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楼房建课程设计指导书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6554541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3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楼房建课程设计指导书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教学楼房建课程设计指导书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教学楼房建课程设计指导书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教学楼房建课程设计指导书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教学楼房建课程设计指导书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楼房建课程设计指导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楼房建课程设计指导书(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8班中学教学楼设计指导 一、学校规模及班级人数 中学根据需要可有两种:一种为完全中学型,即设有初中班及高中班,其中初中、高中班数应按需要没置,可相等也可以不等。另一种则是全部初中或高中。这两种形式的规模以1824个班为宜,大中城市人口密集地区,也可设规模为30个班的学校。为保证教学质量,中小学校的每班人数不宜太多。根据国家教委规定,如表1,中小学校的班级人数为:小学每班近期45人,远期40人;中学每班近期为50人,远期为45人。 中小学校规模与人数 表1二、学校校址选择 在进行学校的建筑设计时,除了要遵守国家有关定额、指标、规范和标准外,在总体环境的规划布置上,还应综合分析各种因素,选择一个

2、理想的校址,为办好学校、培养人才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 学校校址选择的基本条件应符合以下几点: (1) 学校应有良好的日照、采光及通风条件。 (2) 学校应设在无污染的地段,周围环境良好。 (3) 学校应位于交通较为方便,学生就学路线便捷,且能确保学生安全上下学的位置。 (4) 学校应设在地势较高、排水通畅的地段,且校内应有布置运动场地的条件。 (5) 学校应有齐备的城市公用设施。 三、学校总平面设计 学校总平面设计,必须依据学校规模、功能特点、所属地区的自然条件、学校用地的周围环境、地形、地貌的现状等客观条件,以及当地城市规划对学校建筑的要求等进行,从而使学校的用地得到充分而合理的利用,并对学

3、校的各种场地、道路和绿化进行全面合理的规划。进行总平面设计时,要抓住几个关键问题,即:总平面设计与单体建筑的关系;教学楼与体育活动场地的关系;教学楼的基本体型、位置、朝向和出入口的相对关系等。然后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比较,从整体出发,反复推敲并及时修改和调整,创造一个使用方便、整齐卫生、安静优美的室内外学刁及活动中间。1. 总平面的组成(1)建筑用地建筑用地是指规划和建造学校各种用房所占用地段。包括教室、实验室、办公室、辅助用房、校园(含校前区)、道路等。建筑物底座所占用面积约为学校用地的1013,共余建筑用地面积为建筑物周边空地、道路及附属庭院等。 校园中的道路是联系学校中各种建筑物和各种场地

4、问的脉络。校内道路按消防要求,一般宽度不小于2m,入口道路为一般车行道时宽度不小于3.5m,学校内最宽的道路为双车道不宜超过7m。道路设计走向宜便捷、自然和通畅。建筑物靠近界墙时,应留有一定距离,其宽度府视建筑物的高度而定,最小应保持3m,既要满足消防车通行,又不造成界墙两面建筑物的相互遮挡。(2) 运动场地 运功场地是指用于师生体育活动、集会等活动的场所,包括上体育课及课外活动的整片场地。根据学校的使用特点,运动场地应能容纳全校学生同时做课间操之用。小学不宜小于2.3m2/每生;中学不宜小于3.3m2/每生。 根据有关规定,学校运动场设计应满足:小学宜设置250400m环形跑道(附100m直

5、跑道)的田径场一个;小学宜设置200m环形跑道(附60m直跑道)的田径场一个,如图2。此外,根据学校规模情况,还可设置一定数量的篮、排球场和器械用地,一般每6个班应设一个篮球场或排球场,如图3、图4。 图2 学校田径运动场尺寸(a)300m跑道 (b)250m跑道 (c)250m跑道 (d)200m跑道(e)200m跑道图3 篮球场尺寸图4 排球场尺寸在总平面设计时,必须在布量教学楼的同时,合理地安排体育场地与教学楼的相对位置,尽量开辟出较为完整的大片面积作为体育活动区,并尽可能地将各种体育场地及体育器材室集中到田径场的周围,从而减少体育场地对教学区的干扰。 为避免在体育活动或比赛时的眩光,体

