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调整考察报告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6531955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72.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结构调整考察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产业结构调整考察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产业结构调整考察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产业结构调整考察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产业结构调整考察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产业结构调整考察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结构调整考察报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产业结构调整考察报告一、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情况“八五”以来,河北省委、省政府积极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加快调整和优化经济结 构,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战略部署,采取了系列措施加速结构调整步伐。省政府 先后成立了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结构调整两个领导小组,开展了百名专家调研,制 定下发了全省上业结构调契规划和义施入案,纵织实施了 “龙虎计划”、“百家优势企业 活动”、名牌战略和大公司大集团战略等活动,并根据国家制定的有关产业政策。结合河 北实际,相继制定民河北省地方钢铁产业政策等一系列地方性产业政策及有关工业、 农业、第三产业结构凋整的意见等有关件。去以来,省委、省政府为贯彻落实十五届四中、

2、 五中全会精神,结合组织实施“十五”计划,乂制定下发了关于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 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意见、关于加快主要工业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河北省公司 制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规范远作实施办法、河北省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实施方案、 河北省地方国有工业企业战略性改组规划指导意见、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 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等多个配套文件,为 推进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和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到2000年,河北省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076亿元,是1995年的L 76倍。按可比价格 计算年均增长1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560元,由19

3、95年的居全国第13位上升到 11位。二次产业结构由1995年的22. 2:4:31. 4调整到2000年的16. 1:50:33.9。第产业 的基础地位得到加强,种植业结构调整进程加快,林牧渔业稳定增长、粮食、棉花、油料、 猪牛羊肉等主要农产品产只属全国前列,乡镇企业保持快速增长,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 境得到改善;第二产业调整步伐加快,冶金、建材、化工医药、机械、食品等支柱产业及 纺织、轻工等优势产业在改革调整中不断提高,一批优势企业和名牌特色产品逐步发展壮 大;交通通信、商贸、旅游、信息咨询等第三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初步形成了行业门类齐 全、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第二产业体系,成为国民经济的

4、重要推动力量。河北省有关部门认为,河北产业结构虽然发生了积极变化,但仍存在一些突山矛盾和 问题。具体表现为“三低”:一是产品档次低。主要工业品种初级品多,动密集型产品多, 而市场需求旺盛的精深加工和名优新特产品少。全国260种最具竞争力的居民主要消费品 中河北仅有3种,新产品产值率仅为3%,低于全内2. 1个百分点。二是产业结构优化度低。 一产内部种植业比重过大,约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58. 8就二产中采掘业和基础原材料 工业占重工业的比重高达64. 5%,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仅占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 加值的0.7%。第二产业整体水平不高,新兴服务业发育缓慢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不强。二 是整

5、体竞争力低。重点企业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开始得比较早,从70年代末就围绕建设能源重化工某地着 手结构调整。选入90年代、省委、省政府把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摆在经济工作的重要位 置。1996年省委七届二次全委会通过了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产业结 构的实施意见,提出全面调整产业结构是振兴山西经济的关键。经过二十年的调整,山 西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20. 7:58. 5:20. 8调整到1998年 的12.9:53.5:33.6。但山西产业结构目前仍存在突出的问题:一是产业素质低,产品低级 化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改变;二

6、是支柱产业单一化,煤炭、冶金所占比重过高;三是与沿海 发达省份比山西产业结构调整缓慢,传统产业优势逐渐消失,新的优势产业尚未形成,好 的不大,大的不好,缺乏新经济增长点,国内的比较优势越来越小。河南省三次产业占国 内生产总值比重顺序由改革开放之初的一二三,到1986年变化为二一三,1992年进一步 调整为二三一。特别是“九五”期间,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稳定实现了增加粮食生产 能力500万吨的目标。高效经济作物比重和畜牧养殖业比重进一步上升。工业结构调整取 得明显版效,培育了一批在国内外市场有较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和企业集团,产业素质有 了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比重上升,旅游、房地产等服务业发展较

7、快,正逐步成为新的经 济增长点。2000年三次产业结构为22. 6:47:30. 4。当前河南产业结构存在的突出矛盾是 产业层次低,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高产品竞争力不强。二、下一步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1、河北产业的构调整的基本思路。河北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是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解放思想,更新 观念,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结构的大调整;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的推动作用,抓住从 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这个关键,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积极探 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贡献度;加大资产重 组和强强联合力度,培育一批参与国际竞争的“四跨”

8、型大型企业集团;通过技术创新和 技术进步,巩固壮大已有的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积极培育主导未来发展的 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充分发挥环京津、环渤海的区位优势,坚持外资、外贸、外经“三措并举”,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全力推进河北经济国际化进程。力争经过5- 70的艰苦努力,全面提升河北产业结构的层次,使产品档次明显提高,整体竞争力显著 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和经济发展水平实现进位,全省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逐步构筑起 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结构互补、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产业结构新格局。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坚持的原则:一是市场运作与政府推动相结合。既要遵循市场经济 的规律,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市场

