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欣赏课程整体设计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6399269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欣赏课程整体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文学欣赏课程整体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文学欣赏课程整体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文学欣赏课程整体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文学欣赏课程整体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学欣赏课程整体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欣赏课程整体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学欣赏课程教学整体设计李树为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 2010-11文学欣赏课程教学整体设计一、管理信息 课程名称:文学欣赏 课程代码: 制 定 人: 李树为 二、基本信息课程类型:公共选修课学分:2 学时:30学时 授课对象:高职学生 三、学习领域(课程)整体设计图示1 文学欣赏课程学习领域示意图学习领域 (30学时)诗歌欣赏模块10(学时)小说欣赏模块10(学时)戏剧影视模块10(学时)(一) 学习领域(课程)总体目标文学欣赏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公共选修课程。本课程实施分模块教学,学生通过基本学习领域和拓展学习领域的学习,一方面,提高学生文学基础知识和文学阅读基本技能;另一方面

2、,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等方面的能力,突出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使学生能在未来的工作与社会交往中,具备文学鉴赏、审美实际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文学鉴赏方法,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突飞猛进的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1. 职业能力目标能力目标要求: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能掌握以下阅读技能:了解语篇和段落的主旨和大意;掌握语篇中的事实和主要情节;理解语篇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对句子和段落进行推理;了解作者的目的、态度和观点;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生词的意思;了解语篇的结论;进行信息转换。特别是能够了解人文历史和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发展。文学欣赏的理解能力是高级水平的理解,属于间接理解

3、,是指在概念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达到系统化和具体化,重新建立或者调整认知结构,达到的融会贯通,并使之得到广泛的迁移,知道它是“为什么”。 鉴赏能力:文学鉴赏是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读者通过语言媒介,获得对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及其艺术形式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引起情感反应,得到审美享受。文学鉴赏能力的要素也必然可由从事鉴赏活动所必需的鉴赏知识、技能所构成。 评论能力:文学评论的对象是文学作品(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影视等);评论的目的是通过对其思想内容,创作风格,艺术特点等方面议论、评价,提高阅读,鉴赏水平,评论时当然可以旁征博引,引用各种材料论证,但这旁征博引的各种材料,应是与文学作

4、品有关的,而文学评论所用的材料基本上是来自所评文学作品本身。 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个人所具有的与进行审美活动相关的主观条件和心理能力。审美感受以“视、听”两种感官为主,而在这方面并不是每个人都一样的。在这里,先天的条件,以及后天的训练都起着很大的作用。每个人不同的审美能力先天失明的人无法有绘画的感受,先天失聪的人也无法有音乐的感受。对绘画和音乐的敏感程度,与人的视听器官的先天敏锐程度有关,而后天各人生活条件和经验的不同,对感官的培养、锻炼的不同,更现实的使各人具有不同的审美能力。这些个人的能力的产生、发展和形成,虽然和人们的生理和心理的素质有关,但在本质上是人类长期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个人在生

5、活中和审美活动中长期受到教育和训练的结果。审美能力只能结合着审美活动加以研究,不能把它看成某种固定不变的东西,而应该把它看成可以在审美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和丰富的东西。文学鉴赏能力处在理解能力和评论能力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关注。2知识目标知识目标要求: 掌握文学是语言艺术,文学用语言塑造文学形象。语言艺术的基本特点。文学欣赏是阅读文学作品时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 掌握诗歌基本知识,基本的有中国现当代诗歌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欣赏、外国诗歌欣赏。 掌握小说相关知识,其中包括中国古代小说欣赏、中国现当代小说欣赏、外国小说欣赏等。 掌握东西方戏

6、剧欣赏、影视欣赏知识。 3. 素质目标素质目标基本要求: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具备善于与他人合作、交往、沟通的素养。 具备意志坚定、克服困难、勇于攀登、不畏艰险的素养。 具备与时俱进、大胆创新的劳技素养。 具备做人的诚信素养。素质目标较高要求 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际的人文意识和素养。 具备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和素养。 具备独立思考、勤于思考、敢于思考的意识和素养。 具备动手做、勤于做、敢于做的意识和素养。具备美育素养,即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素养。具备革新创新的意识和素养。(二)课程模块情境内容设计模块编号模块名称学期教材名称模块情境内容学时1诗歌欣赏第一学期文 学

