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积累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6393180 上传时间:2023-08-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3.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利用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积累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利用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积累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利用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积累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利用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积累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利用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积累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利用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积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用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积累(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利用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积累 课题实施方案一、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一)、课题的意义学习语文不外乎两个方面:一个是外部语言的内化,一个是内部语 言的外化。简单地说:前者即积累,后者即表达。毋庸置疑,得体的表达 必须要借助于有效而深厚的积累,故而,积累在语文的学习中的作用自古 至今都受到重视。古人曾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等,可见积累越多,语感不断得以积淀,学生的语文素 养自然形成。众所周知,语文课程的任务之一是积累语言。因为“丰富的 积累” 是形成语文素养的基础。积累的重要性无人不晓,语文课程标准 特别提到要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

2、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有关 资料表明,学生语言积累的50左右来自课外。由此可见,课外是学生积 累语言的广阔空间。因此,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积累。古人云: 油然作云,沛然作雨。等到运用时,谁知道哪块云彩会下雨!若是平时在 阅读教学中不注重引导学生积累,如同“千万里蓝天,两三缕薄云又怎 么能指望有雨落下呢?”这句古话无疑很好地证明和诠释了积累的重要性。 但由此也引发我们思考: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指导小学生有效地进行积累, 让他们语言的天空油然作云,让每一块云彩都成为活泼的、得体的“语” 点儿的家呢?但目前对如何进行有效积累缺乏必要的研究。具体表现在:1、记忆机械,不重情趣。以前,积累的主要

3、方式是抄抄写写,切断了记忆储蓄与理解、感悟、 鉴赏的联系,使积累变成了孤立、机械的记忆活动,不知道怎样具体去表 达,内容空洞,缺乏童真、童趣、真情实感,很大一部分都变成了无效积 累。2、习作题材的缺乏。不少学生习作搜肠刮肚,胡编生活素材;部分 学生的习作从结构到语言到表达方式,给人感觉仿佛是从一个模子里印出 来的。3、注重内容,忽视方法。积累指导偏重内容的扩充,忽视了自主积 累意识、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更缺乏方法的引导。针对积累方面存在的上述问题,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迫在 眉睫。人教版教材就匠心独运地在“单元练习”中安排了“读读背背”,意 在丰富学生的积累,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为我们引导学

4、生积累提供了一 条值得借鉴的途径。但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毕竟有限,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为此,我们确定了“利用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积 累”这一实验主题,意在探究如何以课外阅读为凭借,引导学生有效地扩 大积累。(二)实验理论依据1、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叶圣陶先生提出;“写东西靠平时的积累,不但作家、文学家是这样, 练习作文的初中生也是这样,初中生今天作某一篇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 现他今天以前知识、思想、语言等等方面的积累。”“但有一层最宜注意的, 就是学生所写的必须是他们所积蓄的。只要真是他们所积蓄的,从胸中拿 出来,虽与他人所作大同小异或不谋而合,一样可取;倘若并非他们所积蓄,

5、而从依样葫芦,临时剽窃得来的,虽属胜义精言,也要不得。”2、陈鹤琴的儿童教育心理学理论。儿童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有两大学习能力,即记忆力和理解力。 一个人的记忆力发展是自零开始的,一岁至三岁有显著发展,三岁至九岁, 其进展迅速,九岁至十三岁为一生中发展的黄金时代,以后最多只能保持 此制高点,往往二十岁以后,心境一不平衡,便有减退可能。显而易见, 初中阶段的儿童正处于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代,是增加积累的最佳时期。3、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生活化的教学的新理念。“生活化”也就是 写身边的内容,即写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身边的物。如何写?一要让他 们把平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随时写下来,不至于溜走;二要把

6、习作写好, 做到文通字顺,把意思表达清楚,把真情实感表达出来。只有学生有了生 活素材的积累和较丰富的语言材料,掌握一定的表达方法,我们才有条件 去写好文章。(三)、课题的界定本课题主要探究如何引导学生在人教版“读读背背”的基础上扩展有效 积累,丰富语言及知识储备,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和 审美情趣;引导学生乐于积累,养成自主积累的习惯,为全面提高学生的 语文素养奠定基础。(四)、实验原则1、主体性原则。以学生为主体,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自主意 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实践性原则。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 力,而培养学生的

7、语文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 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过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 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教材,在大 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3、开放性原则:变封闭为开放,让学生在开放的学习天地里拓展视野, 学到更多有用的东西。4、发展性原则:积累学习是一种过程,一种生长的主动精神,要以发 展的眼光善待每个学生,对每个学生充满希望。二、本课题研究的途径我们认为,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小学生阅读量普遍较低,不能广泛 地接触语言材料,是语文课长期“高耗低效”的根本症结所在。所以,我 们不仅要研究教材教法、学法,更要研究如何拓展

