍海味的,这么原生态民俗的小吃她还真没吃过,结果一吃就把牙给粘住了。玉皇这个急呀,想着赶快吧牙上的糖瓜弄下来咽下去。灶王爷趁这个时候跟玉帝说搬兵的事,玉帝这时候哪有心情管这个事呀,也不论灶王说什么,一概点头。你想她牙被粘住说不出来话呀。她点头那意思就是你说什么全部好,赶快把这玩意给我弄下来是真的。灶王爷一看玉帝点头了,赶快给玉帝端了杯热茶,趁机问:“您既然答应派兵了,那您看派谁去呀?”玉帝喝了热茶,把糖瓜泡软了,总算张开了嘴,一张嘴头一句话就是说:“黏呀!好黏呀!”旁边那些神仙正

3、害怕玉帝点自己出这趟差呢,一听这句话,又拿犯坏的,就趁机抓住话头说:“玉帝有旨,派年随灶王一同下界除夕。”敢情天宫里还真有个叫年的。这年是谁呀,乃是神农的小儿子。灶王爷一看,还是个小娃娃呢,这怎么打得过怪兽呀。小孩不快乐了,说你还别拿豆包不妥干粮,是骡子是马咱拉出来溜溜。灶王爷也没措施,奉旨只好带着年回人间。临走,这年还带了两件玩具,一块红绸子、一个竹筒。三十晚上,夕又来捣乱了,年和夕展开了一场大战,年就拿出红绸子和竹筒。原来这不是通常的红绸子和竹筒。年在天上的时候和托塔李天王的儿子哪吒三太子是好好友,这两件法宝就是从哪吒那里借来的,红绸子是哪吒的混天绫,竹筒是火尖枪改变而成,能够喷火。年用这

4、两件法宝把夕赶跑了。为了预防自己走后,夕再来作恶,年把红绸子剪成很多小条分给大家帖在大门上。又教百姓们做爆竹,点燃后跟喷火竹筒一模一样。今后夕被吓得再也不敢到村子里来了。为了纪念这件事,百姓们把腊月三十这一天叫除夕,就是把夕除掉了的意思,而把正月初一叫年。逐步地,民间有了过年的风俗。每十二个月腊月三十,家家门上贴红绫,以后变成贴春联,另外还要放爆竹、穿新衣服庆贺。过年民俗也一直延续到今天。除夕的习俗除夕的习俗1、祭祖祭奠祖先是除夕的第一件大事。在中国很多地方,这一天,民众全部会在家中摆上丰厚的饭菜,点燃香烛,家长率领子孙们叩拜。北方部分地方的农村还会在家中焚烧纸钱。大年三十黄昏时分,在祖宗像前

5、点上香烛,倒上美酒,摆上菜肴,全家人举行盛大的祭奠仪式,表示“慎终追远”的感情。等各位先人用过年夜饭以后,大家才开始享用。除夕的习俗2、压岁钱古人对压岁钱很讲究。所用铜钱要大钱、新钱,再用红绳穿成多种形状。有的穿上百枚铜钱,取其“长命百岁”之意;有的则穿成鲤鱼、如意、龙形等吉祥形状,取“钱龙”、“钱余”之意,以期带来吉祥如意。除了长辈送小儿“压岁钱”之外,有的地域还有送“压岁果”的习俗。除夕夜,长辈会把橘子、荔枝等瓜果放在小孩枕边,取“吉利”寓意来祝孩子明年大吉大利。伴随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压岁钱”更为直接纯粹,通常全部用精巧的红包装上红红的票子,然后分给孩子,讨个红红火火的好彩头。除夕的习俗

