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6512279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某某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详 细 勘 察 )工程编号:2015-*-*工程负责:*报告编写:*校 对:* 单位技术负责:*项目负责:*审 核:*审 定:*法定代表人:*工程联系电话:*公司传真:*勘察证书业务范围: 工程勘察专业类岩土工程乙级;*类。证书编号:*营业执照:*单 位:*勘察工程有限公司 地 址:*目 录 1 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411 拟建工程概况412 勘察目的、任务要求413 勘察依据与执行的技术标准41.3.1 国家标准:41.3.2 行业标准:51.3.3 浙江省标准:51.3.4 其它:514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515 勘察方法及勘察工作量5151 勘察工作量的布置515

2、2 工程地质调查5153 勘探设备和方法6154 室内岩、土试验及水(土)腐蚀性分析6155 勘探完成工作量6156 勘探点测放依据7157 资料整理、报告编制72 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721 气象和水文情况722 场地地形、地貌823 地基土构成及特性824 不良地质作用、地下埋藏物及特殊性岩土925 水文地质条件9251 地表水9252 地下水93 岩土参数统计1031 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统计1032 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建议值104 岩土工程分析评价1041 场地稳定性、适宜性评价10411 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评价10412 场地地震效应评价11413 场地稳定性、适宜性评

3、价11414 特殊性岩土分析评价1142 地基土分析评价1143 地下水和地表水评价1243 1 地下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1243 2 地下水对建设工程的影响1244 地基岩土层承载力参数的确定1345 天然地基的可行性及地基基础方案分析13451 天然基础条件分析评价134. 5. 2 桩基方案分析评价145 结论与建议16附表:1、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设计参数表2、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数理统计表3、地层分布统计表4、标贯试验成果统计表5、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成果表6、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统计表7、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表8、土工试验成果总表附图:1、勘探点平面位置图2、工程地质剖面图3、钻

4、孔柱状图 4、固结试验分层e-p曲线1 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11 拟建工程概况*在*地块建一座*,进站的专用通道宽6米,垂直于*的中心线,直线距离52米,该*为二层,总占地面积65米40米,其余是厂房及*和*,设计高程为40米,(0.00),建筑物采用框架结构,拟采用桩基础。我公司受*设计院委托,对拟建筑物场地进行一次性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12 勘察目的、任务要求本次勘察属详细勘察,目的是为拟建物施工图设计与施工提供工程地质依据,具体任务要求: 1、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2、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

5、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3、查明埋藏的河道、河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4、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5、对需进行沉降计算的建筑物,提供地基变形设计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6、评价地下水对桩基设计和施工的影响;评价成桩可能性,论证桩的施工条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7、采用天然地基的可行性及对地基基础方案分析评价;8、当采用基岩作为桩的持力层时,查明基岩的岩性、构造、岩面变化、风化程度,确定其坚硬程度、完整程度和基本质量等级,判定有无洞穴、临空面、破碎岩体或软弱岩层。13 勘察依据与执行的技术标准1.3.1 国家标准: 1

6、、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4、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 50223-2008)5、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6、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13)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8、岩土工程勘察安全规范(GB50585-2010)1.3.2 行业标准: 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2、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3、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

7、规定(2010年版)1.3.3 浙江省标准: 1、工程建设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33/T 1065-2009)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33/1001-2003) 3、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标准(DBJ10-5-98)1.3.4 其它: 1、建设工程勘察合同2、建设单位提供的拟建建筑物平面图及坐标、高程资料14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建筑重要性等级为三级,场地等级为三级,地基等级为三级,综合确定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15 勘察方法及勘察工作量151 勘察工作量的布置根据业主提供的平面图及委托要求,对于荷载和副属构筑物,在平面图上共布8个钻孔。取土(岩)样孔大于总孔数三分之一,取土孔十原位测

8、试孔大于总孔数的二分之一。详见附图“勘探点平面位置图”及勘探点主要数据一览表。152 工程地质调查在勘察施工前,对区域气候、水文、地质构造、地震等资料附近行搜集。根据工程平面图先开展地质调查,对场地地质构造采用地质界线追索法进行了解,对场地采用穿越法进行了解,并对周围岩土层作初步勘查;对填土层了解其填入时间及埋深概况。调查面积略大于用地面积,精度相当于1:1000。153 勘探设备和方法根据勘察目的和施工条件,本次勘察采用钻探手段,使用XY-1型工程钻机施工。通过现现场鉴别、取土(岩)分析和原位测试(标贯试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对场地地基土的力学性质进行综合评价。1 钻探本次钻探使用1台XY

