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模量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指南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6461288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3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模量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指南(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指南Technology Guide for Construction of High-modulus Asphalt Concrete2008-03-05 试行 辽宁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1 -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指南前 言随着我国公路建设事业迅猛发展,各种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这些新材料、新技术的成功应用对于提高公路沥青路面质量、服务水平和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沥青混合料在高温状态下产生的车辙、推移和拥抱等病害与其自身的模量有较强的相关性。因此,从提高沥青混凝土模量的角度出发提出解决路面高温病害的新材料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应用高模

2、量沥青混凝土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提高沥青混凝土的模量,减少车辆荷载作用下沥青混凝土产生的应变,减少沥青混凝土的不可恢复残余变形,提高沥青路面抗高温变形能力,延缓车辙的产生,延长路面的维修周期和使用寿命。提高沥青混凝土模量的有效途径有两种:一是添加外掺剂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即在普通沥青混凝土中加入外掺剂来提高其模量;二是采用适合北方地区,兼顾高低温性能的低标号沥青。由于组织生产较难,目前在我省使用低标号沥青还不具备条件,故本指南主要针对采用外掺剂的高模量沥青混凝土。本指南主要内容包括: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对原材料的要求、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混合料生产工艺、高模量沥青混凝土路面铺筑技术以及施工质量管理等。与普

3、通沥青混凝土相比,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的施工主要有以下特点:1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进行体积分析时,需考虑外掺剂的影响;2混合料拌和时需加入高模量外掺剂(固体颗粒);3混合料拌和温度较普通沥青混合料略高;4混合料摊铺、碾压温度较普通沥青混合料高,要求压路机紧跟摊铺机;5终压温度较普通沥青混合料高。本指南是根据由辽宁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承担的交通部科研项目“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应用技术研究” 的室内试验以及在高速公路、普通公路上铺筑试验路的成果编制而成,对于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在辽宁省应用具有指导意义。但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在我省应用刚刚开始,有许多问题还需要通过实践进行调整。因此,竭诚希望使用者在使用本指南时,要紧密结

4、合本地的交通和气候状况,注意总结经验,不断进行改进。本指南由辽宁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负责解释,各单位在使用中对本指南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函告辽宁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地址:沈阳市东陵区文萃路81号,电话:024-24512416,传真:024-24506090,邮编:110015,联系人:范兴华。主编单位:辽宁省交通科学研究院主要起草人:刘云全、范兴华- 1 -目 录1 总则12 术语、符号、代号22.1 术语22.2 符号及代号33 材料43.1 一般规定43.2 道路石油沥青43.3 粗集料53.4 细集料63.5 填料64 配合比设计74.1 设计原则74.2 设计标准74.3 配合比设计84

5、.4 目标配合比检验134.5 生产配合比设计和试拌试铺135 施工工艺135.1 施工温度135.2 混合料的拌和145.3 混合料的运输155.4 混合料的摊铺165.5 沥青混合料的压实165.6 接缝、开放交通186 施工质量管理和验收196.1 施工前的材料与设备检查196.2 试验路段的铺筑196.3 施工质量管理及验收20本指南用词说明22 221 总则1.0.1 为推广应用“高模量沥青混凝土”技术,保证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特制定本指南。 1.0.2 本指南适用于辽宁中部环线高速公路本溪至辽中段路面中面层铺筑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的施工。 1.0.3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必须有施工

6、组织设计,并保证合理的施工工期。沥青路面不得在低于气温15,以及雨天、路面潮湿的情况下施工。 1.0.4 沥青面层宜连续施工,避免与可能污染沥青层的其他工序交叉干扰,以杜绝施工和运输污染。 1.0.5 沥青路面试验检测的试验室应通过认证,取得相应的资质,试验人员持证上岗,仪器设备必须检定合格。 1.0.6 铺筑高模量沥青混凝土路面时,除本指南已有规定外,应遵照项目相关技术要求、项目招标文件技术规范、设计文件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规定执行。 2 术语、符号、代号2.1 术语2.1.1 沥青结合料 Asphalt binder,Asphalt

7、 cement在沥青混合料中起胶结作用的沥青类材料(含添加的外掺剂、改性剂等)的总称。2.1.2 高模量外掺剂 High modulus additive 为提高沥青混凝土的模量而添加的高分子化合物。2.1.3 沥青混合料Bituminous mixtures(英),Asphalt(美)由矿料与沥青结合料拌和而成的混合料的总称。按材料组成及结构分为连续级配、间断级配混合料,按矿料级配组成及空隙率大小分为密级配、半开级配、开级配混合料。按公称最大粒径的大小可分为特粗式(公称最大粒径等于或大于31.5mm)、粗粒式(公称最大粒径26.5mm)、中粒式(公称最大粒径16或19mm)、细粒式(公称最大

