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脚》教案(15篇)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6418252 上传时间:2023-11-18 格式:DOC 页数:110 大小:83.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爬山虎的脚》教案(1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爬山虎的脚》教案(1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爬山虎的脚》教案(1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爬山虎的脚》教案(1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10页
《爬山虎的脚》教案(1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爬山虎的脚》教案(1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爬山虎的脚》教案(15篇)(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爬山虎的脚教案(15篇) 爬山虎的脚教案1(1740字)学习目标: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2、感受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生活情趣。课前准备:1、教学挂图。2、爬山虎的实物。3、词语卡片,句子条。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认读了本课的生字、词,不知道你们记得怎么样了,这节课老师来报一下听写,大家说好不好啊!生:齐答(好)。师报听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师出示词语。同学们对照,做错了的下课改正。师:昨天,我们欣赏了爬山虎的叶子,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爬山虎的叶

2、子的?(出示挂图,生看图回答)生:叶子的顏色、叶子的排序。生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师:课文第二自然段围绕叶子的特点写得非常具体,无论是叶子的顏色,还是静态的叶子、动态的叶子,都给人以美的享受,但_却不是以爬山虎的叶子为题,而是以爬山虎的脚(板书课题)作为题目,那么爬山虎的脚又有什么更吸引我们的地方呢?下面老师想请三个同学起来读一下课文的3、4、5自然段。其它同学认真听。生读课文,其它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思考这几段写的是什么?读完后请同学评评。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一)研究第三自然段。1、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它是什么样子的?默读课文,用“-”画出写脚的句子。2、学生汇报。出示句子,生齐读句子

3、。3、出示爬山虎的枝条师:是啊,阳光晒不蔫它,风雨撼不动它,爬山虎以它那盎然的生机,给我们的城市、乡村增添了无数绿色,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好心情。请看,这就是“爬山虎”,我们让它也长在我们教室的墙壁上(师请学生演示,学生发现它很难“长”在墙壁上,一脸的疑惑)师:(也一脸的疑惑)咦,爬山虎顾名思议会爬,而且它一旦爬了上去,就会很难把它扯下来,是什么东西帮了它的忙?生:爬山虎的脚。师:(拿着那根爬山虎)假如这根爬山虎没有被剪下来,它的脚一定能帮它爬上这块墙壁了。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师:正因为有了脚,爬山虎才能很快地爬上好几米的高墙;正因为有了脚,爬山虎才不怕风吹雨打,牢牢地在高墙上扎根。此时此时此

4、刻,你感受到了爬山虎的脚的什么?你想用什么词赞一赞它?生:爬山虎的脚真厉害!生:爬山虎的脚真神奇!师:爬山虎的脚这么神奇,我们一起再来用神奇的语气来读一读这段话吧!生齐读。(二)研讨第四自然段。1、师: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找出能直接回答这个问题的句子。2、学生汇报:爬山虎是这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质疑:“这样”究竟是怎样?4、出示句子,用“-”画出动词。5、谁来当爬山虎演一演?讨论,推荐一名代表上台表演,评议。6、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爬山虎吗?7、抓住动作词读好这两句。个别读,齐读。8、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向上爬。“一脚一脚”能换成别的词吗?讨论。小组汇报。9、这段话中

5、,你们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10、齐读。(三)研读第五自然段。1、读课文,用“如果就”说说你的发现。爬山虎的脚教案2(5048字)【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4.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教学重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的。【课前准备】1.课前观察爬山虎实物。2.搜集爬山虎的资料。【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课1.出示图片,初步了

6、解爬山虎。出示图片,问:知道这是什么植物吗?(根据学生的回答介绍爬山虎:这是爬山虎,也叫巴山虎、常青藤,葡萄科植物,夏季开花,花小,黄绿色,浆果紫黑色,常攀缘在墙壁或岩石上,是可作为垂直绿化的植物之一。)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_爬山虎的脚,就是介绍爬山虎这种植物的。2.板书课题,齐读。3.质疑课题:看着课题,你有疑问吗?(学生质疑)预设:爬山虎是植物,怎么可能有脚呢?它的脚是什么样子的?长在哪里?它的脚怎么爬的?4.导入:是啊,爬山虎怎么会长脚呢?它的脚有什么特点呢?我们来学习课文。二、整体感知1.自由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爬山虎的什么?2.检查交流:(1)认读词语。嫩

7、绿舒服均匀重叠空隙漾起拂过叶柄蜗牛紧贴蛟龙枯萎逐渐牢固(2)你读懂了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第一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生长得很茂盛。第二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很美丽。第三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的生长位置、样子、形状。第四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第五自然段写了爬山虎脚的变化。)3.理清脉络(1)哪几个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爬山虎的脚的特点?(3-5)(2)第二自然段介绍什么特点?(爬山虎叶子的特点)(3)主要内容?(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三、书写生字1.指名读生字。2.指导书写难写字“叠、痕、逐”。“叠”上面三个又的“

8、捺” 变成“点”。“痕”偏旁是病字旁,里面是“艮”(gen)“逐”豕(shi)的“捺”变成“点”。3.学生练习。四、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2.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导课1.认读词语。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二、朗读感悟(一)第一段1.读第一自然段,你从“满是”“一大片”中体会到了什么?(爬山虎长得很茂盛,能爬。)2.欣赏爬山虎爬到岩石、屋顶、墙上的图片。3.不管爬山虎生长在什么地方,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特点?(都是顺着墙往上爬。)(二)第二段1.学生自由朗读第二段,思考: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2.全班交流。(1)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没过几天是嫩绿的,长大的叶子绿得很新鲜。A.嫩红、嫩绿。B

