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工业区十二五产业规划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6534458 上传时间:2022-11-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0.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虞工业区十二五产业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上虞工业区十二五产业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上虞工业区十二五产业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上虞工业区十二五产业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上虞工业区十二五产业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虞工业区十二五产业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虞工业区十二五产业规划(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杭州湾上虞工业园区“十二五”产业发展基本思路为进一步提升园区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水平,切实增 强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充分发挥园区在全市经济发 展中的主力军作用。在总结发展现状、分析“十二五”发展环境基础上,提出“十二五”规划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战略 任务,为园区编制“十二五”发展规划提供思路研究。一、发展现状“十一五”以来,园区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按 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快速度推进”的发展理念,抢 抓机遇,奋勇争先,开发建设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综合 实力在绍兴开发区的位次逐年提升,对全市贡献度日益凸现。1、经济总量快速增长。 预计“十一五”期末园区规模以 上企业

2、工业产值、销售、利润、税收和自营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分别达到350 亿元、 340 亿元、 30亿元、 11.5 亿元和 5亿美 元,在“十一五”期间保持了年均30%的快速增长,增幅明显超过全市平均,园区产销、利税总量占全市的比重从22%、30%分别上升到30%、40%以上。在“十一五”期间园区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大企业大集团有力地发挥了龙头骨干作用。 “十五” 期末园区销售超亿元的企业仅19 家, 5 亿元以上企业仅1 家; 2010 年销售超亿元企业有望达到 70 家,其中 10 亿元以上企业 5 家, 5 亿元以上企业 14 家。2 、转型升级成效显著。 通过规划调整、控新治旧、行政倒逼等

3、途径,切实改变了原先化工一业独大格局,机械装备、 电子电器、 新材料等产业的集聚效应日益显现。 特别自 08 年以 来,一方面大力引进优质非化项目,另一方面持续开展“五个 强制”措施,累计强制淘汰项目 23 只,强制改造项目 35 只, 67 家企业的 160 只项目安装安全自控系统, 淘汰更新特种设备671 台(套),企业的环保意识和本质安全水平不断提升。自主 创新能力切实增强,培育、引进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 25 家, 中国名牌和驰名商标8 个,国家863 科技支撑项目顺利实施, 绿色精细化工科技创新平台成功创建并运行,节能减排完成控 制指标,顺利通过了“ 811”新三年环境整治验收。3、

4、招商引资势头迅猛。始终把招商引资放在突出地位, 举全区之力开展招商、 支持招商、 服务招商,“十一五”期间招 商引资规模迅速增长,共引进项目达130 多个,完成工业性投入 169.5 亿元。其中外商投资项目 100 多个,实现合同外资7.98亿美元,实到外资4.72 亿美元;合同外资、实到外资分别从2006 年的 1.17 亿美元、 0.55 亿美元分别增长到 2010 年的 2.5 亿美元、1.4 亿美元以上。 特别是东一区自 08 年开发建设以来, 共引进工业项目 35 只,总投资186.5 亿元,其中 20 亿元以上 项目 2 只, 10亿元以上项目 4 只, 5 亿元以上项目 4 只,

5、产业 涉及机械装备、汽车制造、节能电器等,引资结构和质量得到 明显提升。4、平台建设有效拓展。 园区作为全省第二批整合提升开发区,已通过省政府批准同意, 核定开发面积由原来的 10 平方 公里提升到 133 平方公里,嘉绍高速以东整片区域开发建设的 合法性得到充分保障。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已开发区域从21 平方公里扩大到近 70 平方公里, 7.3 平方公里东一区实现“七 通一平”,配套设施不断完善; 31.5 平方公里新城区及 9.4 平 方公里东二区完成了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各项专项规划。滨海大道、东西中心大道、长海公路全面建设,加快了与跨海大桥的 及时对接。职工后勤生活区、污水处理二期、1

6、10KV杭湾变、固废焚烧中心、垃圾填埋场等重大基础配套设施建成投用,220KV展望变、天然气门站全面启动, 3000 吨级重件专用码头抓紧建设,平台承载能力不断提升。二、发展背景“十二五”时期园区将迎来海洋经济、大桥经济、高铁经 济和新城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需顺应趋势,抢抓机遇,实 施大接轨、搭建大平台、推进大跨越,培育新优势,抢占制高 点。1、长三角区域发展规划和浙江海洋经济将上升为国家战 略,为园区发展拓展新的空间。 2010 年 5 月,国务院批复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发展规划,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由 此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行政区划经济加快被区域经济所取代, 产业集中和集聚更加明显,区

7、域内部要素流动加速,要素资源 的空间配置将进一步得到改善。园区地处杭州湾南翼,作为浙 江海洋经济区和全省十四个产业集聚区一一绍兴滨海产业集聚 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杭州湾大通道为依托,将实现海洋资源 和区域优势紧密结合,海洋产业与陆域经济优势互补、联动发 展。2、 重 大基础工程的陆续建成,为园区进一步提升区域竞争力打下坚实基础。 “十二五”期间,随着嘉绍跨江通道和杭甬铁路客运专线的建成投用,园区将成为北上沪苏、南下温台、 东连宁波、西接杭州的交通枢纽,在区域竞争中的战略位置进 一步强化,将成为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节点,有利于物 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资源的整合集聚,加速园区融入上 海为中

