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条形统计图2教案冀教版教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6501342 上传时间:2023-09-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数学下册条形统计图2教案冀教版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条形统计图2教案冀教版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条形统计图2教案冀教版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条形统计图2教案冀教版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条形统计图2教案冀教版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数学下册条形统计图2教案冀教版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下册条形统计图2教案冀教版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条形统计图教学目标:1.经历读条形图,并根据图中的数据求平均数的过程。2.能读懂条形图,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进一步了解“平均数的意义。3.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设计意图教学预设一、谈话导入,细心读图1、图片导入,师生谈话,引出条形统计图。师:前几天,咱们学校开展了回收废旧电池的活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可高了,我们一起去看一下吧出示课件:回收电池的照片。 师:看!一颗颗废电池被投进了我们的回收箱。咱们再一块去看看三2班同学的收集情况。课件出示三2班第四组同学收集废旧电池统计图2、小组讨论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师:这是三2班第四组

2、同学收集废旧电池的统计图,大家看一看,你从图中可以读到哪些信息?先跟同桌说一说。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观察和交流。3、全班交流图中的数学信息。给学生创造互动学习的空间师:好!哪位同学愿意向全班同学说一说?二、求平均数1、 提出“平均每个人收集多少枚的问题,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师:现在教师有一个问题: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枚?请同学们自己试着算一算。注:此时教师要注意巡视,以便掌握学生的解题思路2、 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策略。师:谁愿意告诉大家你是怎样解答的?注意提问:谁还有不同的方法?1 第一中方法是常用的,即平均数为总数总份数2找基准量法即把某数作为标准量

3、,其他的数与其比拟多去少补。学生 找中间数做基准数,会出现有加有减的情况,如果学生选择最大或最小数做基准数,难免会出现某些加减混合的现象,教师利用手中的课件配合指导。3移多补少法 根据生活实际,移多补少,使其相等。如果学生想不到此法,教师作为参与者,利用课件直观演示给同学看,增强学生对平均数的直观理解。3、议一议通过把最多的、最少的与平均数的进展比拟,进一步感受“平均数的实际意义。师:咱们计算出他们回收废旧电池的平均数为16枚,收集最多的同学比平均数多了几枚?最少的比平均数少了几枚?三、归纳整理师:好!同学们说得不错,下面大家休息一会,教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出示?新小马过河?的图片,同时教师

4、讲解,小马要到它的朋友家里玩,但是途中必须经过一条小河,河水的平均深度是12分米,小马的身高是14分米,它能顺利过河吗?师:从小马过河的故事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四、课堂练习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下面大家再去帮光明小学去解决一些问题,好吗?课件出示统计图1看图,发现信息。 师:仔细观察统计图,你从中读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谁愿意跟全班同学说一下?由于与例题近似,所以可直接让学生答复。2求平均数学生独立完成师:他们平均每人阅读多少课外书?应该怎么计算?大家动手算一下。师:谁愿意跟大家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注意提问:你还会其他方法计算吗?学生可能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教师是给予关注和肯定,同时应让学生

5、互相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3提问题师: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学生提的问题可能是多样化的。五、 课外学习1、学生调查喜欢的课外书的数量,制图。2、据图求平均数。师:同学们成功地帮光明小学解决了问题,出色的完成了任务,给自己一点掌声吧。好,现在大家休息一会,咱们大家来聊一聊,好吗?你们喜欢读书吗?那你们应该都拥有一些课外书了?那教师给你们布置一个小作业:分小组统计每个人拥有的课外书的数量,并且根据统计的结果,画一个条形统计图,自己提问题并解答。回收废旧电池是环保活动的一局部,同学们都参与了这项活动,以此话题引入教学,比拟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同时也使同学们感受到数学从生活中来,这节课是解决生活中的数学,可

6、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交流发现数学信息,通过交流让每个同学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有利于本节数学知识的学习。教师是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把学生引到求“平均数的教学环节中。给学生创造用自己的认识水平和解决问题的时机,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给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学习、展示自己解题思路的时机,感受自主学习的快乐,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给学生创造用自己的认识水平和解决问题的时机,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给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学习、展示自己解题思路的时机,感受自主学习的快乐,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与平均数的比拟进一

7、步感受“平均数的实际意义。创设“小马过河的童话故事,让学生用刚学过的平均数的知识去思考、分析、争论、交流,从而加深学生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同学们在课堂上敢说、敢想、敢争的课堂气氛非常浓,在这宽松、开放的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从而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互动与共同提高。检验同学们对求平均数方法的掌握情况。课外学习既帮同学们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画法,也是对“求平均数的稳固,有利于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把数学延伸到课外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学生可能会说出以下信息:1 李强、张红云、马波、王小娟、李云萍分别收集了11节、19节、16节、18节、16节废旧电池。2 张红云回收的废旧电池最

8、多,李强最少。马波比李强多5节;李强再多收集枚就和张红云一样多;马波、李云萍收集的一样多。这个小组共有个人。他们回收废旧电池的平均数是16枚。对于学生的正确答复,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对于答复不完美的,教师要给予纠正并鼓励。如果在交流中有学生提出有关“求平均数的问题或直接求出了平均数,因势利导直接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算法:1 先求一共收集了多少枚,再除以人数。11+19+16+18+16580516枚2 马波和张红云收集了16 枚,把16作为标准,假设学生说到这种情况,课件展示多于16和少于16的局部32551601616枚3 把李强收集的11枚作为标准,求出超出局部的平均数

9、,再加11。假设学生说到这种情况,课件展示多于11的局部0857551151116枚注:假设学生说出以18、19为标准量的情况,课件展示;假设没有,不再一一展示。4 移多补少课件演示注:如果在解题过程中,学生没有出现这种方法,教师可作为参与者与学生交流学生们可能会这样说:1我认为能,因为小马的身高是14分米,而水平均深12分米,多了2分米。2我反对,水平均深为12分米,不一定代表所有的水深是12分米,有的地方可能超过小马的身高14分米,所以危险。学生可能会这样说:1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既可以反映一组数量的一般情况,也可以用来进展不同数量之间差异的一般比拟。假设学生说不完整,教师给予补充2做任何事情都要仔细思考、敢于尝试。(3)平均数不是一个具体的数,而是一种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