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炳灵寺石窟导游词范文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6423402 上传时间:2023-10-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炳灵寺石窟导游词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甘肃炳灵寺石窟导游词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甘肃炳灵寺石窟导游词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甘肃炳灵寺石窟导游词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甘肃炳灵寺石窟导游词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甘肃炳灵寺石窟导游词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炳灵寺石窟导游词范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肃炳灵寺石窟导游词范文 炳灵寺是广汉市区唯一的佛教寺庙,寺内殿宇规范,院落重重,众星拱月,气象巍峨,下面xxxx为大家带来了,期望对你有所帮助!炳灵寺石窟导游词各位旅客好友们:大家好!的佛教石窟。在甘肃省永靖县城西南35千米的小积石山中。炳灵寺在魏晋时称唐述窟,唐代称灵岩寺,宋代始称炳灵寺。今存窟龛 196 个 ,分布在上寺、下寺、洞沟、佛爷台等处。炳灵寺石窟现存早期主要的洞窟为169窟 ,为一天然大洞穴,窟内存西秦时的造像和壁画。造像有第6 号龛的一佛二菩萨,龛侧墨书题记有“建弘元年岁在玄枵三月廿四日造”即公元42021年,为石窟纪年题记最早者。题记下方绘有数排供养人,其中有当初高僧昙摩毗

2、和道融的供养像。另外,还有第9号龛的3身立佛,7 号龛残余的一身立佛17号龛仅存的菩萨及龛下部的半跏菩萨思惟像等,形象古朴,为早期造像中的 。23 号龛的并列5 身禅定坐佛,则显示出西域造像艺术的影响。该窟的西秦壁画题材内容十分丰富,有说法图、维摩诘变、无量寿佛、释迦多宝佛、弥勒菩萨及十方佛、千佛、飞天、伎乐、供养人等,画风质朴,粗犷。北朝时期的窟龛 ,如126、128、132、125等北魏窟龛,以释迦多宝佛为主尊,两侧壁有一佛或一佛一菩萨,或二佛并坐,造型上呈秀骨清像,手法细腻,重视神情刻画。而北周的造像,如第 6窟的一佛二菩萨造型已趋向浑圆壮硕,第172窟的5身立佛亦是北周造像的佳作。炳灵

3、寺石窟在隋唐发展到了又一高峰 。隋代窟龛较少,主要的为第 8窟,窟内所塑一佛二弟子二菩萨,手法较北周更为熟练、细腻,且富于改变。壁画有菩萨、弟子、供养人等,形象生动,色彩富丽。唐代窟龛多建在下寺,且多精美的雕塑作品,如第64号龛的一佛二菩萨二天王为石窟造像之佳作,第4958龛的阿弥陀佛坐像和二菩萨或单身观音菩萨立像等,造型概括,线条简练,成功地表现了人物的肌肉及衣褶的改变。第10 窟的天王像,拄剑而立,威武雄强。而第3窟中的石雕中心方塔为主要的建筑史资料。唐代以后,炳灵寺石窟的造像、壁画虽有延续,但已无大的举动。炳灵寺石窟属全国关键文物保护单位,在永靖县城西南35公里的大小积石山。积石山即使地

4、处西北高原,但风景独好。炳灵寺石窟就开凿在黄河右岸的小积石山的大寺沟西侧的崖壁上。炳灵寺所在积石山山岩的地质结构系细黄沙岩,易于开凿雕造,但不耐风化潮解。因为该地气候干燥,加之峭壁的高处,岩层往往突出如屋檐,对部分窟龛起着遮蔽风雨和太阳曝晒的作用,因此很多窟龛造像虽经千百年的岁月,至今仍得以相当完整地保留着。炳灵寺石窟导游词格式各位旅客好友们:大家好!炳灵寺石窟在甘肃永靖县之西偏北约35公里的小积石山大寺沟西侧的崖壁上,处于“丝绸之路”陇西段的一条支线上。在藏语中,“炳灵”是“十万佛”的意思,因此,炳灵寺(唐代名灵岩寺),也就相当于汉语中的“千佛山”“万佛洞”了。炳灵寺最早叫唐述窟,是羌语鬼窟

5、之意。后历有龙兴寺、灵岩寺之称。明永乐年后,取藏语十万佛之译音,取炳灵寺或冰灵寺之名。炳灵寺石窟约开凿于西晋初年(约公元3世纪前期),正式兴建于西秦,历经北魏、北周、隋、唐、元、明等朝。因为自然条件相对良好,人为破坏又少,因此至今炳灵寺石窟保留得仍比较完整。现在,共留存下窟龛183个,造像776躯,壁画900多平方米,墨书和石刻造像题记6则。十六国的西秦时期,因为当地的鲜卑族统治者笃信佛教,致使开窟造像活动十分活跃。这即是炳灵寺石窟开凿的第一个高潮,并一直延至北朝的北魏时期。期间最有代表性的是第169窟,其他第172窟和第1龛,第126、128、132窟,第2、124、125龛和第16窟等几组

6、也比较有名。尽管此时期造像雕凿的是作为“胡神”的佛和菩萨,但除去姿态、手印、衣着等固有式样外,大多摒弃了作为艺术原形的犍陀罗佛像的特征,融入了工匠自己本土的生活感受和审美要求,注入了本身和信众的情感和理想内容。尤其显著的是,在塑像及壁画人物的近旁全部有粉底墨书的名榜。这显然是对汉代以来传统形式的继承。石窟中的造像,神情生动,姿态优美,衣着线条流畅,整体技巧显得熟练精妙,手法洗练细腻。唐代,因为佛教的兴盛,造像风潮再次兴起,即炳灵寺石窟开凿的第二个关键时期。期间比较著名的有第46号龛、第50号龛和第51号龛等。唐代窟龛中的造像组合,多为一佛、二菩萨(或四菩萨)、二天王,也有的是一佛、二罗汉、二菩

7、萨和二天王。这时期炳灵寺石窟造像的特点和唐代石窟造像的整体风格相好像,全部是强调健康丰腴的美,但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如面型较长,动态夸张,起伏处棱角分明,刀法也更显粗犷有力。今后,在元、明两代,炳灵寺石窟也还有修妆,但石窟开凿已趋于没落了。 炳灵寺石窟是中国石窟开凿史上比较早期的作品,尽管历经千年,至今仍富有艺术生命力,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件珍品。炳灵寺石窟导游词怎么写各位旅客好友们:大家好!炳灵寺石窟在甘肃永靖县城西约50公里的积石山中。“炳灵”为藏语“千佛”或“十万佛”之意。石窟开凿在黄河北岸大寺沟的峭壁之上。峭壁长2公里,上下四层,高低错落。其上的洞窟为西秦、北魏、北周、隋、唐直到明、清各代的作品,唐代的约占三分之二。据统计,上有窟龛183个(其中窟34个,龛149个),大小佛像694尊,泥塑82尊。另有石雕方塔1座,泥塔4座,壁画约900平方米。编号为169的洞窟“唐述窟”,此窟造于十六国的西秦(385年431年)时期,距地面约60米,内有西秦造像,造型刚健挺拔,线条流畅,扬绘壁画,构图古雅,画中人物衣袂飘逸,栩栩如生。窟北部有墨书题迹一方,上书“建弘元年”(42021年)字样,系迄今所发觉的最早的石窟题记。1967年兴建刘家峡水电站时, 为保护石窟,特在窟前修筑防水大堤,长约200米,高约20米,坝前粼粼碧波,坝后岩窟崔巍,景色蔚为壮观。游人乘游船即可直达窟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