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养殖基地疫病应急预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6523051 上传时间:2022-08-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奶牛养殖基地疫病应急预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奶牛养殖基地疫病应急预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奶牛养殖基地疫病应急预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奶牛养殖基地疫病应急预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奶牛养殖基地疫病应急预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奶牛养殖基地疫病应急预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奶牛养殖基地疫病应急预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奶牛养殖基地传染病流行应急预案1总则1.1编制目的奶牛养殖基地传染病流行的应急预案是保证奶牛健康的必要预防措施,为保证我公司奶牛养殖基地所饲养的奶牛健康,避免因疫情流行导致生产蒙受损失,根据我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应急预案。1.2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公司所有奶牛养殖基地。2基本情况2.1企业概况说明:奶牛养殖基地是我公司的奶源供应基地,传染病的主要危害是导致奶牛患病甚至死亡,所产的牛奶中带有病毒,有的甚至可传染人,使人患病。2.2危险目标一号目标:出现炭疽、口蹄疫等重大传染病流行。二号目标:出现结合病、布氏杆菌病等传染病流行。三号目标:出现牛出败、焦虫病等一般传染病。3.组织机构3.1人员

2、组成防疫小组组长由主管技术的领导担任,小组成员由公司技术服务部的技术员组成。3.2主要职责3.2.1防疫小组组长(1)主要负责对重大疫情处置的指挥和协调工作。(2)组织技术人员对疫情进行控制,严防扩散。(3)组织人员对危害较重的传染病及时划区封锁,建立封锁带,对出入人员和车辆严格消毒,同时严格消毒污染环境。(4)组织人员对病牛及封锁区内的牛只实行合理的综合防治措施。(5)对疫情尽快做出确切诊断,必要时迅速向有关部门报告疫情。(6)决定其他重大应急措施。3.2.2防疫小组成员(1)协助防疫小组组长工作。(2)防疫小组组长不在时,代行防疫小组组长职责。(3)疫情发生时,对疫情进行控制,严防扩散。(

3、4)发现疫情迅速向防疫小组组长报告。(5)接受防疫小组组长指令。(6)服从分配、积极负责、不得逃避。4.疫情上报企业内任何人一旦掌握疫情发生的情况,应迅速向上一级或最高负责人报告;必要时,防疫小组组长通过电话等形式向当地政府畜牧局、兽医站等有关部门报告。疫情发生后,必须在第一时间上报疫情的基本情况。报告内容:发生疫情的企业名称、联系人和联系电话;发生疫情的地点和时间(年、月、日、时、分);及涉及范围;疫情处理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进行疫情防控和处理的有关事宜。5.应急处置5.1自行处置5.1.1根据发生疫情的具体情况,公司在各片区的技术人员、防疫小组成员、防疫小组组长按照不同疫

4、情处理方案组织开展疫情防控,防止疫情蔓延,及早扑灭疫情,并及时报告。5.1.2公司在各片区的技术人员、防疫小组成员、防疫小组组长等在对疫情进行防控时,应当作好记录,采取拍照、摄像、绘图等方法详细记录疫情发生的实际情况。5.2救助处置难以控制和消除疫情,由外部单位、政府部门赶到并组织开展处理时,防疫小组成员及组长应积极配合;报告事故发生情况、自行处置情况、目前情况等。6.保障措施6.1通讯保障公司在各片区的技术人员、防疫小组成员、防疫小组组长和单位应配备必要的通讯设备,并确保通讯设备完好和联络通畅。当联系电话号码发生变更时,应互相通报。公示应报告部门名称和电话。6.2器材保障配备必要的疫病防治药

5、品和器材。6.3知识保障接受和自行经常性地进行疫病防治培训教育,提高预防为主意识。附件:1、本单技术人员联系电话2、各县(市)畜牧局、兽医站联系电话。3、日常预防措施4、发生疫情时的紧急防治措施5、几种传染病的基本知识附件1: 本单位技术人员联系电话序号姓名职务手机住宅电话附件2: 各县(市)畜牧局、兽医站联系电话名称电话备注附件3:日常的预防措施1、奶牛场应将生活区与生产区分开。生产厂区门口应设置消毒池和消毒室(内设紫外线灯等消毒设施),消毒池内应常年保持2%4%氢氧化钠溶液等消毒药。2、严格控制非生产人员进入生产区,必须进人时应更换工作服及鞋帽,经消毒室消毒后才能进入。3、生产区不准解剖尸

6、体,不准养狗、猪及其他畜禽,定期灭蚊蝇。4、每年春、秋季各进行一次结核病、布氏杆菌病、副结核病的检疫。检出阳性或有可疑反应的牛要及时按规定处置。检疫结束后,要及时对牛舍及用具等彻底进行一次大消毒。5、每年春、秋各进行一次疥癣等体表寄生虫的检查,69月份,焦虫病流行区定期检查并做好灭蜱工作,10月份对牛群进行一次肝片吸虫等的预防驱虫工作,春季对犊牛群进行球虫的普查和驱虫工作。6、新引进的牛必须持有法定单位的检疫证明,并严格执行隔离检疫制度,确认健康后方可入群。7、饲养人员每年应至少进行一次体格检查,如发现患有危害人、牛的传染病者,应及时调离,以防传染。8、防疫消毒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措施,根据伊犁

