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则者之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6546789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虚词-则者之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文言虚词-则者之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文言虚词-则者之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文言虚词-则者之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文言虚词-则者之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虚词-则者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虚词-则者之(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则1、用作连词,可表示多种关系。A、表示承接关系。一般用来连接两个分句或紧缩复句中的前后两层意思,表示两件事情在时间上、事理上的紧密联系。可译为“就”“便”,或译为“原来是”“已经是”。例: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故木就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临视,则虫集冠上。B、表示假设关系。有的用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设的情况,相当于“假使”“如果”;有的用于后一分句,表示假设或推断的结果,相当于“那么”“就”。例: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C、表示并列关系。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

2、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之间(不是表示两个词之间)是并列关系。可译为“就”或不译。例: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旱则资舟,水则资车。入则孝,出则弟。D、表示转折、让步关系。表示意思有转折时,“则”字用在后一分句,可译为“可是”“却”;表示姑且承认一件事,预备下句转入正意时,“则”字用在前一分句,可译为“虽然”“倒是”。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手才举,则又超忽而跃。其室则迩,其人甚远 。2、用作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非死则徙尔

3、。 者1、用在判断句的主语后,表示提顿。例: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2、用在假设复句的第一分句后,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的话”。例: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伍奢有二子,不杀者,为楚国患。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3、用在时间词后,表示停顿,起调节音节的作用。例:近者奉辞伐罪。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4、用在形容词、动词及其词组后,组成名词性词组,即“者字结构”,用来代人、代事物,相当于“的人(事物、情况)”等。例: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4、。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5、“者”与动词“若”“似”“如”构成动宾词组(有时也单用),表比拟,意思是“象的样子”“好像似的”。例:言之,貌若甚戚者。 (石)建为郎中令,即(如果)有可言,屏人乃言极切;至廷见,如不能言者。 子之哭也,似重(很多)有忧者。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6、用在数词后面,可译为“个”“样”之类。例: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此五者,邦之蠹也。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 次者吾君,次者(毛)遂。7、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例: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荆州之民附操

5、者,逼兵势耳。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人马烧溺死者甚众。8、和“所以(以)”配合使用,构成“所以(以)者”的格式,相当于“的原因”。例: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在也。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9、放在“有”字的宾语之后,表示提顿。例: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有郭四者,凡四杀人。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10、放在陈述句末,表示陈述结束。 例: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11、放在疑问句末,

6、表示疑问。例:何者?上下之分也。 之1、用作代词A、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例:作师说以贻之。 輮使之然也。人非生而知之者。B、我。例:君将哀而生之乎?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之以为戮:以之为戮。之:指我们。)C、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例: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之二虫又何知。有宁越之属(之徒、之伦)为之谋(通其意、制其兵)。2、用作助词A、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

7、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代百司之职役哉?B、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例: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C、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例:宋何罪之有? 何陋之有? 何厌之有?D、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其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E、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得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例:顷之,烟炎张天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久之,过江F、定语后置的标志。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3、用作动词,常翻译成“往,到.去”。例: 如欲之南海,何如?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诸将请所之。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于是弃其家走之关中。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