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6455130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府工作报告解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要:我们对14年政府工作报告公布的主要经济目标、财政货币政策和政府主要任务做了梳理。中央设定GDP7.5%,M2为13%,CPI3.5%的目标增速,与去年相比保持稳定。但从三驾马车看,投资和出口目标增速下调,仅消费目标增速保持稳定,体现了新政府转型决心,意味着政府或会容许经济实际增速低于7.5%。首先,同样是7.5%的GDP增速目标,13年强调的是具备诸多高增长潜力,对完成目标充满信心。而14年强调困难重重,已经到了增速换档期,因而定7.5%的目标是为了增强市场信心。从物价看,对13年3.5%的目标强调的是土地、要素价格等各种上涨压力,而14年则强调工业品供过于求、农业增产等诸多有利条件。1

2、4年财政政策保持积极,但地方加强债务管理,总体上力度有限。中国的财政政策有明暗两个层面,中央政府财政政策虽定调积极,但赤字率也未扩大,此为明面上的积极财政政策。但另一个暗中的财政政策为地方举债投资,而14年要求加强地方性债务管理,意味着地方财政政策的收紧,因而财政政策总体力度或有限。14年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但实际或由偏紧转向中性。虽然13年也定调为稳健货币政策,但强调逆周期调节功能,实际执行明显偏紧,货币利率中枢创历史新高。14年强调货币政策要保持松紧适度,而且要做好政策储备,适时适度预调微调,意味着14年央行大体维持中性态度,市场利率的波动不会像13年那么剧烈。重要改革领域释放红利:行政改革

3、进一步简政放权。财税改革推进透明预算,营改增扩大,房产税和环保税立法启动,建立规范的地方举债机制,化解债务风险。金融改革加快利率汇率市场化,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发起设立民营金融机构。国企改革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在石油电力等垄断行业引入民资。消费为本体现转型决心: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着力点,重点强调了发展养老、健康等服务消费,促进信息消费发展4G网络等。投资重点投向是保障房、农业水利、环保等民生工程。下调了出口目标增速,对外开放重点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产业结构调整进退并举:治理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地污染成为14年环保首要任务。房地产市场分类调控并更强调供给端缓解房价压力。以上均体现了政府促进

4、经济转型的决心。正文: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政府工作报告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基础上,明确了14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宏观经济政策和主要工作任务。本次报告体现了中央政府“改革为首,转型为本”的决心。1. 经济目标与财政货币政策1.1 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不变中有变经济增长目标:从充满信心到增强信心14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定为7.5%左右,与13年一致。CPI目标设定在3.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目标为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虽然14年GDP增速目标与13年相比,数值上并无变化,但具有不同的内涵。13年定7.5%的经济增长目标,主要还是以发展的习惯思

5、维,强调有增长的潜力,指出这些年制造业积累了较大产能,基础设施状况大为改善,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储蓄率较高,劳动力总量仍然很大。但14年7.5%的经济目标更多的是表达信心。把增长预期目标定在7.5左右,兼顾了需要和可能,这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相衔接,有利于增强市场信心,有利于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稳增长更是为了保就业,根本上是为了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报告中未提及增长7%的底线。然而,由于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年,去杠杆、去产能和经济结构调整或会容许经济实际增速低于7.5%,向底线靠拢。物价目标:从各种上涨压力到许多有利条件从物价目标看,虽然依然是3.5%,但是政府的表述也有很大不同

6、。13年更多强调物价上涨压力,指出通货膨胀压力仍然较大,主要是:我国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价格,农产品和服务类价格都存在上涨压力。而14年强调农业连年增产,工业品总体上供大于求,粮食等物资储备充裕,进出口调节能力较强,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具备许多有利条件。就业目标:小幅上调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的目标较13年上调了100万,表明政府采取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然而,13年虽然经济小幅下行,但城镇新增就业仍达到1310万人,远超年初900万人的目标,因此14年1000万城镇新增就业的目标不是紧约束,而是易完成的目标。1.2 积极财政政策:赤字续升,防控风险2014年全国财政赤字规模拟增至1.35

7、万亿元,环比增加1500亿元,赤字率高于13年目标的2%,将升至2.1%。中央财政赤字从13年的8500亿元上升至9500亿元。由于中央希望防控地方债务风险,堵歪门而修正道,14年中央代发地方债或由13年3500亿元上升至4000亿元。积极财政政策包括三大内涵:一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控“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预算执行中原则上不出台新的增支政策。继续盘活财政存量,加大资金统筹使用力度。二是完善有利于结构调整的税收政策。三是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要修明渠、堵暗道,有效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总体看来,我们认为14年财政政策的积极力度有限。中国的财政政策有明暗两个层面,中央政府财政政策定调积极,此