6、育场地的朝向一般以长轴为南北向设置。体育场地的位置应设置在向阳处,使一年四季都能受到期光的照射。尤其在北方地区不宜将体育场布置在阴影区内,以免长期积雪、结冻而影响使用,场内地势应有一定坡度,以利排除积水。1.3 绿化及室外科学园地 绿化及室外科学园地是指为改善校园环境或结合中小学校的生物课、自然课的教学,以及开展学生课外科学小组的活动而设置的,包括成片绿地,种植、饲养、天文和气象观测等用地,一般根据学校规模情况适当设置。1.4 其他用地 其他用地包括总务、后勤和校办工厂等。总务等用房一般要求功能合理、使用方便;校办工厂要求独立性强,位置、形式满足生产要求。二者对环境均有较大影响,宜单独设置。

7、2. 总平面的功能分区 在进行学校总平面设计时,应结合学校用地现状,探索学校个各个单体建筑、各种室外活动空间及场地组合的合理性;认真研究动与静在环境上的要求、高与低在层数与部位上的要求、独用与公用的要求、相互关系的聚集与分隔的要求、室内与室外在环境上的要求;此外在使用上应考虑流线组织、使用顺序的要求等。图5为学校总平面布置的功能关系图图中各圆构成了各自独立的功能区。图中两圆搭接表示相互关系比较密切,在功能上有可能布置在一起或靠近布置。教室、实验室、阅览图5 学校总平面布置的功能关系图室等组成教学区,教学区要求安静、朝向好。而此区的音乐教室由于声音干扰,宜和其他教室有所分离。教师办公和行政办公组

8、成学校办公区,该区与教学区联系密切,可与教学区靠近布置或布置在一栋建筑物内,同时该区与校外联系较多,应设置在靠近出入口的位置。食堂、单身宿舍等为生活辅助部分,一般分散在使用方便又铰为隐蔽区域。3. 建筑的朝向和间距 3.1朝向 在确定建筑物的朝向时,必须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和建筑功能等综合考虑。一般北方地区,主要考虑冬季室内应获得较多的日照时间和室内日照面积;夏季炎热地区,则要考虑争取房间的自然通风,同时也要考虑防止太阳直射,防止夏季暴雨袭击;对于我国中部地区,夏季热而冬天冷,既要考虑夏季的通风顺畅,也要考虑冬季的日照充足。根据所处地理位置,建筑物的朝向宜为南向、南偏东或南偏西少许角度。

9、 3.2间距 在进行学校总平面设计时,应考虑相邻建筑物之间、同一建筑物的两个部位之间的距离,间距过大,不利于节约用地;间距过小,不能满足日照、卫生、防火、抗震等方面的要求,因此应选择适宜的间距。在学校建筑设计中,日照间距和防火间距是确定房屋间距的主要依据。 日照间距主要从日照需要出发,对于成排布置的学校建筑,应满足在冬至日正午时满窗日照,或全日有34小时的日照时间,因此学校建筑物之间应留有适当间距,通常情况下当建筑物朝向为正南时,相邻建筑物的日照间距大小一般在1.0H1.8H之间,H为南向前排房屋檐口至后排房屋底层窗台的高度,参见表2。此外,在为防止视线干扰,当两排教室的长边相对时,其间距不宜

10、小于25m,教室的长边与运动场的间距不宜小于25m。防火间距是建筑物之间防火疏散的安全距离,其间距大小应满足表3的要求。 4. 学校出入口设计 出入口是学生上学、放学时大量集散场所,其位置的确定直接影响到学校总平面布置的灵活性。出入口的设计一般应满足以下要求: (1) 出入口应设于靠近主要干道的小巷内或次要街道上; (2) 出入口位置应交通方便,上下学不需跨越主要道路,行走安全; (3) 出人口位置应使学生能直接到达教学楼,不应横跨体育场地及绿化区; (4) 山入口位置应有利于学校总平面的合理布局及功能分区,能以简短的道路连通总平面的各组成部分。图6为学校出入口与教学楼、体育场地的关系。图6