6、3、年夜饭除夕夜的年夜饭也叫团圆饭,依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最少在南北朝时已经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因为正值冬天,北方人经常在饭桌中间设置火锅,所以也称围炉。北方人年夜饭的菜色中常包含水饺、鱼、年糕、终年菜等。因为水饺状似金元宝,有富贵之意;鱼这道菜不能吃完,因为在汉语中“鱼”和“余”同音,有“年年有余”的吉祥意思;年糕则有“年年高升”之意;吃终年菜则有长寿的意涵。华南则多有鸡、烧肉、发菜、蚝豉等,因为“发菜蚝豉”和“发财好市”谐音。江南的经典年夜饭必有鱼,丰盛汤锅。根据老礼,除夕夜传统的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年宴的首席为辈分最高的长者,末席为最低者。假如是请客,首席为地位最尊的

7、客人,主人则居末席。首席未落座,其他全部不能落座,首席未动手,大家全部不能动手。除夕的习俗4、不汲水过年有“不汲水”的禁忌,家有水井的人家要在除日黄昏前“封井”,给水井加上木盖,供奉糕点以后焚香拜祭,三后来方可开盖复用。除夕的习俗5、踩岁活动除夕夜,中国民间还要举行踩岁活动,即在院内将芝麻秆粘上用黄纸卷成的元宝形,攒成一捆,谓之“聚宝盆”。然后,全家人用脚将其踩碎,以“碎”谐“岁”,并借用芝麻开花节节高之吉祥寓意,祝福家道兴旺,表示对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除夕的习俗6、守岁除夕夜守岁也是一项流传久远的习俗,早在西晋风土记中就有明确记载:“终夜不眠,以待天明曰守岁。”传说守岁是为了预防一个独角兽

8、的侵害,而这种独角兽最怕火光、红色和声响,因此大家就在除夕夜穿红衣、点红灯、贴红纸、放烟花炮竹,焚香祈祷,通宵不眠,也就有了“守岁”习俗。帝京岁时纪胜记载:“高烧银烛,畅饮松醪,坐以达旦,名曰守岁,以兆延年。”很多地方也称除夕夜叫“吉祥夜”。在这个晚上,不论大人抑或是小孩,全部要说吉祥话,不可说晦气话、脏话和不敬之语,不然一年全部要倒霉。所以,欢欢喜喜、和和气气、团团圆圆,是除夕夜的最大专题。除夕的习俗7、开灯睡觉除夕晚上睡觉的时候,是不能关灯的,只能到年初一天亮才能关灯。除夕整个晚上,家里通常全部不关灯,尤其是供养祖先的屋子更是不能关灯。除夕的习俗8、忌打坏器物除夕还有忌打坏器物的习俗。民间

9、认为假如这一天打破碗碟杯盘,则意味着新一年会有“破运”。有时不小心在这天打坏杯盘,长辈会抓紧用红纸包起来并口念“岁岁(碎碎)平安”等吉祥语来补救。民间认为,将红纸包起来的碎片放在神案上数天,即可化解可能的灾难。因此,大家在除夕这天为了博个好彩头,全部会慎言谨行,以求得一个吉祥如意年。除夕的习俗9、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属于楹联的一个,是一个独特的文学形式。这副世界上最早的春联,“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上,撰联人为唐人刘丘子,作于开元十一年(723年)。百姓春节贴春联的民俗从明代才开始盛行,时尚起源地是南京。现在江南地域百姓讲究在大

10、年三十早晨贴春联。除夕的习俗10、贴年画年画,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伴随雕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但限于门神之类,而逐步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部分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大家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除夕的习俗11、贴窗花在民间大家还喜爱在窗户上贴上多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但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中国是一个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大家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因此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除夕的习俗

11、12、贴福字春节贴福字,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春节贴“福”字,寄托了大家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福。“福”字到底该怎么贴没有统一的标准。除夕的习俗13、零点必需回家团圆的年夜饭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吃完,一家人就会围坐在电视机旁收看春节联欢晚会,或到亲戚家串门聊天,但必需在零点前回到家。一到零点,一家人要全部在家“守岁”,当钟表的指针走过12点后,大家就会燃放早已准备好的鞭炮,庆贺新年的到来。除夕的习俗14、燃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其起源很早,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能够发明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个娱乐活动,能够给大家带来欢愉和吉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