8、心的一个半小时经济圈和长三角核心区,成为名副其实 的“桥头堡”。同时,横穿园区的杭甬高速北复线有望列入省 “十二五”交通发展规划,新上虞港在“十二五”期间全面兴建,将有效降低物流成本,进一步凸现园区的区位优势,有利 于提升园区的区域竞争力。3、 滨 海新城和新围海涂的加快推进,为园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有利条件。随着一大批基础设施的全面动工及农发 商贸综合体、体育运动公园、创意休闲生态园等具体项目的签约落户,滨海新城开发建设正式拉开序幕。按照“一年启动建设,两年拉好框架,六年基本形成”的总体要求,将努力建立 一座以“生态型、低密度”为主要特色,具备现代产业功能、 综合服务功能和高端城市功能的长

9、三角新兴科技城。同时,世 纪丘三期围涂工程已正式启动,计划到2012 年实现围垦的全面 合拢,完成新增 4 万亩海涂的目标,为园区未来提供战略土地储备和发展空间。同时,园区今后的发展也面临着重大挑战。1、 从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 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 资金、人才、技术的竞争更加激烈, 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 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十二五”是我国加快经济发 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期,将进入“转型促发展的新阶段“,更加强调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集约发展,在节能减排、安全生产、 项目准入方面出台一系列刚性政策,将对园区引进和培育产业 带来

10、了前所未有的挑战。2、 从现有产业基础分析。 虽然近年来我们加快开发建设东一区,引进了一大批优质非化项目,同时对传统产业持续开 展了以“五个强制”为抓手的整治提升,但由于历史原因以及化工行业的特殊性,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园区安全环保压力依然较大。因此,加快园区转型升级步伐,加大对现有产业特别是 化工产业的改造提升仍然任重、*、二道远。3、 从当前设施配套分析。 我们通过科学规划、加大投入、 快速推进,建成区、东一区基本完成了基础设施配套,满足了 企业落户投产条件,但现有配套建设总体上“重生产、轻生活,重工业、轻商贸”,文化娱乐、商贸综合、教育培训、中介服务等功能缺乏,给职工招聘及人才吸引、 留住等

11、带来较大困难。 虽然已有较为完善的对外交通规划,但很多尚未实施,近几年 进出园区的道路相对单一和拥挤, 存在较大的交通、物流压力。三、总体思路(一)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产业立区、科技强区、文化活区”发展 理念,着力打造大平台大产业,引进大企业大项目,增强自主 创新能力和升级发展动力,营造先进文化氛围,提升生态文明 水平,把园区建设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动力区、招商引资的集 聚区、工业投入的重点区、转型升级的示范区。(二) 发展原则1、坚持又好又快发展原则。 园区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 战场,招商引资的主平台,承担着上虞加速崛起杭甬线、赶超

12、先进县市的历史重任,而周边开发区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发展尤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必须要加快构筑大平台,引 进大项目,培育大企业,集聚大产业,持续保持高强度的投入和高速度的发展态势。同时,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加快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更加注重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坚持在发 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 坚持培育发展与提升改造相结合原则。 坚持存量调整优化和增量严格准入相结合,既要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力度,引进培育发展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汽车及零部件以及新 能源新材料等主导产业,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放在推进产业 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突出位置;同时,要通

13、过强势推进“三个一批”计划,即改造提升一批、强制淘汰一批、兼 并重组一批,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节能减排,促进形成低消耗、 可循环、低排放、可持续的产业结构。3、 坚持统筹协调发展原则。 切实强化统筹发展理念,努 力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设、产业协同推进,规模、效益同步增长,强化比较优势,形成发展合力。在工业产业快速集聚的同时,加快建设滨海新城,鼓励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对发 展先进文化重要性认识,完善新居民服务体系,推进经济强区 和文化活区创建工作互动并进, 为园区经济社会的持续、 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和不竭的活力。四、发展目标(一)总体定位1、大项目、大企业、大产业的集聚区。 依托现有区

14、位优势、平台优势、资源优势以及外在影响力,大力发展高端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一批央企、国企、世界500 强和行业龙头企业等大企业、大项目,着力打造成长三角南翼和环杭州湾新兴的产业集聚地。2、转型升级的示范区。重点发展以创新型、效益型、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为特征的“四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四 优”,即对现有染料颜料、医药农药、纺织印染、日用化工等产业优化提升,提高生产装备和技术水平,提升产品科技含量 和附加值。“四新”,即发展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 高端装备制造及现代服务业等四大新兴产业。3、 低碳发展的先行区。 牢固树立低碳经济理念,紧凑有 序地布局园区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通过工艺

15、改善和技术改 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推动产业无害化、绿 色化和生态化。提高环保、能耗和安全准入标准,加快淘汰高 能耗、高排放、低效益的落后产能,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实 现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并进。4、 体制创新的实践区。 按照“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的运作机制,构筑精简、统一、效能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服务环境。实行“以块为主、圭寸闭运行、统 一协调、扎口管理”的运行模式,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激发干 事创业激情。(二)主要目标1、经济总量。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年均增 长率超过全市平均水平5 10 个百分点。到“十二五”期末, 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利润、税收、自营出口分别达到 1500亿元、100亿元、50亿元、10亿美元,分别为“八一五”期末的 4.2 倍、 3.3 倍、 4.3 倍和 2.0 倍,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和税收 均超过全市的 50%2、 平 台拓展。 到“十二五”期末,实际开发面积扩大到70 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从21 平方公里扩大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