8、与运用。本课题研究试图以课程资源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学会积累,学会读书, 学会运用,探索语文教学的新思路。(一)、本课题研究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1、重视“读读背背”等教材资源的使用,并适当加以拓展,使学生增 加语言储备,丰富语言“仓库”。鼓励学生搜集相关信息,加强自主积累。2、营造书香校园,引导学生扩大课外阅读量,在课外阅读中丰富积累。(1)、创设环境让学校的每一块墙壁都说话,让学校的每一个地方 都洋溢书香,着力营造浓厚的“书香校园”氛围;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引 领作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熏陶。(2)、利用校园网、校报、广播、宣传栏、黑板报等定期向学生介绍经 典书籍、畅销书籍,加强新

9、书的导读力度。(3)、加大图书投入,建好图书室(含电子图书室),定期开放,鼓励 学生借阅。(4)、增设“读书课”,在课表中予以明确。(5)、精心组织好班级读书会。(6)、采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a、开展“星级读书大王”评选活动。每读一万字获一颗星,读五万字 获班级“五星级读书大王”称号。b、开展每年一届的“校园读书节”活动。c、开展“每月一星”推荐、表彰活动。d、开展“亲子读书活动”动员家长与孩子一起读书,引导、督促孩子 读书,并开展“亲子读书书香家庭”评选活动。e、开展多种竞赛活动,让学生体验读书的快乐。3、设计了学生的积累卡,加以记录,真正使生活的积累成为学生表达的 素材、习作的

10、源泉。(1)分门别类设计积累卡(2)粗线条观察填写积累卡(3)深入细致观察修改积累卡(4)分享成果交流积累卡(5)建立个人建立档案保存积累卡意心灵学会感悟,从春天树叶的色泽光亮嫩黄,去感受生活的灵动;从天空的博大去感受人物的心胸宽广;从蜜蜂酿蜜、花的芳香去感受 那种无私奉献精神。换位体验,长时观察。为了培养学生的感受体验能力,丰富学生的情 感,可确定一项观察内容,让学生换位体验,长时观察感受。有些对象非 一朝一夕所能观察到的,如植物的生长过程等;有些感受非亲身体验感觉 不到的,如观察民警在烈日下指挥交通。指导学生写好心理日记、写真集。 利用这种形式,让学生把一些在观察卡中不愿公开的小秘密写出来

11、。因为 这些小秘密往往蕴藏着丰富的情感。(4)分享成果交流积累卡交流分口头交流和书面交流两种。交流时将两种形式结合起来。口头交流:一般利用早读、阅读课、晨会、班会课等时间,同学之间 交流自己一周内积累的成果。书面交流:在教室的一角开辟“小百科”“小小观察家”“我们的乐园” 等专栏,展示自己的观察成果。(5)建立个人建立档案保存积累卡将自己的积累卡片存放在个人的成长档案袋中,按生活类、动物类、 植物类、景物类、读物类等进行归类保存,以备需要时随时取用。通过听、看和交流,形式间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保 证了积累的质的提高和量的扩展,从而达到有效的积累。第二阶段侧重于运用积累的研究,让学

12、生在习作中有效地运用积累。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习作是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经受一次“个人独特感受”,只有这样,积累的素材才有质量可言,而有独特感受的文章才会谈得上创新。把生活引进课堂,让他们玩、让他们做,指导学生在玩、 做中观察、思维,从纷繁复杂的生活中发现、捕捉习作素材。有了积累卡, 也就有了习作的素材。这些素材都是学生自己生活记录。这时教师的任务 主要是指导学生以自己的真情实感,进行个性化语言表达。将原先积累的 东西继续深化,积累的质量再次提升。培养学生在感受时运用“同中求异”的求异思维方法。每个学生能抓 住自己感兴趣的、感触深的一个角度去细细体会,不随大流。用儿童的语 言来表达儿童的生活和

13、情感。允许一些观察能力不强的或者写的不理想的学生模仿人家的内容,但 要写出自己的感受。这种模仿,给中下程度学生一个阶梯,让他们也积极 参加到活动中去学习习作方法,积累素材。第三阶段:侧重于发展积累的研究,训练学生的想象思维及创新能力。有了方法的积累,学生的思路不受束缚,才可谈形式的开放;有了素材的积累,学生的内容不受影响,才可谈时间、空间的开放;有了当初的切身感受、情感体验,才谈得上主题的开放;有了前面的积累,才谈得上评改的开放。学生有了一定量的积累,这时,要侧重于进行想象思维的训 练,发展积累的质。想象与习作结合,以想促写,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写作是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

14、表现,是独创性很强的精神劳动,是训练和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写作中,首先得善于从生活和教学活动中捕捉能够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和发展想象的创造契机。有了积累,学生的思维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思维的方法还比较单一的, 往往不能根据事物间的逻辑联系进行合情合理的联想,导致习作内容简单, 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所以此时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帮助。教师善于创设 情境,使学生能发现一种现象能“纵向联动”,立即纵身一步,究其产生根 源;可以“逆向联动”,立即想到其反面;能够“横向联动”,立即想到与 其相关,或特点相似的事物。由一人一事联想到多人多事,由正面联想到 反面,由颜色联想到声音,由现象联想到本质,由此来提升积累的品质, 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独创性。3、实验总结阶段(2009 年 1 月2009 年 10 月)(1)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2)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3)做好实验总结工作,申请验收结题。2、最终研究目标和最终完成时间预期达到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