8、粒径9.5或13.2mm)、砂粒式(公称最大粒径小于9.5mm)沥青混合料。按制造工艺分热拌沥青混合料;冷拌沥青混合料;再生沥青混合料等。2.1.4 密级配沥青混合料Dense-graded bituminous mixtures(英),Dense-graded asphalt mixtures (美)按密实级配原理设计组成的各种粒径颗粒的矿料,与沥青结合料拌和而成,设计空隙率较小(对不同交通及气候情况、层位可作适当调整)的密实式沥青混凝土混合料(以AC表示)和密实式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以ATB表示)。按关键性筛孔通过率的不同又可分为细型、粗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等。粗集料嵌挤作用较好的也称嵌挤密

9、实型沥青混合料。2.1.5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 通过采用高模量外掺剂或使用低标号沥青等技术,使沥青混凝土在15、10Hz 试验条件下的动态弹性模量达到14000Mpa以上,45,10Hz条件下动态模量达到2000 Mpa以上;45,0.1Hz条件下动态模量达到500 Mpa以上,60、0.7Mpa条件下动稳定度达到5000次/mm以上的沥青混混凝土称为高模量沥青混凝土。2.2 符号及代号本指南各种符号、代号以及意义详见表2.2 。符号及代号 表2.2 编号符号或代号意 义2.2.12.2.22.2.32.2.42.2.52.2.62.2.72.2.82.2.92.2.102.2.112.2.12

10、2.2.132.2.142.2.152.2.162.2.172.2.182.2.192.2.202.2.212.2.22AHMAACOACMSFLsesbsaPaPbPbePhCbthFBVVVMAVFADS道路石油沥青热拌沥青混合料,Hot Mix Asphalt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分为粗型和细型两类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沥青用量,Optimum Asphalt Content之略语马歇尔稳定度马歇尔试验的流值沥青混合料中合成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沥青混合料中矿料的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沥青混合料中矿料的合成表观相对密度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含量沥青混合料中的有效沥青用量高模量外掺剂的掺

11、配比例集料的沥青吸收系数沥青的相对密度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相对密度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外掺剂的相对密度沥青混合料的粉胶比(0.075mm通过率与有效沥青含量的比值)压实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即矿料及沥青以外的空隙(不包括矿料自身内部的孔隙)的体积占试件总体积的百分率,Volume of air Voids之略语压实沥青混合料的矿料间隙率,即试件全部矿料部分以外的体积占试件总体积的百分率,Voids in mineral aggregate之略语压实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饱和度,即试件矿料间隙中扣除被集料吸收的沥青以外的有效沥青结合料部分的体积在VMA中所占的百分率,Voids filled with Asp

12、halt之略语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的动稳定度,Dynamic Stability之略语3 材料3.1 一般规定3.1.1 沥青路面使用的各种材料运至现场后必须取样进行质量检验,经评定合格方可使用,不得以供应商提供的检测报告或商检报告代替现场检测。 3.1.2 沥青路面集料的选择必须经过认真的料源调查,确定料源应尽可能就地取材。质量符合使用要求。 3.1.3 集料粒径规格以方孔筛为准。不同料源、品种、规格的集料不得混杂堆放。3.2 道路石油沥青3.2.1 沥青采用90#道路石油沥青,其质量应符合表3.2.1规定的技术要求。 3.2.2 沥青在贮运,使用及存放过程中应有良好的防水措施,避免雨水或加热

13、管道蒸汽进入沥青中。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表3.2.1序号指标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1针入度(25,5s,100g)0.1mm80100T 06042针入度指数PI1.5+1.0T 06043软化点(R&B) 不小于44T 0606460动力粘度1 不小于Pas140T 0620515延度 不小于cm100T 0605610延度1 不小于cm307蜡含量(蒸馏法) 不大于%3.0T 06158闪点 不小于245T 06119溶解度 不小于%99.5T 060710密度(15)g/cm3实测记录T 0603TFOT或RTFOT后2T 0610或T 060911质量变化 不大于%0.812残留针入度比 不小于%57T 060413残留延度(10) 不小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