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隔离措施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6478699 上传时间:2023-10-2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4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同的隔离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不同的隔离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不同的隔离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不同的隔离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不同的隔离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不同的隔离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同的隔离措施(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同的隔离措施一、严密隔离适用于传染性强或传播途径不明的疾病 所采取隔离措施。如鼠疫、霍乱等烈性传染病。要求病人住 单人房间(同病种可住一室 ),室内物品力求简单并耐消毒, 门口挂有醒目标志,禁止探视;进入病室要戴口罩、手套、 穿隔离衣、换鞋,不得随意开启门窗;物品一经进病室即视为 污染,均应严格消毒处理;室内空气每日消毒 1 次,地面及 距地面 2 米以下的墙壁、家具用消毒液每日擦洗 1 次,病人 出院或死亡后病室及其一切用物应严格消毒。二、呼吸道隔离适用于病原体经呼吸道传播的疾病所采取的隔离方法。医 学。全在.,线提,供 www.med126。com 如麻疹、白喉、百日 咳、流行性脑脊髓膜

2、炎等 .要求:同种病人可住一室,但相互 间不得借用物品或传阅书籍;接近病人时应戴口罩、帽子和 穿隔离衣,并保持干燥;病人到其他科室会诊或治疗时应戴 口罩,病人呼吸道分泌物经消毒后方可倒入专用下水道或焚 烧,病室内空气每日消毒 1 次。三、消化道隔离适用于病原体通过污染食物、食具、手及水源,并经口引起 传播的病症所给予的隔离方法.如病毒性肝炎、伤寒、细菌性 痢疾等。要求:不同种病人应尽可能分室收住,如同住一室 两床相距不少于 2 米;接触病人时应穿隔离衣,护理不同病种的病人应更换隔离衣,并消毒双手;病人的食具、便器、呕 吐物、排泄物须严密消毒;病室地面、家具每日消毒液喷洒 或擦拭;病人之间不得接

3、触或交换用物、书报等;病室应有 完善的防蝇设施.四、接触隔离适用于病原体经皮肤或粘膜进入体内的传染病所采取的隔 离方法。如破伤风、炭疽、狂犬病等 .要求:不同种病人分室 收住,不得接触他人;进行治疗护理时必须穿隔离衣,皮肤 有破损者,避免伤口换药及护理,必要时戴手套,已被污染的 用具和敷料应严格消毒或焚烧。五、昆虫隔离适用于病原体通过蚊、虱、蚤等昆虫传播的疾病所进行隔离 的方法。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班疹伤寒等。要求:病 室应有严密的防蚊设备;虱传播的疾病,病人要洗澡、更衣 并经灭虱处理后方可进入病室.六、床边隔离适用于普通病区 发现的胃肠道传染病人 ,传染病区暂无床位收住 ,临时以病床 为

4、隔离区的一种隔离方法。要求:床头挂隔离标志;床间相 距不小于 2 米或用屏风隔开;要有专用隔离衣、洗手消毒液、 听诊器、体温计、病人之间不得相互接触;病人的各种用物、 排泄物、便器等须经消毒处理;病人出院或转院时病室及病床 设施应妥善消毒.六、保护性隔离亦可称为反向隔离 . 适用于抵抗力低下或易感染的病人 , 如大 面积烧伤病人,早产婴儿、白血病病人及脏器移植病人等所 采取的保护性措施 ,避免由他人(包括医护人员)将病室外的致 病菌带进病室内而采用的隔离方法。要求:病人住单间病室, 家具及地面每日用来苏水擦拭或 0.2 漂白粉澄清液作喷洒 消毒;接触病人前须洗手,戴口罩、帽子、换鞋并穿清洁隔

5、离衣;患有呼吸道疾病者或咽部带菌者应避免接触病人 ,病室 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 2 小时,通风换气时注意保暖,以免病人 受凉。七、血液、体液隔离适用于病原体通过血液、体液(引流物、分泌物)等传播的 疾病的隔离方法。如肝炎、爱滋病病毒等感染性疾病。要求: 注射器、针头、输液器、侵入性导管等须严格按“一人一针 一管一巾 的要求,进行各项检查、治疗及护理 ; 若须回收用 具应在病室内进行消毒处理 , 然后送到供应室交换 ; 标本应醒 目注明,以引起重视 .化学消毒灭菌法医院常用的灭菌方式有 STEAM 高温蒸汽、EO 环氧乙烷,甲醛,等离子灭菌实验室的有 干热灭菌等,煮沸消毒的:紫外线,戊二醛,臭氧熏

