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山海经》有感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6487701 上传时间:2023-09-3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山海经》有感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读《山海经》有感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读《山海经》有感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读《山海经》有感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山海经》有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山海经》有感(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山海经有感读山海经有感陈玉荣前几年有一部神话小说在网上非常火,叫做搜神记,续集叫做蛮荒记,讲的是在传说中三皇五帝时代,天下的领袖神帝神农氏去世之后,名为拓拔野的少年被神帝委以重任,最终统一大荒,建立起华夏文明成为轩辕黄帝的故事。这部书通过作者丰盛想象力和创作能力,把中国的神话传说和自己写作结合起来,为我们展现了一段惊心动魄的传奇历程,演绎一个充斥传奇与魔幻的大荒时代。虽然在很长的时间内山海经的内容一直被认为荒谬不经,但是很多人依然从中发现了一些可贵的东西。比方,山海经里面有很多我从小就熟知的人物,比方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刑天舞戚、神农、西王母、祝融等等,也有很多诸如烛龙,白招拒,汁光纪,广成

2、子,帝鸿等我从没听说过却在故事里面充当着重要戏份的角色。这都是弱小者对强大力量的对抗,无疑这是非常鼓励人的。比方陶渊明的读山海经组诗,就一直被当作经典流传下来,如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诗句至今为人传颂。后来,我听说这部书的作者树下野狐是根据中国的先秦古籍山海经进行创作的。为了弄清那些我不是很熟悉的人物的真实面目,我就去网高低载了这部山海经。提起山海经,人们想到最多的就是书里面的神怪故事,不少仙侠类的影视作品及动漫游戏中,也经常会使用到山海经中提及的怪物。其实,山海经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奇书,全书共计十八卷,包括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五卷。内容包罗万象,主要记述古代神话、地理、动物

3、、植物、矿产、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山海经还记载了一些神话寓言故事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共工撞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前人认为出于禹、伯益之手,经西汉刘向、刘校书,才形成现在的书籍。具体成书年代及作者已无从考证,普遍认为其并非成书于一时,也不是一个作者写的。直到最近读完山海经之后,我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奇.山海经者,志怪者也.山海经究竟是怎样的一本书呢?古今之说法,不一而足。书名山海经,但它绝不是一部经典,这个经应该是经历的意思,所谓山海经者,实为所经历之山海也。因此古之目录学家将其列为地理类,自然是无可厚非的。这一说法,虽不科学,却也有依据。看山海

4、经时,我便发现西山经北山经中的山川远远多于南山经东山经中的,这便是我国地势西高冬低的最好体现。但是山海经所述之事物,实为怪哉,非常人所能辨也。所历愈久,人们便开始产生疑问,不把它当成一部地理著作了,而发现它与小说颇为相似。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提到山海经,说它盖古之巫书.这一论断十分精辟,为后世所称道。我观之,亦深感恰到。在山经之末,都有祀神的记述,其用途十清楚了。现在的学者认为山海经是保留中国神话材料最多的一部古书。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说巫以记神事,神事者,神话之别称也。与之相对的就是史,史以记人事。因此,我认为山海经就是一部记录上古神事的史书。山海经分为山经和海经两局部,毕沅在他的山海经新校

5、正中注释过。山海经的立名,是刘向,刘秀歆父子校书汉成帝河平二年,公元216年才开始有的。而它大约成书于春秋末年到汉代初期这个漫长时期中,作者非一人。山海经应是刘向父子的命名,可是司马迁史记?大宛传中却提到了山海经,故毕沅称之其名久也.这里存在一个小小的误解。司马迁史记的原文是这样的: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也。可是在东汉王充论衡?谈天篇中引的这段话,却少了一个海字,紧接着又说:史公之言,山经,禹纪,虚妄之言,凡事难知。所以史记中山海经的海字很有可能是后世之人篡加的。再者史公所言所有怪物,应是山经所记的奇禽异兽,怪蛇怪鱼,还有稀奇乖僻的花草树木等。而海经那么主要记述的是异域的国度和民族

