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可编辑】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6691865 上传时间:2023-10-18 格式:DOC 页数:79 大小:6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可编辑】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2023年《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可编辑】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2023年《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可编辑】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2023年《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可编辑】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2023年《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可编辑】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可编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可编辑】(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 2023年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1(2413字)教学内容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抒发了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后的极度喜悦心情,表达了诗人渴望祖国统一,人民生活得到安定的热烈感情。诗中突出地抒发了一个“喜”字,从闻喜讯,到流喜泪、观喜容、呈喜态、唱喜歌、思喜归、无处不喜。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 能借助注释,结合有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作者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风格。3. 感受诗人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而喜悦

2、的心情。设计理念以读、诵为主线,层层深入,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课堂教学的情趣。教学过程:一、聊聊诗人,导入新课1.简介诗人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安子美,河南府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杜甫生逢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一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他的诗广泛地的记载了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被人称为“诗史”杜甫擅长各种诗体,诗风沉郁顿挫,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2.简介时代背景,揭课题。公元763年正月,唐代安史之乱以叛军头子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当时诗人在梓州(现在的四川三台县)听到胜利的消息写的这首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二、读读古诗,整洁体感知。1.初读古诗

3、,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指名读,全班正音,注意蓟念“j”,涕念“t”3.再读古诗,指导学生接古诗的音韵与节奏,读好每一句全班齐读。三、自读古诗,理解诗意。1.指导学生自读自悟,感悟诗意。(1)学生回忆交流弄懂古诗诗意的方法。(结合注释,反复读中理解,联系插图,发挥想象,串联词义等。)(2)请同学综合运用以上方法,默读弄清诗意,不理解的可以打上“?”。(3)同桌相互合作,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2.教师引导,学生全班交流自学情况。(全诗大意:在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乍听到这个消息,止不住的泪水撒满了衣裳。回头看妻子和孩子愁颜不知道到哪里去了,胡乱收拾着诗书不禁欣喜若狂。白日里引吭高歌,纵

4、情饮酒,明媚的春光伴我返回那久别的故乡。立即动身走巴峡穿巫峡,然后经襄阳,直奔那旧都洛阳。)(1)教师评价。(注意侧重学生把握文意的能力,重点评价学生口语表达能力,遣词造句的精当。)(2)带着对诗文的理解齐读古诗。四、品读古诗,感悟诗境1.教师配乐范读全诗,引导学生想象全诗意境。2.组织交流,引导学生结合诗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1)诗人听到“收蓟北”时,有何感受?你是从哪些诗句看出来的?(教师相机小结:“初闻涕泪满衣裳”是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第一个浪头。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逼真表现。“漫卷诗书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更高洪峰。当自己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时,自然想到同受苦难

5、的妻子儿女,当看到亲人们都不在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亲人的喜更增加了自己的喜,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板书:忽传 收蓟北初闻 涕泪愁何在喜欲狂(2)你还从哪些诗句中体会到了诗人喜悦的心情?(教师相机小结:“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是诗人喜悦情感的第三次爆发。诗人像小孩一样欢乐得手舞足蹈还不尽兴,还需要“放歌纵酒”才能把喜情抒尽。“白日放歌”纵酒,不是借酒消愁,而是以酒助兴;今日之高歌,不是长歌当哭,而是快乐地歌唱。他恨不得立即归去,“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下洛阳”正是诗人归心似箭的真实写照。“穿”、“下”二字,贴切、形象地描绘出诗人想象中在险峡

6、穿行疾驰与出峡后顺流而下的畅快之情。全诗用了好些地名,如“剑外”“蓟北”“巴峡”“巫峡”“襄阳”“洛阳”等,因为贯穿了诗人喜悦的心情,并不使人感到丝毫的累赘,相反,使人读来感到格外的真切,这是诗人爱国热情的自然流露。)板书:白日放歌青春作伴巴峡巫峡襄阳洛阳3. 指导学生诵读全诗,读出诗人喜悦的心情。4. 指导学生背诵全诗。五、感悟方法,拓展延伸1.这首诗是七言律诗,其中第三、四两行,五、六两行讲究对仗。这里,“却看妻子愁何在”与“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酒”与“青春作伴好还乡”,对仗十分工整,有极其贴切自然。2.根据诗意,结合自己的想象写一篇短文。2023年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2(151

7、7字)一、导入新课1。班级同学开展诗词诵读比赛,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和大家一起进行诵读比赛。要求:(1)自由选读诗词。(2)读出诗词的意境和韵味。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第三首表达爱国情怀的古诗,他就是诗圣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1。认真读古诗,解决生字问题,初步感知古诗的内容。2。自由古诗出示朗读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断句。(2)画出读不懂的字词。(3)尽量读出自己的味道来。3。出示生词:(1)蓟北、衣裳、涕泪、襄阳。(2)进行多音字“裳”的古今异义学习。衣裳:读音:chng古义:上衣和下衣。读音:shng今义:统指衣服。(3)学习词语:剑外:指作者所在的蜀地。蓟北:

