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6481451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作为一名一年级新生的家长,首先应该清楚:对一年级新生来说,很多事物都全新的,要做的事情、要注意的事情也很多,很多家长可能感到很茫然,好象孩子要上小学了,家长配合要做的事情越来越多了,让人焦头烂额,到底该从哪里下手呢?什么是最主要的呢?一是让孩子始终保持对学校的向往和喜欢、对学习的渴望,二是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这对孩子的一生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在这里,我就围绕这两点给大家提供几点建议,但愿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孩子在家、在校这两个生活、学习的主环境里和谐、快乐、蓬勃向上地发展。1、做好物质上的准备(一)备齐学习用具。家长首先要给孩子买好必要的学习用具,像书包

2、、铅笔盒、铅笔、尺子、橡皮、彩色笔等。原则是简朴、耐用、安全,切忌花哨和追求时髦。因为花花绿绿的文具用品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他们会情不自禁地玩弄文具做小动作,影响学习。而且,小孩子特别爱攀比,看到别的同学有了花样文具便向家长索要,如果家长轻易满足孩子的这种要求,时间一长,还会养成孩子虚荣等不健康的心理。此外,家长要向孩子介绍各种学习用具的用途和正确的使用方法。A书包:双肩包,不提倡拉杆书包,应轻便、合适,不要太大、太重,为避免书本用品放得太乱,学生往往因找不到东西而手忙脚乱,可以准备四个带拉链的文件袋(分别装语、数、英的书本、作业本和其他的书),并在文件袋上写上名字,科目。B铅笔盒:越简单越

3、好,样式、图案不要过于复杂,否则会转移孩子上课时的注意力。有些班级建议了孩子是准备笔袋的,这个建议也是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的,孩子在课间,甚至在上课期间,都发生过不小心把文具盒铁撞掉地上的事情,铁文具盒发出比较大的响声,文具跌落满地,很容易分散全班同学的注意力。如果是布做的笔袋,既携带方便,也不会发出响声。C铅笔:最好选用铅心为的铅笔。刚入学,不提倡用自动笔,因为这种笔铅心细,易折断。铅笔的数量5支左右,头天晚上削好,不带铅笔刀、刨笔器进学校,以免孩子用小刀削破手。D橡皮:要用一般橡皮,最好是方形的,普通实用的。我们要教育孩子不能过于依赖橡皮,想好了再写,尽量摆脱对橡皮的依赖。F直尺:20厘米长

4、、刻度精确,不要买可以折叠的、尤其是带滚珠的尺子,孩子上课很容易就把尺子当玩具了。G美术包(美术课、手工课时用,不必天天带):剪刀、固体胶、水彩笔、油画棒(即蜡笔)、双面胶、橡皮泥。H课本:一定要包书皮。大多数都是在外面买现成的包书纸,也可以尝试教孩子动手用牛皮纸或挂历纸来包书,并在上面写上学校、班级和姓名,这样会显得整洁而美观。最好不要用带有塑料杆的塑料纸包书皮,因为塑料纸太软,易折书角;塑料杆在摊开书写字时不易放平,小学生只好一手用力摁书,一手写字,效率很低。而且很多孩子喜欢把拉杆取下来当玩具。家长最好和孩子一起包书皮,能养成小学生爱书的好习惯。(二)备齐生活用品。1、水壶:小孩子容易口渴

5、,要专备一个小水壶,在上面贴上标签,写上孩子的班级和姓名,因为班里学生多,难免有相同的水壶,易拿乱。水壶要实用,不漏水,易打开。我们学校提供直饮水,水壶要方便学生拧开盖子接水。2、手帕:准备一块小手帕或小毛巾擦手、擦汗,再在课桌抽屉里放一块小抹布擦桌椅。3、纸巾:每天带一包纸巾,用于擦鼻涕、上洗手间、擦手。 好了,在物资上都准备好了,还要从孩子的心理上、行为习惯上着手,帮助孩子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健康快乐成长,这就是我下面要谈到的几点。2.激发孩子对新校园的热爱之情。家长要和孩子一道,以满腔热情来迎接他们的新生活。比如,用羡慕的口吻对孩子说:“你长大了,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 让孩子产生当

