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考试复习资料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6521521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区考试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社区考试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社区考试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社区考试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社区考试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区考试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区考试复习资料(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区最早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1887年社区与社会提出。滕尼斯认为:社区首先是由血缘、家庭、家族组成的血缘共同体,发展为人们住在一起的地缘共同体,最后成为精神共同体。社区定义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E帕克。两方面定义:功能主义观点,地域性观点。社区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目前城市社区范围一般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的辖区。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区活动的主体。社区的核心内容是社区中的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及其互动关系。社区的基本特征:社区是社会的缩影。 社区是人类活动的承载体。 社区具有自己的文化特色。社区文化是社区与社区之间区别的关键。 社区具有多种功能。社区具有服务、保障、

2、参与、教育和社会控制等功能。 社区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组织 广义:人们从事共同活动的所有群体形式。包括氏族、家庭、秘密团体、政府、 军队和学校。 狭义: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有意识地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包括企业、政府、 学校、医院、社会团体等。社区的基本要素:人口要素 第一要素 数量、质量、构成和分布、流动状况 地域要素 基本条件 地形、地质、生态、区位 组织要素 文化要素 心理要素 物质要素 一个社区服务生活的公共设施是否完备,是衡量一个社区是否完善的重要尺度,是社区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社区的基本类型按经济结构、人口密度、社会组织形态多元标准划分:农村社区、城市社区(社会关系趋于表面化、匿名性、

3、短暂性,城市社区文化趋于多元化、异质化、现代化)城市社区的四种类型:单位型社区、板块型社区、小区型社区、功能型社区按空间特征划分:法定社区(我国现行的城市化社区基本都是按照行政区划进行管理的法定社区)、自然社区、专能社区(主导行业的从业人数比例为划分标准)、虚拟社区按社区层次划分:小型社区、中型社区、大型社区社区的功能:社区的内部功能:居住功能、休闲娱乐功能、文化教育功能(三方面:教化作用、认同作用、 社区凝聚与延续作用)、社区互助功能社区的外部功能:促进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的功能 最基本和最突出的功能 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 社会服务功能 最重要的社会功能 社会参与与社会民主的功能公益性的社会服务

4、主要表现在无偿性的服务以及不以赢利为目的微利微偿性服务。狭义的社区服务主要是面向残疾人、老年人、遭家庭暴力困扰的妇女、受侵害的少年儿童、 处于困境中的外来人口等弱势群体提供的帮助和回归社会的刑满释放人员、 具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等社会边缘群体、社区中烈士家属、现役军人家属的 优抚服务。立足于社区服务功能开发,为居民提供优质、完善的专业化和非专业化的社区服务,满足社区居民的相关需求,应成为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的中心任务、中心工作。社区建设是20世纪中期社会学家对现代城市管理开展研究时提出的概念。推进社区建设是改革开放的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是繁荣基层文化生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

5、措施;是巩固基层政权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意义:只有不断地建设好社区,才能提升社会管理水平;才能促进各群体和睦相处;才能较好地维护社会稳定;才能把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落到实处。社区已经成为各种社会矛盾的交汇点,对化解社会矛盾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社区组织:党建、社区中介组织建设、社区自治组织建设等社区服务: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优抚对象和社会贫困户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社区环境社区治安社区建设的特点1、 综合性 社区建设的综合性特征主要由社区要素多样

6、性和社区内容复杂性所决定的。社区建设的内容包括社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环境建设、福利建设、卫生建设、文明家庭建设等,既涵盖了社区公共服务,又包括社区居民自助互助服务、社区志愿者服务和社区商业服务。社区建设方法和手段包括经济手段、行政手段、社会手段等。2、 社会性 社区建设包括了各类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3、 地域性 社区建设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主要是本社区居民、单位和群体组织。4、 群众性 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以人文本。社区居民的根本利益和实际需求是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社区建设的根本所在。社区意识即是认同感、荣誉感、归属感、参与感,是社区建设的原动力。5、 多样性 即使是同一地区或

7、城市的不同社区,因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居民构成不同而使社区建设呈现出多样性。社区建设功能:管理协调功能、社区服务功能、社会综合管理功能、医疗保健计生服务功能、环境维护功能、文体教育功能、社会保障功能(面向社区退休、失业人员和低收入家庭等社会困难的社会就业和保障服务工作)社区服务的功能:社会福利功能、社会整合功能、社会控制功能和精神文明功能。1986年,国家民政部首先倡导在城市基层开展以民政对象为服务主体的社区服务,社区概念第一次进入中国政府的管理视野中。1986年,民政部第一次提出了社区服务的任务,1987年在武汉召开了全国城市社区服务工作座谈会,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

