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组理论学习内容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6520050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组理论学习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数学组理论学习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数学组理论学习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数学组理论学习内容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数学组理论学习内容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组理论学习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组理论学习内容(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口算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深刻地理解概念,熟练地掌握各种计算法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全面科学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合理地分配注意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合理计算的能力,有利于提高计算的准确性。那么我们将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口算能力能?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 培养学生口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口算教学中,我们也要激发学生的口算兴趣,使学生乐于口算,从而不断提高口算的正确率。比如,可以采取游戏、比赛等多种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口算能力。二、理清算理不

2、论是口算还是笔算都应加强算理分析的训练,只有理清了算理,才能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比如:在计算169时,(也就是个位不够减的题型)要让学生马上想到用109=1,16=7。三、加强基本口算练习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表内乘法、除法都是基本口算内容应熟练掌握。四、拔高训练 当学生都能熟练基本口算之后,就应转入拔高训练,即教给学生灵活的口算方法和规律。五、常训练。(1)、分散集中结合练:例如,在“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基本口算训练中,先集中练“进”、“退”位的口算,然后分散练进位加法,退位减法,最后集中起来训练。这样,通过集中分散再集中的反复训练,使学生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2)、每节数

3、学课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适当时间,安排35分钟的口算练习,除此之外还要广泛应用教育平台、建交邮箱多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充分配合,保证每个学生都长期安排家庭口算,这样长期进行,持之以恒,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3)、多种形式变换练比如视算训练、听算训练、抢答口算、口算游戏、对抗赛、接力赛等形式。视算练习就是采用看练习题来计算,如看口算卡片算、用活动口算卡算、用口算表算,形式可采用按座位顺序算、小组算、横排算、竖排算,像开火车似的一个接一个很快说出得数。听算练习,老师口头念题,让学生在口算本上写得数。老师念完题,找学生报得数。也可以连续找几个学生报得数。这种练习形式难度大些,需要学生认真听,

4、积极地思考,迅速地计算,耳、脑、手、口并用,这种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六、还应重视学生有意注意的培养。要求学生口算时,从审题、计算到书写,一气呵成,中途不东张西望、左顾右盼;还应加强意志的锻炼,教育学生树立责任感、自信心,力争算一题,对一题,不畏困难,有耐心;还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审题,规范书写,自觉检查,及时纠正的好习惯等等。七、使学生养成估算和自觉验算的习惯。交给他们验算和估算的方法,并将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严格要求,提倡利用估算进行检验答案的正确性。而我们班学生只会用验算的方法检查计算结果是否正确,以后老师还要继续加强用估算的办法来检查计算

5、结果。八、要把口算贯穿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口算是笔算,估算的基础,是学生必备的基本功。应贯穿于整个小学教育,并要持之以恒。教学中,要围绕教学内容有针对性、有目的地进行口算。新授前,可选择口算题作为单项训练为学新知作好铺垫;新授中,能口算的要口算,提高计算速度;新授后,巩固练习也要设计一定的口算题。这样既可巩固新学内容的算理,也有利于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口算能力。九、因材施教。在进行口算练习时一定要注意因材施教。同一个班的学生,计算能力不完全相同,如果用一个标准要求学生,有的学生会精力过盛无所事事,有的学生完不成任务而失去练习的信心。因此,口算练习设计要有一定的坡度,适应不同层次学生

6、的需要,对不同学生有不同的要求,使有余力的学生吃得好,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吃得了,并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总之,口算能力训练在数学学习中有重要的作用,我们既要加强口算的基本能力训练,还更应立足于现实生活,在尊重学生个性化算法的基础上适时引导学生有意识的选择口算方法,引领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去运用口算,帮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口算,有方法的解决现实生活问题。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孩子的将来打下扎实的基础。依据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改革教学观点摘要: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有什么特点?归纳起来有四点。1数学学习是一种符号化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经验相结合的学习过程。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上小学之前的

