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资料2022年收藏浙大353卫生综合考研真题解析流行病学部分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6424125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资料2022年收藏浙大353卫生综合考研真题解析流行病学部分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精品资料2022年收藏浙大353卫生综合考研真题解析流行病学部分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精品资料2022年收藏浙大353卫生综合考研真题解析流行病学部分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精品资料2022年收藏浙大353卫生综合考研真题解析流行病学部分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精品资料2022年收藏浙大353卫生综合考研真题解析流行病学部分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资料2022年收藏浙大353卫生综合考研真题解析流行病学部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资料2022年收藏浙大353卫生综合考研真题解析流行病学部分(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流行病笔记(名解篇)1. 比值比OR:病例组暴露比与对照组暴露比的比值,反映暴露与疾病的关联性的大小。2. 病例对照研究:选择已经确诊的病人作为病例组,与病例组具有可比性的未患病者作为对照组,测量他们的暴露比例,从而推断暴露与疾病的关系。3. 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在疾病的临床期通过积极对症治疗与康复治疗來缩短病程,降低伤残率、死亡率。4. 生物标志物:指能代表生物结果功能的可测量的物质特征。5. 患病率:在一定时间、地点的人群中新旧病例的频数。6. 三间分布:疾病在人间、空间、时间的发生、发展的规律。7. 随机对照试验:在人群中进行的评估干预措施效果的有随机分组、设立对照的实验研究。8.

2、病因:导致疾病发生或引起疾病发病率增高的因素。9. 死因顺位:将死因按死因构成比从大到小排序得到死因的序列称为死因顺位,表示疾病的严重程度。10. 标准化死亡率:按标准年龄的构成计算的死亡率,用于不同年龄构成的人群间进行比较用。11. 期望寿命:假设的出生队列按照某年的死亡率度过一生,该队列人群寿命的期望值。12. 偏倚:即系统误差,有大小、有方向,可以确定来源,通过合理的实验设计可以减小或消除。分为选择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13. 相对危险度:暴露组的发病危险度与对照组的发病危险度之比,反映了暴露与疾病的相关程度。14. 归因危险度:暴露组的发病危险度与对照组的发病危险度差的绝对值,其值

3、反映了暴露组中由于暴露导致的发病危险度的大小。15. 疾病爆发:在短时间内患有某病的人数大量增多的现象。16. 出生队列研究:同时出生或同一时期出生的人群作为队列进行随访,是研究时间分布的重要方式。17. 队列研究:分别选取能代表研究总体的暴露组与对照组,对其随访,记录结局的发生率來研究暴露与结局的关系。18. 观察终点:随访观察的目标结局。19. 观察终止时间:观察截至的时间,是研究所计划的。20. 回顾性队列研究:利用历史记录中的暴露与结局资料进行队列研究。21. 安慰剂:除了没有有效成分之外,其他特征同实验药物相同的物质,它的使用为了控制安慰剂效应。22. 抽样调查: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人

4、群作为样本,利用样本的特征來推断总体特征的调查方法。23. 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24. 盲法观察:观察者不知道受试对象接受的处理因素的情况下进行观察,以消除因观察者主观因素引起的误差。25. 疾病筛检:运用特定方法,将健康人群中表面健康的有病者同无病者鉴别开来。26. 匹配:要求对照在某些特征上与病例一致,从而排除匹配因素的干扰。27. 安慰剂效应:研究对象因依赖医药而表现的一种正向心里效应,可以影响到生理效应。28. 生存率:特定人群若干年后尚存个体的频率。29. 总和生育率:假设育龄妇女依据某年的年龄别生育率度过一生,其生育数量的期望。其值通过对年龄别生

5、育率求和再乘以年龄组组距得到。30. 罹患率: 通常多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观察时间可以日、周、旬、月等为单位。31. 伤残调整健康生命年:指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年,包括因早死而损失的寿命年和因残疾所损失的寿命年。32. 巢式病理对照研究:在随访的队列中选取病例组与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33. 二代发病率:在最短潜伏期与最长潜伏期间,易感接触人群中发病的频率。34. 潜在减寿人年数:某年龄组人口因某病死亡者的预期寿命与实际寿命差值的总和,即死亡造成的寿命损失。35. 领先时间偏倚:筛检诊断时间和临床诊断时间之差被解释为因筛检而延长的生存时间。36. 阳性预测值:筛检