9、-1型工程钻机施工,采用回转钻进方式,对砂性土采用钢套管护壁。每回次进尺不大于2m,及时填写钻探报表和岩芯编录。钻进中测量初见水位,退场时一次性测量静止水位,并采用岩芯或碎石土回填钻孔。2 原位测试标准贯入试验采用自动脱钩的自由落锤法,锤重N63.5kg,试验分两段进行:a、预打阶段:先将贯入器打入土中15cm,记录数据;b、试验阶段:将贯入器打入土中30cm,记录每打入10cm的锤击数,累计打入30cm的锤击数即为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圆锥动力触探试验采用固定落距的自动落锤的锤击方式,锤重N63.5kg,落距76cm,试验时连续贯入,锤击速率一般为每分钟15-30击,当N63.550时,即停

10、止试验。3 取样原状土采用厚壁取土器,优先采用快速静力连续压入法,如采用锤击,则尽可能做到重锤少击。取样质量相当于II级,土样取出后及时蜡封,以防脱水,湿变。蜡封样后及时贴上标签,以免混淆,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扰动样采用分拣法,即在一定长度土芯范围内,从中劈开分拣。岩样采取后及时用透明胶封闭,以防脱水,湿变。岩样采取长度大于10cm。154 室内岩、土试验及水(土)腐蚀性分析室内岩、土测试严格按有关标准进行,及时完成。其中原状土作常规物理性分析试验,岩石样作单轴抗压强度试验。155 勘探完成工作量野外作业日期:201*年*月*日。完成的主要勘察工作量见表2。勘察工作量一览表 表2勘察项目单位

11、数量技术要求附注 钻探控制孔个3作原位测试、取样等,深度进入持力层6m取样孔个5取土样或岩样钻孔数个8131.64m取 样原状土样个6厚壁取土器、密封岩 样块9原位测试标贯试验次3按规范标准规格,自动落锤动探试验米3.00重型(N63.5),自动落锤室内试验土工常规试验个6按国家标准抗压强度试验个9单轴抗压强度试验156 勘探点测放依据根据业主提供的长方形(62.8米38米)四个角点坐标桩位及基准高程点高程47.43,再根据图上尺寸相应测放出各个钻孔点孔位。157 资料整理、报告编制勘探执行勘察纲要,野外资料完整齐全,经编制人员检查复核后,按照建设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

12、定(2010年版)及时进行报告编制。采用本工程使用上海华岩岩土科技有限公司编制的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处理系统(HY2009)版本制作各类图表,编制程序符合技术要求。2 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21 气象和水文情况*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6.9,1月平均气温4.7,7月平均气温28.8。年均降水1477毫米。年降水日148天,年均日照1964小时。无霜期228天,雷暴日54天,雾霾日41天,大风日7天。但年际和年内降雨量分配不均匀,春季多雨,易出现春汛,常伴有“倒春寒”天气;夏季湿热,易出现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夏末秋初,以晴热为主,极易干旱,河流干涸;夏秋季节,台风频繁,易受洪涝。时空差异较大,

13、不同地区也会发生低温,旱涝、冰雹和台风等自然灾害。市区江河有*江流向*汇合为*江,本工程有市水文站专论报告。暴雨和特大暴雨是造成洪涝灾害的根源,也是形成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之一。7-8月份受台风影响,常形成强暴雨过程,极易诱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突发现象。22 场地地形、地貌*市处在*中段,为*丘陵盆地地区,地势南北高、中部低。场地地形属中小山丘,植被发育一般,不良地质作用不发育。上部土层为第四系杂填土mlQ4,粉质黏土(alQ4),下部为白垩系上统*组(K2j)紫红色粉砂岩。场地落在盆地底部。23 地基土构成及特性本次勘察查明,场地在勘察深度范围内是属于*大盆地中段的*盆地底部。(几百年前此

14、处为东湖之称)按岩层成因类型,物质组分及物理力学性质,场地地基土由上至下依序分为四层,其中第四层又分为2个亚层,现将各工程地质层中特征分述如下(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及钻孔柱状图)。1层:粉质粘土(alQ4)灰黄,褐黄色,可塑硬塑,可塑为主,土切面光滑有光泽,摇震反应无,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含氧化铁锰质及少量细砂,局部夹团块状粉土。标准贯入试验(N)实击数7击/30cm,该层分布稳定,层厚1.551.75米。2层:粉砂(alQ4)灰黄,褐黄色,松散、湿。砂粒成分为石英、长石。取样进行颗粒分析及标贯试验,标贯试验(N)3击/30cm,该层分布稳定。3层:圆砾(al-plQ4)灰黄,褐黄色,湿饱和,稍密中密,中密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