9、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在市场竞争中进行结构调整, 乂要允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各种有效手段,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综合运用计划、金 融、税率、产业政策等经济与法律手段,积极引导结构调整。二是深化改革与技术创新相 结合。以改革为动力,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和企业机制,增强企业内在发展动力和适应市 场变化的能力,加快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促进产业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三是全面推进 与重点突破相结合。要坚持突出重点,明确方向,选准重点,率先突破,以此带动和促进 整个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广大农户和企业 为主体,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重点,巩固加强农业,

10、改造提高工业,大力发展服务业, 重点抓好15个龙型经济,在结构调整中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件转变。一是加速调整 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首位。深化农村改革,完善政府对农业的 支持保护体系,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田本建设,搞好农业综合开发, 提高农业抗灾能力。实施种子工程,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特色农业、 创汇农业、节水和旱作农业,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是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全面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为核心,改造壮大一批传统优 势产业,培育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压缩淘汰一批落后生产能力,加快能源交通及城市 基础

11、设施建设,逐步实现产品精深化、规模合理化、市场国际化。三是大力发展服务业。 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为方向,以强化综合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为目标, 积极构筑有利于服务业快速发展的机制和环境,改造提高商贸流通、交通通信市政服务等 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信息、金融、保险、证券、会计、法律、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大力 发展旅游、社区服务、房地产等新兴服务业。当前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重点抓好15个龙型经济。所谓龙型经济,即以市场为导向, 以优势企业市场或中介组织为龙头,以利益关系为纽带,形成有较长产业链、较强辐射带 动作用、较高市场占有率和较好发展前景的系统性经济组织,发展龙型经济的条件名牌产品、知名

12、企业、知名企业家、加名市场。龙型经济的特点一市场化、规模化、 一体化、集约化。龙型经济的一般形式一公司、基地+农户,市场+基地+农户,市场+企业 +农户,市场+中介组织+农户。为什么要发展龙型经济一河北经济的主要问题是结构层次 低、经济效益低、外向度低。发展龙型经济的好处一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实现规模经营; 抵御市场风险,增强综合竞争能力;科技进步和创新,促进集约化经营;解决城乡分割的矛 盾,增加财政和城乡居民收入。发展龙型经济抓什么一省政府4次开会专题研究,确定从 15个方面重点突破,即为畜牧业、蔬菜业、果品业、食品加工业、钢铁工业医药行业、新 型建材、机械制造化学工业、旅游业、城镇建设、商贸

13、流通、非义务教育、文化产业、信 息技术与信息产业。围绕培育壮大15条龙,省长、副省长已明确分工,各部门、各市正 在认真研究、细化,制定方案,落实措施。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一是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 求,结合政府机构改革,深化企业内部改革,使企业成为结构调整的主体。二是以企业为 中心,积极推进产学研联合,加大技术开发资金投入,加速建立技术创新体系,促进企业 技术进步。三是大力培养和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吸引更多 的科技人才到冀建功立业。四是集中重点投入,为结构调整提供资金支持。五是加速剥离 企业办社会职能,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切实减轻企业压力,

14、为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的环境。 六是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中介组织,加强市场管理,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竞 争机制,为结构调整营造良好的市场空间。七是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结构调整提供 有力保障。八是加强宏观指导,建立有利于结构调整的服务体系。2、山西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调整产业结构的战略方针是:坚持科教兴省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促进经济增长方 式的根本转变,以发展潜力产品为切入点,大力扶持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全力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突出战略性调整,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再造山西优势,提高 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调整产业结构须坚持的原则: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集中力量扶优

15、扶强。坚 持优先调整产品结构的原则,大力开发和培育市场需求旺盛、发展潜力大的优势产品。坚 持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原则,努力增强山西经济发展的后劲。处理好存量调整与增量调整 的关系,以增量调整起步,通过增量调整引导和带动存量调整。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企业 的关系,既要发挥政府强有力的引导和规划作用,乂要坚持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投资主体 的作用。处理好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关系,既要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 乂要大力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进步和优化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培育“一增三优”。优势产业、优势产品和优势企业是先 进生产力的代表,也是经济增长的“亮点”。培育新经济增长点

16、,既是调整产业结构的看 力点,也是各项经济工作的重点。“三优”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长起来的,体现了市 场选择和优胜劣汰的法则,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新的增长点的形成,主要是优势产业、 优势企业、优势产品发展壮大的结果。大力培育“一增三优”,就必然会出现一大批学习、 追随“三优”的群体,带动大批企业、产品的发展和产业的成长,从而带动山西整体经济 发展水平的提高。重点培育和扶持的优势产业:选择优势产业的标准是,市场前景广阔,产业关联度大、 带动性强,经济效益好,能支撑和带动山西经济快速发展,在经济总量中占有较高比重或 目前比重虽然不大但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好。根据山西产业结构现状和市场的发展变化趋 势,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山西将重点培育和扶持7个优势产业,即清洁能源产业、高新技 术产业、特色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旅游及相关产业、特钢和铝镁为主的冶金产业、重 矿机械产业、建筑房地产和新型建材业。为了加快山西工业结构调整步伐,确保实现调产“一年起步,两年入轨,三年初见成 效”的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