6、,并非什么怪物.中国古代神话杂乱无章,不成体系,不像古希腊神话那般条理分明。山海经便体现了这一特点。看山海经时,总觉得神话故事只是点缀,一笔带过,仅仅是记述的附带品。古时的先民更关怀的似乎是奇珍异物的功用和祭祀山神的办法。中国古代神话的功力性明显要强于西方神话,这实在是与中国远古先民所居住的环境相关的。黄河流域的文明发源得实为不易,与其他的文明古国基本无法同日而语。古巴比伦有肥沃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古埃及尼罗河的汛情可以为人们带来肥沃的土壤,而古印度的恒河两岸也都是沃野千里。而黄河流域的土地贫瘠自是不说,连年的洪水也威胁着先民。中国的先民总是在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者艰苦卓绝的斗争,自然在表达神事

7、时更多地体现的是抗争和功用的意识。我们总惊叹古希腊,古罗马的绘画,建筑,戏剧,史诗是如何如何的有艺术性,自愧不如的东方民族却总为着极其功利性的目的在进行着所谓的艺术活动。我们也有出色的建筑都江堰,可是我们从来不觉得它很美,只在乎它有多管用。艺术固然伟大,这却不是我们的先民奢求的。古希腊艺术昌盛的时候公元前四五百年,中国正处在四分五裂的春秋战国时代,人民的性命朝不保夕,又怎么会有闲情逸致去搞无用的艺术呢?而百家齐鸣只不过是各国君主霸业的派生物罢了。因此,我们常在教课本上见到这样的话:这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结晶。正因为灾害连年,战乱频繁,所以山海经中的神话才不可能形成完整的体系。只看一遍山海经,与

8、没看无异。这是一本内容庞杂,包罗万象的奇书,从中可以读出那个时代的精神。有时机的话,我想为它做个详细的札记。从小就听说过女娲补天的神话,在很多地方。共工水与祝融火相斗,怒触不周山。山崩,天裂,乃有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中国神话的考据,大多并不翔实。比方这一段,在很多史料上都明明白白写着:引自山海经。然而事实上,找遍了山海经,压根就没有这种说法。女娲这个名字唯一出现之处,是在大荒西经里,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女娲是母神,也是生殖之神。古人对于人体构造不甚清晰,所谓女娲之肠,其实是生殖崇拜的一种。以生命的力量反抗苍天,这本身就令人为之动容。在山海经的设定里,共工是祝融之子,

9、炎帝的重孙。如果说共工是我们的先民,那么女娲本人,早已是先民之神,两者固不是一个重量级的。关于共工谱系,详见于此: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讠夭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共工生术器,术器首方颠,是复土穰,以处江水。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噎鸣生岁十有二,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命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非常简短,但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地方。一是祝融生共工,祝融是火神,共工是水神,即火生水;二是共工生后土,即水生土。后土者,地母也。土葬的老坟头,多半立一块后土牌,后土神兼管阴司。水火共生,水土生克,这恐怕是中国历史上最朴

10、素的相生相克观念由来。地水风火,是原始唯物主义的依据。按山海经中,关于治水或水患的记载不胜枚举。比方说:先除水道,决通沟渎先疏通主要水道,再开挖旁支沟渎以供分流,是相领先进的治水办法。表明在先民的生活中,与水患的格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鲧是个伟大的牺牲者,窃息壤救人世的行动,不亚于西方窃火的普罗米修斯,却因为不待帝命被天帝杀害,这一点证明至少在成书之日,原始的皇权思想已经形成。而禹那么是个随时而化的智者,并因此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是否可以做这样的推想:在远古洪荒,人类在和一场大洪水格斗。有人筑坝息壤?以阻挡洪水,却被无情的洪水吞没。后世的承继者却以卓越的治水经验,改变了生存环境。当然,也可能是

11、自然环境天帝自行的好转。以上是关于山海经中女娲及共工这两个人物的考证。然而使我真正动容的,还是另一段记述:共工臣名曰相繇亦称为相柳,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土。其所鸟欠所尼,即为源泽,不辛乃苦,百兽莫能处。禹湮洪水,杀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禹湮之,三仞三沮,乃以为池,群帝因是以为台。在昆仑之北。相柳这个人物,实际上就是后世传说中的九头蛇。禹生之日,共工已不在世,相柳为共工之臣,主人既死,本可以做个安安分分的顺民,然而却不惜与禹相抗,甚至连死,也要令所处之地不可生谷,以至于湮之,三仞三沮.翻译过来就是,连着无数次试图填平它古代三一般是虚数,言其多,而不是真正的实数,却都失败