7、地区的疫病发生情况,主要的防疫措施有:1)炭疽:每年秋季对奶牛进行一次炭疽疫苗的预防注射;2)气肿疽:每年春季对奶牛进行一次气肿疽疫苗的预防注射;3)牛出败:每年秋冬之际对奶牛进行一次牛出败疫苗的预防注射;4)口蹄疫:每个季度或四个月对奶牛进行一次口蹄疫灭活苗的预防注射;5)焦虫病:每年三月份对奶牛进行一次焦虫疫苗的预防注射;6)布氏杆菌病:每年检疫后,对6月龄以上阴性反应的牛全部注射M5号苗。附件4:发生疫情时的紧急防治措施1、应立即组成防疫小组,对疫情尽快做出确切诊断,必要时迅速向有关部门报告疫情。2、迅速隔离病牛,组织人员对危害较重的传染病及时划区封锁,建立封锁带,对出入人员和车辆严格消

8、毒,同时严格消毒污染环境。解除封锁的条件是在最后一头病牛痊愈或屠宰后两个潜伏期内再无新病例出现,经过全面大消毒,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方可解除封锁。3、组织人员对病牛及封锁区内的牛只实行合理的综合防治措施,包括疫苗的紧急接种、抗生素疗法、高免血清的特异性疗法、化学疗法、增强体质和生理机能的辅助疗法等。4、病死牛尸体要严格按照防疫条例进行处理。附件5:几种传染病的基本知识一、牛口蹄疫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动物(牛、羊、猪等)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烈性传染病。诊断要点:症状:病初体温升高达4041氏度。食欲减退、流涎,闭口、张口时有吸吮声。1-2天后,在唇内面齿龈、面及粘膜出现黄豆大、蚕

9、豆大至核桃大的水泡。水泡液初为水样后变为灰白色,此时流涎增多,含白色泡沫,呈丝缕状布满嘴边,病牛采食、反刍减少或停止。口腔发生水泡的同时或稍后,蹄间趾间及蹄冠部皮肤也发生水泡,很快破溃、糜烂,病牛表现跛行。当细菌感染,引起化脓、溃疡甚至蹄壳脱落。一般为良性经过可渐愈合。死亡率1%-2%,恶性口蹄疫因侵害心肌,死亡率可达20-25%。防治措施:1、未发病的牛场的大门和交通要道要专人看管,并设有消毒池、出入的人员及车辆都必须消毒,坚持严格的消毒和防疫制度,严禁与病牛场的人、物、牛接触、定期注射口蹄疫疫苗。2、发生本病时,要划定疫区,严格封锁、消毒。严禁偶蹄动物和畜产品出人疫区。在最后一头病畜痊愈或

10、死亡后14天,经全面消毒才能解除封锁。3、疫区疫点严格消毒。被污染的场所、用具用2%烧碱等消毒。受威胁区的牛只紧急接种疫苗。4、病牛在隔离条件下,进行对症治疗。用1%食盐水或0.1%高锰酸清洗口腔,溃烂面涂擦5%的碘甘油或3%紫药水,蹄部用3%来苏儿洗净,患部涂碘甘油或龙胆紫等,然后根据病情对症治疗。二、焦虫病焦虫病是由焦虫引起的有季节性的血液寄生虫病。有的把焦虫叫梨形虫或血孢子虫。症状:病牛体温升高,角根发热,食欲减退,反刍迟缓,心跳加快,胸壁震颤。由于红细胞大量破坏,病牛贫血,眼结膜苍白,黄染、有出血点,粪便带有粘液及血液。(一)防治:1、牛体灭蜱,注意检查,对新引进的牛要隔离检查是否带蜱

11、。发现牛体有蜱用手摘掉并且杀死,也可用药物灭蜱。2、牛舍灭蜱,有些蜱在牛舍内生活,要在它们开始活动前彻底灭,方法包括地面换新土,砖壁用泥抹平,堵死洞口,饲槽和栏架用开水烫洗,室内喷洒灭蜱药剂。3、环境灭蜱,定期清理圈外杂草,瓦砾,保持环境卫生,牧场轮牧或用药剂灭蜱。(二)及早治疗病牛根据焦虫病的种类选用适当的药物:1、血虫净每千克体重5-7毫克,配成5%溶液肌内注射,连用3天,每次隔24小时,杀虫效果明显,对牛环行泰勒焦虫病,每千克体重4-7毫克肌内注射,对轻病病例效果良好。2、阿卡普林,又名焦虫素和硫酸喹啉脲,对牛的双芽泰勒焦虫病有效。早期用药1次便显效果,必要时隔24小时再用1次,皮下注射

12、,每千克体重1毫克。本品对巴贝斯焦虫及环行泰勤焦虫病效果差。3、黄色素又名锥黄素和盐酸吖啶黄,对焦虫病有一定疗效。静脉注射每千克体重3-4毫克,注射速度要慢,以免引起反应。三、巴氏杆菌病巴氏杆菌病又叫出血性败血病,简称出败。它主要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各种畜禽和野生动物的一种传染病的总称。病原:多杀性巴氏杆菌。症状:最急性型:呈败血症状。有的末见症状突然死亡。有的休温升高到41-42度。食欲废绝,全身衰弱。颌下咽喉部发热、红肿、坚硬,甚至迁至耳根、前胸,呼吸因难,犬坐喘,口鼻流沫,粘膜发绀,耳、腹、四肢内侧皮肤出现红斑,最终窒息死亡。病程1-2 天, 病死率100%。预防措施:加强饲养管理,消除可能降低机体抵坑力的因素,搞好环境卫生,定期消毒。定期预防注射,目前用于巴氏杆菌病的疫苗多种多样,概括有灭活苗、弱毒苗和严单位苗三大类,可据情选用。扑灭措施:发出巴氏杆菌畜立即隔治疗,严密消毒。同栏同群畜用抗血清或药物紧急预防,观察一周无新病例发生再用疫苗紧急接种。同时加强饲养管理,消除发病诱因。治疗:红霉素、青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族等抗生素、磺胺类药物,抗菌增放剂,都有较高疗效,可按时按时应用。当出现坑药菌株时,应立即改用其他药物。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