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6416595 上传时间:2022-08-2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摘要 2009年12月7日-18日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贝拉中心(Bella Center)举行,超过85个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出席。会议的主要目的在于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会议在争吵声中最终只达成了一个无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但是哥本哈根协议维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就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作出了安排,并就全球长期目标、资金和技术支持、透明度等焦点问题达成广泛共识。一、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

2、会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全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由于该次会议是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因此也被称为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1992年,联合国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下简称联合国环发大会)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大会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以下简称框架公约,英文缩写UNFCCC)。公约于1994年3月21日正式生效,截至目前为止,公约已拥有192个缔约方。框架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

3、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此外,公约还为国际社会在对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就是公约缔约方基于这一基本框架,为妥善解决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而举行的。自1995年3月28日首次缔约方大会在柏林举行以来,缔约方每年都召开会议。迄今为止,不包括2009年哥本哈根大会在内,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已经召开了14次。2009年12月7日-18日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贝拉中心(Bella Center)举行,超过85个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出席。会议的主要目的在于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

4、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本次缔约方会议,官员们试图达成一个新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协议,并以此作为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阶段结束后的后续方案。根据UNFCCC秘书长德波尔的表述,在此次会议上,国际社会需就以下四点达成协议:(1)工业化国家的温室气体减排额承诺;(2)像中国、印度这样的主要发展中国家应如何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3)如何资助发展中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4)如何管理这笔资金?本次缔约方会议的焦点问题主要是“责任共担”。责任首先是“共同的”,各国无论大小、贫富、实力强弱,都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对地球的任何一点破坏往往都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因此每个国

5、家都应对保护全球环境承担一份责任。责任同时也是“有区别的”,这符合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公平原则,因为根据国家历史累计排放情况,发达国家所承担的责任应当与它们的社会在历史上和在当前,对地球环境造成的破坏以及压力成正比,所以理应承担比发展中国家更多的责任,这样才有可能促成各国平等协商、通力合作的前提。但是,具体的减排目标,以及资金援助等具体责任如何承担在各国之间还存有争论,如表1-1:表1-1 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争论焦点争论焦点美国欧盟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减排目标美国要求中印等发展中排放大国“共进共退”欧盟要求中美行动起来发展中国家要求发达国家大幅提高减排目标资金援助美国没有提出一个资金数额欧盟尚未给

6、出具体的资助数额发展中国家要求发达国家资助领导地位美国期待恢复领导地位欧盟重申在气候问题上发挥领导作用专家:中国作为大国应积极采取行动碳关税美国拟立法对进口货物征收碳关税欧盟内部对设立碳关税分歧严重中国:坚决反对 碳关税损害发展中国家利益会议在争吵声中最终只达成了一个无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哥本哈根协议维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就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作出了安排,并就全球长期目标、资金和技术支持、透明度等焦点问题达成广泛共识。所有对本次会议报以希望的人,对于最终的结果都难掩失望,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不负责任的表现,

7、更是让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未来的出路蒙上了一层阴影。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8日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领导人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凝聚共识、加强合作、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历史进程的重要讲话。在这次讲话中中国向世界做出了这样的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且“减排目标将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保证承诺的执行受到法律和舆论的监督。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改进减排信息的披露方式,增加透明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对话与合作。”最后,温总理还强调“中国政府确定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是中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是对中国人民和全人类

8、负责的,不附加任何条件,不与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我们言必信、行必果,无论本次会议达成什么成果,都将坚定不移地为实现、甚至超过这个目标而努力。”二、全球节能减排的意义气候在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报告,最近100年是过去1000年中最暖的;最近20年是过去100年中最暖的;1860年以来,全球平均温度升高了0.4-0.8度。如果人类采取有效措施,变化会放缓慢一些;而如果人类不采取有效措施,变化就会变的很剧烈,而人类也许会无法适应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从而在多方面遭受重大的损失。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科学预测,全球地表平均气温到2100年时可能比

9、1990年上升1.4-5.8度,这将是20世纪增温值的2-10倍,可能是近10000年内增温最显著的速率。 参见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气候变化2001:综合报告,第4-21页气候变化问题目前己引起了各国的广泛关注,气候变化涉及对人类本身的生存和发展以及自然生态系统的改变,另外其对国际安全形势,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诸多领域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触及各国的根本利益。1、节能减排是防止气温和海平面升高的需要气温的升高,使得全球冰川都处于加速融化阶段。在IPCC的第三份评估报告中,专家曾预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4度至5.8度,海平面将升高9厘米至88厘米。而在第四份报告中

