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部精密仪器室风险评估报告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6545384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150.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部精密仪器室风险评估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质量部精密仪器室风险评估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质量部精密仪器室风险评估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质量部精密仪器室风险评估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质量部精密仪器室风险评估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质量部精密仪器室风险评估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部精密仪器室风险评估报告(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质量部精密仪器室风险评估报告【精编版】精密仪器风险分析报告文件编码:版本号:01项目姓名签名日期起草陈继伟审核肖琦审核吴丽华批准牟春雷目 录一、 目的1.二、 适用范围1.三、 内容1.四、 附件27五、变更历史27一、目的作为药品生产企业,产品质量控制至关重要,而精密仪器又作为控制质量必不可少 的仪器设备,而且其涉及面广,成品,原辅料,包材等的质量检验都会涉及到精密仪器的 操作。因此,为进一步提高对精密仪器室的管理水平,发现并尽可能消除一些潜在的 风险对产品质量造成的威胁,根据风险管理(编码:C09-0024)和2012年质量风险管理主计划(编号:G01-P001)文件中的相关规定,质量部特

2、组织相关技 术人员开展了对精密仪器室的风险分析。二、适用范围适用于质量部精密仪器风险评估。三、内容1. 概述我公司质量部精密仪器室位于质检楼二楼,涉及到的仪器有高效液相色谱仪、 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红外吸收风光度计、紫外吸收分光光度计等。该 检验室主要负责公司成品、原辅料、包材理化检验,出具检验报告。检验项目主要包 括鉴别(保留时间对比、红外图谱)、检查(有关物质测定)、含量测定等。为进一步提高质量部精密仪器室的管理水平,发现并尽可能消除一些潜在的风 险对检验结果造成的威胁,根据公司风险管理(C09-0024)文件中的有关规定,质量部特组织相关人员开展了对精密仪器室的风险分析。本次

3、精密仪器室风险分析工 作从2012年3月15日开始,至3月31日结束,参与部门仅限质量部。2. 风险管理小组介绍2012年03月20日,公司质量部共7人,成立了 “精密仪器风险管理小组”,由 陈继伟担任组长,肖琦、邵英担任副组长,正式启动了风险管理程序。小组成员名单、分工、职责如下:序号姓名所在1FB门或岗位职务或职称组内职务组内职责1陈继伟质量部精密仪器 室组长组长负责组织数据、信息收集; 负责数据、信息的汇总评价; 负责撰写报告。2肖琦质量部精密仪器 室管理员副组长负责全面协调和推进风险分 析进程;负责召集小组会议。3邵英质量部精密仪器 室组员副组长负责协调、决策,为风险管 理小组提供必要

4、的资源。4颜彦质量部精密仪器 室组员组员参与风险分析活动,收集或 提供必要的数据、信息、资 料;完成风险管理小组安排 的各项工作5李红质量部精密仪器 室组员组员6雷赞赞质量部精密仪器 室组员组员7林卫娟质量部精密仪器 室组员组员风险管理小组在03月15日召开了首次会议,确定了本次精密仪器室风险分析的 活动流程及日程安排。3. 风险分析活动流程及日程安排3.1. 活动流程图3.1.1. 现状调查:收集精密仪器室的相关信息,包括文件系统、岗位人员配置情 况、设备布局状况、设备检定状况、试剂试药情况、主要检验产品、检验样品特性、 检验方法等。3.1.2. 风险识别:根据精密仪器室的实际情况,分析精密

5、仪器室可能出现的失效 模式,失效模式可能产生的影响、危害,危害的严重程度、发生的可能性、可检测性 等,并计算各种失效模式的风险指数,根据风险指数的大小进行排序、分级。3.1.3. 风险分析:针对风险等级为高、中级的失效模式分析失效原因,对失效原因发 生的可能性、可检测性进行调查、评估,制作失效原因的风险指数排序表,对失效原 因进行风险分级。3.1.4. 风险评价:确定可接受风险的RPN值,并确定必须制定改进措施的失效原因。3.1.5. 风险控制:针对失效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对改进措施实施后仍残留的风险进行 预评估。应将所有失效原因的风险指数(RPN值)降至可接受水平,否则需重新进行风 险分析、评

6、价、控制的循环。3.1.6.总结报告:当风险降至可接受水平后,对风险分析全过程进行总结,形成书面 报告。3.2.日程安排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3月12日131415161718四、1大调查(03月15 日-18日)19202122232425五、佥识别(03月19日-21日)六、风险分析(03月22日-25日)I262728293031七、H风险评八、风险控制(27日-29日)九、总结报告(30日-31 日)4. 现状调查2012年03月15日,由质量部精密仪器室组长陈继伟、肖琦、邵英、三人共同 完成了对精密仪器室当前现状的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总如下。4.1. 检验室功能房

7、间布局精密仪器室室位于公司质检楼二楼,该检验室涉及到的房间包括仪器室1,2,3,4。4.2. 检验设备高效液相色谱仪(型号:LC-2010A)由日本岛津生产,主要用于关物质与含量 测定。气相色谱仪(型号:Agilent 7890A )由德国赛多利斯生产,主要用于原辅料、包 材的精密称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型号:BP-n)由上海医用激光仪器厂生产,主要用于试 剂、试药的称量及原辅料、包材的非精密称量。红外吸收分光光度计(型号:202-00 )由上海浦东荣丰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生产, 主要用于原辅料鉴别。紫外吸收分光光度计(型号:DZF-6020)由上海益恒实验仪器有限公司生产,该干燥箱主要用于原辅