9、.师导语:是的,作者是抓住颜色由嫩红到嫩绿的特点来写的。还有别的特点吗?(2)“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隙。”A.叶子的特点;绿、整齐均匀;B.“一顺儿”是指同一个方向或顺序,没有一片叶子是朝另一个方向的。C.从“一顺儿没有也”说明作者观察得认真。D.大屏幕出示爬山虎的叶子排列。E.指导朗读:读出绿的特点。F.这句话写出叶子的静态美。(3)当微风吹来,满墙的叶子更是美丽,谁来告诉我们?A.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漾起波纹,好看得很。B.同学们再读一读这一句,你觉得这一句写得怎么样?教师点拨:漾、波纹是说水的,在这里来形容

10、叶子被风吹得颤动时美丽的样子,很形象,很生动。C.这是一种动态的美。D.你能读出风轻轻拂过叶子,叶子像波浪轻轻漾起的感觉吗?(4)同学们,你们知道叶圣陶爷爷怎么能把爬山虎的叶子写得这么形象生动吗?(学生试着回答)对了,是因为他细心地观察了,正因为细心观察了,才知道叶的颜色和样子。板书(细心观察)3.感情朗读,背诵。(1)出示图片问:看着这么可爱的绿叶,你感觉怎样?(学生汇报感觉,并用朗读表达自己的心情。)(2)叶圣陶先生这么准确生动的描写,我们应该把它背下来。试着背一背第二段吧。(学生背诵)(3)看屏幕背诵。三、作业布置背诵第2自然段。第三课时一、旧知导入1.检查背诵。2.谁能说说课文介绍了爬

11、山虎的哪些方面?(叶子,脚的样子,怎么爬的和脚的变化。)二、研读交流过渡: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爬山虎叶的特点,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爬山虎脚的特点和是怎样爬的。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到有关写脚的特点和怎样爬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体会。(一)学习第三段1.导语:下面我们来学习爬山虎脚的特点。谁来告诉我们,你划了哪一段的哪一句,写了爬山虎的脚的什么特点?(1)“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写出了爬山虎脚长的位置是茎上。(2)“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写出了爬山虎脚的形状。导语:啊,原来爬山虎的脚是六七根细丝,长在茎上叶柄的反面。还有吗?(3)“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

12、红的。”写出了脚的颜色。2.点拨写法(1)教师出示对比阅读的句子:(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反面,是伸出的六七根细丝,颜色也是嫩红的。)同学们看老师这里也有一段描写,对比刚才我们学习的书上的第三第四第五句,哪个好,好在哪?(2)写法上的好处:第四句写出了脚是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还写出了像蜗牛的触角。很具体,很生动。(3)小结:是的,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叶圣陶爷爷非常善于细心观察,不仅如此,他还善于运用了生动具体的描写,为我们展示了爬山虎脚的特点的,这种写法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3.指导朗读背诵。(1)学生朗读句子。(2)指导背诵:现在,你已经知道爬山虎脚的特点了吗?看着图片给你的同桌介

13、绍一下。(3)师生一起介绍。导语:这就是爬山虎的脚。那他是怎样爬的?我们接着来学习。(二)学习第四、五段1.找学生读第四段第一第二句:大家认真听一听,我们来初步了解一下爬山虎是怎样爬的。(1)找出能够表现爬的过程的词语,再体会一下爬的过程。(2)学生汇报:触、巴、弯、拉、紧贴、爬。(3)齐读(4)抓住重点词,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导语:爬山虎就是这样长出一段茎,就长一片叶子,然后长出一只脚,接着(5)小结: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正是长出一段茎,就长一片叶子,然后长出一只脚往上爬,所以他的叶子很均匀,没有重叠的。着也体现了爬山虎的聪明,均匀无重叠的叶子有利于充分吸收阳光

14、。(6)理解动词之间的关系:同学们再看看这些动词,他们的顺序能互换吗?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师讲解:这些词是有先后顺序的,不能互换,他们之间也存在着因果关系,比如,正是细丝由直变弯曲,缩短了茎与墙的距离,产生了拉力,才使他在墙上贴得紧。现在同学们知道为什么细丝由直变弯曲,就紧贴在墙上了吧是因为产生了拉力。叶圣陶爷爷运用了这些动词,准确地写出了爬山虎爬的过程,这种准确表达的方法,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2.学习最后一段(1)爬山虎的脚还有哪些特点呢?请自读第五段。(2)出示:没有触着墙的,枯萎了,触着墙的,脚巴在墙上的相当牢固。(3)“要是休想”说明了什么?(可见爬山虎的脚巴住墙是多么牢固啊。风能掀下它,不让它继续往上爬吗?雨能阻挡它向上攀登吗?可见爬山虎的脚具有多么不屈不挠的攀登精神啊!当然也说明作者亲自体验过。)3.通过刚才学习第四段爬山虎爬的过程,第五段脚的变化,你知道,叶圣陶爷爷的观察是一时的吗?(不是)是的,叶圣陶爷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