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模式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6509898 上传时间:2023-12-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课异构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同课异构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同课异构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同课异构模式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同课异构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课异构模式(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年7月9日到7月15日,我有幸参加了湖北省第二师范学院承办的湖北省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的培训。在这次培训活动中,由于学院的精心安排,让我们得以与省教科院李光杰,刘莉、张京京、 杨道吉等众多专家以及武汉市高级数学教师面对面地座谈,了解了他 们对数学教学的理解,学习了他们的数学思想。在这里,让我感受到 了名师的风采,更新了教学观念,使我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 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幻 1)这次培训,学习了李光杰教授的2011 年版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吕德星教授的教材编写意图的分析与教学实践、贾太 珍老师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等 12 个方面专题, 下面我就选择

2、刘莉教授的以“三角形的特性”为例,谈同课异构的 课堂教学实践这个专题,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和大家分享、交流。这个专题里提到的“同课异构”也将是我校今后进行教研活动的一个 主题。我将从四个方面向大家汇报:幻2)1、同课异构的内涵2、同课异构的一般流程 3、同课异构意义和价值 4、同课异构需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幻3)第一个方面:同课异构的内涵同课异构是指同一课程、同一教学内容由于教师的教学风格、习 惯、授课环境条件等的不同所导致的课堂进程、结构、师生活动空间、授课方式及其效果等方面存在差异的课堂模式。同课异构模式,既是新课改进一步深入、深化的研究课题,也是 新课改探索和课程内容在具体到课堂时教学手法多

3、样性研究的对象, 还是课程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进行实质性研究的内容和“教学有法但 无定法”的具体反映。(点击)在“同课异构”中,“构”是核心,是灵魂;“异”是变 化,是发展。如果将理解的重点放在“异”上,那么我们追求的只是 外在、表面的东西。形式上可以千变万化,但是形式的变化并不见得 能代表内在的丰富。同课异构实质是一个不同教师面对同一教学内容,立足于各自教 学经验,遵循教学的科学规律,在同伴的帮助之下,广泛占有各种资 源,进行各种教学构想,并将构想予以优化后付诸实践,从而发现问 题、解决问题,最终优化课堂教学,使自己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对教 学规律的把握经历一个不断的、螺旋式上升的“认识实践 再

4、认识再实践”的教学认知建构过程。(点击)有教师认为“同课异构”的目的是为了教学研究,也有的教师认 为“同课异构”活动就是要强调“异”。其实并不尽然,我认为主要 有以下两点: 首先幻4)“同课异构”是由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决定的。对于学生而言,一次完整的课堂学习是学生从自身的认知起点出 发,向课堂学习目标不断渐进与逼近的认知发展过程。就这一过程来说,在学习目标既定的情况下,起点的选择决定着这一过程的距离长 短,而适宜的距离空间是学生开展课堂学习所必需的。其实,有的时 候,(点击)学生在理解、构建新的知识的时候,虽然缺乏相应的知识 基础,但却具有一定的经验基础,在“已知”上并不是一张白纸。可 实际上

5、,很多老师在备课和上课的时候,往往忽略学生已有的经验, 将学生作为零起点进行课堂预设。鉴于此,我们的备课预设或课堂上 应给予充分的考虑,并从中开始。点击)其次教师的个体差异。教师的教学设计其实就是教师根据自己对课程的理解,对课程内 容的一个再开发的过程。(点击)而教师对课程内容的发掘,到教学 策略的选择,从对问题的设计,到课堂氛围的营造,甚至用一套什么 样的语言,背后都有思想的底蕴,只是有时我们不自觉罢了。而这种 底蕴与教师对教育的认识、专业知识水平、课堂的管理能力、甚至性 格特征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在综合课程中,原有学科背景不 同的教师对同一个问题的理解和设计必然有很大的区别,而这些差

6、异 中的大多数是无法改变的。这个也是为什么一个优秀教师的成功教学 设计其他教师很难移植的一个根本原因。幻5)下面讲第二个方面:同课异构的一般流同课异构的研究过程一般是这样几个步骤:1、确定教学内容;2、 进行教材的分析研究、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收集相关课题的资料和进行会诊式研讨,详细剖析教学中的行为;5、针对教学中暴露的问题,修改原来的教学设计,写出反思材料。(幻6)实施这一模式并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第一、教师教学经验、 背景不同,教学个性、教学风格差异明显,对所教内容有不同的思路 和观点;第二、所选教学主题内容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易于发挥教师 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学创造性。多元性是新课程、新课堂的