12、了。最后不得已,乃以为池.共工怒触不周山,是宁为玉碎的决绝;而相柳的三仞三沮,是百折不回的韧性,即便在死后,也让敌人惊叹不已吧?由此可以看到,在山海经中隐伏的,除了治水这条线索之外,还有一条线,那就是战争,一场在先民之间发生的,极其惨烈的战争。可以断定的是,这场战争的胜利者必然是禹。则失败者呢?文字没有给出答案,关于共工以及相柳族人最后的下落,我们已经无法得知。既然史料已尽于此,接下来只能作天马行空的想象。有没有可能这两条线本就是一条线,这场战争,正是在水族之民与陆地之民之间进行的呢?科学已经证明了进化的线路不止一条。生命原本就在从猿到人的过程以外,或许还有另一个过程,一个已经被杀戮湮灭了的种

13、族。这个种族生于水、依赖于大泽,最终却被陆地的种族毁灭。神话中也有类似的记载:炎帝之子女娃,在游水的时候溺海而死,于是身化为精卫,日夜投石于海。这是否从另一个侧面记述了战争的由来?补天与填海,两者之间是否有什么内在的关联?如果是这样,祝融与共工的争斗完全可以看作是水族部落和陆地部落的战争。这场战争失败了,共工触倒了不周山,而他的后人那么或战死或自杀,从此水族部落消失了踪影。这个想法的确很荒谬,但的确有些不解之谜和水有关,比方说曾有资料显示大西洋底有建造精密的水下城市遗迹。再如,中国风俗里延续下来的,对水上人的歧视:江浙的传统,水上人世代为渔,不能和岸上居民通婚;如要踏上陆地,必须赤足不穿鞋,以

14、示和陆地居民的区别。这种歧视并无明确理由,只是世代相传,是否正是当年战后对残存水中部落的惩办之延续?写到这里,似乎与补天的故事相距甚远了。在补天最初的设定里,是想写那一场战后水族的残部所作的努力。水族与人族,一个为幻想中的太虚幻境而战,一个为现实中的大同世界而战,但最终都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不过目前这个,和当初构思相差太远,估计是填不了的坑吧。系昆之山,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射。读到此句时,忽然血沸。然而,虽然山海经最终编纂与西汉,但其实它的各篇内容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成型。先秦时期对于历史的记载很少,许多历史事件都以神话故事的形式流传了下来,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曾经游访各地,搜集历史文献。可以说

15、,史记中夏朝以前的篇幅很大一局部是受山海经的影响的,而且对于后辈研究洪荒时代更是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山海经中我印象最深的一个人是女魃,在蛮荒记中,女魃的名字叫做烈烟石,是炎帝的妹妹。烈烟石与鲲鹏中的鹏鸟同归于尽之后,尸体吸收了鹏鸟的烈火真识,被帝鸿利用,杀死了蚩尤。而这里,女魃本身是天上的神,被黄帝请下凡阻止风伯雨师的大风雨,并最终杀死蚩尤。女因神力耗尽而不能再回到天上,她居住的地方没有一点雨水。叔均将此事禀报给皇帝,后来黄帝就把女安置在赤水的北面。叔均被封为田神,女魃因为经常逃离赤水而导致很多地方发生旱情,于是就想驱逐女魃。读到这儿的时候,我感觉没头没脑,因为后文再也没有对女魃的介绍,但是我相信作者写这个故事是有目的的,后来我就仔细想了想,女魃这个人物可能就代表着春秋战国时期很多帮忙君主建立功业的大臣。女魃帮忙黄帝打败蚩尤,建立了文明,却最终因为没有利用的价值而被抛弃甚至驱逐。春秋末期,伍子胥帮忙吴王灭掉楚国,却被他的儿子夫差分尸;越国的文种辅助勾践卧薪尝胆最终称霸天下,却最终页免不了一死。不止是这些,山海经中的许多故事,都含蓄地展示了当时的很多社会现实,也表现了那个时期人们的思想陈玉荣。读山海经有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