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册美术教案中国传统雕刻艺术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6425124 上传时间:2024-03-07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册美术教案中国传统雕刻艺术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第五册美术教案中国传统雕刻艺术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五册美术教案中国传统雕刻艺术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第五册美术教案中国传统雕刻艺术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第五册美术教案中国传统雕刻艺术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册美术教案中国传统雕刻艺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册美术教案中国传统雕刻艺术(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传统雕刻艺术一、教学目标 1.以强烈的视觉形式来展示民间雕刻,使学生获得一种视觉上的体验,并初步直观地了解传统雕刻工艺的造型、色彩特点与制作方法。 2.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对传统艺术的熏陶,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 二、教材分析 1.热爱祖国优秀传统艺术是本套教材特色栏目之一。当你打开每册教科书的首页,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幅幅我国传统艺术的精华之作。这个栏目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在经济世界化的背景下,我国的传统艺术日益受到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尤其是西方文化的挑战,如何让学生准确对待我国传统艺术,如何从小培养学生热爱本国的优秀传统艺术的美好情感,是新世纪赋予每一个艺术教育工

2、作者的任务。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容涉及相当广泛,就美术领域来说,有绘画、书法、雕塑、建筑、工艺、民间艺术等。本栏目通过撷取传统艺术中的精品,同时符合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欣赏特点,使学生首先对这些优秀的作品留下深刻的视觉印象,并能初步了解我国传统艺术的种类以及特征。在教材编写中,选用图片的原则是在兼顾内容的前提下,强调作品的视觉冲击力,把美术是视觉艺术的这个重要特征强化出来。在整册教科书中,视觉的印象被相当地强化了。 2.本栏目在内容安排上,小学阶段以我国工艺美术作品为主,中学阶段以绘画、雕塑、建筑为主。小学阶段选择的作品有民间玩具、剪纸、泥塑、青铜动物雕塑、皮影、陶瓷等。本册选择了传统雕

3、刻工艺,有商朝的象牙雕杯,有明朝的犀牛角雕云龙杯、紫檀九龙纹笔筒,清朝的竹雕龙柄杯和象牙花插。这些雕刻工艺品色彩鲜艳、造型独特、做工精致,是我国工艺品中的珍品。 中国的雕刻工艺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居住在周口店的山顶洞人就以象牙雕刻作为装饰品而随葬。千百年来无数工艺美术大师创造了数不清的作品。传统雕刻工艺有三大门类:竹雕、木雕和牙雕。这些工艺因为材料特殊、贵重,技术难度大,一般以制作欣赏品为主,俗称“特种工艺”。 “竹雕”是指以竹为材料(如:竹笔筒、对联片、书橱、竹椅等)实行的雕刻。我国南方较为流行。竹雕的表现方法有镂雕、阴刻、浮雕等多种。还有一种以老竹根作原坯,对其稍作雕刻,创造成意象的

4、人物、动物等各种造型。这些作品作陈设用。 “木雕”是在上好的木料上实行雕刻而创作出的一种工艺美术品。如书中的明代紫檀九龙纹笔筒,因紫檀木质地坚韧、纹理细密、色泽光润,故雕刻精美,堪称笔筒中的精品。另外,我国的黄杨木雕也非常有名,一般用于建筑和家具的装饰,陈设作品多采用圆雕的形式。 “牙雕”泛指兽牙、兽角的雕刻制品,有时也叫“牙角雕”。象牙天生丽质,色泽洁白、柔和,雕成器物更是充满艺术魅力。犀角则因其珍稀而名贵。其技法与竹、木雕刻大体相同,器物造形也以笔筒、镇尺、笔架、屏风等为多。书中的商代象牙雕杯采用了镶嵌的工艺,被称为牙雕绝品。 三、教学建议 本栏目的内容主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可适当实

5、行引导和启发,也能够通过适当的提问来活跃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评述的欲望。学生学习本页内容能够在课堂上,也可在课后。教师还能够利用新书下发的时机,提出诸如:“这些是什么材料制作的雕刻工艺品?你喜欢吗?”等问题。 我架神州游太空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飞行器、宇航服等相关太空的知识。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设计创作水平。 3.让学生在设计创作飞行器遨游太空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太空、向往未来的情感。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相关太空知识的图片资料,准备记号笔、蜡笔水彩画的作画工具 (教师)课件、范作、把教室布置成类似太空的环境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1)学生谈谈在“太空”的感受。