8、一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一次将社区服务的概念以法律条文的形式规定下来。1991年,民政部提出社区建设的概念,崔乃夫。社区建设的核心已不是社区服务,而是管理体制的创新。1996年3月,江泽民在参加八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海团的讨论指出:“要大力加强城市社区建设,充分发挥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的作用。居民既包括自然居民,也包括法人居民或单位居民。社区居委会:59人,包括自然居民委员、法人居民委员、在职和离退休居民委员。社区居民代表会议:100人,包括自然居民代表、法人居民代表、外来人口居民代表以及在职和离退休居民代表。社区协商议事会:518人。社区党委:党员的管理应当有单位和

9、所在社区共同负责,所有离退休党员和外来人口党员,其组织关系都应当转入所居住的社区居委会。社区党委书记一般由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任命。自治组织社区居委会具有行政组织和自治组织二重性。管理、自治二重性。社区服务业由社区福利服务业、便民利民服务业和职工社会保险管理服务业组成。社区服务业具有福利性、群众性、服务性、区域性四大特点。社区服务业产值每年要以13.6%的速度增长。1999年,民政部选择26个城区为社区建设实验区,包括西安市新城区。上海模式、沈阳模式、江汉模式分别是行政主导型、自治型、合作型的代表。2001年3月15日,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讨论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第一次用完整的

10、章节阐述社区建设。2001年4月,济南召开社区建设实验区会议,宣布全国城市社区建设实验结束。建立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机制。2002年9月,全国社区建设四平现场会议,命名河北保定市等27个市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市”,北京市西城区等148个区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双进”便民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四进”科教、文体、法律、卫生“三官两员进社区”警官、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员1948年,联合国提出了“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发展方案”1951年,联合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理事会390D号议案中,提出用建立社区福利中心的发展方法来推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设想。后修改

11、390D号议案,以“社区发展计划”取代了“社区福利中心计划”。1955年,联合国发表通过社区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报告1961年,联合国秘书长提出都市地区社区发展报告书1963年,联合国发表社区发展与国家发展报告美国1960年制定了“反贫困作战计划”,把社区发展基本原则和方法纳入“社区行动方案”中。在社区发展的过程中普遍强调社区管理和社区控制。目前,发展中国家的社区实践和政策模式可分为四类:侧重经济目标的实务模式、侧重社会目标的实务模式、服务取向的实务模式、侧重社会整合和社会稳定的实务模式。国外社区建设的特点:(1)在运作方式上是政府主导,(2)目的在于解决社会问题,(3)注重培养社区的自我发展能

12、力,(4)归根到底是一种社会改良,是政党获取选票的手段。社区建设的基本目标: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建设的根本动力:体制机制创新基本保证: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以人为本、服务居民;资源共享、共驻共建;权责统一、管理有序;扩大民主、居民自治;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社区建设的主要任务:扩展社区服务、繁荣社区文化、发展社区卫生、美化社区环境、加强社区治安。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作为一项政治制度。我们今天所建的社区属于自治对象中团体的范畴。基层群众自治的主要目的,社区居民群众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利用自己的资源,依法办理属于自己的

13、事务,以促进基层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社区居民自治的要素:自治区域、自治组织、自治事权。我国的居民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身份条件,即必须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二是居住条件,必须是居住在该区域的人。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的自治权可分为委办事务和自治事务两方面。委办事务的特点:1、与该地区有直接利害关系,但政策上必须由中央或上级政府规定。2、 决定权在中央或上级政府,执行权在地方政府或自治组织3、 执行委办事务的经费,可请求上级政府予以拨付。自治事务:财产自治、财务自治、人事自治、管理自治、

14、教育自治、服务自治。社区自治的职能:一、自治方式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二、 协助职能 三、监督职能民主选举的原则:一人一票、秘密、无记名、差额社区民主决策的主要机构是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社区的日常决策由居委会同党支部做出,社区居民也可就相关事宜参与决策。社区居民的自治活动由居民委员会负责组织、召集和主持。居民自治的主要规范:依法自治、党的领导下自治、政府的指导下自治、社会参与下自治社区建设坚持党的领导,是有别于西方国家社区发展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居民自治的特性:直接性、有限性、有序性。居民自治的意义:有利于人民当家做主;有利于居民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有利于改善社区管理;有利于社区共同体的形成;有利于政府和社区各自履行各自的职能与任务。社区居民自治的形式:居民会议制度,民主选举制度,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制度,民主监督制度。居民自治应当坚持居民自愿的原则,也就是坚持社会主义民主的原则。1.居民会议制度居民会议制度特征(1)权威性。(2)广泛性。(3)直接性。作用(1)有利于实现居民自治。(2)有利于防止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的独断专行。(3)有利于培养居民的民主意识和民主生活习惯。(4)有利于充分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