6、阳性患者患目标疾病的可能性。37. 疾病分布:疾病在人间、时间、空间的的发生发展规律。38. 求异法:对照事件中都没有出现暴露,所以推测暴露是发生病例的充分条件。39. 暴露:指研究对象接触过待研究的物质、具备特定的特征或行为。40. 暴露标志:与疾病、健康状态有关的暴露因素的生物标志物称暴露标志物。41. 在疾病的三间分布中,年龄分布的分析方法有横断面分析和年龄期间队列两种。42. Mill准则:即所谓的科学实验5法,是指求同法、求异法、同异并用法、共变法和剩余法。43. 突发卫生公共事件的分期包括间期、前期、打击期、处理期和恢复期。简答篇1. 试述流行病学研究中偏倚的概念,以及常用的控制方

7、法:答:偏倚指流行病研究中的系统误差,在研究的任何阶段都可能产生,大致分为选择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常用的控制偏倚的方法有:选择偏倚:掌握发生环节、严格选择标准、提高研究对象的合作程度、采用多种对照信息偏倚:严格信息收集标准、盲法收集信息、采用客观指标、合理调查技术的应用、统计学处理(错分偏倚的分析)混杂偏倚:限制、随机化、匹配、标准化、分层分析、多因素分析。2. 在流行病学资料分析时,如发现某因素与疾病的联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何解释结果?答:不能。联系可能由偏倚导致,还需要排除偏倚的影响。若排除偏倚的影响仍有相关,还要符合病因推断准则。若某因素与疾病的联系没有统计学意义,可能的

8、情况有a、事实可能有联系,偏倚导致关联的扭曲或统计效能不足;b、事实没有联系3. 一般什么情况下需要对年龄或其他因素进行调整或标化a、某因素与疾病相关,且相关的大小不能忽略;b某因素不是研究因素引起疾病发生的中间环节;c、某因素在比较组间分布的差别不能忽略。4. 何谓KOCH法则,它与现代病因概念有何主要差异答:KOCH法则是KOCH提出的,确定病原体的原则。a、病原体可从患者身上分离培养,b、从患者身上分离培养得到的病原体可致病实验动物,c、从患病实验动物中可分离得到病源体,d、没有患病者没有携带病源体KOCH 法则以单一病因、充分必要病因的理论基础,现代病因概念强调多因论、概率性病因。5.

9、 比较说明RR与AR的公共卫生意义答:RR值反映了暴露与疾病相关性的强度;AR反映了暴露组中由暴露所致发病率的大小,即如果采用预防措施控制暴露组中的暴露,所能降低的发病率的大小。对于发病率较小的疾病,即使RR较大,控制暴露人群的暴露后能降低的发病率可能较小。同样对于发病率较小的疾病,即使暴露与疾病的关联非常的大,但是AR可能较小。故RR能更加好地反映暴露与疾病的关联,AR能更好地反映了预防控制措施的收益。6. 试述配比研究的概念和作用答:配比是在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对照是要求在某特征与病例组相同,作用是通过配比能消除匹配因素的干扰。7. 简述混杂偏倚的概念和主要控制方法答:混杂偏倚是混杂因素所致

10、的偏倚。在实验设计阶段可以利用限制、匹配;在数据分析阶段,可以用分层分析、多元分析方法,标化率來控制混杂偏倚。8. 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如何控制选择偏倚的发生答:在实验设计阶段可以利用限制、匹配;在数据分析阶段,可以用分层分析、多元分析方法,标化率來控制混杂偏倚。9. 简述巢式或嵌入式病例对照研究研究方法和在病因研究中的特点答: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有(1)可以验证因果间的时序关系;(2)对暴露指标与结局指标的测量准确,减少测量偏倚,特别是消除回忆偏倚;(3)对照选择与病例处于同一队列,能代表病例的源人群,减少了选择偏倚;(4)属于观察法;(5)有设立对照(6)由果及因的研究。10. 传统流行病学