7、幼儿生活中,孩子们已经遇到许多数学问题,已经积累了一些初步的经验。他们玩过各种形状的积木,折过纸工,比过物体大小、长短、厚薄、轻重、宽窄和多少,他们知道几点起床几点睡觉,他们随着父母外出购物等等,所有的活动,都使他们获得了有关数量和几何形体的最初步的观念。虽然这些概念或观念往往是非正规的、不系统的,甚至是模糊的、错误的,但是都为他们上学后学习数学奠定了必要的基础。所以可以这样说,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以自己经验为基础的一种认识过程,数学对小学生来说是自己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的“解读”,这是儿童学习数学与成人不完全相同之处,这也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中特别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

8、象为数学模型从而应用的原因。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把数学与儿童原有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起来,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学起来备感亲切、生动、真实,也容易激发兴趣。 2数学学习是一种不断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对数学学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决定了思维的方向,也是思维的动因。那么数学问题来自何方呢?一种来自数学本身,即数学内部;另一种则来自数学外部。来自数学内部的问题在小学阶段有很多,例如,学会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后,又出现退位减法;懂得有限小数后,在小数除法中又出现了循环小数;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求法,但是又遇到要求它们的面积这些往往是来自数学内

9、部的问题。而更多的是来自数学外部的实际生活中的,这些问题更具有挑战性。例如: (1)在一个正方形的铁皮中,要想剪出一个最大的圆怎么办? (2)50人游湖,每条大船可坐6人,每小时租金10元,每条小船可坐4人,每小时租金8元。如果你是领队,打算怎样分配?哪种方案最省钱? (3)甲乙两商店出售同样的袜子,原价都是每双2元,甲店现打8折出售,乙店买3双送1双。妈妈去哪家商店更合适? 像上面这些具有挑战性的、新奇的问题,对小学生更具有吸引力,他们都愿意通过自己的探索、尝试、分析、合作交流,从而求得问题的答案。因此,数学教学改革的另一个重要策略,是为学生创设各种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认知失衡,从而促使学生

10、主动地去探索和解决问题。3数学学习是获取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和能力的一种思维活动。通过数学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培养创新意识是不言而喻的。从这个意义上讲,那些死记硬背、反复而无意义的操练都不能算做真正的数学学习。换句话说,数学学习如果没有学生自己的主动内化(即思考),其学习效果等于零。根据多年来的实验研究,我们认为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是在直观行动思维基础上,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是逐步发展的,低年级更多的是具体形象思维;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到了中年级,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减少,而抽象逻辑成分逐步加大;但是,即使这样,到了五六年级,学生仍然不能像

11、成人那样完全依托着抽象的数学概念进行思维,他们还往往要以具体的表象作为认识的支柱。而且,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过程,也不是单纯的一加一减的关系。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形象思维、初步的逻辑思维,乃至直觉思维往往是相互补充的。记得20世纪90年代初,我和海淀区教研室为调查低年级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实际思维水平时,曾对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出示这样的测试:“二年级有两个班,这学期一班转走5人,二班转来8人,这学期二年级人数比上学期( )( )人。”这是一种新形式的实际问题。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套用,但是学生可以利用原有的知识、方法进行复杂加工把问题解决;这也是一种克服障碍的探究活动。测试结果,大多数学生填不出来。

12、还说:“这题没有告诉我们上学期一、二班有多少人,这怎么算?”而42.7答对的学生,大致可分三种解题思路: (1)因为转来的人数比转走的多,8比5多3,所以填(多)(3)人。(这些学生为数很少,他们是利用逻辑推理解题的。) (2)老师没告诉我们原来一班、二班各有多少人,我就假设。假设原来一班有40人,二班也有40人,那么上学期有404080人;这学期一班转走5人,一班有40535人,二班转来8人,二班有40848人,两班共有354883人;这学期比上学期多3人(83803)。(这部分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对新课题进行复杂的加工,采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假设法求解,也是值得称道的。)4数学学习是有指导的“再创造”的过程,著名的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构造知识就是再创造。小学生学习数学并不是像有的成人那样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概念、法则、定律、方式的弄懂、记牢和背诵,而总是根据他们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去经历学习过程,用他们自己理解的方法去探索数学知识,当然他们探索的是自己不知而是别人已知的,这就是“再创造”。所以,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充分估计学生的潜能,为学生创设更大的思维空间,向他们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实验、思考、交流,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去探索数学的知识,获得数学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把培养创新意识的目标落在实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