8、为明面上的财政政策。但另一个暗中的财政政策为地方举债投资,而14年要求加强地方性债务管理,意味着地方财政政策的收紧。因而财政政策总体力度或有限。1.3 稳健货币政策:松紧适度,结构优化14年M2预期增长目标仍维持在13%,缘于GDP增长目标和CPI增长目标均无变化。在制定M2增速目标时,通常按GDP与CPI预期增速之和再加两个百分点而定。14年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但实际或由偏紧转向中性。虽然13年也定调稳健货币政策,但实际执行明显偏紧,货币利率中枢升至历史新高。14年强调货币政策要保持松紧适度,而且要适时适度预调微调,意味着14年央行大体维持中性态度,市场利率的波动不会像13年那么剧烈。14年稳

9、健货币政策将坚持“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取向,继续为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创造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这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完善和优化融资和信贷结构”是一脉相承的。央行将引导金融机构优化结构,传统的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产能过剩行业将成为被压缩的对象。我们对14年主要预期目标和财政货币政策进行了梳理,并和13年做了对比。2. 14年政府工作:改革为首,转型为本政府工作报告的第三部分是14年的工作任务,涵盖改革、扩大内需、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发展、生态环境、城镇化、农业、对外开放等。我们分类归纳为下图中的六大方面。2.1 改革深化,释放红利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201

10、4年工作任务的安排中,首先提及“推动重要改革领域取得新突破”。其中着重强调了行政改革、财税改革、金融改革和国企改革四大领域。行政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总理指出行政改革是“政府的自我革命”,14年主要有几项内容:一是取消和下放200项以上审批事项,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二是完成地方机构改革和推进事业单位制度改革,以及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三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财税改革多点推进。集中在:(1)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全面推进透明预算制度.(2)营改增试点扩大到铁路、邮政、电信等行业,推动资源税、消费税改革,加快房地产税和环保税立法等。(3)中央地方财权事权改革在14年处于研究阶段。(4)建立规范的地方举债机制

11、,把地方政府性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推行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金融改革如火如荼。利率市场化预计会探索发行面向企业及个人的大额存单,扩大金融机构利率自主定价范围。汇率市场化将增强汇率双向浮动弹性。金融机构改革方面,将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实施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支持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加快发展多层次金融市场。另外,还首次指出要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国企改革秉承三中全会精神。主要包括:一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积极引入民间资本和战略投资者,全面推进国企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二是是探索分类推进改革、分类调整结构、分类实施考核、分类加强监管等措施,积极探索组建国资投资运营公司。三是完善市场化经营

12、机制,包括发展完善董事会制度,市场化聘用制度、薪酬、员工持股等。特别值得重视的是,报告中提出:“在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公用事业等领域,向非国有资本推出一批投资项目”,意味着垄断行业将加速放松管制的步伐。另外,我们预计国资委牵头制定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应会在14年出台。2.2 消费为本体现转型决心本次报告与历年相比,更加强调了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而下调了投资和进出口目标增速,体现了经济转型的决心。中央设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目标增速为14.5%,与13年持平。一方面,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完善消费政策,培育消费热点。要扩大服务消费,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各类服

13、务机构,重点发展养老、健康、旅游、文化等服务。另一方面,要促进信息消费,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加快发展4G网络,推进城市百兆光纤工程和宽带乡村工程,大幅提高互联网网速,在全国推行“三网融合”,鼓励电子商务创新发展。维护网络安全。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从13年18%下调至17.5%,这与地方两会各地下调投资目标增速是一致的。14年中央会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优化投资结构,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合理增长。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重大水利、中西部铁路、节能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进出口总额增速目标从13年8%降至7.5%。中央希望稳定和完善出口政策,实施鼓励进口政策,增加国内

14、短缺产品进口,或导致贸易顺差缩窄。对外开放重点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2.3 产业结构调整、环保和房地产产业结构调整进退并举。在推进的方面,报告着重强调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新一代移动通信、集成电路、大数据、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退的方面主要是化解产能过剩。报告对去产能的提法较为严厉,强化环保、能耗、技术等标准,清理各种优惠政策,消化一批存量,严控新上增量。环境保护问题备受关注,报告用大量的篇幅阐述了14年的环保任务。重点治理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地污染,并有明确目标和计划。加大节能减排和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也提出了具体目标。另外,生态保护和建设上也有退耕还林500万亩目标等亮点。对环保问题的重视程度大幅提升,体现了中央对经济结构转型的决心。对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表述也受市场关注。本次报告提出:“针对不同城市情况分类调控,增加中小套型商品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应,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这意味着新一届政府改变以往行政一刀切的调控手段,而是采取由地方政府负责的分类调控方式,并更加重视供给端释放来缓解房价上涨压力。以下是我们对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主要任务的梳理。 /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