11、和分子流行病学在病因研究中有何特点答:传统流行病学从宏观出发,观察人群的暴露与患病指标來推断疾病的病因,不能描述暴露与患病间的直接证据;而分子流行病学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从分子和基因水平阐明生物标志在人群的分布及其与疾病、健康的关系和影响因素,可以得到健康-疾病连续带。简而言之:传统流行病学多只能发现远端病因,但是分子流行病学的特点是利用生物标记物测量暴露与结局,因此可以发现中间病因与近端病因。而且利用生物标志物可以较小回忆偏倚,但是会增加研究的费用。11. 简述对照的含义、作用和如何设立一个有效的对照答:对照组是相对与实验组设立的,不施加实验因素或施加标准干预的研究对象。对照组是为了控制非实验

12、因素而设立的。有效的对照组除了处理因素与实验组不同外其余潜在的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与实验组相同(实验组与对照组 is representative of the same population)。12. 如何建立进行疾病病因的推断答:通过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探索疾病的影响因素,运用逻辑推理得到病因假说;然后通过分析流行病学进行假说的验证;最终通过实验性研究证实假说。13. 何谓分层分析,有何作用答:分层分析即将数据按某因素分层,在各层内分别进行分析,并利用一定的方法计算联合值。分层分析可以控制混杂因素。14. 简述队列研究设计的优缺点队列研究的优点有:(1)可以验证因果间的时序关系;(2)对暴露

13、指标与结局指标的测量准确,减少测量偏倚,特别是消除回忆偏倚;(3)分组在结果出来前就已经确定,减少了选择偏倚;(4)是由果及因的研究,能研究一种暴露对多个结局的影响;(5)能计算发病率、RR与AR。它的缺点是:(1)费用相对较高;(2)有失访偏倚;(3)需要随访,研究周期较长;(4)对发病率较低的疾病需要较大的样本量,在实际中较难开展;(5)在随访过程中暴露的改变会导致信息偏倚。15. 简述分子流行病学特点答:传统流行病学从宏观出发,观察人群的暴露与患病指标來推断疾病的病因,不能描述暴露与患病间的直接证据;而分子流行病学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从分子和基因水平阐明生物标志在人群的分布及其与疾病、健康

14、的关系和影响因素,可以得到健康-疾病连续带。简而言之:传统流行病学多只能发现远端病因,但是分子流行病学的特点是利用生物标记物测量暴露与结局,因此可以发现中间病因与近端病因。而且利用生物标志物可以较小回忆偏倚,但是会增加研究的费用。16. 试述医学科研中测量偏倚的主要来源及控制方法测量偏倚主要由于测量或资料收集方法的问题产生。控制的方法有:严格信息收集标准、盲法收集信息、采用客观指标、合理调查技术的应用、统计学处理(错分偏倚的分析)。17. 病因研究的一般步骤是什么?答:通过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探索疾病的影响因素,运用逻辑推理得到病因假说;然后通过分析流行病学进行假说的验证;最终通过实验性研究证实假

15、说。18. 为什么说前瞻性研究结论优于回顾性研究答:前瞻性研究的优点有(1)可以验证因果间的时序关系;(2)对暴露指标与结局指标的测量准确,减少测量偏倚,特别是消除回忆偏倚;(3)分组在结果出来前就已经确定,减少了选择偏倚;(4)是由果及因的研究;(5)能计算发病率、RR与AR。19. 在实验性研究中如何体现随机、对照和盲法的原则要求答:实验过程中遵循随机化原则,在报告时应当描述随机化的具体方案并组间的均衡性;设计有同期平行对照;有合理的样本量。20. 试述流行病学调查设计的基本原则答:a、严格遵照抽样方法的要求;b、提高研究对象的依从性与受检率;c、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与方法;d、对调查员进行培训;e、选择正确的统计方法。21. 对一病因不明的疾病A,欲用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探索该病的病因,简述基本步骤和可采用的研究方法答:通过描述流行病学研究(病例队列、横断面、生态学研究等)探索疾病的影响因素,运用逻辑推理得到病因假说;然后通过分析流行病学(病例对照或队列研究)进行假说的验证;最终通过实验性研究(临床实验、社区实验、个体实验)证实假说。22. 偏倚和抽样误差的区别答:偏倚是系统误差,有大小、有方向,可以明确来源,使用合理的实验设计予以控制;而抽样误差是随机误差,来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