7、欣 赏文学欣赏基础知识2学时中国现当代诗歌欣赏徐志摩2学时戴望舒断 章海子中国古代诗歌欣赏诗经4学时屈原唐诗宋词元曲外国诗歌欣赏莱蒙托夫帆2学时合计学时10学时2小说欣赏第一学期文 学 欣 赏中国古代小说欣赏精卫填海4学时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红楼梦中国现当代小说欣赏狂人日记4学时边城金锁记外国小说欣赏老人与海2学时合计学时10学时模块编号模块名称学期教材名称模块情境内容学时3戏剧影视欣赏第一学期文 学 欣 赏东西方戏剧欣赏综述2学时雷雨2学时哈姆雷特2学时影视欣赏综述2学时莫斯科不相信眼泪2学时合计学时 10学时总合计学时 30学时(三)职业能力训练项目1. 综合能力训练项目:名称:运用语言、文学

8、综合知识,初步具备阅读理解、鉴赏评论小说、诗歌、戏剧、影视等文学作品的能力。拟实现的能力目标:学生独立分析一篇从来没有接触的文学作品训练方式、手段、步骤: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教师引导下,强化训练,分项完成各项任务训练。 2. 单项能力训练项目见下表:模块1项目能力训练任务名称拟实现的能力目标相关支持知识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结果(可展示)小说欣赏中国现当代诗歌欣赏阅读理解鉴赏评论审美分析一篇中国现当代诗歌徐志摩的诗戴望舒的诗断 章海子的诗播放视频、展示课件、准备、模仿、重复、产出、评价xxx赏析中国古代诗歌欣赏阅读理解鉴赏评论审美分析一篇中国古代诗歌诗经唐诗宋词元曲播放视频、展示课件、准备、模仿、重

9、复、产出、评价xxx赏析外国诗歌欣赏阅读理解鉴赏评论审美分析一篇外国诗歌莱蒙托夫帆播放视频、展示课件、准备、模仿、重复、产出、评价xxx赏析模块2项目能力训练任务名称拟实现的能力目标相关支持知识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结果(可展示)诗歌欣赏中国现当代小说欣赏阅读理解鉴赏评论审美分析一篇中国现当代小说狂人日记边城金锁记播放视频、展示课件、准备、模仿、重复、产出、评价xxx赏析中国古代小说欣赏阅读理解鉴赏评论审美分析一篇中国古代小说精卫填海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红楼梦播放视频、展示课件、准备、模仿、重复、产出、评价xxx赏析外国小说欣赏阅读理解鉴赏评论审美分析一篇外国小说海明威老人与海播放视频、展示课件、准备

10、、模仿、重复、产出、评价xxx赏析模块3项目能力训练任务名称拟实现的能力目标相关支持知识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结果(可展示)戏剧影视欣赏东西方戏剧欣赏阅读理解鉴赏评论审美分析一篇戏剧作品雷雨哈姆雷特播放视频、展示课件、准备、模仿、重复、产出、评价xxx赏析影视欣赏阅读理解鉴赏评论审美分析一篇影视作品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播放视频、展示课件、准备、模仿、重复、产出、评价xxx赏析四、考核方案设计文学欣赏课程开一个学期30学时的课程,采取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进行有效监控。过程性评价占学期总评成绩的40%,终结性评价占学期总评成绩的60%,即学生学期总评成绩=形成性评价(40

11、%)+终结性评价(60%)。1. 过程性评价的内容及权重比例过程性评价是一种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的方式。过程性评价占学期总评成绩的40%,其中包括:选择性反应评价(平时测验二次)占20%;学生考勤占10%;小组合作学习占10%。选择性反应评价20% 平时测验二次学生考勤占10% 学生学习档案记录小组合作学习10%。 学生学业汇报表演2. 终结性评价的内容及权重比例终结性评价是指对学生完成课程某一阶段学习之后进行的水平性测试,是以考试的形式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终结性评价占学期总评成绩的60%。40%五、教材和辅助资料 1. 文学欣赏六、课程整体设计主要特点课程分模块设计

12、,课程课程设计分为三个模块,模块1、模块2、模块3以工作情境为主线,以真实生活情境的真实语言任务为驱动,以提高学生鉴赏、审美能力为目的,实现学生在文学欣赏过程中对于现实生活的参与和体验。课程内容选取既有原有的知识体系,又重构、有序地整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文学欣赏能力为标准,特别是鉴赏能力;构建以具体的项目为载体、任务训练为手段,能力训练为方法的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合作学习、角色扮演、启发引导、任务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实现教与学网络化、信息化;实施以考核能力为中心、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为原则的课程评价方式;积极推动文学欣赏课程内涵建设和改革,形成了以工学结合为理念的、融“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文学欣赏课程体系。 基础部中文教研室 执笔:李树为 2011-02-19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