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第14课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6507212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上第14课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八上第14课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八上第14课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上第14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上第14课(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上第14课难忘九一八说课稿 八上第14课难忘九一八说课稿我说课的题目是难忘九一八,本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我说课的内容包括以下九个方面。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开篇课,课文内容主要有两点:一是九一八事变,二是西安事变。本课从内容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就是由于国民党对根据地发动围剿,面对日本入侵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迫使国民党内部发生分裂,最终导致西安事变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启下就是“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陷入艰难的民族抗战深渊。所以通过本课的学习,为第四单元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二、教学目标: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

2、史知识,学习能力和情感价值观也有一定的提高,对新生事物很感兴趣,尤其对社会热点更加关注。根据以上特点和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及蒋介石不抵抗政策。(2)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3)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4)通过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5)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6)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依据学习目标阅读课文,学生有的放矢,自主完成学习任务。(2)通过问题的探究

3、,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3)运用多媒体展示视频课件、图片、文字,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2)通过学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教育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3)教育学生发扬抗日英雄的优秀品质。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教学难点:西安事变四、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目标导学法、问题探究法、多媒体演示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4、托尔斯坦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此方法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主线,以学为主,利于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考讨论,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由重“讲”到重“学”的转变。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展示地图、音像、文字资料,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明确概念、启发思维的目的。还能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教学任务。六、教学方式:自主探究、小组探究、师生探究。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周一贯说:“所谓探究的教学方式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索研究的方式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著名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说:“凡是教师能

5、够讲述的,能够传授的知识,多半是死的、凝固的、无用的知识;只有学生自己发现、探究的知识,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识。”为此我采用这种教学方式。七、评价方法:小组积分奖励法。新课程倡导,把学生参与度和教师指导度作为评价课堂的两把“尺子”,参与度就是学生学习的参与程度。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采用了小组积分奖励法,这种方法既能够调动学生广泛参与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实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八、教学步骤:(结合课件)1进入情境:(播放歌曲导入)播放歌曲松花江上,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一个悲壮的氛围中进行“九一八事变”的学习,从情绪上激发学生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怒,同时体现出师生同喜同

6、悲,融为一体的课堂气氛。2历史春秋,师生共同探究:方案:出示学习目标、出示图片、出示文字资料、出示问题探究、播放视频、阅读课文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避免教师枯燥的讲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体现探究、互动、合作的学习方式。同时及时进行评价,评价的方式按小组累计的分数,分数最多的,被评为优胜小组,颁发荣誉证书。1)揭示课题和学习目标(第14课难忘九一八)2)九一八事变(播放视频、学生阅读课文、出示图片、出示文字资料和问题探究)事变的爆发:时间、地点、经过、结果(互相讨论,提问)问题探究:为什么日本侵占东北要制造湖事件?(出示地图,引导学生分析柳条湖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培养学

7、生的识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小组讨论)东北沦陷:(出示“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引导学生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历史资料的能力,从而理解沦陷的原因;播放视频分析蒋介石不抵抗的目的)问题探究:为什么东北在短短的四个月就沦陷?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出示图片:杨靖宇、东北抗日队伍抗击日军、马占山及江桥抗战,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教育学生发扬抗日英雄的优秀品质。)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犯下的滔天罪行:(出示图片,激发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3)西安事变:(播放视频、学生阅读课文、出示图片、出示文字资料和问题探究)背景:(出示文字资料)西安事变的爆发、经过、解决的方式及意义:(互相讨论,提问)问题探究

8、: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小组讨论,教育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3小结:(由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总结,最后教师展示板书设计进行总结。)4夯实知识:(设计的问题,小组互考,培养合作精神。设计问题,每生设计五道题,选出优胜者,全班交流。)5能力大比拼:练一练、动脑筋、活动与探究(以小组为单位,选出优胜小组,培养合作与竞争意识。统计分数。)6拓展升华:(幻灯片出示,学生齐读、背诵。)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题词: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九、教学反思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探究、师生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

9、,能够自主地去寻找问题的答案,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学会学习。教师适时地进行引导、点拨,师生间的交流自然、平等、融洽、民主,整堂课以参与、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为主线,以学定教,依学施教,正确地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同时运用小组积分奖励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广泛参与的积极性,还培养了合作与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多媒体声像具备,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影、临其境、陶其情”,优化了历史教学,体现了多媒体与历史学科有效整合的新课改理念。本节课在课程资源开发上,我出示了图片,如柳条湖的位置、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犯下的滔天罪行、杨靖宇、马占山及江桥抗战、张学良、杨虎城等;播放了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视频;还介绍了马占山纪念馆、抗日女英雄赵一曼、八女投江、长春伪皇宫等;又设计了拓展升华环节。以上做法,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知识,激发了学生收集和积累课外历史知识的积极性。本节课课件,最显著的特点是使用“勿忘九一八”,“红色五星刀旗砍杀太阳旗”,“火烧日本旗”等动画图片,提醒学生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惜今天,发奋学习,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