8、泛指唐朝蓟州北部地区,当时是叛军盘踞的地方。却看:回头看。妻子:妻子和孩子。青春:指春天。4。了解词语的意思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读懂诗词的意思。三、感知诗歌,初步体会1、自由朗读古诗,小组合作完成以下学习任务:(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和韵味。(2)画出读不懂的字词。(3)试着和同桌说说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2、默读诗词,结合书下注释,了解诗词的意思,并在有感受的地方做上批注。3、猜一猜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预设:(1)闻:听。(2)官军:是指王朝的军队。(3)收:解释为收复。听到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收复了叛军盘踞之地的喜讯。4、资料补充:安史之乱:是中国唐朝发生的一场政治叛乱,是由安禄

9、山与史思明发动的同中央政权争夺权力的战争,也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5、出示诗句: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预设:(1)“涕泪”是很悲伤的意思吗?预设:不是,是喜极而泣。(2)你认为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呢?预设:喜。(3)为什么“涕泪满衣裳”呢?预设:因为听到首付消息以后的激动、欣喜。6、出示颔联: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1)“喜欲狂”是什么意思呢?预设:欣喜欲狂。是这首诗的“诗眼”。(2)这句诗中,作者“喜欲狂”表现在哪里?预设:漫卷诗书。(3)说一说这句诗的意思。预设:回望妻子和孩子,也是一扫愁云,随手卷起书,全家欣喜若狂。7、出示颈联: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2

10、023年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3(2404字)一、揭题,知背景。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两首的第一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板书诗题)齐读诗题。2、题目是什么意思呢?重点提示“闻”是听到的意思。3、这首诗是谁写的呢?(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二、初读,读通顺。1、欣赏配乐范读。2、师:大家喜欢这首诗吗?我们一起大声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3、检查生字。这句诗能读准吗?“却看妻子(z)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三、再读,明诗意。1、看来同学们已经把诗读通了,那怎样才能把它读懂呢?你们有没有好的办法?(熟读法、结合注释法、查资料、结合上下文、边读边悟、结

11、合插图等方法。)小结:看来过去的学习大家已经积累了许多好办法,今天我们就来运用这些方法来学习这首诗。把你读明白的和小组同学交流,不明白的标记出来,在小组里讨论解决。最后请2号同学把同学们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归纳起来,等会儿我们全班交流。2、交流:(1)交流了哪些读懂的地方?(2)有没有没有解决的问题?(3)谁能把全诗的意思说一说?过渡:看来,同学们运用自己的方法把诗意弄明白了。(板书:明诗意)3、你们认为诗中哪个词语最能表示诗人当时的心情?(板书:喜欲狂)四、细读,悟诗情。(一)从哪里看出“喜欲狂”?过渡:诗人欣喜若狂呀!从哪里能体会到诗人的这种喜欲狂的心情呢?请同学们读读诗,细细的品味一下。1、

12、学生自由体会。2、集体交流。A、“涕泪满衣裳”(喜极而泣、悲喜交集。指导朗读。)B、“却看妻子、漫卷诗书”(家人的喜更增加了自己的喜,一向爱书如命的他居然也随手狂乱的卷起诗书与大家共享快乐。真的是“喜欲狂”啊!指导朗读。)C、“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放”字和“纵”字体会到诗人喜欲狂的心情。52岁的诗人,既不适合放歌,也不适合纵酒,这真的是“喜欲狂”了呀!当诗人想到,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做伴还乡、安享晚年,怎能不欣喜若狂?)D、出示三峡画面,想象最后两句的情境大家看,从巴峡到巫峡,周围高山险峻,路途艰难。而出巫峡到襄阳,从襄阳的洛阳又是何等的长途跋涉。在这里诗人却这样说,你怎么

13、理解?(归心似箭、喜欲狂)3、过渡:通过同学们刚才的体会,诗人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怎样把你体会的情感读出来?(自由有感情朗读)4、指名读。(二)为什么会“喜极而泣”1、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怎么会如此的喜欲狂?这“喜极而泣”的“涕泪”里到底包含着什么?请同学们试着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去理解。2、学生谈理解。3、诗人这样欣喜若狂仅仅是因为个人吗?(板书:爱国)4、这其中也包包含着浓浓的爱国之情呀!看课件,齐读。小结:看来同学们真的领悟到诗人的强烈的情感了。(板书:悟诗情)五、古诗拓展。1、老师这里有一首反映当时在国家危难之时,诗人的著名诗作,同学们想学一学吗?2、出示春望。3、用课上总结的学习方法来学

14、习。4、交流学习体会。六、总结。作为爱国诗人,杜甫还写下了许许多多的壮丽的诗篇。就请同学们课下再积累一些杜甫的名作,相信你会有更多的理解和收获。七、作业。学了这首诗后,你最想做些什么?画一画,演一演,吟一吟,背一背,写一写选择一项或几项完成。附:板书设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知背景明诗意 喜欲狂 爱国悟诗情教学反思:在教学这首诗时,学生在前一天预习了整首诗,我认为他们对全诗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于是抓住“妻子”的音义、“涕泪”的古今异义,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来学习,学生逐字逐句理解的时候,能差不多说到位,我就没再去“唠叨”。可课后,经提醒我知道我错了,学古诗不能满足于仅仅理解诗的意思,更不能满足于仅仅把诗句中逐字意思简单串联。比如“初闻涕泪满衣裳”学生说刚刚听到就激动得泪水沾湿了衣服。可是单单听这句话,是别扭的,是什么让诗人情绪如此反常?脱离了对杜甫曾经“悲”的感悟,摆脱了当时的情境,这样的理解是可笑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