7、基本特征, 教师要善于在开放。多元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和借鉴他人的经验和做 法,形成和发展自己的教学特色。幻7)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三个方面:同课异构意义和价值点击)1、开展“同课异构”活动有利于教师更好的理解课程标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课异构”中的“异构”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是通过不同的 教师或者是同一个教师用不同的设计上同一节课这样的手段来帮助 教师更好的理解课程标准、更好的把握适合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 更好的了解适合不同学生特点的教学情景、发现平时教学中的一些低 效甚至无效的教学方式等,来实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而这些问 题通过独自的思考很难得到透彻的理解并获得解决,但拿出来大家

8、一 起研讨后,很快就可以明确。(点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任何 一个教师都不可能是一切优点的全面的体现者,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 优点,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能够在精神生活的某一个领域里比别 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现自己。”教师之间的这种差异性资源,在合 作中得到了充分的利用。点击)2、开展“同课异构”活动还有利于教师的成长,促进教师的发展。(点击 “同课异构”活动为教师的成长提供研究案例,教学活动 是无法独立于教室文化脉络之外,成功的教学有赖于教学者对教学情 境的复杂性有充分的了解,并在教学现场进行有效率的教学决策。教 师每天在课堂上做出无数的教学决定,而且通常是要依据当时复杂的 现实情况来判

9、断如何做最好,没有所谓的“正确的”或“单一的”最 佳教学决定适用于所有的课堂 “同课异构”活动为教师这样的决策 提供了讨论和学习的案例,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有效与无效的教学活动, 合理与不合理的教学情景等,这对教师的成长都有很大的好处。(点 击 “同课异构”活动还为教师间的同伴互助提供了平台。不论是课 前对课程标准的讨论还是课后对教学设计与效果的分析都是“同课异 构”活动中教师得到发展的重要环节,在这些环节中教师之间的深入 讨论互相取长补短、资源与信息的共享等对教师的成长的作用也是十 分明显的。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个人的感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过程。教师 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表现出的实践知识和智慧,在很

10、大程度上是缄默 的知识和情境性教育机智。这些缄默知识和教育机智难以以“客观知 识”的形式、用语言来陈述和传授,只能在个人实践活动中得以表达。同课异构”活动中的相互听课或者是个人用不同教学设计上同一个 内容的过程就是一个体验和感悟的过程。而这些体验和感悟通过教师 个人的思考与实践可以影响甚至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达到促进教师 发展的目的。同课异构活动的开展需要处理好一些关系,下面我就这方面谈谈幻8)开展“同课异构”活动的要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点击)1、要处理好集体备课与个人教学特色的关系。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把握教学目标,加深对课 程标准的理解,是集体智慧、同伴互助的体现,有十分重

11、要的作用。但是每个教师又有自身的特点和教育思想这是教师个人风格的体现, 是他人无法改变的。一味的根据其他教师的观点来设计自己的教学是 不会成功的,教学也是不能发挥教师个人的特点的,因此教学的效果 也是低下的,教师在整个活动中获得的个人体验也是有限的。因此集中,体现在教学目标的是否有效的达成上,而不是对具体的教学过程 和细节的设计上,体现在教师之间合作文化的构建上。点击)2、要处理好“存异”与“求异”的关系。同课异构”活动中对教学的不同设计是一种客观存在,“异构” 的目的是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和教师的实际开展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 性,而不是为“求异”。开展这样的活动可以促使教师去学习、思考、 探究,并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发展,而避免出现教师简单的利用各级教 研部门组织的集体备课的成果,或者简单照搬网络中其他教师的教学 设计。因此在“异构”中并不排斥教师使用相同的材料,也不排斥教 师使用相同的方法,只要是适合教学要求的,才是最有效的。不考虑 有效性的一味求异与照搬照抄别人的教学设计的结果是一样的。同课异构活动在我校还未开始,本期的教研计划中安排了这项教 研活动,我们还是个起步摸索阶段,在开展过程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 问题,就让我们一起在探索中前进。(点击)这是我学习过程中的一 点体会,我的汇报完了,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