6、蒸等等医用的医用手套医用注射器, 止血纱布,手术洞巾,医用导管气管插管,手术衣防护服, 血管内导管,留置针,电刀笔,肝素帽,三通旋塞,吼罩, 球囊,人工关节,封堵器等医疗耗材包装和高端医疗器械的包 装。使用化学药物杀灭微生物的方法称为化学消毒灭菌法。其原 理是通过药物渗入细菌的体内,使菌体蛋白凝固变性 ,酶蛋白失去活性,抑制细菌代谢 和生长或破坏细菌细胞膜的结构,改变其通透性,使细胞破 裂、溶解,从而达到消毒灭菌的作用。凡不适合物理消毒灭 菌而耐潮湿的物品均可采用此法,如金属锐器(刀、剪、缝 针)和光学仪器(胃镜、膀胱镜等)及皮肤、黏膜,患者的分 泌物、排泄物、病室空气等。能杀灭繁殖体微生物的

7、化学药 物称为消毒剂,可以达到灭菌效果的化学药物,称为灭菌剂。 理想的化学消毒剂应具备的条件:杀菌谱广;有效浓度低;作 用速度快;性质稳定 ;作用时间长 ;无刺激性、腐蚀性、不引 起过敏反应;无色、无味、无臭 ,且用后易于除去残留药物; 易溶于水;可在低温下使用;不易受有机物、酸、碱及其他物理、化学因素的影响;毒性低 , 不易燃烧、爆炸 ,使用无危险 性;用法简便,价格低廉。1 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原则(1)应根据物品的性能及不同微生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消毒 剂。(2)浸泡消毒前,物品要洗净擦干,去除油脂及血脓;浸泡时, 打开器械的轴节或套盖,管控要灌满药液 ,使物品全部浸没在 消毒液内。浸泡巾途

8、添加物品时需重新计时。(3)严格掌握消毒剂的有效浓度、消毒时间及使用方法,使用 新鲜配置的消毒液。(4)应根据消毒剂的种类特点,定期监测消毒剂的浓度、消毒 时间和消毒时的温度,并记录,结果应符合该消毒剂的规定。 消毒液应定期更换 , 易挥发的消毒液应加盖,以保持有效浓 度。(5)消毒液中不能放置纱布、棉花等,因这类物品可吸附消 毒剂从而降低消毒效力。(6)消毒后物品应定期进行监测 , 监测方法及监测结果符合 国家标准.(7)浸泡消毒后的物品,使用前应用无菌生理盐水或无菌蒸 馏水冲洗;气体消毒后的物品,应待气体散发后再使用,以 免刺激组织.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一、无菌技术是指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的过程

9、中,防止一切 医微生物侵入机体和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 操作技术和管理方法。1.无菌技术是指在执行医疗、护理技术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 物侵入机体和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操作技 术和管理方法.2。无菌物品经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灭菌后,未被污染的物品 称无菌物品。3。无菌区域经过灭菌处理而未被污染的区域,称无菌区域。 4。非无菌物品或区域未经灭菌或经灭菌后被污染的物品或 区域,称非无菌物品或区域。编辑本段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二、环境要清洁。1、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半小时,须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 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减少人员走动,以降低室内空气中 的尘埃。防止尘埃飞扬。治疗室每日用紫外

10、线照射消毒一次, 时间 2030 分钟即可,也可适当延长消毒时间。2、工作人员进行无菌操作衣帽穿戴要整洁。帽子要把全部头发遮盖 ,口罩须遮住口鼻, 并修剪指甲,洗手。3、物品管理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 气中,必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 , 无菌物品一经使用 后,必须再经无菌处理后方可使用,从无菌容器中取出的物 品,虽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4、无菌物品无菌物品必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包应注明无 菌名称,消毒灭菌日期 ,有效期一周为宜,并按日期先后顺序 排放,以便取用,放在固定的地方。无菌包在未被污染的情况 下,可保存 714 天,过期应重新灭菌。