11、出入口与教学楼、体育场地的关系5. 总平面布置方式根据学校总平面布置的基本要求,结合学校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学校用地的地形条件,学校出人口的位置,教学用房及体育活动场地的相对位置关系一般有教学楼与体育场地前后布置、教学楼与体育场地平行布置等布置形式(图7)。 图7 教学楼与体育场地的布置形式四、学校教学楼设计学校教学楼是由教学部分、办公部分和辅助部分组成。教学部分一般包括若干个普通教室、专用教室(实验室、音乐教室等)、图书阅览室、科技活动空等;办公部分包括行政办公室、教师办公室;辅助部分则是包括交通联系、厕所、储藏室等。在进行学校的建筑设计时,除了要遵守国家有关定额、指标、规范和标准外,还应结

12、合总体环境的规划要求,对以上各部分的大小、体形、朝向、室内设施、结构形式及房间组合等方面进行充分考虑,恰当地处理好功能、技术与艺术三者的关系。1. 普通教室设计教室设计应有足够的面积、合理的体型及尺寸,视听良好,采光均匀,结构简单,施工方便。(1)教室的面积 教室的使用面积由三部分组成:家具、设备占用面积;学生使用活动面积;室内行走所需交通面积。所需面积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教室容纳的人数、活动特点以及课桌椅的尺寸和布置等因素。 根据规范要求,中学每班近期为50人,远期为45人使用面积为1.12m2/每生;小学每班近期45人,远期40人,使用面积为1.10m2/每生。(2)教室布置与尺寸根据目前我国

13、中小学校的教学方式,普通教室主要以教师面向全班讲课、学生集中听讲为主,因此,在教室的平面设计中,为确实保证学生上课时的视听质量要求,对桌椅的选择和布置应满足以下要求:l 桌椅尺寸:应综合学生的身高及各部分尺度关系选择适宜的桌椅尺寸,如表4。l 视距要求:为避免前排学生近视或粉笔灰尘对学生健康的影响,第一排课桌前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小于2m:为避免眩光影响,前排边座学生与黑板远端形成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0;为保记最后排座位同学在正常照度及正常视力情况下看清黑板字迹,最后排课桌后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小学不宜大于8m,中学不宜大于8.5m。此外,为保证前排同学看黑板自然、舒适,第一排学生看黑板顶端

14、视线与黑板所夹垂直视角应不小丁45。图8 教室布置及有关尺寸l 桌椅布置:教室的桌椅布置应满足学生的视听及书写要求,并便于通行及就座、座位的排列,行距、排距参见图8。 (3)教室的平面形状 教室的平面形状,除了应满足视听要求外,还需综合考虑采光、通风组织以及结构形式等方面的问题。常见的平面形式有:矩形、方形和多边形等,如图10所示。 矩形平面便于家具布置,能提高房间的利用率,平面组合方便灵活,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有利于建筑构件标准化。矩形平面的长宽比例一般不超过1:2。根据桌椅的排列方式不同,平面轴线尺寸可采用:中学:90007200,90006900,90006600,90006300,8400 7200;小学:81006600,84006900,84006600,84006300,90006300等。 图10 矩形教室布置方形平面教室短,最远视距较近,讲课省力,视听条件好,但因其进深较大每排布置座位数较多,为满足水平视角要求,前部两侧座位区难以利用,与矩形教室相比有效面积利用率相对较低,同时由于增大了教室进深,离窗远的学生桌面照度差,因此方形教室在平面组合时不宜采用单侧采光的内廊式组合,可以采用外廊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