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多校区办学的研究与沙河校区的发展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6505863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多校区办学的研究与沙河校区的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于多校区办学的研究与沙河校区的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关于多校区办学的研究与沙河校区的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关于多校区办学的研究与沙河校区的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关于多校区办学的研究与沙河校区的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多校区办学的研究与沙河校区的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多校区办学的研究与沙河校区的发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真诚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资料,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关于多校区办学的研究与沙河校区的发展摘要:80年代中期以来, 随着我国高校自身规模的扩展和高校之间的合并, 多校区办学现象在如今的中国高等教育界越来越普遍。2010年,我校的第一个分校区沙河校区也投入了使用,接纳了我们2010级的新生。多校区办学一方面开拓了新的教育发展空间,弥补了教育资源的不足,增加了高校的竞争优势,解决了一些矛盾,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运行成本加大、师资力量分散等新的问题。因此,探索多校区办学的教学管理模式对我校的发展意义重大。关键词:多校区办学、管理模式、发展规划、校区定位。多校区办学是目前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现象。基于高等教育的

2、发展趋势和学校自身的发展状况,我校于2007年开始建设沙河校区,并于2010年9月迎来了入住沙河校区的第一批本科生。由于起步时间短,我校的多校区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何面对我校多校区办学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矛盾与缺点,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1.国内外多校区办学的成功案例1.1国外:东京大学东京大学是1877 年日本建立的第一所国立大学, 也是一所世界著名大学。东京大学由3 个校区组成。学校的绝大部分机构设在东京都内文京区本乡,另一个校区在目黑区驹场, 主要为教养学部及部分后勤设施所在地, 此外, 还有位于六本木的生产技术研究所。本乡校区是学校的研究生教学、本科高年级教学和科学研究的主要基地,

3、理、工、医、农、文、经等学院和附属医院基本上集中在这一校区。这里学科布局齐全, 文理渗透、理工结合、工商共生的学科生态环境为学科之间的交叉互补与融合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驹场校区基础教学部则以基础教学为主要特色, 承担低、中年级本科生的基础课教学任务,低、中年级学生集中授课, 学校建立了综合性的学科教学体系, 提供了统一的教学环境, 为保证高质量的基础教学水平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条件。进入高年级后, 学生即转入本乡校区本部, 直接进入各研究所室从事科研实践。六本木校区是以应用型科研为主的校区, 具有较为独特的办学模式和科研体制, 这里的教授基本不承担或极少承担教学任务, 而是以重大项目和科研课题为

4、纽带组成相应的课题组, 在进行科研的同时承担研究生的培养任务。东京大学的3个校区定位各具特色, 相互之间又具有互补性, 在学校的统一管理下有序运行。上述几所多校区大学的校区功能定位和管理模式各具特色, 各自走出了适合于本校实际需要的发展之路。其共同点是大学所在的各校区与学院的自主权比较大, 制定发展规划与招生办学中的具体问题都由学校乃至学院自主决定, 且交通便利、校园网络技术发达, 便于沟通和联系。1.2国内:上海交通大学80年代初, 上海交通大学从学校的长远发展考虑, 制定了学校发展规划。但是, 已有的徐汇、法华、上中校区面积狭小, 教学、生活用房十分紧张, 体育场地十分短缺, 绿化地带很少

5、, 再无发展余地。针对这种情况, 1983 年学校向原国家教委、上海市上报了关于建立上海交通大学闵行二部的报告。1983 年下半年, 建立上海交通大学闵行二部被列入国家重点建设项目。1987 年9 月如期接纳了首批2600 名新生。通过10 余年的建设, 闵行校区作为学校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 已有学生近万人, 成为一个功能齐全、布局合理、格调新颖的新校园, 对学校整体发展产生了推动作用, 为学校上水平、扩大规模、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闵行二部建设的迅速发展, 相当部分的系、所和研究生迁往闵行。为了减少管理层次, 加强学校对院、系的直接领导, 1989 年学校撤消二部主任负责制,