6、 (2)结合学生回答,教师讲述相关太空的科普知识(有条件的学校能够实行太空遨游模拟实验),并提问:看了录像你了解到哪些太空知识? (3)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相关太空的资料。 (4)针对学生交流的内容,教师小结。 2.畅述想法。 (1)学生谈谈:怎样把教室设计成太空舱,成为一艘宇宙飞船?如果想要去太空遨游,需要哪些必备工具?遨游太空需要注意些什么? (2)出示宇宙飞船的模型或作品,协助学生了解宇宙飞船的构成。 3.动手创作。 (1)明确主题:我驾神舟游太空。 (2)教师建议:设计时要有自己的独创性;注意飞船和宇航服等的形状和色彩;注意飞船内外的环境。 (3)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动手创作。 4.评价作

7、业。 (1)学生介绍作品。 (2)学生自评、互评各自的优点与不足。 5.课外拓展。 (1)继续收集相关太空的资料。 (2)写写创作的体会或相关遨游太空的故事。 教学反思:学生对太空形式的话题很感兴趣,但是真正要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好,有点难度。尤其是要有一个表现的主题,围绕主题去布置画面,安排内容,更难。学生有个不好的作画习惯,一是画画速度很慢;二是不喜欢用颜色;三是喜欢用铅笔绘画。这几个不好的习惯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渐加以改变。我们爱劳动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人物在劳动中的动态美,激发热爱劳动的情感。 2.了解劳动时的动态规律,初步学习画人物动态的方法。 3.在创作中进一步提高

8、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 重点:学习人物动态的画法。 难点:劳动场景的美感表现。 课前准备 (学生)记号笔、油画棒、水粉画颜料等 (教师)有关劳动场景的课件资料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1.情境引入。 (1)教师用课件播放劳动最光荣的音乐,展示各行各业人们辛勤工作的画面。启发学生:你们平时都参加过哪些劳动?需要使用哪些工具? 当时的心情怎样? (2)学生回忆并交流。 2.欣赏感受。 (1)教师用课件出示作品夯歌,请学生欣赏讨论:作品中的人物在干什么?他们的劳动动作有什么特点? (2)教师小结:人在劳动时产生了有规律、有节奏的优美动态。 (3)小组活动:在小组内欣赏其他绘画作品,分析交流作品中各种劳动

9、动态及特点。 3.研究体验。 (1)设问:人在劳动时身体各部位是如何保持平衡的? (2)体验:同桌互相模拟动态并观察分析身体各部位的变化,寻找规律。 (3)展示:教师用课件演示人体劳动时的动作变化和身体各部位的协调、平衡关系。 (4)小结:任何动态都有他的动态特点,头、躯干和四肢之间相互配合,发生位置关系。人在活动时都有身体的活动趋向,从而身体产生了不同趋向的线,这就是动态线。绘画时抓住表现出动态趋向的动态线,就很容易表达动态。 4.尝试练习。 (1)作业要求:用记号笔尝试描绘各种劳动的动态。 (2)提出建议:人体活动时肩胛线和骨盆线倾斜呈相反状,可以参考书中的动态线范例。 5.作品交流。 展

10、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价。评价建议:作品是否表现了劳动时的动态?线条是否流畅、肯定? 6.课外拓展。 观察各种劳动的场景,用速写的形式记录各种劳动动态。 第二课时课前准备 (学生)记号笔、油画棒、水粉画颜料等 (教师)有关劳动场景的课件资料等 教学过程 1.欣赏体会。 (1)欣赏作品拾穗,分析作品中人物和背景之间的关系。 (2)教师小结:选择劳动中最典型的动作和周围的环境可以使画面达到传神的效果。 2.讨论研究。 (1)小组活动:欣赏学生作品,分析作品是抓住劳动中哪些最典型的动作和环境来表现主题的?作品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你认为这些作品哪些地方处理得特别好? (2)汇报交流,教师小结。 3.创

