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武定县水文地质调查实习报告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6405824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武定县水文地质调查实习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云南武定县水文地质调查实习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云南武定县水文地质调查实习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云南武定县水文地质调查实习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云南武定县水文地质调查实习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武定县水文地质调查实习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武定县水文地质调查实习报告(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章 绪言一、教学实习的目的、任务及要求1、通过实习加深学生对已学专业课程的理解,通过实践教学,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并为后继课程做准备。实习是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使我们知道了以后工作的基本思路。2 、通过实习使学生初步了解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方法和基本程序程序。初步掌握1:5万区域地质填图整个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了解各阶段之间的任务和相互关系。3 、通过各种图件的编辑和区域综合地质填图教学实习报告的编写,使学生初步学会野外地质资料的收集、整理、综合分析研究和编写地质调查报告的基本工作和方法。4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敢于创新的专业基本工作方法。5 、 实习结束

2、后,完成以下任务:(1)、区域综合地质填图教学实习报告一份(1人1份)(2)、实习区1:25000区域综合地质图一份(1人1份)(3)、1:2000测区综合地层柱状图一涨(1人1份)(3)、1:2000实测剖面图(1人1份)(4)、原始资料:包括野外记录本、剖面记录表、厚度记录表、标本登记本(5)、岩矿标本一套(以小组提交)二、教学实习的组织形式及完成情况本次实习是我们区域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专业在第三学期室内教学实习结束后,进行为期5周的1:50000区域地质调查教学实习。主要是以班为单位,我们班由陈志学和赵雪琼老师带领。这次实习基本达到了教学实习的目的,使我们基本掌握在野外观察、分析各种地质

3、现象的方法,并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灵活的结合起来,这样不仅巩固了理论知识又积累了社会经验。我们也知道了1:50000区域地质调查的整个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了解了各个阶段之间的相互关系。三、测区交通位置及自然经济地理(一)、地理位置实习地区云南省昆明市北西100公里的楚雄洲武定县近城镇西起狮子山,东至文笔山;北起洒普山,南至后冲。南北长10公里,东西宽10公里,面积大约100平方公里,地理左边为东经102度22分36秒102度27分40秒,北纬25度30分25度35分。(二)、交通测区地处武定现成进城镇,有昆明武定渡口的主干公路,武定罗次直线公路等,乡村公路四通八达,十分方便。如图:(三)、自然

4、地理测区为云贵高原之山间盆地,东有文笔山(2220m)、西有狮子山(2421m)、北有洒普山(2279 m)。山脉总体走向北东南西,武定盆地位于其中,呈北东南西向延伸。河流主要有菜园河,西村河,二者在旧城交汇形成盘龙河向东流入掌鸠河、汇入菩渡河后进入金沙江。(四)、气候测区属高原季风温凉气候。据武定县气象站资料最高气温在七月,达34.5度,月平均温度20.7度;最冷在每年一月,最低温度-6.4度,月平均温度7.4度;年平均气温15度左右,年降雨量8001200mm,气候干湿季节明显,每年610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8090%;11月至次年5月为旱季,且35月多有春旱,此外就大范围讲,受地形影

5、响具立体气候特点。(五)、经济实习区内村镇密集,人口稠密,以汉族为主,有少量彝、苗、回族等,少数民族多分布于山区。农产品,坝区以稻谷和豆类为主,山区以玉米、薯类为主,次为小麦等农作物。武定属于贫困县,县城附近经济相对较发达,没有大型工矿企业,工农业均欠发达。武定县城之西的狮子山是著名的风景区,山上松柏苍茫、古书参天、兰花飘香,春来牡丹吐艳,冬时梅花娇艳,又古刹深藏、宝阁凌空、瀑布飞溅、蛇石险峰。相传明惠得帝曾来此避难,削发为僧,实为昆明市西北较近的旅游胜地。四、以往工作情况19671992年,云南省地矿局二区测队、十一地质队、第四地质队、第一地质队、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建材301队等单位先后

6、在该区进行过地质工作。主要地质成果有:武定下寒武统渔户村组沉积磷矿踏勘简报、武定大矣波钻矿点踏勘简报、武定狮山磷镁矿踏勘简报、云南省武定狮山石棉矿马家营矿段补充勘探报告、云南武定近城镇钛铁砂矿大矣波矿段详查报告、云南武定白邑村矿段普查报告、1:20万武定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及1:5万武定县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等。第二章 地层测区内地层出露较安全,有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三叠系、侏罗系及第四系等地层,各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及其特征从新到老叙述如下:(一)、震旦系仅出露上统灯影的二、三段,主要分布于测区北西角的诘家村一带,各段岩石特征组合如下:1、灯影组二段(Z2d2)中上部为浅灰灰色夹浅肉红