10、,专家们预测,从现在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幅度可能是1.8度至4度,海平面升高幅度是18厘米至59厘米,而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90%可能是人类的活动。气候变暖的一个重要实物证据是,格陵兰岛的冰盖约为260万立方千米,目前正在以每年100至150立方千米的速度消融。IPCC的第四份评估报告的依据是11个国家采用14种气候评估模式进行的58项实验。 IPCC在起草第三份评估报告时所依据的科学证据仅有几项实验,但到了第四次评估时明显增加了科学支持,说服力强于第三份报告。对全球大气平均温度、海洋平均温度、冰川和积雪融化的观测以及对全球海平面的测量等已证实,全球气候正在变暖,而人类的活动是气候变暖

11、的主要原因。众所周知,导致气候变暖的人类活动主要是温室气体的排放,因此,要防止气温和海平面的升高,全球都应该采取积极的行动。2、节能减排是稳定国际形势的需要1972年“罗马俱乐部” “罗马俱乐部”是由世界各地的科学家、教育家、经济学家等组成的一个非正式国际组织。发表的两份著名报告增长的极限和人类处于转折点,就对非传统安全的世界环境问题提出了警醒。而随后在1973年爆发的世界石油危机和自然灾害,更进一步验证了罗马俱乐部对此种非传统安全问题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影响的正确认识。1气候的变化使得环境问题成为国际政治的热点。由于各国对全球环境问题产生的历史和现实作用不同,全球环境变化的后果对各国的影响各

12、异,各国应对全球环境变化的社会经济代价和适应全球环境变化的能力差别很大,由全球环境问题引发的国家利益矛盾错综复杂,有关全球环境国际公约的谈判与博弈成为各国争取和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着力点,甚至成为提高国家自身实力优势,抑制他国竞争力的重要工具。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责任承担问题,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加剧。以本次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为例,发展中国家对以美国为首“伞形集团” 伞形集团是一个区别于传统西方发达国家的阵营划分,用以特指在当前全球气候变暖议题上不同立场的国家利益集团,具体是指除欧盟以外的其他发达国家,包括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因为从地图上看,这些国家的分布很像一

13、把“伞”,也象征地球环境“保护伞”,故得此名。不负责任的表现就相当不满,长此以往,并不利于国际形势的稳定,因此,各国积极地采取节能减排行动,尽量消除气候变化带来的消极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3、节能减排是全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频发的极端天气灾害会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Hurricane Katrina)在美国的新奥尔良市造成1000多亿美元的经济损失;2006年夏季超强台风袭击中国闽浙,造成两省104人死亡,经济损失111亿元。农业、水资源和人类居住环境都受到气候进一步变暖的影响。此外,目前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还是化石能源,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煤炭

14、、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支撑了19世纪到20世纪近200年来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然而,化石能源的不可再生性和人类对其的巨大消耗,使化石能源正在逐渐走向枯竭。 据美国地质局估计,全世界最终可采石油储量为3万亿桶。由此推算,世界石油产量的顶峰将在2030年出现。由于剩余储量开采难度增大,石油产量会快速下降。世界煤炭总可采储量大约为8475亿吨。长期来看,尽管世界煤炭可采储量相对稳定,但还是出现了下降的趋势。按当前的消费水平,最多也只能维持200年左右的时间。世界天然气储量大约为177万亿立方米。如果年开采量维持在2.3万亿立方米,则天然气将在80年内枯竭。如果不对目前的能源消费结构加以改

15、变,总有一天全球都会陷入没有能源驱动的阴影之中。节能减排能够促进新技术的研发,推动新能源的开发,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程度,从长远来看,有利于全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三、控制气候变化的国际条约现状从1991年的气候谈判一路走来,国际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有关气候变化的国际条约,非政府组织也为温室气体排放限制的国际合作贡献着举足轻重的力量。这些条约按照是否具有法律约束力可以分为两类:第一、控制气候变化的国际法律文件到目前为止,控制气候变化的国际条约有很多,但是真正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并不多,严格意义上应该只包含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缔约方会议决定等重要法律文件 并不是所

16、有的缔约方会议形成的决定性文件都具有法律效力,比如第15次缔约方会议达成的哥本哈根协议就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以及部分缔约国之间的双边或者多边协定。但是,实际上缔约方会议决定以及缔约国之间的双边或者多边协定也是以框架公约及其议定书为基础的,是与他们一脉相承的。第二、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条约1、NGO组织 NGO,英文“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一词的缩写,是指在特定法律系统下,不被视为政府部门的协会、社团、基金会、慈善信托、非营利公司或其他法人,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撰写哥本哈根气候条约该条约呼吁一项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出台,该协议由三部分组成,即:强化工业化国家义务的更新版京都议定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