6、小学生的光荣感、自豪感。再如,可以利用接送孩子的机会,和孩子一起谈论一下学校的环境和设施,乘机诱导孩子:“这所学校多美丽,多干净呀!这里的老师可有学问啦,他们教小朋友认字、唱歌、跳舞、学知识。在这里读书,你也会跟小哥哥、小姐姐一样变得更加聪明、能干。”再如,当孩子拿着书,缠着你讲故事时,你乘机告诉他:“等你上学了,自己就能读故事了。到那时,你就可以当爸爸、妈妈的老师,可以讲故事给爸爸、妈妈听了。”以此来培养孩子对学校的向往之情和渴望获得知识的热情。干万不要随便吓唬孩子:“你再调皮,等上了学,让老师好好整你!”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会使孩子未入学校就产生恐惧感,容易形成心理障碍。3.培养适宜的生活

7、习惯和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1)早睡早起身体好。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给孩子制定一个家庭作息时间表,安排出复习功课的时间、阅读的时间、9:00尽量准时上床睡觉,最迟不能超过10点钟。早晨8:10前必须回到学校,我们建议孩子在8;00前就回到教室,因为8点10分已经开始做早操了,早10分钟到,可以交作业,老师也在班里带领学生早读,孩子也不至于赶得匆匆忙忙。不少孩子早晨起不来床,甚至来不及吃早饭,饿着肚子上学,结果到了第二节课,精力不充沛,以致头晕、肚子疼。有的家长在路上匆匆为孩子买点吃的,让孩子拿到学校里吃,很不卫生。(上学顶多带一包牛奶,其余任何零食不许带。)(2)培养孩子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我

8、们常常看到一些家长,总是替孩子整理书包;还有的到学校替孩子干值日。只要孩子存在的地方,就有家长的身影。如此这般,做父母很辛苦,可孩子的能力就相应差了。而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小学阶段,学习成绩优秀的总是那些生活自理能力强的学生。我们建议家长们:孩子能做和应该做的事情,就让孩子自己去做。孩子该吃得“苦”一定要让孩子去吃。从某种意义上讲,孩子不吃点“苦”是长不大的,生活上能吃苦的孩子学习上也刻苦。孩子上一年级了,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去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立能力。A:书本文具整理好,学习用品保管好。每晚做完作业要让孩子自觉把书装好,铅笔削好,本子放好,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若家长代劳,孩子第二天到校后很可

9、能会不知学习用品放在何处,经常出现手足无措的情况。还要教育孩子保管好自己的学习用品,爱惜书本文具,用过的东西该放在哪里要摆回原来的位置,每天带了几支铅笔上学,回来要检查有没有全部带回来。B、自己事情自己做。在家里要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您不放手孩子永远长不大,让孩子整理自己的书桌、打扫自己的房间,帮忙做家务,要学会扫地、拖地、抹桌凳等。4.需要让孩子知道一些基本信息。 孩子入学时要让孩子学会规范地写出自己的名字,能说出甚至写出父母的名字、工作单位、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等。在这里,我们也强调各位家长向学校留下真实的联系方式,以便学校和您联系。带领孩子认识上学的路线,如果家与

10、学校离得很近,那么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从家步行到学校,边走边告诉孩子走哪条路可以到达学校或者回家。家长还要让孩子记住家里的地址和家庭成员所有的联系电话,以防万一,并加强安全教育。孩子入学后,还要让孩子认识课程表,并按课程表收拾书包。5.鼓励孩子结交新朋友,让孩子学会合作。家长要鼓励他们在住宅区内和其他小朋友正常交往,多带他们参加集体活动,教导他们交往的本领。要鼓励孩子在上学后,结交新的朋友,建立新的友谊,享受集体的生活,可以每天和孩子交流一下,今天又认识了哪些同学、老师?还可以在周末和节假日和同班内、同级内的家长一起带孩子郊游,让孩子在和同伴玩耍的过程中学会交往、学会合作,享受到集体活动的乐趣。