11、作表现。 (1)提出要求:画一画自己从事过的某种劳动。 (2)教师建议:除画出自己劳动时最典型的动态外,还要画出当时使用的工具以及周围的环境等。色彩的使用也应突出主题。 4.展示评价。 (1)学生展示作品,交流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 (2)同学互评,教师小结。 教学反思:以人物骨骼线条形式来表现人物动态,对于低段的小学生来说,其实还是有点难度的。学生看着火柴棒似的人物,感到非常的滑稽,很有趣,但是难以下笔。最难的是人物的比例。上身是头部的23倍,大腿是头部的2倍左右,小腿是头部的1.5倍左右,这个学生很难掌握。学生的绘画作品中也表现出来,有一部分是大头娃娃,一部分是小头爸爸,比例很难协调。还有一

12、个比较有难度的是肩膀。学生经常会忘了肩膀的所在,将两只手直接就画到身体这根线上,或者直接画到头部下面。以后教学中还得强调。绿 化 家 园教学目标 1.了解植树绿化的作用,学会用绿色装扮家园、社区。 2.学习用折剪纸的方法,表现各种树的外形,感受不同树的造型美感。 3.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体验剪纸造型的乐趣。 重点:通过欣赏和学习折剪纸材树,培养学生有爱绿护绿的兴趣和建设美好家乡的情感。 难点:掌握折剪树的各种具体制作方法。 第一课时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山林绿化、绿色家园的摄影图片,剪刀、彩纸、彩色水笔、胶水 (教师)收集有关绿化家园的图片、海报,制作成课件,剪刀、彩纸、彩色水笔、胶水等 教学

13、过程 1.谈话揭题。 (1)看图谈感受,激发兴趣。 课件展示与学生课前收集的绿色家园摄影图片欣赏相结合,直观感受绿色的美。请学生讲讲人类和大自然的关系,了解植树绿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说说植树节的由来及时间。提问:3月12日是什么节日?知道植树节的由来吗? (3)揭示课题绿化家园。 2.探究新知,学习对称剪方法。 (1)教师出示一张绿色的纸,提出问题:一张彩纸怎样才能变成一棵树,用什么办法? (2)学生得出结论:以彩纸做材料,用折、剪等方法,可以剪出各种形状的树。 (3)教师示范用对折法剪“树”。强调先沿对称轴画半棵树,再剪。 (4)学生试着剪纸。 (5)认识不同树的外形特。看

14、课件各种各样的树,说说你能识别哪些树木,说出他们的外形特征。 (6)分组讨论:剪纸的树形可以有哪些变化? (7)小结。 3.学习用四连折法剪树。 4.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作,集体创作纸贴画美丽的大森林。 (1)创设情境:欣赏美丽的大自然图片。 (2)学生分组,集体创作用折剪方法剪树,然后粘贴在黑板上或长卷纸上,组合成美丽的大森林。教师巡回辅导。 5.作业展示,互相评价。 第二课时课前准备 (学生)纸盒、彩纸、彩泥、剪刀、胶水、彩笔 (教师)纸盒、彩纸、剪刀、胶水、彩笔 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 提问:用折剪纸的方法表现各种树的外形特征是个好办法。想一想,还能用其他的表现方法吗? 2.分组讨论并

15、创作:用不同的材料表现各种外形的树。 3.汇报展示,相互交流。 4.小结:用折、剪、捏、拼等方法,可以将卡纸、彩泥等材料,塑造成各种各样的树。 5.讨论家园建筑的表现方法。 6.学生创作: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纸盒、卡纸的穿插组合,设计制作“小小家园”、“小小社区”,并用各种材料的“树”进行绿化。 7.展示评价。 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价。 教学反思:绿化家园这一课,原先是手工课,现在我把它改成绘画课后,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欣赏一些宣传保护环境,爱护绿化的招贴画,激发学生的爱绿,护绿的热情,然后利用所学的技法,自己创作一幅保护环境,爱护绿色的招贴画。通过教学,感觉到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很好,爱绿,护绿也有所了解,但是具体的护绿方法了解甚少。只有一些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