6、每个校区均实行校、系(院) 两级领导体制, 两个校区职能处、室的设置, 由处长、主任统一领导, 分设两地办公。同时, 为及时解决和处理闵行校区的一些特殊问题, 学校坚持以条为主、条块结合的方针,建立了以主管校领导为首的闵行校区领导小组, 负责闵行校区内重要工作的决策和领导, 学校党委会和校长办公会也轮换在两个校区内召开。上海交通大学原有的法华路校区和上中路校区由于离徐汇校区较近, 交通又较为便利, 其办学与管理中产生的问题能相对及时地得以反映与解决。1999 年上海交通大学在合并了上海农学院之后, 其5 个校区的办学格局已基本形成。二我校多校区办学中存在的问题2.1办学成本急剧增加办学成本的增

7、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教学硬件与软件设施的重复性建设导致的成本增加。由于两校区之间的相距过远,沙河校区的学生难以有效的利用学院路校区已有的教学资源,而在沙河校区新建相关设施又会极大的增加办学成本。其次是后勤保障成本增加。为了保障两校区间正常的教学活动,学校不得不长期租用大巴车;而为了提高教师在沙河校区教学的积极性,学校也为对教师进行了适当的补助。仅仅是这两项就增加了很大一笔支出。另外,多校区办学造成学校领导和管理部门精力被迫分散,管理力量短缺,管理成本增加。2.2 时间浪费和精力消耗我校新老校区相距20多公里,校车单程在不堵车情况下需行驶30分钟,如遇到京藏高速的交通高峰期,还会花费

8、更多的时间。这就使得许多需要两校区互动的教学活动会在交通上花费大量时间,消耗教师与学生额外的精力与时间。就教师来说,如果一位住在学院路校区的教师早晨在沙河校区有两节课,从等车到坐车,一趟来回就几乎消耗掉两个小时,如果是早上一二节课,就算是寒冬也得要早上6点多就必须起来,如果是上午和下午分别都有两节课,一天的时间就这样大部分消耗在路上了。再加上老师们又要备课又要做科研,晚上常常熬到深夜,白天还要坐这么久的车,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老师的工作状态,对教学质量和科研也带来不小的问题。就学生来说,北航基本上各个专业的学生都要进行机械工程技术训练(金工实习),由于沙河校区暂无条件,所以学生们每周都不得不花

9、费一天的时间回校本部参加金工实习。2.3 对低年级学生的发展不利当一个学校各个年级在同一校区时,会带来学术和文化资源的最佳共享、整合和优势互补,从而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学习环境与文化氛围。这种情况下,高年级学生能够为低年级学生答疑解惑,传授自己的经验,使低年级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同时,低年级学生也能较早地受到学术研究氛围的熏陶,这对其以后从事学术研究是大有裨益的。但是两地办学却使不同年级学习生活近乎完全隔离,使两者难以互动交流。两校区办学也会极大的影响学生与教师的交流。由于老师每次上完课就要匆匆忙忙赶着去坐定时的校车(相隔下一班通常要两个多小时),许多学生课下本来有许多问题要问老师,却因

10、为考虑到老师要坐车而不敢问,而老师也因为怕错过班车而不能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耐心细致的解答。结果就是学生与老师之间很难进行学与问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让学生的许多问题就永远变成了问题(还包括一些心理和精神上的问题)。纵然学校安排有统一答疑的时间,但由于时间上的限制,这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尤其大一的新生,更需要与老师之间的交流。目前,我校新校区只有2010级的3000余名新生,今年暑假之后也只有大一和大二两届学生。对于学生们普遍关系的专业课问题,真正有能力解答的高年级学生和专业课老师觉大多数时间都在学院路校区,很难有机会给予低年级学生解答,这对低年级学生及早确定自己的兴趣是很不利的。2.4影响校园文

11、化氛围的建设以及师生的文化认同感、归属感首先,新校区普遍缺失老校区那样的办学氛围,新校区的文化积淀、标志性建筑等短时间内难以达到老校区那样的标准。其次,由于新校区学生难以与继承了校园特色文化学长们交流,很难继承老校区经过长久积淀而形成的特色校园文化,又由于自身的文化形成尚需时间,很容让新校区师生在这段“真空期”内对自身的归属感产生疑问,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降低。而当新校区真的形成了全新的校园文化时,两校区之间文化的差异又会导致众多的矛盾,严重影响新老校区的深度融合。最后,多校区办学还会给教职工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一些不便和利益冲突,如医疗、文化生活、子女照顾等,这对教职工的自身健康和长期稳定有一定