11、6.训练孩子记住具体任务的方法和能力。孩子入学后,每天都有具体的学习任务,还经常会有班级、少先队分配的任务。六七岁的孩子,要记住这些任务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家长可以交给孩子一些方法,任务单一的时候可以用脑子记,多想几次,把它记住。但是更好的是让孩子学会使用记事本,孩子小不会写字的时候可以用画画、符号或者拼音来记。要引导孩子在记录任务的时候要记清楚是什么任务、有什么要求和什么时间完成等三个要素。7.让孩子学会遵守规则。随着孩子升入小学,规则的重要性越来越凸现出来。孩子入学后违规现象经常发生,其原因一方面是不懂规则,另一方面是自控能力较弱,这是影响孩子学习最大的障碍。儿童适应学校的规则是有个过程的

12、,父母要重视孩子的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在学校里,作息时间表和课程表、行为规范都是规则的具体体现,所以一定要教会孩子按时间表上学、放学、作息、按课程表准备上课资料,特别的要教育孩子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如:出勤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有事请假)、尤其是请假制度,一定要严格遵守,不能说不来就不来,班级内老师没有见到学生,而学生又没有请假,老师非常担心。有事要先向班主任提交书面请假条,并有家长的签名,如果来不及书面请假的,可以电话请假,回校后再将请假条补交给班主任。此外,学校还有一些规章制度,如午休制度、早读制度、损害公物赔偿制度等等(这些规章制度和要求,老师们会逐步给孩子们讲的),希望家长能

13、配合学校教育孩子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8.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习惯有很多,我在这里不一一赘述,培养孩子课前认真准备的习惯 如:每天晚上都要按照课程表提前自己准备好第二天要用的书本、削好的铅笔等学习用品,一样不少地准备齐全,这样做既可避免第二天清晨的忙乱,又可保证第二天能够带齐学习用具,不形成“丢三落四”的坏毛病。在家中,刚开始的时候,要在一旁耐心指导孩子怎样收拾学习用品,应该怎么样摆放整齐。这样让孩子自己坚持一段时间后,孩子就会慢慢养成习惯。培养孩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一年级刚开始拿笔写字,家长一定要重视指导他们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执笔方法。1、眼睛与书本的距离一尺,握笔的手离笔尖一寸,

14、胸部离课桌一拳。2、示范读书和拿笔的动作。教育孩子作业要书写工整,格式规范,做到细心,认真,专心致志。千万不能让孩子养成一边做作业,一边看或吃东西,一边玩的习惯。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应鼓励他独立思考,千万不能代孩子写作业,我发现有些家长同情小孩子做作业辛苦,有时候老师布置的听写、读书、背书、说话、讲故事等作业,孩子根本没完成,家长也给签名。另外,鼓励孩子自己检查作业,要求孩子及时订正作业中出现的错误也是比较重要的。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孩子写作业时总是不放心,喜欢陪在旁边,一旦发现错误,马上给他指出,告诉答案给他写,使孩子产生学习上的依赖性,造成孩子不肯动脑筋。因此,有家长常陪着做出来的作业

15、,又清楚又玲珑,每次得优。但是到了测验或考试时总是不理想。一旦家长没时间陪着做的作业,书写乱七八糟,没有几个字是看得清的,这都造成孩子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陪做作业,并不等于不管孩子做作业,自觉性高的孩子,家长可以给他定个时间,等他做完去检查做的情况,自觉性不够的学生,家长可以做在旁边看书。为了提高孩子写字的积极性,可以经常在家展出孩子写得漂亮的作业,在展出的作业上给他写出一些激励的评语,家里来了客人也让他们观看,进行评价,长此以往,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加强,兴趣变得越来越浓。这样,认真写作业的习惯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为了便于辅导孩子学习和督促孩子按时完成作业,家长要知道孩子在学校每天

16、的课程安排,教育孩子每天要登记好老师布置的作业,按照作业登记表检查作业,不要漏做。小孩每天完成作业后,家长应该对着登记本检查,还可以签上“已阅”,每次听写、测验卷子发下来后,家长要检查督促小孩改错,并签名。这并不是给家长找麻烦,而要家长要了解小孩。(3)培养孩子读书的爱好与兴趣如果一年级习惯没有养成,以后再来补救就要付出更多的精力,花费更多的时间。 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孩子要取得一个优秀的成绩,前提就是一个好的学习习惯。习惯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世界上所有成功的教育,都是把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放在首位。除了学习习惯的培养,还有行为习惯的养成,如讲究卫生、主动问好、按时作息等等。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比如:守时的习惯。很难想象,一个不能按时上学,想早到就早到,想迟到就迟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