7、色中厚层状与块状粉晶白云岩不等厚互层,下部夹少量灰黄粉沙岩,上部偶夹灰白色薄曾层状硅质岩及砾屑白云岩,白云岩发育水平纹理及其波状纹理,局部具缝合线构造。总体上:由下至上以灰色、浅肉红色为主变为灰色为主,硅质含量由无至含少量硅质闭块至夹硅质条带的变化特征。含有少量的藻类化石。总体表现为碳酸盐台地相沉积,测区内未见底,厚度大于300米。 2、灯影组第三段(Z2d3)中、下部为灰黄褐黄色薄层状粉沙岩,石英粉沙岩,发育水平层理、微波状层理偶见胶磷状结核,具球形风化;低部为深灰色胶磷矿中粗粒硅质砂岩,粉沙岩,具粒序层理,层面上见小壳化石,有 Ovalitheca mongorica Circotheca

8、sp.;上部在吉家村一带有露头,为黄灰色薄层状含海绿石石英粉沙岩,偶见胶磷状结核,发育水平层理,含丰富的小壳化石,有Turcutheca,Circotheca sp.,据其岩石组合及其生物化石特征属陆地近宾相沉积,本段下伏层的接触面呈波状起伏,接触面上可见12mm厚的赤铁矿分布,局部具浑圆状的白云质细砾石,显然该接触面为沉积间断面,厚度3571米。(二)寒武系测区内寒武系主要分布在西边,由下至上山露有下,中,上三个统,分为六个组,其中上统保存不全。1、下统(1)寒武系下统分为筇竹寺组、沧浪铺组、龙王庙组共三个组。(1)筇竹寺组(1q) 该组据其岩性特点分为下部八道弯段与上部玉案山段两个段。八道

9、弯段(1q1)下部为黑色薄层石英粉砂岩夹页岩;中部为灰黄色石英粉砂岩,具顺层虫构造;上部为黑色薄层灰质泥岩,含少量三叶虫Mianxiandiscus sp;古界形虫Kunmingella douvillei等生物化石。据其岩石及生物化石特征属滞流海沉积。玉案山段(1q)为灰褐灰黄色页岩褐姜黄色薄层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中部夹灰黄色白云质粉砂岩及少量灰黄色薄层细粒长石细砂岩。含丰富三叶虫化石。有Wutingaspis tingi,Kunmingella maxima据其岩石组合及生物化石特征陆棚相沉积,该段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厚85m。 (2)沧浪铺组(1q)该组据其岩性特点分为下部关山段与上部乌

10、龙篝段两个段关山段(1c) 为灰灰褐色厚块状细砂岩、石英细砂岩,发育大型楔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斜层理,下部具层厚约20m的褐红色薄层状石英粉砂岩与薄层泥岩互层,大量暗色矿物呈星点状分布。中上部夹少量薄层细粒石英砂岩及含泥角质砾组砂岩,风化后常形成空洞。顶部具厚约1m的灰白、灰黄黄褐色厚层状含砾粗砂岩。生物化石稀少,属于河口三角洲沉积,该段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厚79m。乌龙箐段(1c)为灰色、灰黄色页岩、泥岩夹褐黄色薄层状石英粉砂岩。该段与下伏关山段接触面波状起伏不平,岩性突变,有沉积间断。含三叶虫化石Redlichia sp.腕足类化石Obolus sp.,陆棚相沉积。厚57m 。(3)

11、龙王庙组(1l) 上部为灰色中厚层状粉屑细砂屑白云岩及薄层粉砂岩、钙质泥岩夹硅质岩;中部为灰深灰色中厚层状砂屑白云岩;下部为深灰色薄中层状粉砂质白云岩、灰黄色薄层状白云质粉砂岩夹黄绿色页岩及粉砂岩含砾屑砂屑白云岩。含较丰富的三叶虫化石Redlichia sp.,属于混和坪沉积,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厚110127m。2、中统寒武系中统分为陡坡寺组、西王庙组两个组。(1)陡坡寺组(2d) 上部为浅黄色黄色薄层状石英粉砂岩、泥岩与粉砂质泥岩互层夹灰色砂质白云岩透镜体;中部为灰色厚块状细晶灰质白云岩夹浅黄色薄层粉砂岩;下部为黄绿色、灰绿色泥岩、页岩夹黄色薄层石英粉砂岩。中下部含丰富的三叶虫化石Mufu