8、料的减压干燥4.3. 主要操作规程:按品种项下的方法,分别配制供试品溶液和对照溶液,在规定的色谱条件下测定,根据所得图谱峰面积进行计算样品含量等。气相色谱法:按品种项下的方法,分别配制供试品溶液和对照溶液,在规定的色谱条件下测定,根据所得样品峰面积进行比较判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按品种项下的方法,分别配制供试品溶液和对照溶液,在规定的色谱条件下测定,根据所得图谱峰面积进行计算样品含量等。红外吸收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按品种项下的方法,分别配制供试品溶液和对照溶液,在规定波长处测定供试品溶液和对照溶液的吸光度。除另有规定外,应以配制供试品溶液的同批溶剂为空白对照,采用1cm 的石英吸收池

9、。由于吸收池和溶剂本身有空白吸收,因此测定供试品的吸光度后应减去空白读数,或由仪器自动扣除空白读数。4.4. 人员配置情况该检验室共有7 人,其中管理人员2 名,组长1 名,组员4 名。具有本科学历2人,大专3 人,其中1 人具有药师资格证。所有人员均经培训后上岗,培训内容包括岗位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程等。4.5. 文件系统的配置该检验室有相关的管理文件,针对每种检品均有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及检验记录。5. 风险识别2012 年 03 月 19 日,精密仪器室风险管理小组召开了第二次会议,对精密仪器室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进行分析、讨论。根据该检验室特点,以及GMP 对检验设备的要求,风险管理小组判

10、断:精密仪器室主要的风险来自于检验室的环境、布局及不能执行既定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此外,由于仪器的维护、管理不当、验证不全面等因素,也可能给检验结果造成风险。风险管理小组成员使用头脑风暴法,分析了精密仪器室可能出现的各种偏离正常 的偏差,即潜在的失效模式、失效模式可能造成的影响、该影响对检品质量、安全造 成的危害以及这些危害的严重程度、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及可检测性。(见表一:精密仪器室潜在失效模式及分析表)6. 风险分析及评价根据风险分析结果,小组在2012年03月22日召开第三次会议,对可能导致失 效模式的失效原因的风险进行评价, 确认可接受的RPN值为64。99个末端原因中, 无风险等级为高

11、的失效原因,风险等级为中等的失效原因共1个,风险等级为低的共 98个。小组确认风险等级为中级以上的失效原因必须制定控制措施,以降低其风险。说明:严重程度用1-10的数字来表示,其中,1表示对检测数据几乎无影响; 24表示对检测数据影响较轻微;5-7表示对检测数据产生中等影响; 8-10表示会对检测数据造成严重影响可能性用1-10的数字表示,其中,1表示几乎不可能发生;2-4表示发生的可 能性较小;5-7表示发生的可能性为中等,8-10表示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可检测性用1-10的数字表示,其中,1表示完全可以检测出来;2-4表示在一 定程度上可以检测;5-7表示检测的可能性较小;8-10表示几乎无

12、法检测。表一:精密仪器室潜在失效模式及分析表序号过程 步骤要求编R潜在失效模式失效的潜在后果严重程 度(S)失效的潜在要因现有过程的控制措 施(预防)发生可 能性(O)可检测 性(D)RPN1文件系统应有仪器操作 规程1-1无仪器操作规程人员无法进行仪器操 作9文件系统未规定文件系统有规定119应有检验操作 规程和检验记 录1-2无检验操作规程和检验记录检验过程无参照依据9文件系统未规定起草制定检验操作 规程和记录119应有必要的检 验方法验证报 告和记录1-3无必要的检验方法验 证报告和记录检验结果不可靠9文件系统未规定对必要的检验方法验证119应有仪器校准 和设备使用、 清洁、维护的 操作

13、规程和记 录1-4无仪器校准和设备使 用、清洁、维护的操作 规程和记录规范使用仪器得不到 保证9人员疏忽未起草起草了仪器校准和 设备使用、清洁、维 护操作规程和记录 模板119文件应具后引 操作性1-5文件不具后可操作性操作人员不能完成工 作9起草文件时未经确认对文件可操作性进 行确认1192人员管理者资质应 能满足要求2-1管理者资质不能满要 求不能指导检验、对检 验偏差不能进行正确 分析9不具备相应学历、专 业、工作经验对管理者资质进行确认119操作者资质应 能满足要求2-2操作者资质不能满足 要求不能正确检验样品9招聘人员不符合岗位 要求根据岗位要求招聘 人员119人员数量应满 足工作需要2-3人员数量不够不能按时完成工作9定员不够按工作量定员119应有能替代的 人员2-4没有能替代人员不能按时完成工作、 检验结论不可信9未实行每人一专多能实行每人一专多能119应经培训2-5未经培训检验结论不可信9未建立培训制度建立了培训制度119培训考核应通 过2-6培训考核未通过检验结论不可信9学员不认真、导师不负 责制定了导师责任制119应经再培训2-7未进行再培训检验结论不可信9无培训导师有符合资质的导师119身体应健康2-8未经健康体检或有健 康体检,但体检报告有 误不能有效工作8未建立健康体检制度每年进行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