12、的程度上的消极影响。2.5不利于学分制的实施学分制是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培养个性化创新人才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保证。学分制的核心之一就是选课制,多校区选课制度面临的困难比单一校区要大得多。以我校为例,学院路校区在长期办学的过程中形成了一批优秀的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但由于人员和新校区设施的限制,这些选修课中真正能在沙河校区开课的本身就不多。又由于校车的时间与承载能力的限制,沙河校区的学生几乎不可能前去学院路校区上课。另外,由于学院路共同体的存在,学院路校区的学生还可以跨学校选择选修课,这对沙河校区的学生来说也是无法做

13、到的。而沙河校区的学生群体主要定为大一与大二,这一阶段学生专业课学习压力较轻,正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最佳时间段,但是由于众多原因导致的自由选课的困难,无法真正实现选课制的初衷。三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及可行性论证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有如下建议:1.我们应该对学院路校区与沙河校区的定位有明确的认识,目前学校的计划是以沙河校区作为低年级学生的教学区,学院路校区作为高年级学生与研究生的教学区。针对这种特点,学校在进行沙河校区的建设时,应该优先建设对低年级学生教学有重要作用的软硬件设施。这种有针对性的建设,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设施重复建设带来的成本增加;同时,若是能更快的将这些设施投入教学,沙河校区教学

14、活动中的限制将大大减少,很多教学活动将可以在沙河校区展开,这不仅可以改善选课自由性,而且会减少学生因上课而前往学院路校区的次数,从而大大节省学校的财力和学生的精力。由于周边环境的限制,数年之内教师很难定居在沙河校区附近,但是我们可以考虑给教师提供临时休息住宿环境,教师凭自己的意愿选择在教学后在这里休息。这样既可以减少连续有课的教师在交通上耗费的的大量时间,也能将这部分节省下来的时间转变为教师与学生共处一地的时间,从而促进教师与学生更好的交流。可行性:目前沙河校区男生宿舍楼6楼有很多的房间是闲置的,女生楼南、西、北三面基本没有学生居住。我们可以调出部分房间,设置成和辅导员宿舍相同的布局(网、电、

15、水等等应有尽有),供教职员工暂时性的居住。此外,即将入住的两栋针对11级新生的公寓类似的也会有闲置房间,房间数量足以满足需求。2.在教学环节中更多的利用网络。我们可以通过视频进行教学,辅导和会议等活动,这样可以有效减弱地理位置的差异为两校区带来的不便,大幅减少教学环节的交通费用支出。可行性:目前国内大学中浙江大学已经采用了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活动的方法。其在分校区的链接问题上首先确立了“四校合并, 网络先行”的方针。从1998 年7 月开始进行了新浙大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 目前, 一期工程顺利完成, 一条总长度为54 公里的高速光缆已把各校区和附属医院连接在一起, 并在该线路上开通了一条大型室内会

16、议视频系统。这条大容量数字通信干线的建成和完善, 为浙大的教学、科研、管理及广大师生的工作和生活, 提供了良好的信息支撑环境。这个方法对于我校也是非常实用的。例如,我们可以将学生的问题统一汇总,交给老师,老师便可以选择其中的某些问题,进行统一的辅导。3.学生间的互动可以将本校区或沙河校区的学生在节假日的时候,统一组织大家来新校区或本校区进行娱乐和交流:可以将本校区的一些大型的体育活动搬到沙河校区来进行,我们可以只提供运动员的出行费用,至于参观者可以坐地铁,这也是极其方便的。学生和教师间就要看新课程的实施新课程的实施就为我们提供了方法,新课程提出将教师从传统的传道受业的高高在上的讲授者形象转变到学习活动中平等的首席。这样拉近师生的距离,改善师生关系,创建平等课堂,能让教师更大程度上获得学生的信任。4.环境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支撑,是和谐校园的基本点。完善的校园设施为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阵地,优美的环境、全面的设施、合理的布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