11、无菌物品一经使用或 过期,潮湿应重新进行灭菌处理。5、取无菌物操作者身距无菌区 20cm,取无菌物品时须用无菌持物钳(镊), 不可触及无菌物品或跨越无菌区域,手臂应保持在腰部以 上。无菌物品取出后,不可过久暴露,若未使用,也不可放回 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疑有污染,不得使用.未经消毒的物品 不可触及无菌物或跨越无菌区。6、进行无菌操作时如器械、用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即不可使用,应更换或重新灭菌。7、一物一人,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员使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8、任何情况下,不得用嘴吸取菌液 编辑本段无菌技术的基本操作目的取用、放置、保存无菌物品符合无菌操作原则,保证无菌物 品和无菌区域不被

12、污染。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入或传播给他 人。三、操作间1。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更换圆帽。2.操作环境:操作区域是否整洁、宽敞、安全;操作台是否清洁、干燥、平 坦。3。无菌物品无菌物品存放是否合理,是否在有效期内。用品治疗盘内置:无菌持物钳浸泡于消毒液中、无菌治疗巾、无菌储槽、无菌 液体、无菌纱布罐、无菌棉签、无菌手套包、治疗盘、 2碘酒、70酒精、纸、笔、纱布、启瓶器、弯盘。要点:杀死规定作业系统(如试管、三角瓶和培养皿)中的一切 微生物,使作业系统变成无菌;在作业系统与外界的联系之 间隔绝一切微生物穿过(如用火焰封闭三角瓶和试管等的开 口,用棉花过滤空气、用滤器过滤水等);在无菌室、超净 操

13、作台或空气流动较小的清洁环境中,进行接种或其他不可 避免的敞开作业,防止不需要的微生物侵入作业系统四、内容1.检查无菌治疗巾的有效日期,解开系带并缠好,按顺序逐层 打开。2。用无菌持物钳夹取无菌治疗巾一块放入治疗盘内。3。使用无菌持物钳时保持钳端向下,不可倒举向上,用后立即 放回。4. 取放无菌持物钳时,钳端应闭合,不可触及容器液面以上 部分。5.未用完的无菌治疗巾,应按原折折好系带,注明开包日期与时间。(口述:有效期为 24 小时)6.找到治疗巾最外侧边缘,打开铺成半铺半盖.7.上层半幅反折三折到对面 ,开口处向外,露出无菌区。8。打开无菌储槽,用持物钳夹取一个弯盘 ,再夹取一块纱布 放进弯

14、盘内,放回持物钳。9。将上层无菌巾盖好,边缘对齐,并将开口处向上反折两 次,两侧边缘向下反折一次,注明铺盘日期与时间。(口述: 有效期为 4 小时)10. 用纱布擦去无菌液体上的尘土 , 仔细检查核对溶液后 , 撬去 铝盖,两手拇指将瓶盖边缘向上翻起松动。11。用无菌持物钳在无菌储槽内夹取无菌治疗碗,应托其底 部,手不能触及其内侧及边缘放下 . 食指和中指套住皮塞拉出 , 手不能触及瓶口及盖的内面。12。手握瓶签,先倒出少许溶液冲洗瓶口 (倒入弯盘内),再 由原处将溶液倒入治疗碗内。13.如有剩余液体,常规消毒瓶塞后翻下。14。注明开瓶日期与时间.(口述:有效期为 24 小时) 15. 检查无

15、菌手套外面的号码及有效日期 , 解开系带并打开无 菌手套包.16。检查手套放置的位置无误后,取滑石粉涂擦在两手掌和 手背之间,剩余的不再放回手套包内 .17.一手掀起口袋开口处,另一手捏住手套翻折部分(手套内 面),取出手套对准五指戴好。18。未戴手套的手掀起另一开口处,用已戴好手套的手 ,插入 另一手套的翻边内面(手套外面)对准五指戴好。19. 将手套的反折边套在工作服袖上。 ( 检查手套有无破损、 漏洞,擦去手套上的滑石粉)20。操作完毕,(口述:用清水洗净手套上的污物和血渍), 脱去手套,第一只脱去外侧面,第二只脱去内侧面。 21。分类整理用物,洗手后放回保留物品.22。 口述无菌操作的基本原则。五、注意事项1。使用无菌持物钳时保持钳端向下,不可倒举向上,用后 立即放回 . 取放无菌持物钳时 ,钳端应闭合,不可触及容器液 面以上部分。如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