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镜头解析 深解光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6472034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1.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摄影镜头解析 深解光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摄影镜头解析 深解光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摄影镜头解析 深解光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摄影镜头解析 深解光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摄影镜头解析 深解光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摄影镜头解析 深解光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摄影镜头解析 深解光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摄影镜头解析一一深解光圈上周,从表面上介绍了镜头中的光圈这一重要机构。显然,只是在表面上介绍不符合死磕的精神。所以,今天SB_chen决定要更深入地剖析光圈。要深入剖析光圈,首先我们必须先清楚两个不是非常熟悉的概念一一有效口径、相对口径。有没有那么点懵逼,好像听都没听过呀。SB_chen的任务就是不断释放懵逼,并解决懵逼。这样才不会受一般“大师”的蒙骗。(好像会得罪不少人所以要是下篇文章不能按时推送,你懂的)什么是有效口径?当无限远处射来的平行光线,通过镜头前镜时的光束直径,就是镜头的口径。光说还是觉得不够直观,来张图好了。光明这张图说明的便是镜头中的构造。通过上图,可以发现:镜头的口径大小与

2、影像的亮度成正比关系。镜头的口径越大,在同样的时间内进入镜头的光线就越多,相应影像的亮度就越高。反之,镜头的口径越小,在同样的时间内进入镜头的光线就越少,相应影像的亮度就越低。因此,镜头的口径,实际上代表了镜头的基本通光能力,因此称为有效口径。有效口径有什么用?有效口径在摄影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怎么重要呢?我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一般在镜头上,我们通常都能看到一个标记铭牌,上面记录了镜头的各个参数。其中,一般都会有类似于50mm/1:1.4的标记,这就是镜头焦距和镜头的口径的标记。它表示镜头的口径焦距的比值是1:1.4,也称为F1.4。1 : 1.4是镜头有效口径以我手上这枚比较可以拿出手的尼康

3、50mm/1:1.4镜头为例(咦?不是还有个D吗?怎么能忽略呢?不是这次的内容不要乱想了嘛,想知道就订阅咯)。与焦距的比值,说明镜头的口径是焦距50mm的1.4/1,约为35.7mm有点晕?那还是上个图压压惊吧。由上图我们可以发现,所谓的f值,就是镜头的有效口径与焦距的比值。这个比值越大,口径越大,感光能力越强;比值越小,口径越小,感光能力就越弱。比如1:2的镜头口径感光能力要比1:3.5的镜头大,就想房间的窗户一样,窗户大的比窗户小的进来的光线要多,相应的房间亮度也就大的道理是一样的。什么是相对口径?相对口径是指经过光圈机构调解后镜头的通光能力。通俗地说来,上文提到的有效口径就是相机在没用光

4、圈或者在光圈开到最大时所能通过的最大光束的直径,就是通常标在镜头铭牌上的f值(也称之为最大光圈)。不过我们可以想一想,如果镜头只能以有效口径进行摄影的话,那作为摄影者的朋友们将会很难受。因为我们拍摄的对象是多种多样的,有着各种不同的亮度,如果没有办法控制进光量的话那么我们就得根据景物的亮度等级去定制一套口径大小不同的镜头去适应不同的拍摄,这样做耗资又费力。为了使一个镜头能适应于各种明暗不同的被摄物体,我们在镜头中装上了可以控制镜头口径大小变化的机构光圈。光圈由若干片弧形轻金属叶片组成,在一定范围内,能任意加大或缩小通过口径。通过光圈的缩小所产生的不同进光口径就是相对口径。一般相机光圈系数的标度

5、为:1.4、2、2.8、4、5.6、8、11、16、22。(至于为什么呢?有空再讲解)其中,1.4为有效口径,2以后的数值均为相对口径。为什么要讲到有效口径和相对口径呢?其实,就是想普及与光圈有关的一些参数,同时也更加深刻地认识镜头上光圈f值的意义。最后再强化一下光圈标度的相关知识。光圈的标度光圈的标度,就是通常所说的f系数或光圈系数。如果f系数为8,表示这级相对口径的光束直径是镜头焦距的1/8,通常写作f/8或光圈8。如果这个镜头的焦距为58mm,f/8的口径即为7.25mm,以此类推,如下图所示。(DCOOOOOOOOOOOCCO光圈系数是标明在镜头外部的光圈环上得,使用时只要根据实际景物

6、的亮度情况,转动光圈环,使所选定的f系数对准标定位置,即可获得适当的曝光量。光圈系数大小与进光量是成反比的。光圈系数越大,表示进光孔的直径越小,进光量越少;光圈系数越小,表示进光孔直径越大,进光量也越多。光圈8与光圈16,其进光量要相差4倍。好了,说了这么多,不知道各位还好吗?好好睡一觉吧,明天会好的。越是深入去解析某一项事物,若是出现了错误,对他人的误导越大。但是,因为想与大家一同分享,大胆的写了出来,借鉴了许多书籍上的观点。但是,介于鄙人的表达能力始终有限,所以,难免有疏漏之处。如有发现还请多多指点,相互学习,感谢感谢!本文首发平台【摄会】微信公众号:yishehuiyou(以摄会友)及头条号【摄会】如果大家对摄影有什么疑问或见解,我会尽力为大家解答。【本文参考自一一段向阳、张华编著的摄影与成像技术一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