12、shania shlangensis。属于混和坪沉积,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厚约60m。(2)西王庙组(2x)中上部为紫红色、灰黄色、灰绿色薄中层状钙质石英粉砂岩、粉砾岩、局部夹灰色砂质白云岩透镜体;下部为紫红色薄层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与浅灰色、褐黄色薄层状况粉砂岩、钙质粉砂岩不等厚互层,生物化石稀少,属于沙泥坪沉积,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厚139m。上统娄山关组(3ls)该组主要分布于测区南西角山外河一带。上部为灰色薄层状含粉砂质灰岩与褐黄色粉砂质泥岩互层,夹浅灰色薄层泥质灰岩;中下部为浅色灰色薄中厚层状泥晶微晶灰岩,砂泥质白云岩夹多层含白云质砂屑砾屑灰岩、钙质粉砂岩及硅鲕状白云质灰岩;底部

13、为浅灰、灰黄色薄中层状泥灰岩、微晶灰岩、石英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夹含铁砂质灰岩,含石英细砾岩。生物化石稀少,属于混和坪沉积,该组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厚126m。(三)、奥陶系奥陶系主要分布于测区的西边及北东部人民桥一带,只出露了下统,据其岩性组合、岩相、基本层序等特点分为汤池组、红石崖组等两个组。1、汤池组(O1t) 上部为灰黄色薄中层状细中粒石英砂岩、含锰砂岩、长石石英砂岩与灰绿色页岩互层;中部为黄绿色页岩为主夹咖啡色薄层、透镜状含铁锰质石英粉细砂岩;下部为灰色薄中层含磷长石英细粗砂岩与黄绿色页岩互层。含丰富的生物化石,属于沙泥坪陆棚相沉积。该组与下伏娄山关组的接触面起伏不平,底部具含砾粗砂岩

14、,为假整合接触。厚约40m。2、红石崖组(O1h) 该组据其岩性特点分为上、下两段。(1)红石崖组第一段(O1h) 顶部为灰黄、灰绿色中层状含磷细中粒石英砂岩夹灰绿色页岩、含砾粉砂质泥岩、生物碎屑砂岩;上部为灰灰绿色中层状细中粒长石英砾岩、灰紫色薄层粉砂岩与灰绿色粗粉细砂岩互层夹紫红色薄层泥岩、灰绿灰紫色中层状长石含锰砂岩;中部为紫红、灰绿色泥岩、薄层粉砂岩、薄层粉砂泥岩与灰白色、灰黄色薄层石英粉砂岩、灰紫色细粒岩互层,局部夹灰紫色薄层含长石英粗粉细砾岩;下部为紫灰、黄、灰绿色页岩与黄色薄中层状含长石英细粉石英、杂色细粉砂岩互层。含三叶虫Tungtzuekka sp.;双壳类Cypricard

15、inia prisca;腕足类Sinorthis typica;遗迹化石Cruziana sp.,属于沙泥坪相,与下伏汤池组整合接触。厚144m。(2)红石崖组第二段(O1h)上部为紫红色、褐黄色薄中层状石英粉细砂岩夹紫红色薄层泥岩、灰紫色薄层砂质泥岩,发育包卷构造,并具有大量垂直层面的虫管分布;中部为灰褐色、紫红色中层状细中粒石石英组粉细砾岩与紫红色薄层泥岩互层,夹灰绿色薄中层状粉细砂岩及黄紫红色中层状含生物碎屑砂岩;下部为灰绿色、黄绿色页岩夹黄、褐黄色薄中层含生物碎屑细中层含生物碎屑细中粒砂岩、浅紫灰色薄层云母粉砂岩,局部夹褐黄色砂岩透镜体。底部含笔石Didymograptus deflexus,为陆棚沙泥坪相,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厚128m。(四)、泥盆系泥盆系主要分布于测区的东部,两部只有少量分布。据其岩石组合及生物化石特点分为下统坡松冲组、坡脚组,中统缩头山组、鱼子甸组等四个组1、下统(1)坡松冲组(D1ps)为铁红色含豆状赤铁矿砂岩、铁质砂岩夹白色薄层石英细砂岩,从下至上豆状赤铁矿及铁质含逐渐减少。在人民桥一带采到鱼化石Huananaspis wudinensis,为陆相近海湖相沉积,该组与下伏地层接触面起伏不平,具风壳及铁质结核,与伏各组地层假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